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愚若智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是蘇軾的詩。
全詩如下: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全詩的字面意思:早晨迎客之時,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下了陣雨,客人不勝酒力漸入醉鄉。這種雨中之意可惜醉酒的友人沒能領會,美麗的雨景應酌酒和「水仙王」一同欣賞。
全詩賞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是乙個整體。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註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
若只看第二首,題中的「飲」字就沒有著落。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人遊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
這一首的首句「豔」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2樓:延靖茹林
蘇軾。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風景綺麗。全詩先寫「晴」,次寫「雨」,最後兩句結合起來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語讚美西湖無時不美的迷人景色。
將西湖喻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論。湖因詩而名「西子湖」,可證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謂「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為譽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則寓乎其間乎?可見古人比類之工,寓諷之隱:
不言西湖無有丈夫氣,但借其聲稱以譽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轉色,褒、貶易位,他從詩裡看到的是「西湖無有丈夫氣」.
莫非此公讀詩,喜歡頭朝下、腳朝上「拿大頂」,何以其所見翻了個兒?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畫其意。想及此,附記之。
註釋:飲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灩(y4n)]水波盪漾、波光閃閃的樣子。[方]正,恰恰。[空濛]形容山嵐迷濛的樣子。
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國的美女。
相宜]適合。
詩意: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盪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裡,山巒在細雨中迷濛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3樓:陽光
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
忽然間狂風捲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放生出去的魚鱉追趕著人們來,到處都開著不知誰種的荷花。
躺在船裡的枕蓆上可以覺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動,飄蕩在風裡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連不已。
湖裡生長的烏菱和白芡不用論錢,水中的雕胡公尺就像包裹在綠盤裡。
忽然回憶起在會靈觀嘗食新谷之事,如要滯留在江海之上需多進飲食,保重身體啊。
蘭舟上的採蓮女把湖上的荷花採下來送給遊人,在細雨斜風裡,她們頭上的翠翹被打溼。
芳草叢生的小洲上長滿了香草,這些採蓮女又如何能一一認識?
做不到隱居山林,暫時先做個閒官吧,這樣尚可得到長期的悠閒勝過暫時的休閒。
我本來就沒有家,不安身在這裡又能到**去呢?何況就算是故鄉,也沒有像這裡這樣優美的湖光山色。
飲湖上初晴後雨,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首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 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 山色空濛雨亦奇 描寫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
飲湖上初晴後雨解釋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的意思?
黃老師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 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後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作者暢遊西湖,從早到晚,一邊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一邊飲酒構思,意篤八極,神遊萬仞。於是乎寫就了這首傳誦一時的佳作。詩的前兩句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
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詩意,《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的意思?
那水波盪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煙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論她是淡雅的裝束,還是濃豔的打扮,都是一樣光彩照人。句解 晴天是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豔麗,看起來很美 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妝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