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京周潔
瓦窯堡會議是指1935年12月仔則伍17日,中共**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瓦窯堡會議,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政治策略問題,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擴充套件資料。六屆**政治局於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陝北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窯堡舉行擴大會議(即瓦窯堡會議)。這次會議是根據共產國際七大的決議,在抗日救亡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亟需制定新的戰略策略的情況下召開的。
會議由張聞天主持,與會者有***、***、博古、李維漢、王稼祥、***、鄧發、凱豐、張浩、鄧穎超、吳亮平、郭洪濤等十餘人,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也參加了會議。
會議分析了華北事變後國內階級關係的新變化,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防**和抗日聯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錯誤,制定了正確的策略。會議通過了***起草的《**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提出紅軍行動的戰略方針是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力量和猛烈擴大紅軍。
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提出: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為了擴大抗日念或民族統一戰線,提出將「工農共和國」的口號改變為「人民共和國」。
這次會議是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轉折時期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這次會議所提出的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策略,既說明在抗日前提下,有必要和可能與民族資產階級以至地主買辦階級中的一部分盯鏈力量重新建立統一戰線,也著重說明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能夠和必須掌握領導權;既著重批判「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提醒全黨警惕1927年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遭受失敗的教訓。
2樓:甫若谷方璧
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1935年12月)。會議著重討論全國政塌禪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軍事戰團仔塵略,確立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並相應地調整了各戚伏項具體政策。
瓦窯堡會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3樓:民生小助手
瓦窯堡會議的意義:
1、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
2、瓦窯堡會議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
3、瓦窯堡會議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
瓦窯堡會議的過程。
與會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分析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以來的國內政治形勢和階級關係新變化,討論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決定採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決定採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
會議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左」傾關門主義錯誤和革命的急性病;同時指出,黨在新形勢下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右傾機會主義復活。為了適應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決定將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稱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改變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富農、抗日的國民黨軍官以及華僑的政策。
決定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建設,以便掌握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這次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扭轉了「左」傾錯誤給黨造成的長期孤立的局面,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繼續發展。
1935年12月在瓦窯堡召開的擴大會議確立了什麼政策
4樓:肖冬
法律分析:1935年12月召開了瓦窯堡會議,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政治策略問題,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法律依據:《中共**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 黨的主要危險是「左」的關門主義傾向,而這種關門主義的危害,將和右傾機會主義一道使黨面臨知運脫離群眾的危險。統一戰線,創造性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運用到中國的特殊具體環境中去,具體問題具陵棚體分析,是黨的理論和領導實踐的昇華。
決議提出關於建立抗日民族尺猛則統一戰線的理論和策略。
瓦窯堡會議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5樓:民生社會喵
瓦窯堡會議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如下:
瓦窯堡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析了華北事變後國內階級關係的新變化,討論了民族統一戰線、國防和聯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歷史意義:是遵義會議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科學地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政治策略問題,確定了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為黨領導全國人民迎接偉大的戰爭奠定了基礎。
瓦窯堡會議的主要日程
17日,會議開始舉行。17日至19日為會議第一階段,主要討論形勢與任務問題。
20日,會議開始討論戰鬥上問題。
23日,戰略方針的報告和結論。會議於當天通過了《**關於軍事戰察慎略問題的決議》。
24日,會議開始討***決議問題。
25日,會敗肢敬議於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後結束。
27日,《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進一步闡明瞭瓦窯堡會議的精神。飢悔。
瓦窯堡會議決議是指什麼?
6樓:小王老師教育解答
瓦窯堡會議決議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在陝北。
子長縣瓦窯堡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
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共**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
決議》指出,目前形勢的基本特點,就是日本帝國主義。
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這種形勢給中國一切階級和一切政治派別提出了該怎麼辦的問題。因此,黨的策略任務就在於發動、團結和組織全中國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
瓦窯堡會議影響。
瓦窯堡會議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
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
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
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
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這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革命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
八七會議 遵義會議 瓦窯堡會議 洛川會議分別作出了什麼決定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強調的是國共合作抗日,全面抗戰路線強調的是發動群眾。簡述長征精神,分析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的意義八七會議有什麼不同 瓦窯堡會議的歷史意義 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遵義會議只對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