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如何解釋攻擊行為和利他行為

2021-03-04 01:54:18 字數 4685 閱讀 2049

1樓:

從進來化心理學的角度認源為: 在自然選擇過程中bai,有利他天性的生du物更容易使他們的物種存活zhi下來。

而社dao會交換論者認為:人們的行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利他行為是助人者對未來的一種投資。

期望日後自己需要的時候提供相應的幫助。 如果人們是把自己放在需要幫助的人的位置、以他們的方式來體驗事件和情緒,則會對需要幫助的人產生了移情,從而導致助人行為。

社會習得理論則解釋說利他行為是習得的,並在成長中不斷得到強化的結果。從兒童時期開始,小孩就開始重複那些被別人認可和獎勵的行為,而放棄那些被懲罰和批評的行為。

心理學的五大主流觀點是什麼?

2樓:傑哥的

心理學的五大主流觀點一般是指: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派,人本主義,生理心理學等,因為劃分的方法有多種。

主流心理學的一個觀點是,心理機制具有普遍意義,在不同領域以本質上相同的方式進行操作,所有的心理現象都是根據一個或幾個簡單的機制加以解決。

擴充套件資料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

3樓:匿名使用者

1.古典精神分析,在弗洛伊德活著的時候佔統治地位,最早在歐洲;

2.美國的自我心理學,是基礎於古典精神分析的晚期弗洛伊德觀點,由老弗的關門**哈特曼和女兒安娜*弗洛伊德開創的派系,主要在美國;

以上兩派都稱為傳統古典精神分析.不過這兩派隨著臨床和理論發展現在已經衰弱了,很少分析家再全部同意這些了.

3.英國和美洲的客體關係理論學派,現在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佔統治地位的學派,最主要來自由奧地利前往英國發展的精神分析家克萊茵的在40——60年的理論貢獻.發展主要先在歐洲,後來同時又在美洲;

依戀理論是客體關係學派最傑出的學者包爾比,感慨精神分析的缺乏科學性的研究,所以和許多客體關係的精神分析家走了不同的路.他對客體關係理論中的分離焦慮等等作了許多嬰兒科學實證研究,之後離開傳統精神分析語境而創立的一種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結合的學派,是當今學院派心理學中的重要理論之一.

雖然依戀理論往往被客體關係理論家所不宵,但2023年之後,隨著依戀理論的進展,那些屁話就少了很多.

4.自體心理學是美國前精神分析協會,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副主席科胡特2023年創立的,它的基礎是自我心理學,也有部分**於客體關係的概念.它和學院派心理學有很大重疊.

也有許多科學研究的基礎.這和傳統精神分析風格很不同的.

不過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保守派基本忽視自體心理學的發展.不過自體心理學除了在美國有自己的組織,並且現在整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已經都是自體心理學的天下了.

自體心理學有他們自己的訓練學院.而和現在的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不太同路.

5.拉康是法國精神分析協會獨立出去的一種觀點,大約在1960_70前後吧!他比較重視語言,號稱要恢復弗洛伊德的原義,後來和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分開獨立發展.

他的著作語境完全是拉康自己創立的,所以外人很難讀懂這些,只有經過解釋才行.這個學派在法國有一定市場,但整體影響不大..拉康

4樓:樂活小豆

(一)構造主義心理學

構造主義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是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學獨立後的第一個心理學派。該學派於2023年產生於德國,後在美國得到發展,20世紀30年代以後漸趨衰落。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意識經驗,即心理經驗的構成元素及結合的方式與規律,並主張心理學應該用實驗內省法研究意識經驗的內容或構造,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及它們如何結合成各種複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他們強調心理學是一門純科學,其基本任務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規律,但不重視心理學的應用。該學派是用實驗法獨立研究心理學問題的學派,促進了西方心理學派的興起和美國心理學的發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經成為現代心理學組成部分。

但由於它確定的研究物件過於狹窄並陷入元素主義與內省主義境地,因而遭到許多心理學家的反對。

(二)行為主義學派

行為主義學派(又稱早期行為主義學派)於2023年產生於美國,其創始人是華生(j.b.watson,1878—1958)。這一學派不同意心理學**意識,認為心理學是行為的科學,心理學的目的應是尋求**與控制行為的途徑。他們認為心理學應當研究「客觀觀察所能獲得的並對所有的人都清楚的東西」,也就是人的行為,並提出「刺激—反應」(s—r)的行為公式。

行為主義主張客觀的研究方向,有助於擺脫主觀思辨的性質,更多從實驗研究中得出結論。但他們無視行為產生的內部過程,反對研究意識,引起不少人的非難與反對。

新行為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爾曼(e.c.tolman)、赫爾(c.

l.hull)、斯金納(b.f.

skinner)。新行為主義認為,有機體不是單純地對刺激作出反應,它的行為總是趨向或避開一個目標。在動物和人的目的行為之間,必須有一個「中介」因素,這就是個體的認知。

