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但是什麼意思,但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1:45:44 字數 5395 閱讀 5359

1樓:帥帥的大鍋

①只;僅;唯獨 .《陳情表》: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木蘭詩》:「不聞爺孃喚女聲,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指南錄〉後序》:欲求死,不復顧利害.」

②只管;儘管.《孔雀東南飛》:「卿~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③< 副》不過;只是.《賣油翁》:「無他,手熟爾.」《採草藥》: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正枯,採掇者易辯識耳.」

④徒然;白白地.《漢書?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人工商之貢~賒之.」《漢書?匃奴傳》:「何~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

⑤< 連》只要.《失街亭》:「與汝一萬兵,去此城屯紮,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但」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2樓:小青蛙跳著走

但字,由一個單立人和一個旦組成。單立人,指人。旦,就是天剛亮,太陽還沒有升出地平線之時。

所以,但字的意義為:天亮後,人由睡眠的相對靜止狀態開始轉變為相對運動的工作狀態,這是不同狀態的轉變,因此"但"字具有轉折的涵義。

【釋義】 ①表示轉折:雖然已年過七旬,但精神很好。②只要;凡是:但能節約的就要節約|但凡學過的課文他都能講出來。③僅;只:但願如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④姓。

【但凡】 凡是;只要是。

〖例句〗但凡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努力爭取。

【但願】 只希望。

〖例句〗他的童年已經很不幸了,但願他能有個幸福的晚年。

但 《副》

(形聲。從人,旦聲。①本義: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經傳皆以袒為之。②只,僅,不過)

表示範圍,相當於"只","僅"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下所以貴者,但以聞聲。――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傳》

又如:但已(僅此而已);但憑(任憑;隨便);但可(只須)

只管,儘管

此係私室,但坐不妨。――《紅樓夢》

但 《連》

只是;但是――表示轉折。

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曹丕《與吳質書》

又如:勤鍛鍊但不要過分

只要――表示假設或條件。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 dàn

①只;僅:~求無過、~願如此。

②但是;可是:他家住得很遠,~從未遲到過。

③姓。【但丁】(1265-1321)義大利詩人,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有《神曲》。

但tán 1.姓。漢有都護但欽。見《漢書.匈奴傳下》。

但tǎn 1.脫去上衣,露出內衣或身體。

但yàn 1.古代傳說中人名。

拓展資料:

基本解釋

1. 只,僅,只是 :~願如此。~凡(凡是,只要是)。~分(只要)。

2. 不過,可是 :工作雖辛苦,~沒有叫苦的。

3. 徒然 :「何~遠走,亡匿於幕北苦寒無水草之地為?」

4. 姓。

3樓:【巧·巧

但〈副〉

1. (形聲。從人,旦聲。①本義: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經傳皆以袒為之。②只,僅,不過)

2. 表示範圍,相當於「只」,「僅」 [only]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下所以貴者,但以聞聲。——《史記·李斯傳》

3. 又如:但已(僅此而已);但憑(任憑;隨便);但可(只須)4. 只管,儘管 [feel free to]此係私室,但坐不妨。——《紅樓夢》

《連》1. 只是;但是——表示轉折 [but]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曹丕《與吳質書》

2. 又如:勤鍛鍊但不要過分

3. 只要——表示假設或條件 [so long as]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 王昌齡《出塞二首》

但出牌呼妾,妾便出來。——《警世通言》

妻子:妻子和兒子。

--------------------------so?

4樓:回到唐朝去散步

「但」在古文中是「只……,只是……」的意思。

妻子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妻子概念。

5樓:將軍暴

只、只是;但是;只要是、凡是;徒然;通『誕』欺詐;姓

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6樓:雲南萬通汽修學校

材:(1)形聲.從木,從才,才亦聲.

「才」意為「備而未用」、「儲備待用」(見互動百科「才」字條 ).「木」與「才」聯合起來表示「儲備待用的木料」.本義:

庫存木料.

「卻」在古文裡一般都表示什麼意思?

