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要看當地的習俗,不過按照「規矩」,逝者為大,一般都會磕頭,以示尊重。按你所說的,一般磕頭是沒什麼,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當然咯,如果你們當地有其他習俗,你可以諮詢身邊比較親近的人,相信他們也會告訴你。
春節的哪一天要祭拜祖先?
2樓:匿名使用者
祭 祖 習 俗
祭祖是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在東北的農耕地區,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動一般都是在歲末舉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臘月二十八至除夕這幾天。祭祀的形式依條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而且人丁興旺、財力殷實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稱「家廟」,他們祭祖活動則集中在這裡舉行。
在祭祖的日子,當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員齊集家廟,事先已將應用的供器擦洗乾淨、供品預備齊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畫像(俗稱影像)按輩份順序擺掛。隨後在族長主持下,所有人按輩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禮。
各家各戶的祭祖則雖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飯前進行。先是到自家的墳塋地祭祀,有的只是磕頭,有的還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稱為「給老祖宗送席」。
祭祀的順序當然是從墳地中輩份最高者開始。把炕桌擺在墳前,磕頭行禮,再倒一盅酒於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後,把飯菜埋進土裡,算是給祖宗們「送去」了,同時還要在墳前燒紙,算是孝敬祖先們過年期間的「零花錢」。
主要的祭祀則是在家中進行,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後,民間稱之為「接老祖宗回家過年」。因為傳說死者的魂靈不能在白天行動,所以要等天黑以後進行,以滿族人家的做法比較典型。先將香爐、香筒、燭臺(俗稱五供)或者木香碟,擺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蓋上,將平時放在「祖宗匣」裡的族譜「譜單」(世系表)請出開啟掛在西牆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長房主枝沒有譜單,則按照譜書的記載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諱」寫在一張長紙條上張掛,俗稱「祖宗條子」或「譜條子」,也有的是擺放木牌位。
擺掛好後開始上香擺供,全家大小依次磕頭行禮。所擺的供品一般是麵食和水果之類。許多人家專門為除夕祭祖蒸白麵饅頭,每個上面點一個紅色的圓點,每兩個平面相合摞在一起為一組,一般是三至五級,各盛放在白色瓷盤當中。
這些供品一直襬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行禮後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
還有一些地區在除夕晚上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舉行一些祭奠儀式。比較有特點的是將其生前穿過的衣服疊好擺在炕上,然後晚
輩們跪下磕頭,嘴裡還要說「x x (對長輩的稱呼)回家來過年吧」。另有在房山頭「落地式」煙筒根處燒紙祭奠,因民間傳說這裡是本家亡故之人魂靈常棲身之處。燒紙時嘴裡還要「叨咕」一些寄託思念和請求保佑的話語,而且相信祖先們一定會聽到,給家裡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中國各地祭祖習俗,一到春節,都要舉行隆重嚴肅的祭祖活動。
北京:初一到了子時,即一點鐘,家長率領全家老幼,男左女右站立兩旁,衣冠整齊,向祖宗神位焚香燒紙,按輩份長次向祖宗跪拜,禮節非常隆重。
臺灣:時序一倒除夕轉進春節,三更時分,第一件大柿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燈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
祀神後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後,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浙江寧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糰、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跑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裡的,家人就同去祠行祭祖禮儀。
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數人家先在楞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式:
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份、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河南開封: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份,連續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羅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東北地區: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紙接種」。
粵桂地區:初一上午
五、六點鐘,擺設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份,排前後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豫東地區:初一早餐以後,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份長次,先男後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瀰漫著肅穆的氣氛。這時侯,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份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更表現源遠流長,有望於後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時,嚴肅、隆重、恭敬、誠摯,全發自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大年三十、初
一、初二、初三都要拜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都是初一,當然有一些城市也是大年30。
請問:同輩份的人去逝了!我們上墳看望時需要燒香嗎?燒紙錢嗎?磕頭嗎?
5樓:學易弘易
同輩人去世可以去燒香燒紙,如果去世之人年紀大於你可以磕頭,年紀小於你就不必磕頭了,舉手作揖就行。
6樓:匿名使用者
磕頭就不要了, 你祖先看見你這樣什麼心情? 他跟你同輩, 現在他死了, 你活著, 為什麼要給死人磕頭?
燒那些東西無所謂的, 你也不知道有什麼用, 如果他真是你朋友他會給你一些提醒的, 前提是他還有一些自由
7樓:大智_若_愚
可以不,燒錢燒香是要的,但是死者大,禮多不怪
古代人祭奠祖先是什麼方式?
