豫園歷史介紹,豫園主要六個景點

2025-04-15 02:00:26 字數 2870 閱讀 5003

豫園主要六個景點

1樓:巧遇你

豫園佔地三十餘畝,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體現出明清兩代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豫園按主體建築可分為大假山、萬花樓、點春堂、會景樓、玉華堂、內園六個景區。

1.大假山景區位於豫園西北部,主要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樓、大假山、遊廊、萃秀堂等景點。

2.萬花樓景區位於豫園北部,主要有魚樂榭、亦舫、兩宜軒、復廊、萬花樓等景點。

3.點春堂景區位於豫園東北部,主要有點春堂、打唱臺、古井亭、快樓、和煦堂、靜宜軒、聽鸝亭等景點。

4.會景樓景區位於豫園中部,主要有會景樓、九獅軒、流觴亭、浣雲假山、積玉水廊等景點。會景樓三面環水,舒朗開闊,周圍栽著香樟、石榴、紫薇、紅楓、羅漢松等許多樹木。

5.玉華堂景區位於豫園會景樓景區南部,主要有玉玲瓏、玉華堂、得月樓、藏書樓等景點。玉華堂是園主人潘允端的書房。

6.內園景區位於豫園東南部,主要有靜觀廳、延清樓、觀濤樓、聳翠亭和古戲臺等景點。

豫園的歷史背景

2樓:承吉凌

豫園,是江南園林藝術的瑰寶之一,原是明代官僚地主潘恩、潘允端的私人花園,始建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彎慧圓萬曆五年(1577)潘允端解職回鄉後加速建造,屈指算來,豫園建園已有400餘年。

潘家是當時上海的望門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長達九里的上海城牆建成碧旁,使及東南沿海的倭患逐漸平息,二十餘年來生命財物經常受受到威脅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會經濟得到恢復並開始繁榮。士大夫們紛紛建造豫園園林,怡情養性,絃歌風月。

潘恩年邁辭官告老還鄉,潘允端為了讓父親安享晚年,從明嘉靖己埋塌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上海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

豫園當時佔地七十餘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精心設計,並親自參與施工。整座園林規模巨集偉、景色佳麗。古人稱讚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趨衰微,無力承擔園林修繕和管理所需的巨大開支。明朝末年,豫園為張肇林所得。

豫園歷史背景

3樓:成大文化

豫園位於上海老城廂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老城隍廟、豫園**相連。它是老城廂僅存的明代園林。園內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湖光瀲灩,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譽。

豫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系潘氏私園。豫園始建於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曆史。

豫園值得看的景點有。

三穗堂景區。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園時所建,高9公尺,是園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在清代,這裡是官府慶典和「宣講聖諭」之處,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紳聚會活動的場所。

萃秀堂 萃秀堂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隱於大假山北麓,面臨峭壁,北倚高牆,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環境清幽淡雅,靜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觀大假山景。現設古玩店。

豫園的來歷是什麼

4樓:漢匠文化

豫園,是江南園林藝術的瑰寶之一,原是明代官僚地主潘恩、潘允端的私人花園,始建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萬曆五年(1577)潘允端解職回鄉後加速建造,屈指算來,豫園建園已有400餘年。

取名豫園,是因為「豫」與「愉」兩字相通。

據潘允端說,建造此園,是為了「愉悅老親」,供其父享用。

他因而博得了乙個大孝子的美名。

其實,潘恩於萬曆十年已去世,供潘恩享用的樂壽堂尚未造好,潘恩自然也沒有福氣「愉悅」了。

豫園的主要建築有樂壽堂、玉華堂等,堂館軒榭,亭臺樓閣,多達30餘所,建造都十分講究。

園林佈局虛實相映,曲折有法,奇峰異石,參差其間。

與仰山堂隔池相望的大假山,用武康黃石疊成,堆砌得猶如天造地設,巧奪天工,系出自江南著名疊山家上海人張南陽之手。

明中葉後,江南修建園林的風氣很盛,豫園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清之際的葉夢珠稱之為「建第規模甲於海上」,範濂贊之為江南土木的一大奇蹟,確實名不虛傳。

玉華堂前的石峰——玉玲瓏,是豫園古蹟中的古蹟。

與潘允端同時代的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在其撰寫的頌揚豫園的文中指出,此石系移自烏泥涇朱尚書園,為隋唐時代之物。

據清人記載,玉玲瓏後移到浦東三林塘儲昱的南園,因儲女嫁給潘允端胞弟潘允亮,便將此石歸贈潘家。

潘允端認為,它是宋徽宗時蒐羅的花石綱遺物,特別加以珍視。

民間傳說,潘允端造豫園時,他母親曾說,很想看看北京的皇宮是什麼樣子,於是潘允端便將豫園造得像皇宮裡的御花園一樣,還築了龍牆,有人向皇帝告發,潘允端得訊後,一夜間在園內大廳裡塑起城隍像,撤去後牆,與城隍廟溝通。

當朝廷派人來查詢時,以廟牆為對,始免於難。

人們往往將這段傳說當作信史。

其實此說並無歷史依據。

潘允端的母親曹氏,在萬曆初年建造豫園時已去世。

更重要的是,龍是封建帝王的象徵,民間擅自在建築物上裝飾是要冒滅族之禍的。

退一步說,即使是被視若神明的上海城隍爺,也沒有資格享用,潘允端也決不會去冒這個風險,豫園的龍牆遲至清末以後才建造,並非明代建築。

豫園建成後,潘允端常在園內設宴演戲,賓客滿堂,甚至食客、僧道、相士以至 **無所不有。

豫園簡介 關於豫園簡介

5樓:白露飲塵霜

1、豫園(yu garden)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氏好凱,是江南古典園林,殲喚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

2、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襪灶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3、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簡介文章,介紹豫園的作文怎麼寫?

上海的豫園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園林建築,它位於上海老城。豫園建於明代,原是一座私人花園,它設計精巧,清幽秀麗。走進豫園的正門,就來到有名的點春堂。堂內陳列著小刀會起義軍用過的 用具等文物,廳堂的對面有一座小戲臺,是當年唱戲的舞臺,舞臺旁有小假山,水從假山中流下,匯成小池,戲臺架在池中,非常優雅。走完戲臺...

上海豫園簡介上海豫園簡介是什麼?

豫園座落於上海黃浦區,是明朝時期的私人花園。它建於1559年,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築與設計風格。豫園於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 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它已經成為到上海觀光的國內外遊客常去的遊覽勝地。豫園內有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 江南三大名石的玉玲瓏。園側亦...

上海豫園值得去嗎上海豫園值不值得過去玩?

一提起豫園,盡是說不完的故事。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外灘 南京路再嗲,豫園都是無可取代的 綠蔓之下,竹椅之間,聽一聽老上海評書,看一看黑白老電影,賞一賞管樂絃音,輕搖蒲扇,鳥鳴百囀,共享蟬鳴,體驗散落在這座城市角落的弄裡文化,感受那一份清靜悠閒的自在。豫園歷史悠久,不僅是遊玩的好去處,更是美食的天堂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