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燈花
大:讀為太,極也,至也。「太」在古文中作「大」,如《周易·繫辭上
內》「易有大極
容」,《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左傳·隱公十一年》「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禮記·禮運》「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
大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2樓:heart迷途
1.《形》與「小」相對
2.《形》重要的;重大
3.《形》年長的;排列第一的
4.《副》表示範圍廣,數量多
5.《副》表示程度深。《董宣執法》:「帝~怒,召宣,欲箠殺之。」
tài6.通「太」,最、【大方】大道理。引申為專家、內行。
7.通「泰」,安【大成】1.太平,和平2.大有成就3.比喻學術上形成完整體系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大小的大,屬於基本詞彙
4樓:708小慢子
形態或排行,比如王大,指的是王家老大
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5樓:雲南萬通汽修學校
材:(1)形聲.從木,從才,才亦聲.
「才」意為「備而未用」、「儲備待用」(見互動百科「才」字條 ).「木」與「才」聯合起來表示「儲備待用的木料」.本義:
庫存木料.
大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1.與「小」相對
2.重要
的;重大
3.年長的;排列第一的
4.表示範圍廣,數量多
5.表示程度深.《董宣執法》:「帝~怒,召宣,欲箠殺之.」
tài6.通「太」,最、【大方】大道理.引申為專家、內行.
7.通「泰」,安【大成】1.太平,和平2.大有成就3.比喻學術上形成完整體系
古文中「於」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①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出師表》:「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譯文: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②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譯文: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
③介詞: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可譯為「對」、「向」等。《捕蛇者說》:「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譯文:我將要告訴管理政事的人,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
④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譯文:人做事常常因為不注意細節而失敗,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愛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⑤介詞:介紹比較的物件,可譯為「比」。《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譯文: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⑥《詞綴》用在動詞前,無義。《詩經·葛覃》:「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譯文:山谷間飛起美麗的黃鶯,它輕輕地降落在灌木林叢,婉轉的鳴叫聲這般動聽。
8樓:函玉巧孫黛
於1:到
2:到3:向
4:從5:因為
6:比7:在
8:這樣(不確定)
——————————————————
則1:錶停頓,無意
2:卻3:於是
4:表率
5:篇,量詞
——————————————————
諸1:諸位
2:(不知道)
3:之於
4:代詞,代「莊子以好樂」
——————————————————————而1:無義
2:表修飾
3:轉折,卻
4:通「爾」(大概)
參考一下,不是權威
9樓:evisu金
坐 《動》
(會意。《說文》古文作象形字,象兩人坐在土上。本義: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
於〈動〉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超過)
往;去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毛傳:「於,往也。」
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書·大誥》
「坐」的意義和用法:
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跟上。如:「項王、項伯東向坐。」(《史記 項羽本紀》)
犯罪。 如「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春秋》)
株連受罰。如「副有罪,當相坐。」(班固《蘇武》)
訴訟時在法官面前對質。「晉人使與邾大夫坐。」(《左傳 昭公二十三年》)
駐守。如「楚人坐其南門。」(《左傳 桓公二十三年》)
坐等。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因為,由於。 如「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
即將。如「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早梅》)
通「座」,座位的意思。如「置之坐上。」《史記 項羽本紀》
「於」的意義和用法:
引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物件、範圍和原因等。可譯為「在」、「到」、「向」、「從」、「跟」、「同」、「對」、「給」、「對於」、「由於」、「在......中」、「在......
方面」等。
表比較,可譯為「比」、「過」、「勝過」。如「冰,水為之, 而寒於水。」
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動者。可譯為「被」。「臣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動詞詞頭,無義。如「黃鳥于飛。」(《詩經 周南 葛覃》)
10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古文中「於」的意思
①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
②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
③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可譯為「對」、「向」等。
④介紹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
⑤介紹比較的物件,可譯為「比」。
⑥用在動詞前,無義。
11樓:匿名使用者
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
12樓:柳嫣茗煙
於這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一樣
以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 30
13樓:原來是知恩
1、用;使用。
戰國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賢明的人求進身也難成功。
2、做。
先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假如有人瞭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3、認為。
戰國時代《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邑請求交換和氏璧。
5、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秦國也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沒有把璧給秦國。
6、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而且在強大的秦國的緣故觸犯強大秦國的歡心,不可。
7、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
東漢班固《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以武始元六年春到京城。
8、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
西漢《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天下有變,王割讓漢中一帶和楚求和。
9、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那游泳的人很多;危險遠去,那麼來的少。
10、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進去。
11、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後啊。
12、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
北宋陶淵明《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樹木蓬勃而像先前一樣茂盛,泉小而像當初一樣流著。
13、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
唐代韓愈《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作《師說》來贈給他。
14、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
東漢范曄《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從王侯以下,沒有不超過奢侈。
15、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
《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然而,從約他心的,表達你的冤屈,我沒有想到的。以說千萬不要互相躲避的,是偶然的原因罷了,難道有意義嗎!
16、通「已」。已經。
《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座買魚煮食,吃到魚肚子中的字條,本來已經感到這事奇怪了。
17、通「已」。停止。
《齊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
不停止,那您呢?
18、只是。
《馮諼客孟嘗君》:「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你家中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
【以往】以後。
【以為】認為。使……成為。把……當作。作為;用作。
「以」今義:
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勿以善小而不為。譯:不因為善事小而不作為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譯: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齡僅四十七歲。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譯:不太急了嗎?
11、及,連及:富以其鄰。譯:連及鄰居都富裕起來。
14樓:婷迷土兵
1,量詞。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2,動詞。
(1)尋找,《桃花源記》: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2)**,《抱朴子.嘉盾》:蓋尋微以知著,原始以見終。
3,介詞。順著,沿著,《汴岸曉行》「驢僕劍裝輕,尋河早早行」。
4,副詞。不久。《桃花源記》未果,尋病終。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15樓:匿名使用者
1.用,舉用。《論語.
為證》「視其所以。」 2.認為,以為。
《戰國策。趙策》:「老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 3.緣故,因由。;丕《與吳質書》:
「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在古文中逐是什麼意思,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古文中逐 會意。甲骨文字形,象人 腳 在豕等動物後面追逐的樣子。止 小篆改從辵 chu 本義 追趕。同本義 含有使追趕物件離開或消滅的意思 逐,追也。說文 喪馬勿逐。易 暌 良馬逐。易 大畜 乘白龜兮逐文魚。楚辭 河伯 驅逐。文公逐衛侯而立叔武。公羊傳 放逐 流放。信非吾罪而棄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
作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宜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作,起也。說文 凡作民。周禮 士師 三獻作止爵。儀禮 特牲禮 後聖有作。禮記 禮運 舍瑟而作。論語 先進 客作而辭。禮記 少儀 如日出時,眠者皆作。宋 蘇軾 畫佛贊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 獄中雜記 3 又如 作止 作息 起居 4 起來 開始工作 rise do make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更,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更字有兩種讀音 一 g ng 又。例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復,還。例 版而西人更有油畫。再權。例 勸君更盡一杯酒。更加。例 今日拒之,事更不順。另外。例 願足下更慮之。二 g ng 輪流更替,交替。例 使將士更休。更換,換。例 使史更敞衣。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二小時。例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