也就是說在「刺激—反應」過程中,加進一箇中介變數(o),使行為主義的模式成為「s—o—r」。這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新行為主義強調客觀的實驗操作,衝擊了內省心理學,促進了心理學的廣泛應用和程式教學的開展,但陷入了還原論和機械論的境地。

(三)格式塔學派或稱完形學派

該學派2023年建立於德國,創始人韋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 (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後期代表有勒溫(k.lewin,1890—1947)。這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此派反對構造主義的元素主義和行為主義的s—r公式,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完形或整體結構,並認為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意識不等於感覺、感情的元素的總和,行為也不等於反射弧的集合,思維也不是觀念的簡單聯結。

他們這種重視整體的觀點和強調各部分之間動態的聯絡以及對創造性思維的認識,對後來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該學派否認過去經驗的作用,陷入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境地。

(四)精神分析學派或心理分析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產生於2023年,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這一學派的理論在20世紀20年代廣為流傳,頗具影響。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可以分為兩部分:意識與潛意識。潛意識不能被本人所意識,它包括原始的盲目衝動、各種本能以及出生後被壓抑的動機與慾望。

他強調潛意識的重要性,認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擺佈個人命運和決定社會發展的永恆力量;他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與生俱來,包括著先天本能與原始慾望;自我由本我分出,處於本我與外部世界之間,對本我進行控制與調節;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與理想兩部分,主要職能是指導自我去限制本我的衝動。三者通常處於平衡狀態,平衡被破壞,則導致精神病。

精神分析學派重視潛意識與心理**,擴大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並獲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規律,但他們的一些主要理論遭到許多人的反對。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為代表的一批心理學家反對弗洛伊德的本能說、泛性論和人格結構論,強調文化背景和社會因素對精神病產生和人格發展的影響,在美國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學。

新精神分析學派仍然保留著弗洛伊德學說中的一些基本觀點,儘管在其理論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稱,但歸根結底,仍然是潛意識的驅力和先天潛能起主要作用。

(五)認知學派

認知心理學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後迅速發展。2023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廣義的認知心理學還應該包括皮亞傑(j.piaget)的發生認識論,他把人的認識發展看成是一種建構的過程,並仔細研究這一過程的發展階段。

狹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用資訊加工的觀點和術語解釋人的認知過程的科學,因此,也叫資訊加工心理學。這一學派反對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不一定必須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礎後,才能研究心理現象。他們把人看成計算機式的資訊加工系統,認為人腦的工作原則與計算機的工作原則相同,因而可以在計算機和人腦之間進行類比。

他們強調人的已有知識結構對行為和當前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併力求通過計算機模擬等方式發現人們獲取和利用知識的規律,達到**人類認知活動規律的目的。他們還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強調對人的認知過程進行整體綜合分析。

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含有辯證法的因素,對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論、弗洛伊德主義的非理性主義有積極的意義,對擴大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促進心理學的現代化、發展人工智慧和電腦科學等均有貢獻,而且成為當前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們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計算機的資訊加工系統加以研究,在心理學界依然存在爭論。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羅傑斯(c.rogers,1902—1987)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建立的。它既反對精神分析學派貶低人性、把意識經驗還原為基本趨力,又反對行為主義學派把意識看作是副現象,認為人不是「較大的白鼠」或「較緩慢的計算機」,主張研究人的價值和潛能的發展。

因為,他們相信,人的本質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潛能,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和教育,人們就會完善自己、發揮創造潛能,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的。為此,他們從**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價值角度,認為心理學應改變對一般人或病態人的研究,而成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學,揭示發揮人的創造性動機、展現人的潛能的途徑。該學派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方**不排除傳統的科學方法,而是擴大科學研究的範圍,以解決過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學研究範圍之外的人類信念和價值問題。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一門尚處於發展中的學說,其理論體系還不完備,他們對人的一些研究還停留在關於人性的抽象議論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質規律。

如何用心理學解釋買彩票現象,運用心理學知識,解釋這一現象?

首先,絕大多數人在考慮投資效益之前會考慮到投資風險,而購買彩票的風險性是很低的。其次,人們通常都希望看到奇蹟發生。日常生活是很現實的,有時也是很單調的,人們渴望發生奇蹟,渴望目睹 體驗重大的變化。奇蹟能夠發生在自己身上最好 實在不行,發生在別人身上也可以,總比都是平平淡淡地強。買彩票,恰恰可以滿足人...

心理學名詞解釋,心理學名詞解釋大全

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自我能力 素質方 面的認知,幫助他們認識和開拓自身的潛能,不斷突破自我的種種侷限,實現全面而充分的發展。教育目標主要在於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大學生承受挫折 適應環境的能力。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人的認知發展規律,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

心理學名詞解釋思維,心理學名詞解釋能力

有關於心理學名詞解釋 思維 的含義介紹如下 1 簡介 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義上的思維,涉及所有的認知或智力活動。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絡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階階段。2 定義 思維對事物的間接反映,是指它通過其他媒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