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個性化與型別化——試析18世紀英國**中的人物及其塑造手法
18世紀英國哲學的發展
在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之後,英國哲學領域中雖有人堅持和發展唯物論,但更多的是轉向唯心論。
約翰·託蘭德(1670—1722)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他主張物體不僅具有廣延性,而且具有內在能動性,認為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屬性並具有多種運動形式。他發展了自然神論的思想,否認**教的傳統教義及神創造世界的觀念,提倡自由思考和討論,推崇理性。
馬克思曾指出:「自然神論——至少對唯物主義者來說——不過是擺脫宗教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罷了。」①託蘭德的主要著述有《**教並不神祕》和《給塞烈娜的信》等。
18世紀後期,普里斯特利(1733—1800)又發展了英國的唯物主義,肯定了物質實體的積極能動性,認為大腦是思想的自然所在。他還進一步提出:「自然界,包括自然界的一切物質和自然規律,將會越來越服從於人的意志。
」①在唯心主義哲學中,18世紀英國出現了托馬斯·瑞德(1710—1796)為代表的二元論的「蘇格蘭學派」(亦稱常識哲學),其中最著名的是喬治·貝克萊主教和大衛·休謨。貝克萊(1685—1753)作為西歐近代哲學史上主觀唯心主義經驗論的創始者,將洛克的經驗主義由唯物論轉向唯心論,成為「英國哲學中神祕唯心主義的代表」。②他提出了著名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命題——存在就是被感知。
他完全否定客觀物質存在,把外界事物看成「觀念」(即感覺)的複合,而一切觀念的根據是「無限心靈」,即上帝。貝克萊用自己的哲學思想反對無神論,維護神學。正如他自己所言:
「在我們的研究中應占首要位置的,乃是對於上帝和我們的天職的研究。」③他的主要著作有《視覺新論》、《人類知識原理》和《希勒斯與斐勒斯的三篇對話》等。
出身沒落貴族的大衛·休謨興趣廣泛,不僅對哲學,而且對歷史、經濟、宗教和政治學均有研究和著述。他是西歐近代哲學史上第一個不可知論者,同貝克萊一樣主張知識**於經驗,但他認為經驗由包括印象和觀念的知覺所組成,而知覺之外是不可知的領域,即除了知覺,一切皆不可知。在他看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宇宙萬物都不過是一束知覺之流,而每一知覺又是特殊的和互不關聯的。
至於知覺如何獲得,知覺之外是否有客觀實體存在,他認為這是人們不可能知道的。他說道:「除了對知覺而外,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沒有一個完善的觀念……當人們問:
知覺是寓存於一個物質的實體中,還是寓存於一個非物質的(精神的)實體中時,我們甚至不懂得這個問題的含義,那麼如何還能加以答覆?」①休謨完全否認了客觀物質存在是產生知覺的根源,否認了知覺同外在事物的聯絡。另一方面,休謨的不可知論與貝克萊的哲學不同,實際上是一種非宗教的哲學思想形式。
恩格斯指出這種不可知論實際上否認了神的存在。②休謨的不可知論對後來西方近現代哲學中的各種唯心主義流派頗具影響。他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論》、《人類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等。
休謨和貝克萊在政治上都主張對現存政權的順從,反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使用過的思想**,如社會契約論等。他們的哲學也是英國大資產階級在確立其統治後轉向保守在理論上的反映。
英國18世紀文學
18世紀前半葉,英國社會安定,文學上崇尚新古典主義,其代表者是詩人蒲柏。他運用英雄偶句體極為純熟,擅長寫諷刺詩,但以發洩私怨居多。表現出啟蒙主義精神的主要是散文作家,他們推進了散文藝術,還開拓了兩個文學新領域,即期刊隨筆和現實主義**。
期刊文學是應廣大讀者的要求而興起。斯梯爾與艾迪生兩人有首創之功。前者創辦《閒談者》報(1709~1711) ,後者繼出《旁觀者》報(1711~1712),將街談巷議和俱樂部裡的風趣幽默寫上了期刊。