8樓:匿名使用者
祭祀先祖,是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
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點心、五碗飯、一對棗糕、一個大饃饃,俗稱"天地供"。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人們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祖先、諸神拜年。
祭獻禮儀包括上香、讀祝文、奉獻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嘏辭(福辭)、焚祝文、辭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燒錢紙時,主祭要在神前獻上一杯酒,然後由禮生送至焚帛處,將酒酹在上面,酹時將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獻上錢帛之虔誠。在祭祀過程的重要環節,還幾次鳴鑼擊鼓或絃樂伴奏,為祭禮增添熱烈。
氣氛。祭禮結束後,將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也有將祭品用於宴請參祭人員,只給少數的行祭人員與鄉紳、長老等發點祭品。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
但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裡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
近代一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南方**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旗族人祭祖,滿蒙不蒙古旗人供以黃油炒黃米麵,撤供時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風味。滿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蠟檀香,靜肅異常。
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藉此儲存了。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種鬼神二類。祭祀乃起源於商朝,商人認為鬼神有很大的權威,能夠決定人們的命運,所以他們十分崇敬鬼神。他們把鬼神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類,且以人鬼-祖先為祭拜的主要物件。
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了,靈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禍、賜福與子孫,因此他們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誠祭祀。這種崇拜祖先的觀念一直延續到現今,形成我國文化的特色。再者,東漢時的丁蘭(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為生,常因母親未能按時送飯,而怨怒再三。
一日因見烏鴉反哺恩情受感,見母前來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舉,於驚慌之餘,竟投河自盡。丁蘭救援不及,只得一木,於是以之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舉流傳民間,亦形成日後人們祭祖之習俗的由來。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
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後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除夕祭祖,是中國流傳至今的傳統風俗之一。一方面是源於「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表達懷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於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後代,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在過去,祭祖儀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舉行,身穿盛裝的同一姓氏宗族參加,儀式較為隆重。而現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團年飯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龕面前擺起美酒佳餚,進行拜祭。
在東北的農耕地區,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動一般都是在歲末舉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臘月二十八至除夕這幾天。祭祀的形式依條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而且人丁興旺、財力殷實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稱「家廟」,他們祭祖活動則集中在這裡舉行。
在祭祖的日子,當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員齊集家廟,事先已將應用的供器擦洗乾淨、供品預備齊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畫像(俗稱影像)按輩份順序擺掛。隨後在族長主持下,所有人按輩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禮。
各家各戶的祭祖則雖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飯前進行。先是到自家的墳塋地祭祀,有的只是磕頭,有的還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稱為「給老祖宗送席」。
祭祀的順序當然是從墳地中輩份最高者開始。把炕桌擺在墳前,磕頭行禮,再倒一盅酒於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後,把飯菜埋進土裡,算是給祖宗們「送去」了,同時還要在墳前燒紙,算是孝敬祖先們過年期間的「零花錢」。
主要的祭祀則是在家中進行,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後,民間稱之為「接老祖宗回家過年」。因為傳說死者的魂靈不能在白天行動,所以要等天黑以後進行,以滿族人家的做法比較典型。先將香爐、香筒、燭臺 (俗稱五供)或者木香碟,擺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蓋上,將平時放在「祖宗匣」裡的族譜「譜單」(世系表)請出開啟掛在西牆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長房主枝沒有譜單,則按照譜書的記載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諱」寫在一張長紙條上張掛,俗稱「祖宗條子」或「譜條子」,也有的是擺放木牌位。
擺掛好後開始上香擺供,全家大小依次磕頭行禮。所擺的供品一般是麵食和水果之類。許多人家專門為除夕祭祖蒸白麵饅頭,每個上面點一個紅色的圓點,每兩個平面相合摞在一起為一組,一般是三至五級,各盛放在白色瓷盤當中。
這些供品一直襬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行禮後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還有一些地區在除夕晚上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舉行一些祭奠儀式。比較有特點的是將其生前穿過的衣服疊好擺在炕上,然後晚輩們跪下磕頭,嘴裡還要說「xx(對長輩的稱呼)回家來過年吧」。
另有在房山頭「落地式」煙筒根處燒紙祭奠,因民間傳說這裡是本家亡故之人魂靈常棲身之處。燒紙時嘴裡還要「叨咕」一些寄託思念和請求保佑的話語,而且相信祖先們一定會聽到,給家裡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結婚當天要不要給婚車司機紅包,一般紅包給多少比較
車司機大概分2種,第一種是租的婚車,因為已經付過租車的錢了,所以紅包沒必要給太多,一般是18塊 喜糖 香菸,18塊是圖個吉利,意思一下就好了。還有一種就是朋友來幫你開車,這樣情況的就不同了,給朋友的紅包要大一些,頭車的幾百塊不等,其他的婚車一般是給200塊。還要看是不是用於頭車 如果朋友的關係和你很...
ps4關機之後要不要拔電源,兄弟們一般ps4關機後拔不拔電源插頭
當然不用,關機本身就已經斷電了,就像電視機一樣,關機了誰會拔電源,多此一舉了,別跟我說怕被雷打壞啊。兄弟們一般ps4關機後拔不拔電源插頭 關機是不需要拔電源插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的,有些人甚至關機都不關,一直待機的,更不用說拔電源插頭了,就像電視一樣,關了還要拔插頭嗎?是吧。請問ps4用完完全關機後...
炒菜放十三香好還是花椒粉,一般炒菜要不要加花椒粉
根據個人喜好加調料。花椒粉是乾花椒碾磨而成,屬於單一的調料。而十三香是花椒 八角 桂皮等十幾種調料的混合。花椒,十三香放燒菜,適當放哦。十三香裡就有花椒粉!用它就可以了!最好的辦法是發花椒,原因,粉末狀的東西,經過炸,會變糊,變黑,不但色澤不好看,而且吃起來也麻酥酥的。花椒,炸胡之後可以撈出來。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