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為敗筆之作為什麼還那麼有名

2021-07-25 19:23:40 字數 5230 閱讀 2273

1樓:青妍知識屋

1、原因

單個字來看,大小參差,有敗筆之感。但是整體來看,它的所謂“敗筆”恰好切合了章法的神韻。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歎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歎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

2、簡介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2023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3、作者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

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

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2樓:匿名使用者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王羲之的字型剛勁俊美,鋼中帶柔,柔中帶鋼。起筆與收筆絕妙。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使在他的作品中算次品。但也沒有人可以比擬。

而其流傳下來少了。物以稀為貴。固然敗筆也會成名了。

3樓:匿名使用者

蘭亭序文章平平,光從文章本身來說是敗筆之作.但蘭亭序的最大價值在於王羲之的書法.正因為其書法的影響力,此作得以流傳至今,所以蘭亭序為敗筆之作但還那麼有名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瞭.

4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是敗筆只做阿,現在學書法誰不知道二王啊!誰不知有蘭亭序阿!

幫忙找一下關於書法的資料

書法有幾種字型

5樓:

書法字型,傳統講共有篆書字型、楷書字型、隸書字型、行書字型、草書字型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所謂"甲骨文書法",大抵有兩層意思。

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型結構、書法特徵為宗,加以工整地摹寫而成的書法作品。這類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組合為新句子。內容是新的,字卻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筆文字一般饒富雅趣。

但是甲骨文總共才二千多字,其中還有不少尚未釋出的怪字(特別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場的不是很多。

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沒有的字,而所書寫的對聯、題詞中又無法代替,就只好進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裡去討救兵。進行這項創作的首要人物是羅振玉。

另一層意思是指借鑑甲骨文特徵加以自行創作的現代書法作品。他們將甲骨文視作一種靈感,僅僅是藝術創作中的一點啟示,而並不在於追求"形似"。因此,他們並不嚴格按甲骨文的書法特徵去寫,可能是綜合了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等多種古文字的特點而創作。

這樣的書法藝術與古文字學雖有關係,但不是亦步亦趨。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

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小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二、隸書: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

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三、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楷書也是一種官名。

《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勳品官。

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四、行書: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五、草書:草書有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書。

狹義的,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型。 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7樓:

書法五大字型楷,篆,行。草。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

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篆書是最有內涵的,同樣寫起來也是最難的。一幅名家的篆書作品,掛在牆上是,它是在動的。

它起源很早,在書寫的更迭之中,逐漸被人捨棄,但它依然用哪種深邃的內涵,靈動的線條表達古典的美,內心的美。

隸書——內心的思想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在篆書之後,是一種非常優美的書體。有波、磔(zhe)之美。

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隸書有著自己獨有的思想性,用柔美的筆畫,嚴謹的章法,嚴肅但不死板,方直但不生硬。

有思想,有內涵。

草書——纏綿的意境

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草書是中國書體簡化的極端,有著極強的藝術價值。

行書——速度的軌跡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行書以宋代的最為著名,有米芾、蘇軾、蔡襄黃庭堅等。行書行書代表作《蘭亭序》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書的出現是書寫簡化,以及速度加快的結果。

楷書——方正的柔美

楷書,漢字字型的一種,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它是由隸書演變來的。也叫正楷。是我國發展時間最長的一種書體。

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著名書家有楷書四大家: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楷書一般作為入門書體,其上可追篆隸,下可及行草,有承上啟下之作用。

拓展資料:

書法字型,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型,傳統講共有篆書字型、楷書字型、隸書字型、行書字型、草書字型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篆書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

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8樓:淪為女漢子

書法字型,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書法字型,傳統講共分行書字型、草書字型、隸書字型、篆書字型和楷書字型五種,也就是五個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分若干小的門類,如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楷書又分魏碑唐楷之分,草書又分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第一,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第二,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第三,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第四,篆書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

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第五,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蘭亭序是王羲之寫的嗎,蘭亭序是王羲之什麼時候寫的?

是的。是王羲之的手稿。公元353年 永和九年 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與名流高士謝安 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 蘭亭集序 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 飄若浮雲,嬌如游龍,波...

「蘭亭序」是什麼意思,《蘭亭序》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 1 蘭亭 地名 2 文人墨客在會稽山的蘭亭聚會,當然是要飲酒吟詩的。大家作的詩呢,就收入 蘭亭集 這篇 蘭亭集序 則是專為此詩集所作的序。原文 蘭 亭 集 王羲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

周杰倫蘭亭序的MV講了什麼故事,周杰倫蘭亭序的MV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劇情梗概 年輕的羲之才華橫溢且寫得一手好字,為人十分自滿。一日,酷愛書法的他在太尉府臨摹名帖真跡的時候,被太尉千金 文娟看中,芳心暗許。但太尉夫人卻認為羲之不過一介布衣,配不上自己的女兒。後來,兩人在小河邊邂逅,羲之深深為文娟的才貌雙全傾倒,欲上門提親。文娟指出羲之過於驕傲自滿,希望他虛心學習成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