艾迪生的文筆尤見典雅。後來笛福、斯威夫特、菲爾丁、約翰遜、哥爾德斯密斯等名家都曾主編期刊或為期刊撰稿,可見此風之盛。由於他們的努力,英國式的隨筆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題材更廣泛,文筆也更靈活。
更具英國特色而又對歐洲大陸產生重大影響的則是散文**。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1719)、《摩爾·弗蘭德斯》(1722)等書把水手和女僕當做英雄人物來介紹,細節寫得十分逼真,雖然書的結構鬆散,作者卻有娓娓動聽的說故事的本領,使讀者始終保持興趣。他的文字口語化,善於繪聲繪形,而又迅捷有力。
這些特點,加上笛福對英國城鄉諸色人等的深刻了解,使他奠定了英國現實主義**的基礎。斯威夫特的《格利佛遊記》(1726)是以諷刺朝政、表現人類的醜惡為目的的寓言,然而作為故事,也是十分引人入勝。他把現實細節放在十分奇特的幻想的情景之中,而幻想也是正在發展中的英國**所需要的。
世紀中葉,理查遜用書信體**細緻地描寫遭遇不幸的少女的內心,以《克拉麗莎》(1747~1748)等大部頭**感動了一整代英國和西歐的讀者,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稱之為偉大創造力的表現。但在菲爾丁的眼裡,理查遜只是市儈哲學的代表,於是他起而用仿作去諷刺之,其結果卻掌握了寫**的藝術,於是有了他自己的創作,其中最受稱道的是《棄嬰託姆·瓊斯的故事》(1749),它的人物、風景、場面都是典型的英國式的。作者歌頌真誠、熱心、忠實而又不受傳統束縛的青年男女,全書有一種爽朗、清新的空氣,而又結構完整,把現實主義**推進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當時及稍後還有斯摩萊特、哥爾德斯密斯、斯特恩等人的**,或擴充了題材,或實驗了新寫法,都有建樹,因此雖然世紀末出現了渲染神祕恐怖的「哥特**」,但是現實主義已經成為英國**中的主流,繼續向前發展。
18世紀的英國文學有什麼特點
2樓:伊斯坦布林
18世紀英國文學最主要的貢獻在**方面。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爾丁、斯摩萊特等都是有影響的**家。這個時期的**主要是現實主義的,它在唯物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繼承並發展了過去**——主要是流浪漢**的傳統,反映了初期資本主義社會暴露出的種種矛盾,適應日益增長的中產階級讀者群眾的要求。
這種**一般不再是脫離現實的虛構故事,而是以社會生活為題材,以普通人,特別是中下層人物作為主人公。主要的**多半含有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以比較嚴肅的態度對待政治社會問題。**更多地注意結構,情節趨於集中,時間、地點的安排也較嚴密。
人物性格的塑造、感情心理的刻畫、環境的描寫都有了顯著的進步。語言一般是日常生活用語。這些特點標誌著英國現實主義**發展的新階段,為以後英國和歐洲現實主義**的繁榮提供了條件。
這個時期,文學作品開始
英國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3樓:藍天可達
英國名義上沒有官方語,實際上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英格蘭以外地區有其他官方語言,例如威爾士北部還使用威爾士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部分地區仍使用蓋爾語。世界各地移民到英國的人也講自己的家鄉語言,如孟加拉語、漢語、印地語、旁遮普語和烏爾都語。
英國是印度以外印地語使用者最多的地方。
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國各中心地區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發展的局面。英國有兩個「官方的」教堂:即英格蘭教堂(英國聖公教會)和蘇格蘭教堂(長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種不同的宗教和數不勝數的教派在英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英國的傳統體育運動有:
