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令狐國鵬
法正沒投降
關羽敗走麥城,派廖化向劉封求救,孟達不允,關羽死後投降。
2樓:匿名使用者
法正沒投降,是病死的。
孟達是勸劉封不要救關羽,關羽死後,投降的
3樓:林幽寒
法正死在劉備之前,沒有投降曹操
三國叛徒孟達是怎麼死的
4樓:喬木查
孟達在建安初年和法正一道依附劉璋。法正因為得不到重用,就常常和益州別駕張鬆在一起發牢騷。張鬆出使曹魏,不被曹操重視,就打算出賣蜀地給劉備。
法正和張鬆一道願意擁戴劉備,只是沒有機會。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劉璋邀請劉備入川,派法正和孟達各帶著二千士兵前去迎接劉備。就在這時候,法正和孟達背叛了劉璋投靠了劉備。
劉備讓兩人的兵士歸在一起,同歸孟達指揮,讓他駐守在江陵。平定蜀地後,任命孟達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孟達從秭歸向北攻擊房陵,房陵太守被孟達的軍隊殺死。攻下房陵後,孟達繼續進攻上庸(今湖北竹山縣一帶)。劉備私下擔心孟達難以獨自攻下上庸,於是命令劉封(劉備義子)自漢中沿沔水南下統領孟達的軍隊,和孟達在上庸匯合。
上庸太守投降後,劉封和孟達就率軍留在這兒。關羽被圍困在襄陽時,曾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援助,劉封和孟達以山區的邊地剛剛依附,不能讓其動搖叛變為藉口,拒絕發兵。關羽失敗身亡,劉備對他們產生了怨恨。
劉封和孟達不和,劉封就奪去了孟達出行時的儀仗樂隊。孟達既畏懼不去救援關羽的罪過,又怨恨劉封對自己的排擠壓抑,於是就給劉備寫了一封信,率領自己的部下投降了魏國。
孟達投降曹魏後,受到曹丕的重用,被封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曹丕還把房陵、上庸、西城三個郡合為新城,任命孟達為新城太守。
曹丕死後,和孟達要好的夏侯尚和桓階也先後死去了。孟達覺得失去了依靠,心內惶恐不安,又加上諸葛亮引誘他,孟達就準備叛魏歸蜀漢。孟達和魏興太守申儀有矛盾,申儀就將孟達的計劃洩露。
司馬懿得到訊息後,一方面寫信安撫孟達,另一方面調遣軍隊前往討伐。
孟達認為,司馬懿率軍來討伐,至少需要三十天的時間才能到達,結果出乎孟達的意料,司馬懿的大軍八天就來到城下。這完全打亂了孟達的部署。司馬懿包圍上庸城十六天,孟達部將開城投降,司馬懿軍隊進城,孟達被殺。
需要說明的是,孟達實際上已經背叛了魏國,否則,司馬懿到來他可以馬上開城迎接,其部下也沒有必要投降。只不過,由於司馬懿出兵神速,蜀漢國來不及接應,上庸還沒有劃歸蜀漢國的版圖而已。
孟達和前面兩人相比,次數雖然算不上多,但危害同樣很大。如果說,孟達背叛劉璋其作用還不彰顯的話,而後兩次卻是步步重大。孟達在劉璋所部,地位不高,劉璋部屬背叛的很多,這時候也可以說不多孟達一個,但後兩次卻就不一樣了。
孟達背叛劉備,這讓劉備徹底失去了荊州,甚至都失去了將來恢復的機會。還有,孟達的背叛,也間接導致了劉封的被殺,而劉封之死,既造成了蜀漢的君臣失和,也使劉備失去了一員能戰之將。還有,如果孟達叛魏成功,上庸再回到蜀漢國手中,諸葛亮奪取長安會多一條進攻路線;或者是恢復襄陽還是直取洛陽,會多一種用兵選擇。
也由此可見,諸葛亮為什麼會不計前嫌想讓孟達迴歸。
自古以來,叛徒都會讓人們痛恨不已,為什麼?就是他們比任何敵人的危害更大。三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天下紛爭,政權歸屬尚不明朗,文臣武將擇主而仕原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像呂布、昌豨、孟達這種反覆背叛之人,就在當時也不為人們所容忍,就因為他們除了自己的利益,已經和天下、道義絲毫不沾邊了,這樣的人,又怎能不被歷史正義所唾棄!
5樓:江戶川柯南
病死的。。。。。。。。。。。。
為什麼易中天在品三國中曾經說過法正是個奸臣?
6樓:匿名使用者
易中天可能誤會了,法政沒必要像文天祥那樣就義,也沒必要寧死不投降,他只是選擇主人而已,並非賣主求榮,他完全有選擇君主的權利,他不貪財,他只是看中了劉備的「才」,所以想為劉備效力。如果劉備不取西川,曹操取了,劉璋的地位就受到威脅,像漢獻帝那樣不得善終就完了,難道他不是為劉璋考慮的嗎?還有,劉璋軟弱無能,他也許恐西川被曹操攻取,生靈塗炭,必須另擇明主。
後來劉備不是乾的很漂亮嗎?萬一法政不勸劉備攻取,四川可能就不像現在那麼發達了。
現在,許多學者已考證,法正才是劉備手下第一謀臣,為劉備出謀劃策,實力與郭嘉不相上下。而且,法正絕非呂布那樣的人,呂布才是賣主求榮。他殺丁原投董卓,又殺董卓投曹操,他才是小人!
