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筆記本】樂
先秦時期,綦江屬巴國。
秦、漢為巴郡江州縣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為牂牁郡母斂縣屬地。西魏、北周屬江陽縣地。隋朝,為江津縣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縣地置南州,並置隆陽、扶化、隆巫、丹溪、零水諸縣。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僰州。武德四年(621年),複名僰州。
貞觀五年(632年),置三溪縣,隸屬於南州。貞觀七年(634年),置嵐山、當山、歸德、汶溪四縣,隸屬於南州。貞觀八年(635年),嵐山、當山、歸德、汶溪四縣併入南州。
貞觀十一年(638年),扶化、隆巫、零水三縣併入南州。貞觀十六年(643年)撤銷丹溪縣,置溱州溱溪郡,治地在榮懿縣,管轄扶觀、樂安。咸亨初年(670年),撤銷三溪縣。
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陽縣為南川縣。天寶初年(742年),改南州為南川郡。乾元初年(758年),複名為南州,隸屬於江南道黔州都督府(今彭水縣)。
宋慶曆八年(2023年),隸屬於渝州。皇佑五年(2023年),撤銷南州為南川縣。熙寧七年(2023年),南川縣併入南平軍,隸屬於夔州路。元豐初年(2023年),復置南川縣。
元朝,置南坪綦江長官司,屬播州宣慰司。至正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設綦江縣。
明清時期,綦江縣仍置,均屬重慶府。
**初期,綦江縣先後隸屬重慶蜀軍**、重慶鎮撫府和川東道(後改為東川道);**16年(2023年),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的防地;**24年(2023年),川政統一後,綦江縣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綦江縣先屬川東行政區璧山專區;2023年,璧山專區改為江津專區,綦江縣仍屬江津專區;2023年,撤銷行政區,恢復四川省建置後,綦江縣仍屬江津專區;2023年11月,綦江縣劃歸重慶市管轄。2023年10月,撤銷重慶萬盛區和綦江縣,設立綦江區。
萬盛的歷史沿革
2樓:百度使用者
重慶市萬盛區始建於2023年。區境在殷商、西周、春秋及戰國初期為巴國地。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區境為巴郡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六國後,至隋朝時期,區境從屬尚難考證。唐代,區境分屬溱州榮懿縣、扶歡縣及涪州賓化縣。北宋,區境分屬夔州路南平軍溱溪寨、隆化縣、南川縣。
南宋,區境分屬夔州路南平軍鼎山縣、隆化縣、南川縣。元代,區境分屬播州鼎山縣、綦江縣及重慶路總管府南川縣。明代,前期區境分屬貴州布政司播州鬆坎驛及四川布政司重慶府南川縣、綦江縣;後期區境分屬四川布政司遵義府桐 梓縣(夜郎裡)和重慶府南川縣(缺裡資料)、綦江縣(遵化裡、永興裡)。
清代,前期區境分屬貴州省遵義府桐梓縣(夜郎裡)及四川省重慶府南川縣(豐隆裡)、綦江縣(遵化、永興裡);後期區境分屬貴州省遵義府桐梓縣(第六區)及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南川縣(萬盛場、刀子口場、叢林鎮)、綦江縣(遵化、永興裡)。**時期,區境分必貴州省桐梓縣及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南川縣、第三行政督察區綦江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區境分屬貴州省遵義專區桐梓縣四川省涪陵專區南川縣、江津專區綦江縣。
2023年1月21日,***(55)國政常字第6號文批准,由貴州省桐梓縣第十區及四川省南川縣第十區的1個鎮6個鄉及綦江縣青年鄉、建設鄉、金靈鄉(包括南桐煤礦、東林煤礦區域),建立重慶市市轄區重慶市南桐礦區。2023年4月18日,經***批准,重慶市南桐礦區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