橄欖球2023年,英格蘭北部一些聯盟式橄欖球俱樂部決定讓自己的運動員轉向職業選手,於是出現了聯合式橄欖球和聯盟式橄欖球分庭抗禮的局面。英國的俱樂部在「喜力杯」——也稱作「歐洲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英格蘭橄欖球精英賽和凱爾特聯盟的比賽爭奪都很激烈,所以每週的票都是一售而空。
蘇格蘭皇家銀行六國錦標賽six ,每年的1月到2月舉辦。每四年舉辦一次的橄欖球世界盃是橄欖球運動中最大的盛事,2023年的冠軍由南非隊獲得。
足球英國重大足球賽事有英格蘭超級聯賽、蘇格蘭超級聯賽等。中國是古代足球的發源地,宋朝時稱為「蹴鞠」,英國則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2023年,現代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2023年12月1日,一幫劍橋大學的貴族投票最終促成了現代足球規則的誕生,現代足球隨即發源於劍橋大學的草坪上。足球在英式英語中稱為football而在美式英語中稱為soccer,為兩隊各11人在長方形的賽場上比賽。21世紀初,英國眾多的俱樂部都有上百年曆史,足球也是英國人平時最喜歡的娛樂活動之一。
板球板球又名木球,被稱為「紳士的遊戲」,是由兩隊各11人交替攻擊和守備的一項團體運動。其現代形成形式起源於英國,盛行於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斯里蘭卡等國。板球的賽季主要在春季與夏季,剛好跟秋季、冬季的足球比賽互補。
板球的由來可以追溯至13世紀初,18世紀開始有了最早的比賽規則,並逐漸成為男子的主要運動形式之一。比賽時間很長,板球測試賽一場比賽每天6小時或以上,並長達5天,中間還有午餐和飲茶的休息時間。板球術語繁多且比賽規則又很複雜,使板球門外漢深受困擾,但對球迷來說,這項運動富有激情,充滿趣味。
英國電影作品包括007系列、《英國病人》、《四個婚禮一個葬禮》、《哈理-波特》以及《古墓麗影》等。每年英國共製作90多部影片,淨產值達8億英鎊。國內外影片製作專案的持續繁榮都有賴於英國所擁有的精湛技術。
資金與稅收的刺激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電影製片人在英國製作影片。業內專家將英國電影業的成功歸功於以下幾點:有許多天才級的演員;熟練且專業的技術人員和製作隊伍;頂級電影製片廠、後期製作、視覺效果和音響裝置;而且容易獲得在多種場合拍攝的許可。
英國電影廣為人知的有《哈利波特》系列。2023年的英國電影有《為奴十二年》和《地心引力》等作品。
英國的除夕夜,人們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
英國17,18世紀電影,18世紀倫敦電影
bbc出品過很多描寫貴族的電視短劇,出品電影的是bbc films,但是比較少,而且往往是電視短劇比電影要口碑好,但是如果單單設定在17 18世紀,選擇範圍會少很多,暫時想起來的 aristocrats 1999 bbc出品電視短劇,18世紀 the duchess 2008 今年bbc參與拍攝的電...
18世紀的歐洲,18世紀歐洲有什麼事
希臘羅馬腓尼基 不考慮全球,侷限於歐洲的話,18世紀上半葉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兩個1荷蘭,2英國 由於1789的法國大革命,之後就是三個,加上法國 北歐的情況不是很清楚,18世紀瑞典的便帽派和禮帽派做過鬥爭,不知有沒有建立君主立憲制 封建國家很多,主要是普魯士,奧地利,波蘭,義大利各邦,西班牙,葡萄牙等...
18世紀奧地利改革,18世紀奧地利 普魯士 俄國改革的相同點
if you re sure footed,18世紀奧地利 普魯士 改革的相同點 在農業中逐漸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代替封建主義經營方式,廢除農奴制,改革中剝削農民,政治上有大量封建殘餘,這就是普魯士式道路。以普魯士資本主義農業發展最為典型,故稱。十九世紀時普魯士還是個封建君主制的國家,政權和土地仍都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