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下一句是什麼

2021-03-04 04:03:42 字數 5957 閱讀 2514

1樓:趙大掌櫃

這句出自南唐詞人李煜的烏夜啼.全詞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②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③

相留醉,

幾時重,④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下面是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②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2樓:綠之韻味

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

——南唐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3樓:次群說銳智

長恨朝來寒雨夜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4樓:滿甲莫曉彤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長恨朝來寒雨夜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意思是什麼

5樓:夢裡心落

意思:謝,凋謝;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出處:《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原文: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翻譯: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悽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背景: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

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

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6樓:匿名使用者

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

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

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

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

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這句出自南唐詞人李煜的烏夜啼.全詞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②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③

相留醉,

幾時重,④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下面是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②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評析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

「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裡,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

「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溼」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

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捨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7樓:蛙家居

就是指花凋謝,時間很快。

拓展資料:

原文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譯文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悽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這種悲慨不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8樓:匿名使用者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原文:

9樓:愛秋晴

相見歡南唐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下面是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②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評析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

「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裡,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

「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溼」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

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捨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10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好:

一些僅供參考的答案如下。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仄(平)仄(仄韻),(仄)平仄,仄平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說明:相見歡◎秋閨 李煜 (南唐後主)

〔題考〕 本調昉於唐,正名[相見歡],南唐後主作此調時已在歸宋之後。故宮禾黍,感事懷人,誠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憶真妃]。又因為此調中有「上西樓」、「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樓]、[西樓子]、[秋夜月]。

宋人則又名之為[烏夜啼]。【詞苑叢談】雲:「南唐李後主烏夜啼詞最為悽惋,詞曰:

『無言獨上西樓』云云。」顧[錦堂春]亦名[烏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調,此所應細辨者也。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作法〕 本調三十六字。凡兩用韻,前半皆用平韻。第一句六字,

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與"搗鏈子"第二句同。第三句為九字句,於第四字略斷作豆,但也有於第六字斷句者。

(萬氏【詞律】)此等九字句儘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後再尋兩字冠之。後主此詞正用此法。後半起二句換仄韻最宜注意。

萬氏【詞律】雲:「斷亂二字,是換仄韻,各譜具失注,是使學者失去二韻,其誤甚矣。」第三句仍協平韻,與前半第二句同。

末句亦為九字句,句法與前半末句無異。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編輯本段]賞析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

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這首抒寫離愁的詞,從渲染孤寂淒涼的環境氣氛入手,形象地展現了心頭無可解脫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訴如嘆,悽婉動人,明白如話,句句精彩。[編輯本段]翻譯

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仰視天空,缺月如鉤。俯視庭院,寂寞的梧桐樹悽慘的秋色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斷,理它卻還亂的是去國之愁。此時此刻,另有一種滋味湧上心頭。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的下一句是什麼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首詞即景抒情,通過傷春來抒發亡國亡家之痛。詞人將春花凋謝,水長東流這類自然界的規律與 人生長恨 相比照,實乃歷經悲酸所悟,正如王國維所說的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了。詞的上闋寫景以暮春時...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描寫了什麼時節的什麼景物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描寫了 暮春 時節的景物。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祝你學習進步!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描寫的是什麼季節景 原句出自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

求《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的賞析。可以感性一點。順便可以說說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註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 相見歡 秋夜月 上西樓 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謝 凋謝。胭脂淚 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幾時重 何時再度相會。藝術中國 http artx.簡析 藝術中國 http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