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讀《無論走過多少荒蕪》有感 從接到需要寫每月乙份的讀後感開始,多少會覺得有些麻煩,畢竟這麼多年了,早就沒有了閱讀的習慣,說實話,我原本就是個不愛看書的人,只是這個2008,我擁有了很多雜誌的,多跟文學有關。《中國青年》是我在多年堅持《青年文摘》之後的又乙個堅持,今年,增加了《讀者》和臘敗《遼寧青年》,當然,都是沾了「」兩字的光。 說是3號要上交,於是,接連好幾天,「不吃不喝」的讀書,當然有些誇張,但絕對可以形容我這個不愛看書的人瘋狂看書的樣子。
喜歡文字的我,當然更多的還是要傾向「文苑」和「人生」兩個欄目。看了很多的文章之後,突然被一篇《無論走過多少荒蕪》所感動。 文章只是用簡單的文字,表述了一種簡單的愛,如同作者所說,「這樣平淡的開始並不驚心動魄或者值得書寫,只是後來的結局有點超出鬧逗了我們的預想。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寫字的理由也恰好就是因為簡單因為有愛。一直以來,就喜歡以小見大的東西,乙個簡單的故事,講述乙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東西,容易讀懂,和讀者少些距離。 文章所講的故事,不算短,所以那種輪彎顫管用的摘取式的讀後感,是無從下手了,只是喜歡上作者這樣寫作的方式和風格,所以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可能念不下來,但你一定可以自己去看。
我理解為,郭敬明想要表達給大家的就是那種,無論走過多少荒蕪,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都是依舊偉大的。
讀《無論走過多少荒蕪》有感 作文 800字
2樓:匿名使用者
無論走過多少荒蕪!初中三年,就是那如水晶球一般的三年!我們那澄澈的心就那麼執著而堅定的迎接著風雨的打擊!
我又該用怎樣的語調來謳歌?來訴說?來解釋?
來道出這如白馬過隙的三年?
當歲月的音韻穿過青苔,當青春的輪軸軲轆轆的旋轉,當窗外的楊柳抽發忍冬的新芽,那嚮往春天的燕子就急匆匆的掠過我們的心湖。聽!那有最真切的呼喚:
無論走過多少荒蕪,不放棄不拋棄,讓我們一瀉千里奔騰不息!」
當滿青色的藤葉爬上我們的書桌,06年的風就吹著,就那麼略帶點清純的吹著!可那如一指碧波的清純,我們又在什麼時候給遺忘了?哦!
那肯定是因為白熾燈苦苦的煎熬,師長不厭其煩的勸導,還有如糖紙一般精彩的世界,還有,還有那成長的煩惱,成長的無奈!06年的風吹到了08年,08年的我們又該如何回顧我們的06年?是的!
保兒的那句名言我們可以這樣說:人最寶貴的東西有初中三年,那三年啊,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他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這三年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當他離開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把我三年的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中華之雄於地球而讀書。」
走過多少歲月,付出多少心酸是什麼歌
告訴我 劉文正 我的夢中不能沒有你 即使黑夜永不再來 我的心中不能沒有你 即使我的心兒已碎 春去秋來對我又何妨 只要心中擁有了你 狂風暴雨對我又何妨 即使我的人而已去 經過多少歲月 留下多少回憶 就在我們相聚的時候 數過多少星星 許過多少心願 就在我們相聚的地方 告訴我 輕輕地告訴我 告訴我 輕輕地...
旅行的意義不在與走過多少路,旅行的意義,不在於走了多少地方,而在於追來自He
旅行只是為了放鬆自己,開闊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長自己的閱歷!旅行的意義,不在於走了多少地方,而在於追 來自he 旅行的意義,不在於走了多少路途,到過了多少地方,而在於追求自由並享受生命過程 有人說,最好風景永遠在路上,因為那時不管是給與或接受都是一種幸福。我說,心有陽光,微笑向前。旅行的意義只在...
無論是什麼聲音,超過多少分貝人就忍不了,無法正常生活學習工作
40分貝 屬於人類可以接受的程度 50分貝 開始感覺到煩 60分貝 開始沒有睡意 70分貝 令人精神緊張 85分貝 長時間讓人無法接受而捂住耳朵100分貝 可讓你你的耳朵暫時失去聽覺120分貝 可以瞬間刺穿你的耳膜 160分貝 碎玻璃 200分貝 人類死亡 6 0 7 0 分貝吵鬧 有損神經 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