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假浪費
中國的節bai日中,按農曆來確
du定的節日:
正月初一
zhi 春節
正月十五dao
元宵節二月二 中和節俗稱龍抬頭內龍抬頭
四月容初五 清明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七月七 乞巧節(七夕)
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鬼節」
八月十五 中秋節
九月初九 重陽節
臘月初八 臘八
臘月二十三 小年
臘月三十 除夕
春節-元宵-仲秋-重陽-除夕
2樓:允樂q允智
春節bai——正月初一
元宵du——正月十zhi五
中秋——八月十五
除夕——臘月三十dao
另:三月初三—專—上巳節(今已見不到)屬
五月初五——端午節
七月初七——七夕節
七月十五——中元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元宵-仲秋-重陽-除夕
中秋節 端午節 重陽節 除夕 元宵節的排列順序
4樓:地下水汙
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依次為: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
一,元宵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二,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三,中秋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四,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五,除夕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5樓:湖人總冠軍
按時間的順序來排列,排列結果為:元宵節、端午節 、中秋節、重陽節、除夕
。元宵節1月15日,端午節5月5日,中秋節8月15日,重陽節9月9日,除夕12月30日(或12月29日) ,以上為農曆的!春節,也就是我國農曆的正月初一,是舊曆年新年的第一天。
在這天北方人民會吃餃子,南方人民吃湯圓,放鞭炮,貼春聯,慶祝新的一年的開始。
元宵節,是指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春節以後的第15天,這天的風俗有吃元宵,放花燈。
端午節,是指農曆五月初四,是為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建立的節日,主要是吃粽子,在南方一般還有賽龍舟,扔粽子到江裡等節日紀念活動。
中秋節,是指農曆八月十五,因為7、8、9三個月為秋天,而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天最中間的日子,所以叫中秋節,這天的風俗就是吃月餅賞月。
重陽節,是指農曆九月初九,現在也被定義為老年節,這天有登高望遠的習俗,描寫這個節日最有名的就是那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6樓:夙鳶小九
按時間順序依次是: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和除夕。
1、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夕、上元節,標誌性時間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至少從隋朝開始,元宵節就已經有了豐富的習俗活動,並形成十分鮮明的文化性格,此後,節俗活動更加多姿多彩。
節日期間,人們踏月走橋,觀燈綵,猜燈謎,放煙花,舞龍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元宵節成為中國諸多傳統節日當中最熱鬧的一個。
2、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
7樓:櫻滴水夢
元宵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除夕
元宵節1月15日
端午節5月5日
中秋節8月15日
重陽節9月9日
除夕12月30日(或12月29日)
以上為農曆的!
我回答得很清楚了!
8樓:絲絲瑤瑤
順序依次為: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
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9樓:最愛優優
一、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依次為: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
二、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
三、元宵節習俗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10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1月15日 端午節5月5日 中秋節8月15日 重陽節9月9日 除夕12月30日或12月29日 以上為農曆
11樓:csr我只是傳說
宵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除夕
元宵節1月15日
端午節5月5日
中秋節8月15日
重陽節9月9日
除夕12月30日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12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節元宵節1月15日端午節5月5日中秋節8月15日重陽節9月9日除夕,12月30日,或12月29日以上為農厲
13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
14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除夕
15樓:泉香銀扇
元宵`. 端午. 中秋. 重陽. 除夕
關於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的起源,風俗,古今詩文 20
16樓:purple_夕兒
我曾經有摘抄過哦,端午的
中國的端午節是屈原出現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節日。因為在長江一帶至今有「端午水」一說,也就是在端午節前後會有大暴雨導致的洪水。古人認為洪水是河神發怒的結果,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等東西衝走,舉行的一列祭祀活動,希望河神高興,五穀豐登。
加上這時候一般是農耕的犁田、插秧季節,經常要在水裡泡著,喝黃酒能有效去除風溼,相傳黃酒是神仙賜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這段時間喝黃酒的習慣。這些並不是紀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國就已經有了端午節這一說法,屈原投江更加讓人們記住了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等慶祝方式。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投奔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
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當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
《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
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
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的稱號。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蹟,於是,與詩人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焚艾草飲雄黃清瘴防病別為邪崇 飛龍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日逢重五 節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劍斬千邪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聖人
撫辰逢地臘 建午屆天中 門幸無題午 人慚不識丁 艾葉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劍斬千妖
結艾釵頭輕戰虎 奪標船首慣成龍 榴花彩絢朱明節 蒲葉香浮綠醑樽
榴裙萱黛增顏色 艾酒蒲漿記歲年 綠艾懸門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堂前萱草舒眉綠 石上榴花照眼紅 節啟朱明榴圖南瑞 輝增翠葆艾綬翔華
艾葉吐幽芳香溢四海 龍舟掀巨浪氣吞八荒
端午節吃粽子--- 屈志從俗(: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1、 端午(成語)2、 裹粽子(雜糧)3、 端陽(黃山名勝)4、 龍舟錦標(三字口語)
5、 龍舟競渡(二字常用語)6、 端午大順(歌唱組合)7、 汨羅投江(四字型育術語)
8、 白娘娘飲黃酒(二字商業用語)
1、 一馬當先2、 包米(也稱苞米,玉米)3、 光明頂4、 划得來5、 比劃6、 五五六六7、 屈體跳水8、 精品
端午 元宵 中秋 清明 除夕 重陽 春節,怎麼排序
春節 元宵 清明 端午 重陽 中秋 春節的大年30晚上又叫除夕 除夕 春節 元宵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陽 端午,元宵,中秋,清明,除夕,重陽,春節。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陽 春節 除夕 元宵。立春2月3 5日雨水 2月18 20日驚蟄 3月5 7日春分 3月20 22日清明 4月4 6日穀雨 4月19...
春節 元宵節 中秋節 端午節 重陽節 除夕 按時間順序
春節 元宵節 中秋節 端午節 重陽節 除夕排列 1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2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3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4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5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 重九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 登高節 6 除夕 農曆12月30日 春節...
關於中秋,端午,重陽,春節,元宵節的詩詞,對聯,燈謎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