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始祖一、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葬遼寧新賓縣啟運山南麓。葬努爾哈赤的父祖父、曾祖父、高曾祖四代,陵前無石雕像。
始祖二、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葬遼寧瀋陽東北郊。陵前石雕瑞獸四或六對。
始祖三、太宗皇太極的昭陵,葬遼寧瀋陽市北郊。(現為北陵公園)。陵前石雕瑞獸六對,陵道前另有蹲獅一對。
帝陵一、世祖順治(福臨),在位十八年(1644~1661)孝陵,葬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陵前石雕瑞獸十二對,侍臣六對(在東陵中軸線上)。
帝陵二、聖祖康熙(玄燁)在位六十一年(2023年~1722)景陵,葬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陵前石雕瑞獸三對、侍臣二對。
帝陵三、世宗雍正(胤禎)在位十三年(1723~1735)泰陵,葬河北省易縣城西永寧山清西陵,陵前石雕瑞獸三對,侍臣二對,陵道前另有瑞獸一對(在西陵中軸線上)。
帝陵四、高宗乾隆(弘曆)在位六十年(1736~1785)。裕陵,葬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陵前石雕瑞獸六對,侍臣二對。
帝陵五,仁宗嘉慶(顒琰)在位二十五年(2023年~1820)。昌陵,葬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陵前石雕瑞獸三對,侍臣二對。
帝陵六、宣宗道光(曼寧)在位三十年(1821~1850)。慕陵,葬地同仁宗陵。陵前無石雕儀衛。
帝陵七、文宗咸豐(奕訁寧)在位十一年(公元1851—2023年)。定陵,葬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陵前石雕瑞獸三對,侍臣二對。
帝陵八、穆宗同治(載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惠陵,葬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陵前無石雕。
帝陵九、德宗光緒(載湉)在位三十四年(1875~1908)。崇陵,葬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陵前無石雕儀衛。
帝陵十、宣統(溥儀)在位三年(2023年~1911)。
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人叫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石象生又稱石翁仲,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是帝王陵墓前主要供祭儀物之一,為石雕人物、動物成對立於神道兩側。神道兩旁排列著一群石獸,它們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石獸如同一批「衛士」護衛著皇陵。這些石獸又名「石象生」、「石翁仲」或「石獸群」,是陵墓的裝飾性建築。
陵墓前的石人又稱翁仲,對稱立有兩座,分別為文官和武官形象。關於翁仲的形象有一種說法是**於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傳說他身長一丈三尺,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征服匈奴有功。他死後,秦始皇特製翁仲銅像立於咸陽宮司馬門外。
匈奴人來咸陽,見到銅人,竟以為是活著的阮翁仲而逃遁。從此,人們便把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稱為翁仲。
3樓:匿名使用者
守墓人。或者是石碑人吧
帝王陵墓前的石象生有哪些型別? 急用,謝謝
4樓:積學博士
帝陵前的石像分石人和石獸。石人,一般分為勳臣、文臣、武臣三種,都是圓雕立像;石獸分為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等六種
5樓:匿名使用者
石象生又稱石翁仲,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是帝王陵墓前主要供祭儀物之一,為石雕人物、動物成對立於神道兩側。神道兩旁排列著一群石獸,它們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石獸如同一批「衛士」護衛著皇陵。這些石獸又名「石象生」、「石翁仲」或「石獸群」,是陵墓的裝飾性建築。
石象生有石獅、石獬豸、石麒麟、石馬、石駱駝、石象等。後又怎增加文臣武將、外國使臣、侍女等。
天祿、辟邪」: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似鹿而長尾,一角者為天祿,二角者為辟邪,可攘除災難,永安百祿。古人把它們對置於墓前,既有祈護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為昇仙之座騎。
「麒麟」:象徵死者生前統治英明,是有作為的黃帝。
「獬豸,是忠誠和正直的化身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石虎」:虎為百獸之長,以虎守墓,可以驅除**,保護墓主人。