我相信,法正並非為了個人利益而去投劉備帳下,再說,他大權獨攬了嗎?榮又榮在**?富有?專權?都不是。
假設你是公司的一名經理,公司不景氣,便跳槽到一家大公司,吞併了那家小公司,你是小人嗎?你賣主求榮了嗎?
也許我們過分崇拜諸葛亮,以致於對法正瞭解不深。劉先主猇亭大敗,諸葛亮嘆息若法正在就好了,能勸劉備不去進攻孫吳,不正是因為他的才幹嗎?一個能讓諸葛孔明惋惜的人,你會說他是小人?
眾所周知,劉備力圖匡復漢室,斬除曹賊,為天下英雄豪傑提供了一個舞臺,法正素有復漢之心,投劉備帳下,定要罵其「小人」嗎?
7樓:兄···弟
法正的歷史評價
曹操: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華陽國志》)
孫盛:正務眩惑之術,違貴尚之風,譬之郭隗,非其倫矣。(《三國志——法正傳》注引孫盛評)
陳壽: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三國志—龐統法正傳第七評》)
楊戲:翼侯良謀,料世興衰,委質於主,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贊法孝直 (《季漢輔臣贊》)
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三國志——法正傳》)
陳壽: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三國志——法正傳》)
8樓:匿名使用者
乾貨沒有,老貨有點:見《三國志 蜀書 龐統法正傳》: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已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好像易中天老師說他是小人吧。
9樓:匿名使用者
說過也不完全是 譁眾取寵
法正在軍事 謀略上的 評價極高
但人品……不敢恭維
但說是奸臣過了
只能說他不能算是厚道人……
10樓:魏戰聖
易中天老師之意是別把劉備想的那麼仁慈,再說他可沒說他是奸臣,那世道見風轉舵的豈止一人。
11樓:ty天易
三國裡誰不是奸臣,誰都有缺點,說人是奸臣是因為他的缺點大一些,優點少一些,看待的人不同,看成的人也不同
12樓:水雲間亦凡
法正本來就是奸臣,你可以去看看三國志和後漢書,他出賣舊主還以此為榮。。。
13樓:血色榮光
每個人看法不同吧,這也只是易中天的個人看法而已,我覺得法正沒做錯什麼,賢臣擇主而事麼
14樓:亂拋書包
法正的確有兩個不好的地方
叛主,出賣劉璋,這還不要緊,不過他是以一種挺積極的態度推行此事
小氣,有仇必報,為此還做得挺過分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法正賣主也不是求榮,像大多的歷史名將一樣,他們和他們的後人們都可以給其扣頂大帽子,就是尋明主,救黎民於水火。這樣的例子每朝每代都有!不乏名將名士,誰又敢說法正就沒個遠大的理想抱負,對於生不逢時的小人物來說,我們沒必要太苛刻的。
易說法正是奸臣確實有譁眾取寵的嫌疑。
16樓:易改
三樓不要瞎說,拿出根據,要有點道德
17樓:匿名使用者
法正在劉備身邊的時候是個小人,阿諛奉承。貶低前主,誇耀劉備
18樓:達爛財
不能說是奸臣 只能說是人品不好 史料樓上的都給你打出來了所謂好人壞人 奸臣忠臣 要看你的角度了
你要是在曹操方面 看諸葛亮 法正 就是詭計多端在劉備方面 他們就是神機妙算
況且 歷史上 法正才是劉備的軍師 他的功勞也是不可磨滅的所以 諸葛亮 劉備都就法正 惡意報復的問題放任不管 因為沒法正沒有劉備的強大 在夷陵之戰的時候 諸葛亮也說了 法正在 能阻止劉備至於法正為什麼能阻止劉備 為什麼會阻止劉備 諸葛亮為什麼這麼說 還看不出來 他是什麼「臣」嗎
19樓:匿名使用者
出賣故主劉璋 你說他是奸臣嗎?
20樓:匿名使用者
背叛劉璋,其實他在三國2裡的圖象也挺壞的
21樓:筆聖劍俠
易中天有說過嗎????二樓的說的對
歷史上的法正是怎樣一個人?為什麼很多人稱之為「小人」?