7樓:謎之夏殤

「卻」在古文裡的意思:

《動》退;後退。《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

《動》打退;擊退。《六國論》:「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讀音:[què]

部 首 卩

筆 畫 7

譯義:退

組詞:忘卻[wàng què] 不記得;忘記。

退卻[tuì què] 亦稱撤退。 軍隊放棄所佔領的陣地或地區向後轉移的作戰行動。

推卻[tuī què] 拒絕接受。

卻說[què shuō] 舊**的發語辭,卻說後面接著的多是重提上文說過的事。

了卻[liǎo què] 了結;辦理好。

造句:歷史是不能忘卻的,人們追溯歷史的渴求也不會停歇。

這些沉痛的教訓使人無法忘卻。

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他的被忘卻了的青春。

一些年份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些年份則最好忘卻。

那件事他永遠忘卻不了。

古文中「於」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①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出師表》:「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譯文: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②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譯文: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

③介詞: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可譯為「對」、「向」等。《捕蛇者說》:「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譯文:我將要告訴管理政事的人,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

④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譯文:人做事常常因為不注意細節而失敗,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愛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⑤介詞:介紹比較的物件,可譯為「比」。《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譯文: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⑥《詞綴》用在動詞前,無義。《詩經·葛覃》:「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譯文:山谷間飛起美麗的黃鶯,它輕輕地降落在灌木林叢,婉轉的鳴叫聲這般動聽。

9樓:函玉巧孫黛

於1:到

2:到3:向

4:從5:因為

6:比7:在

8:這樣(不確定)

——————————————————

則1:錶停頓,無意

2:卻3:於是

4:表率

5:篇,量詞

——————————————————

諸1:諸位

2:(不知道)

3:之於

4:代詞,代「莊子以好樂」

——————————————————————而1:無義

2:表修飾

3:轉折,卻

4:通「爾」(大概)

參考一下,不是權威

10樓:evisu金

坐 《動》

(會意。《說文》古文作象形字,象兩人坐在土上。本義: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

於〈動〉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超過)

往;去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毛傳:「於,往也。」

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書·大誥》

「坐」的意義和用法:

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跟上。如:「項王、項伯東向坐。」(《史記 項羽本紀》)

犯罪。 如「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春秋》)

株連受罰。如「副有罪,當相坐。」(班固《蘇武》)

訴訟時在法官面前對質。「晉人使與邾大夫坐。」(《左傳 昭公二十三年》)

駐守。如「楚人坐其南門。」(《左傳 桓公二十三年》)

坐等。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因為,由於。 如「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

即將。如「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早梅》)

通「座」,座位的意思。如「置之坐上。」《史記 項羽本紀》

「於」的意義和用法:

引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物件、範圍和原因等。可譯為「在」、「到」、「向」、「從」、「跟」、「同」、「對」、「給」、「對於」、「由於」、「在......中」、「在......

方面」等。

表比較,可譯為「比」、「過」、「勝過」。如「冰,水為之, 而寒於水。」

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動者。可譯為「被」。「臣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動詞詞頭,無義。如「黃鳥于飛。」(《詩經 周南 葛覃》)

11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古文中「於」的意思

①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

②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

③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可譯為「對」、「向」等。

④介紹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

⑤介紹比較的物件,可譯為「比」。

⑥用在動詞前,無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

13樓:柳嫣茗煙

於這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一樣

古文中卻有什麼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1.只,僅,只是:~願如此。~凡(凡是,只要是)。~分(只要)。

2.不過,可是:工作雖辛苦,~沒有叫苦的。

3.徒然:逗何~遠走,亡匿於幕北苦寒無水草之地為看地

古文裡的「卻」是什麼意思

15樓:匿名使用者

卻 què

1. 退:~步(因畏懼或厭惡而後退,如「望而~~」)。退~。

2. 退還,不受:盛情難~。

3. 表示轉折:我來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也在古文中的意思,也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或肯定。2句末語氣詞,與 何 等詞相應,表示疑問語氣。3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4副詞。這是後起意義。也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 表示選擇,還是 or 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水滸傳 2 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肯定語氣。相當於 啊 呀 少時...

古文中大是什麼意思,大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大 讀為太,極也,至也。太 在古文中作 大 如 周易 繫辭上 內 易有大極 容 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 大上有立德 左傳 隱公十一年 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 禮記 禮運 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 大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形 與 小 相對 2.形 重要的 重大 3...

作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宜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作,起也。說文 凡作民。周禮 士師 三獻作止爵。儀禮 特牲禮 後聖有作。禮記 禮運 舍瑟而作。論語 先進 客作而辭。禮記 少儀 如日出時,眠者皆作。宋 蘇軾 畫佛贊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 獄中雜記 3 又如 作止 作息 起居 4 起來 開始工作 rise do make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