「石馬」:它是古代軍隊作戰必備的工具,在石象生中使用馬的造型,用以象徵國家疆域遼闊,八方來朝。
「駱駝」:駱駝是北方重要的交通工具,又稱「沙漠之舟」。用它作為石象生,以表示皇帝性情溫順,能吃苦耐勞,也表示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
「石象」:形體高大,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盤石,用它作為石象生表示天下太平,江山穩固。
6樓:儼然一個人
石像生古代陵墓,特別是帝王、諸侯、官僚的墓前,排列整齊的石刻人、走獸以及傳說中的怪獸,稱為「石像生」。功能是陵墓標記和驅邪,昭示墓主身份等級、墓前儀衛和表彰墓主功勳。以西漢武帝大將霍去病墓前石像生為最早的陵墓石刻,共有石像生44件,用巨石雕成,造型渾厚生動,最具代表性的是馬踏匈奴。
帝王陵墓石像生從唐乾陵形成定製。
石像生的位置也不一樣,有的是在墓室外面寢殿門口比如西漢的墓大多這樣,唐代也有,有的可能在墓內,聽說根據探測儀定位,說秦始皇墓內就有李斯等一批秦代**的石像立於始皇棺槨前。
一般石像生主要是帝王生前重要的文臣武將,他們立於墓前顯示了帝國的尊嚴和形象;有的立有馬,牛,虎,犀牛等走獸顯示帝王生平受到世間走獸的尊崇;有的門口立有麒麟,龍等傳說中的神獸,體現了帝王身份的尊貴,也有鎮墓之用。
7樓:匿名使用者
陵墓陵墓
中國帝王的墳墓。古代建築的一個重要型別。現代對革命領袖的墳墓也稱陵,如中山陵。
簡史 中國古代習用土葬。新石器時代墓葬多為長方形或方形豎穴式土坑墓,地面無標誌。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曾發現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達10餘米,並有大量奴隸殉葬和車、馬等隨葬。
周代陵墓集中在陝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陽附近,尚未發現確切地點,陵制不詳。戰國時期陵墓開始形成巨大墳丘,設有固定陵區。秦始皇陵在陝西臨潼縣,規模巨大,封土很高,圍繞陵丘設內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
據記載,地下寢宮裝飾華麗,隨葬各種奇珍異寶,其建築規模對後世陵墓影響很大。漢代帝王陵墓多於陵側建城邑,稱為陵邑。唐代是中國陵墓建築史上一個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築,氣勢雄偉。
由於帝王謁陵的需要,在陵園內設立了祭享殿堂,稱為上宮;同時陵外設定齋戒、駐蹕用的下宮。陵區內建陪葬墓,安葬諸王、公主、嬪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將、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獸、闕樓等。
北宋除徽、欽二帝被金所虜,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鞏義市,規模小於唐陵。南宋建都臨安,仍擬還都汴梁,故帝王靈柩暫厝紹興,稱攢宮。元代帝王死後,葬於漠北起輦谷,按蒙古族習俗,平地埋葬,不設陵丘及地面建築,因此至今陵址難尋。
明代是中國陵墓建築史上另一高潮。明代太祖孝陵(見明孝陵)在江蘇省南京,其餘各帝陵在北京昌平縣天壽山,總稱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地面按軸線佈置寶頂、方城、明樓、石五供、櫺星門、祾恩殿、祾恩門等一組建築,在整個陵區前設定總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紅門、石牌坊等,造成肅穆莊嚴的氣氛。
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遼寧新賓,福陵、昭陵在瀋陽,其餘陵墓建於河北遵化和易縣,分別稱為清東陵和清西陵。建築佈局和形制因襲明陵,建築的雕飾風格更為華麗。
空間佈局和藝術構思 陵墓是建築、雕刻、繪畫、自然環境融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其佈局可概括為3種形式:①以陵山為主體的佈局方式。
以秦始皇陵為代表。其封土為覆鬥狀,周圍建城垣,背襯驪山,輪廓簡潔,氣象巍峨,創造出紀念性氣氛。②以神道貫串全域性的軸線佈局方式。
這種佈局重點強調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為陵山主體,前面佈置闕門、石象生、碑刻、華表等組成神道。神道前再建闕樓。
借神道上起伏、開合的空間變化,襯托陵墓建築的巨集偉氣魄。③建築群組的佈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選擇群山環繞的封閉性環境作為陵區,將各帝陵協調地佈置在一處。
在神道上增設牌坊、大紅門、碑亭等,建築與環境密切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莊嚴肅穆的環境。中國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後,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築和隨葬生活用品均應仿照世間。文獻記載,秦漢時代陵區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宮人獻食,猶如生時狀況。