22樓:冷眼觀娛樂圈
一、歷史上的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陳壽: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三國志—龐統法正傳第七評》)
陳壽稱:法正顯著名的事情是謀劃奇特(成),而不是以德聞名(敗)。如同魏國的名臣,大概就是荀彧、程昱、郭嘉。
二、原因:
1、隨意投降。
法正出身名士家庭,為名士法真之孫。建安初年,由於天下饑荒,法正與好友同郡的孟達一起入蜀依附劉璋,但劉璋不是個善於用人的人,很久之後法正才當上新都縣令,之後又被任命為軍議校尉。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誹謗,十分苦惱,益州別駕張鬆與法正是好友,也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建安十三年(208年),法正出使劉備,劉備見到法正後,「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法正覺得劉備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後,遂與張鬆密謀協規,決定暗中戴奉劉備為主。(《三國志》)
2、為人小氣。所謂「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對他的一頓飯的恩德也要報答,而詆譭輕蔑則要追究到弄死對方的地步。有人對此不滿,去諸葛亮那裡告狀,諸葛亮的回答:「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三、簡介: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
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
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23樓:匿名使用者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
建安初年,由於天下饑荒,法正與好友同郡的孟達一起入蜀依附劉璋,但劉璋不是個善於用人的人,很久之後法正才當上新都縣令,之後又被任命為軍議校尉。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誹謗,十分苦惱,益州別駕張鬆與法正是好友,也覺得劉璋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後來,張鬆出使曹操,歸來後勸說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與劉備交好。法正被任命為使者出示劉備,請劉備入蜀幫助討伐張魯,法正發現劉備有雄才大略,於是暗地裡背叛劉璋。向劉備獻策:
「閣下命世英才,劉璋無明主之能,以張鬆為內應,奪取天府之國益州,憑藉這來成就大業,易如反掌。」 諸葛亮的隆中對認為想要奪取天下就必須奪取荊州和益州,法正、張鬆的倒戈實乃天賜良機,於是劉備應允,隨即率軍入蜀。劉備假意北伐張魯,到了葭萌,張鬆因事情敗露被殺,劉備於是與劉璋決裂,向成都進軍。
當時,劉璋的部下謀士鄭度向劉璋進諫說堅壁清野拖垮劉備。劉備知道後感到厭惡和恐懼,法正卻認為劉璋不可能採納這個計策。劉璋雖然沒有什麼才能,那還算是個愛民的君主,他說:
「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於是罷黜了鄭度。進攻雒城時,劉備的謀士龐統中箭身亡,於是劉備任命法正為謀士,繼續進軍。
214年,劉備軍包圍成都,蜀郡太守許靖將要出城投降,被人發覺,因為是在危急關頭,不宜誅殺自己人,於是劉璋放過了許靖。劉璋投降後,劉備也因此不用許靖。許靖與其弟許劭(許子將)是天下聞名的名士,但沒有身為人臣的才能。
這是法正進諫說:「天下有名無實的人就是許靖了。但是主攻剛剛開創大業,許靖的名聲四海皆知,您如果連他都不用,天下賢人恐怕會認為您薄待賢臣。
」劉備於是重用許靖。此舉堪比戰國時的郭槐與燕昭王。法正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
法正性格有仇必報,受到重用後,攜私報復,有人告訴諸葛亮,希望懲治法正,而諸葛亮深知法正乃社稷之重臣,智謀過人,勞苦功高,忠於劉備,深得信任,因此不加過問。217年,法正向劉備獻計,認為曹操一舉降伏張魯,卻不繼續進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淵、張郃駐守漢中,一定是內部動亂,而夏侯淵、張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漢中,應該立即發兵奪取漢中。劉備聽從,於是率領諸將進攻漢中。
219年正月,法正選準時機勸劉備進攻,劉備夜襲夏侯淵,大破夏侯淵,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劉備於是佔據了漢中之戰的主動權。曹操親征,聽聞此計也感概不已。
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連哭泣數日。
被追諡為翼侯,法正深受劉備信任,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由此也可見法正地位之高,甚至蓋過了關羽、張飛、龐統等人。
正印劫財在一起是不是不好啊。高人來
是一個有野心和自信的人,雖然平時為人溫和,但遇到不公平的事,會非常潑辣.有耐力和強烈 好奇心,願意接受任何挑戰.有悅人的人格,很好的直覺力,極端感情用事會發展成無法控制的脾氣,必需加以剋制。長時獨處,有憂鬱和作白日夢的傾向。最重要的是避免殉道者一般的堅持。可自朋友得到許多幫助。命造批 經商下海做生意...
嫁是不是我和你一起睡覺嗎,嫁是不是晚上我和你一起睡覺嗎?
朋友,你的問題真是直指本質啊!通俗理解就是這樣的,準確的說是能和法的在一起睡覺。以前不辦結婚證叫非法同居,現在基本沒朩你到過這種說法了。但是嫁人可不止是一起睡覺,而是感情到了一定地步後的昇華。嫁給他當然要和他一起睡覺,不僅只是睡覺,結婚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喜事,是一個家庭的誕生,一對新人的成長,夫妻恩...
我夢見我和女朋友在一起,是不是相反,不在一起。我夢見我不和女朋友在一起,是不是就是在一起。請會解夢
夢是心裡的影像,是睡眠中思維活動的策劃和計劃。沒有什麼神祕的,不要過份看重,用是不是相反和相同來描述都過於簡單了。就好比你白天想去找女朋友,你會計劃好跟她上街吃飯等,就算去不成,你也已經策劃過了。因為是在白天所以你不會覺得神奇,若是在晚上睡覺時,你的思維也這樣去策劃,就成夢景了,醒來後就會覺得種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