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看到病毒而能看到細菌

2025-04-16 00:35:21 字數 1574 閱讀 7547

1樓:匿名使用者

病毒很小。多數單個病毒粒子的直徑在100nm左右,也就是說,把10萬個左右的病毒粒子排列起來才可能用肉眼勉強看得到。

病毒如此細小,絕大多數病毒必須藉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電子顯微鏡的解像度是光學顯微鏡的1000倍。不同病毒間大小差異很大。最小的如植物的聯體病毒(geminiviruses)直徑僅18-20nm,最大的動物痘病毒(poxviruses)大小山敏達300-450nm×170-260nm,最長的如絲狀病毒科(filoviridae)病毒粒子大小為80nm×790-14000nm。

光學顯微鏡的分辨距離為d= 式中。

d——物鏡的分辨距離,單位 nm。

照明光線波長,單位 nm。

na ——物鏡的數值孔逗祥枝徑。

例如油浸物鏡的數值孔徑為,可見光宴睜波長範圍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長550 nm,則d=270 nm,約等於照明光線波長一半。一般地,用可見光照明的顯微鏡分辨力的極限是也就是200nm,大於病毒的直徑,因此用光學顯微鏡是看不到病毒的。

細菌就比病毒大得多,單個球菌的直徑約在左右,大多數桿菌中等大小長2~5μm,寬,在光學顯微鏡的可觀測範圍內。

2樓:匿名使用者

形成菌落消磨或者菌苔的話肉眼就可以看到了。

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之間 如拿餘鬥果有500倍的樣子可以看德很清楚。

而一般說來,病毒比多數自由生活的細菌要小,直徑是 μm [1 μm(微公尺)等於10-6 m;1 nm(奈米)等於10-9 m。]左右。較大的痘類病毒( μm以上)剛好可用光學顯微毀旁鏡看到,但不能對它進行細緻的觀察。

較小的病毒,如雞瘟病毒(70~100 nm)、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20~30 nm),只有依靠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3樓:匿名使用者

1.光學顯微鏡的解像度低。

2.病毒比細菌更小。

顯微鏡下能看到細菌嗎?

4樓:石景松驕

答:顯微鏡下能看到細菌,只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需在千倍左右,解像度很高的情況下才能看到,因為細菌很小,球菌直徑一般為微公尺,桿菌直徑與球菌相似。

顯微鏡為什麼看不到細菌 我的顯微鏡是1600倍的 可是為什麼還看不到細菌呢

5樓:

摘要。細菌可能會導致疾病。如果身體的抵抗力相對比較差,感染了疾病後可能就會出現發燒、腸道感染等現象。

顯微鏡為什麼看不到細菌 我的顯微鏡是1600倍的 可是為什麼還看不到細菌呢。

親你好,請問您進行染色了嘛<>

顯微鏡中為什麼有時看不見細菌?

親可能是顯微鏡在調節焦距的時候沒有調準確,也有可能是你在製作標本片的過程中細菌沒有固定好,弄掉了。

還有就是染色過程可能沒有均勻。

製作的標本片在顯微鏡中會出現出多個不同的層次,你慢慢的調節應該會找到的。

細菌是好還是壞?細菌到人體中會生病嗎?為什麼。

細菌可能會導致疾病。如果身體的抵抗力相對比較差,感染了疾病後可能就會出現發燒、腸道感染等現象。

細菌會不會動?為什麼。

會呀。因為細菌是比較小的生物,但是他的移動範圍很小。

顯微鏡下為什麼不能看到青黴菌的DNA

顯微鏡下為什麼不能看到青黴菌的dna原因就是放大倍數低。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理論只有倍,一般在倍,這樣的倍數是不可能看到dna分子的,但可以看到染色體。如果在電鏡下,可以很輕鬆看到dna。歸根結底還是放大倍數不夠。首先你得先宣告你用的是什麼顯微鏡!如果是光鏡,你完全是不可能看到的,光鏡的最大解像度n...

高中生物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能看到細胞中的哪些結構,要全

首先光鏡放大倍數比電鏡小。光鏡下觀察的都叫纖維結構,電鏡下的都叫亞纖維結構。內 光鏡 細胞容壁,細胞膜,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線粒體,中心體,紡錘體,染色體,細胞板。電鏡 只要細胞裡有的都能看見。可以把光鏡下能看見的記住,剩下的都要用電鏡看。當然這種題還需要注意的是細胞裡是否存在,比如觀察植物根尖分...

光鏡下可看到哪些細胞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哪些細胞器

光鏡指的是光學顯微鏡,只能看到一般的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還有一些比較大型的細胞器 如果要看清各種質體 線粒體 內質網 核糖體 高爾基體 微管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清楚,在光學顯微鏡是看不到的 細胞器 散佈在細胞質內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亞細胞結構稱為細胞器。如各種質體 線粒體 內質網 核糖體 高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