秦始皇陵地下寢宮內「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並用金銀珍寶雕刻鳥獸樹木,完全是人間世界的寫照。陵東已發掘出兵馬俑坑3處,坑中兵馬俑密佈,完全是一隊萬馬奔騰的軍陣縮影。唐代陵園佈局仿長安城,四面出門,門外立雙闕。
神路兩側布石人、石獸、石柱、番酋像等。
用材和結構 陵墓墓室使用木、磚、石3種材料。因時代不同結構形式有變化。大型木槨墓室是殷代開始一直到西漢時期墓室的特點。
早期為井傒式結構,即用大木縱橫交搭構成。到西漢時又出現用大木枋密排構成的「黃腸題湊」形式,形成木構墓室的高潮,漢代一些王墓即屬此制。磚築墓室是墓室結構的重要形式,反映出早期磚結構技術的發展水平。
磚築墓室分為空心磚砌築和型磚砌築兩類。空心磚墓室始於戰國末期,型磚墓室約始於西漢中期,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應用漸廣。墓室頂部結構有幾種形式,方形墓室頂部為疊澀或拱券,長方形墓室頂部為筒拱等。
例如南京南唐李昪欽陵墓室的前、中二室為磚砌墓室。石築墓室多采用拱券結構,五代時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由多道半圓形拱券組成。宋陵墓室雖然是由石料構成,但頂部是由木樑承重,為木石混合結構。
明清陵墓墓室全部用高階石料砌築的拱券,與無樑殿相似。數室相互貫通,形成一組華麗的地下宮殿。
清代雕塑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8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由於清代皇室要加強和顯示統治的力量和威儀,重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宮殿建築及與建築相關的雕塑,出現了一批代表性雕塑,以北京地區為主的大型雕刻代表了這一時期雕刻的藝術水平。
如天安門前石獅、太和門前銅獅、乾清門前鎏金銅獅,與建築相映相襯,但由於用途和象徵意義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氣勢和造型特徵。
乾清門前的舞獅較太和門、天安門前獅子輕巧、活潑;從另一方面看,其體量感稍小,裝飾性過多。漢白玉欄杆柱頭石獅雖形體較小,卻有很強雕塑感,又加精雕細琢,渾然一體,有敦厚、莊重的意味。
北京周圍鄰近地區,獅子雕塑都有相似的風格,雖形體有差異,但多作蹲踞之態,大頭闊口、身軀粗壯。
故宮內各個宮殿前有各種取意祥瑞題材的雕塑品,如太和殿前銅鶴、銅龜,儲秀宮前銅鹿、銅龍,慈寧宮前銅麒麟,翊坤宮銅青鸞,御花園鎏金銅麒麟等。雖多不及各種材質所制獅子氣魄大,但各寓祥瑞寓意,並且造型各異。
如龜的造型,在寫實的基礎上神化使之頭部像龍,頸、足各有鱗片,兩肋加火焰紋。此類雕塑品不僅具有裝飾作用,同時還具有功能各異的實際作用,如銅鶴、銅龜,背部均有蓋可啟,可盛香料,具有薰香作用。
清代帝陵前石雕數量多者以太祖努爾哈赤福陵、太宗皇太極昭陵、世祖福臨的孝陵、世宗胤禛的泰陵為代表。
福陵神道兩側排列石雕駝、馬、獅、虎4對。昭陵神道兩側排列石立象、臥駝、立馬、麒麟、坐獅、獬豸6對。其中一對立馬名曰「大白」、「小白」,具有與唐太宗昭陵六駿相近之意。
此二馬小肢粗壯,勁健有力,不施鞍轡韁索,誇張胸部肌肉,其手法樸實洗練,不僅為清代,甚至為宋以來所有駿馬雕塑中的佳品。孝陵神道有石刻18對,為清帝陵中規模最大、數量最多者,其石雕題材、數目和佈置方式與明十三陵中的長陵相同,其中文官著滿式官服,胸佩朝珠,雙手捻珠,身材矮胖,面露笑容,與歷代陵前石刻人像莊嚴肅穆表情不同;石雕武將著滿式盔甲,左手按劍、右手下垂,與歷來武官雙手按劍於體前格式不同,此為獨特之處。
另外,細部雕刻精磨細琢的特點突出,尤以孝陵東側景陵的文武**為典型。文官朝服上的龍珠、鶴、海浪與彩雲等紋飾,武官盔甲上的甲片與圖案,垂於腦後的髮辮,面部刻畫整體感與精神氣魄等多表現出清代雕塑家的風格。
清代官僚墳墓前也設定石羊、石虎、石馬與石人等,與明代同類墳墓一樣,同時石人無**武都未作滿族裝束,說明當時漢民族心理作用之大,也同時說明清代雕刻工匠沿襲了明代雕像的舊規。
描寫歷代帝王孤獨的詩句有哪些,描寫古代皇帝孤獨的詩有哪些
李煜的詞 相見歡 虞美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版往事知多少。小樓權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
有別於歷代帝王,曹操為何要給自己建72座陵寢
曹操是三國裡的一代梟雄,無 治武功都非常厲害,很少有君王能夠在各方面都和他比肩,在曹操的勵精圖治下,魏國在三國裡是最強的,曹操為魏國立下了大功,而且曹操的文學水平也很高,留下了很多千古佳作。曹操雖然也很知人善任,但是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十分多疑,曹操常常對別人疑神疑鬼的。曹操自己實際上是盜墓的鼻祖,在...
清朝時候,歷代帝王為何會供奉明朝的萬曆生母李太后
因為李太后的為人真的非常地正直,而且不會徇私枉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三觀非常地正。她非常嚴格地教育她的孩子,而且信奉佛教,建造了很多的廟宇。李太后也被叫為孝定皇太后,她對明神宗的教育是非常嚴厲的,所以明神宗時代的繁榮也有她的一份功勞。有一個比較經典的事件,就是明神宗他不願意立明光宗朱常洛為太子,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