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為什麼叫臘梅?
1樓:看啥你比我黑
因為蠟梅的花瓣發亮如含蠟質一樣,所以叫蠟梅的。這個名字是宋代兩位詩人蘇軾與黃庭堅給起的,在此之前,一直叫它黃梅。蠟梅與梅花在植物分類上完全不同,所以這兩位古人的見解是對的。
另外,由於蠟梅花期在農曆臘月,所以又可以叫臘梅。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鬥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權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
生長習性蠟梅性喜陽光,能耐蔭、耐寒耐旱忌漬水。蠟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開放,花黃似蠟,濃香撲鼻,是冬季觀賞主要花木。怕風,較耐寒,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
好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在鹽鹼地上生長不良。
臘梅的作者是誰
2樓:匿名使用者
臘梅。宋·楊萬里。
天向梅梢別出奇, 國香未許世人知。
殷勤滴蠟緘封卻, 偷被霜風拆一枝。
這首慧棗詩起句筆勢夭嬌,生氣灌注,籠罩全篇。「別出奇」,見出不同凡響;得天之助,則是化工的有意眷顧。前兩句都是虛寫,第三句,將前二句落在實處,構成了乙個完整的意象。
滴蠟緘封,既寫出了蠟梅花苞初生的形象,又暗接次句,言花苞未綻,香氣尚淡,似被蠟封於其中。而殷勤二字,見出此花得化工之助,枝上花苞螞昌不斷長出,極言數量多,長勢快。末句寫花開。
但花開僅一枝,此見其早,偷字下得既巧且穩,極形象,極傳神,不僅寫出了蠟梅於不經意間悄然綻開的景象,而且寫出了詩人對此景前物拆象的驚訝、欣喜之情。
楊梅的傳說故事
3樓:浮冬城
西施淚灑楊梅相傳二千多年前,江南各地人煙稀少,土地荒蕪。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後,決定隱居山野,永不為政。在勾踐一次大擺慶功筵席上,范蠡帶著西施悄悄離開了都城。
他們遇河拾橋,逢山覓路,不久來到會稽山中。范蠡覺得此地雖然渺無人煙,但山上有果木,山下有清泉,是個安身的好地方。於是他們就伐木為梁,割茅為瓦,住了下來。
初到山野,他倆來不及開墾種植,只得上山採摘野果充飢。由於當時正值夏至,山上雖有滿山野果伸手可得,可惜這些野果酸得掉牙,澀得麻舌。讓毀隱西施吃得皺眉捧心,苦不堪言,而范蠡則心痛如餘頌焚。
可憐這位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的大夫,有計謀可退敵,卻苦苦思索也無法改變野果酸澀之味。無奈之下,他發瘋似的搖著一顆顆果樹,直搖得滿手是血。這時西施聞聲上山,看到范蠡手上殷紅的鮮血往下滴,心疼得失聲痛哭,淚珠滴在被鮮血染紅的果實上。
可能是范蠡的虔誠感動了上蒼,這時,染血的野果一下子變得水靈靈了。當西施把它放進嘴裡時,已是香甜可口。於是,他們把吃剩的殘核種在地裡,世世代代傳了下來,變成了現坦廳在的楊梅。
臘梅是如何繁殖的,臘梅的繁殖方法
臘梅以嫁接為主,一般用狗牙臘梅或實生臘梅為砧木。臘梅種子6 7月成熟,可隨採隨播,7月播種,10天就可出苗。播種選陽光充足,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畦,點播或條播,覆土1 2釐米厚。小苗出土後,注意除草,鬆土及肥水管理,3年後可開花。一般素心或罄口臘梅的後代90 可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還可有好的變...
詠臘梅詩句,詠臘梅最出名的古詩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心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首詩好像就是描寫梅花的。詠臘梅最出名的古詩 最出名的是宋代詩人王安石作的 梅花 梅花 宋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人寫一株梅樹長在牆角,幾枝梅花在凌冽寒風中獨自開放。前兩句點出梅花的生長環境,一在牆角,一在寒冷。...
描寫臘梅花的詩詞,關於臘梅花的古詩
描寫梅花的詩句 1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山園版小梅 其一 2 不權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櫱禪師 上堂開示頌 3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 雪梅 其一 4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 梅花 梅 5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 鷓鴣天 雪照山城玉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