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屈原以死殉國的感悟,對屈原以死殉國的感悟350字

2021-03-04 02:03:10 字數 3396 閱讀 8467

1樓:感性的轅門射戟

屈原是我國愛國忠臣 ,因無力勸阻君王,不能使百姓脫離水深火熱之中 而投江自盡。屈原死後,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為他是和危害楚國的小人奮鬥到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們就掛起菖蒲劍,喝著雄黃酒預防奸邪侵害。

百姓相信愛國詩人是不會死的,每年農曆初五,他們划著龍船,到處去尋覓詩人。他的愛國精神,已經在中國人民心中生了根。

屈原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個傑出的愛國者。他把自己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以國家為念,不計較個人名利,在小人當道,自己遭排斥的情況下,依然痴心不改,時刻想著國家的安危。當國破人亡的厄運降臨時,徹底絕望的他,絕不苟活於亂世,寧願以死殉國。

他的愛國情懷,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後人,成為人們的楷模

古往今來,有多少這樣的能人雅士為了祖國而憂愁半生,甚至陪上性命。國家,國家,在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是先有國再有家,國是他們的全部。

作為21世紀的我們是不是也該奉獻一份力呢?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棟樑。

我們目前就應該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用之人,到時也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現在的學生都認為學習是一件很累的事,其實當你找到其中的樂趣時,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學習,學習,邊學邊習,努力學習,回報祖國,讓我們時刻把國放心中。

希望採納!謝謝!如若需要,還會補充!

1200字 屈原感想

2樓:日影·樓殘

屈原,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後的兩千多年裡,仍然受到人們的敬仰和懷念,他所創造的楚辭體經久不衰,永垂史冊。但是對於他投江而死卻存在著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屈原之死重於泰山;有人則認為屈原之死輕如鴻毛。

其實這恰恰反映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該怎樣正確理解和認識人的價值。在我認為,屈原之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於愛國。屈原面對楚國上下昏庸,郢都破滅,沒有**求榮,而是憑著一顆「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忠肝義膽,與楚國共存亡。他將國家興衰置於自己得失之上,這種精神永遠激勵著愛國志士,鞭撻著**之人,有如此深遠之影響,有如此深遠之意義,怎能說死得「輕如鴻毛」呢?

郭沫若同志說過:「屈原的死是為民殉國難,是一種為國捐軀精神的再現,他是為正義而死,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於一種熱忱,死於一種抗爭。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後一站,將生命與信念的光輝和偉大展現給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靈魂:他用他的死告訴世人,追求信念與自由是永恆的主題;他給芸芸眾生以震撼;他在「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鬱悶空氣中注入了一股熱浪。

這種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宣傳家,思想家陳天華或許受了屈原之死的感染吧!他的《猛回頭》、《警世鐘》成為刺向清**的兩刃利劍,而他為了**日本**對中國留學生的**,憤然投海而死。老舍也倍受屈原的感染吧!

在「*****」中,不堪忍受**勢力的**,憤然投湖自殺,這是對文革動亂的抗爭,是對『文革」的控訴,他們和屈原—樣,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們要奮發,要覺醒。他們把生命的意義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死的價值所在。

屈原之死給時空註釋新的含義。這一道閃光的利劍劃破了千年長空,給生與死賦予新的內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箇中華赤子的熱血裡,融入炎黃子孫的靈魂中。

死已不是一種結束,而是一個偉大的起點。文天祥雖死猶生,丹心照漢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鑑;更有于謙,千錘萬鑿,清白人間。選擇死亡,並不是平淡的沉淪,更不是無能的表現。

屈原之死是一種力量,一種發奮的力量,它如長夜中劃空而過的流星,閃出一生最璀璨的光輝。我說,屈原之死,價值永恆,價值無限。雖然人生的意義在於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人生中也有為了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在某種條件下,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續生命的音響和光彩。

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峰,絕妙的**、多是悲壯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卻在壯烈的犧牲中。人生留跡於大地之間,本應該有驚人之舉。

卓爾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汪洋恣肆的長江嘯傲百川,佰劍於長城的秦皇漢武,在史冊中群視千秋。

生命的長短無關緊要,緊要的是生命的意義。屈原不隨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國,生命之光與日月爭輝,長與短,因之失去意義。古往今來,多少生命在歷史的星河中默默產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幾顆能夠像屈原這樣2000多年後的今天仍熠熠閃爍。

他的死,有力地維護了他那不隨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嚴;他的死,充分顯示了他的忠貞愛國,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體現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的人生價值。魯迅曾經說過,人的生命是可貴的,但真理更可貴。屈原雖死,而真理傳於四方,這樣的死,死得其所。

生與死,是一對矛盾。孟子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

」也如裴多斐所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也就是說,為了真理,自由,正義,犧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時,我們要珍惜生命。羅曼•曼蘭說過:

「以死來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錯過。」

屈原投江是一曲壯烈的悲歌,一捶擊破昏暗的響鼓,一聲震撼歷史長河的驚雷,屈原是矗立於人類心中的永遠豐碑。

您從廟堂之上走來

行吟在天地之間

滿腹離騷

幾人能懂

九歌九章問蒼天

您從內心深處走來

徘徊在汨羅江畔

形容枯槁

無人相識

獨清獨醒抱石還 【1】

您從精神家園走來

相約在五月之端

粽子飄香

百姓懷念

龍舟競渡路漫漫

3樓:張大嘴是也

「吃粽子,劃龍船,每逢端午想屈原······」兒時的歌謠已成遙遠的回聲,現在很難聽到。端午除了吃粽子,還有多少人認知屈原這位倔強的老人呢?

每逢端午,我彷彿看到這位老先生背對著繁華的都市,仰天長嘆,皓皓鬚髮在蕭蕭長風中飛揚······

屈原老先生,我能對您說些什麼呢?

您從廟堂之上走來

行吟在天地之間

滿腹離騷

幾人能懂

九歌九章問蒼天

您從內心深處走來

徘徊在汨羅江畔

形容枯槁

無人相識

獨清獨醒抱石還 【1】

您從精神家園走來

相約在五月之端

粽子飄香

百姓懷念

龍舟競渡路漫漫······【2】

注1: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屈原遂抱石投入汨羅江中。

注2:典用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對屈原以身殉國的看法2019字

為了一個無道的昏君斷送性命,死的不值得。他的死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並不能拯救他的國家。他死的的價值太小了,雖然感動了專一些國民,但屬沒有震撼到君王還有其他大夫,還有一些國民,他們依舊麻木不仁,但他的死,成全了他的名聲。讓他的作品的成就更上了一個臺階。他有著很大的理想,卻發現現實根本不能夠支援他完成這...

對屈原的死,大家有什麼看法,對於屈原的死有什麼看法嗎?

為了一個無道的昏君斷送性命,死的不值得。他的死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並不能拯救他的國家。他死的的價值太小了,雖然感動了專一些國民,但屬沒有震撼到君王還有其他大夫,還有一些國民,他們依舊麻木不仁,但他的死,成全了他的名聲。讓他的作品的成就更上了一個臺階。他有著很大的理想,卻發現現實根本不能夠支援他完成這...

屈原死的文言文,屈原死的意義

屈原死的意義 這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筆重點,屈原之死告訴我們,當一個文人國士無法為國家獻計獻策的時候,他可以選擇以死謝國,所以中國的文人從來是不怕死的,因為死或許可以喚起人們對他思想的更多思考,可以喚起國家政權的些許變動,可以改變民眾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此後的文人多有效法屈原之忠於國家的,為國死者為真大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