南川區的歷史沿革
3樓:煙花易冷
春秋戰國時,區
境屬巴國枳邑,曾一度屬楚國枳邑。
秦滅巴,置郡縣,屬巴郡枳縣。
漢,區境屬巴郡枳縣。兩晉,分益州設梁州,市境屬梁州巴郡枳縣,成漢時屬荊州巴郡枳縣。東晉時,巴郡改屬梁州,區境復屬梁州巴郡枳縣。
劉宋,改巴郡屬益州,區境屬益州巴郡枳縣。南齊,置巴州,區境改屬巴州巴郡枳縣。南樑,改巴州為楚州,區境屬楚州巴郡枳縣。
西魏,改楚州置巴州,區境復屬巴州巴郡枳縣。北周,復改巴州為楚州,仍置巴郡,區境復屬楚州巴郡枳縣。明帝武成三年(561),省枳縣入巴縣,區境屬楚州巴郡巴縣 。
隋,區境屬渝州巴縣。唐貞觀十一年(637),析巴縣置隆化縣,以城西永隆山得名,治今隆化鎮,隸山南道涪州,延續至五代十國時期。先天元年〔712〕避唐玄宗李隆基諱,改名為賓化縣。
北宋仁宗祐皇五年(1053),改賓化縣為賓化砦,隸夔州涪州。熙寧三年(1070),複名隆化縣。熙寧八年(1075),置南平軍,以渝州南川縣(治今綦江縣古南鎮北岸)、涪州隆化縣隸夔州路南平軍。
南宋嘉熙三年(1239),南平軍治遷隆化縣(廢古南川縣),隸屬未變,直到南宋末。
元至元十六年(1279),立四川南道宣慰司,十八年置四川行中書省,二十二年(1285)廢南平軍,以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改隆化縣為南川縣。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稱帝,國號夏,歷時9年,南川縣屬大夏國。
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南川縣隸四川布政使司重慶府。
清順治三年(1646),改布政使司為省,南川縣隸四川省重慶府。嘉慶七年(1802),設道轄府,南川縣隸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
**元年(1912),南川縣隸四川軍**;二年(1913),隸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三年(1914),隸四川省東川道重慶府;十七年(1928),廢道,隸四川省重慶府;二十四年(1935),隸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治酉陽縣)。
2023年,南川縣隸川東行署涪陵專區,2023年,復行省制,設涪陵專區,隸四川省涪陵專區;
2023年,改專區為地區,隸四川省涪陵地區。
2023年4月5日撤銷南川縣,設立南川市(縣級),以原南川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川市的行政區域。
2023年3月,涪陵地區行署建地級市,南川市隸四川省涪陵市。2023年3月14日,南川隸重慶市。
2023年10月22日,撤銷南川市,設立南川區。
桐梓縣的歷史沿革
4樓:百度使用者
今桐梓縣境內,在唐代以前無縣級及其以上行政建置,僅先後隸屬於蜀、巴、鱉、犍為、鄨、牂牁、平夷、平蠻、柯盈、播州、帶水等。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縣境始有縣、州建置及治所。現桐梓縣蒙山以南屬帶水縣隸於播州,蒙山以北、鬆坎以南為夜郎縣隸於珍州夜郎郡,鬆坎以北及羊磴、獅溪分屬扶歡、榮懿兩縣範圍,隸於溱州。夜郎縣治及珍州州治均在今桐梓縣夜郎壩。
唐元和二年(807年),廢珍州,所屬夜郎等縣改屬溱州,蒙山以南仍屬帶水縣隸於播州。並隸於江南道黔中採訪使。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詔攻佔播州。收復後,不久又失陷。乾符三年(876年),楊端率鄉人八族收復播州,自此播州為楊氏勢力範圍,桐梓蒙山以南地區遂為楊氏世有。
唐乾寧三年(896年),武泰節度使以其降王建。唐天佑四年(907年),後梁滅唐,是時王建於成都稱帝建前蜀,桐梓隨之屬前蜀,境內建置不變,隸武泰軍節度使。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後唐滅前蜀,縣境乃歸後唐。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後蜀攻佔珍、涪等州,桐梓遂改屬後蜀。
宋建隆元年(960年)地方建置:大行政區為路,中級為府(州、監、軍),**為縣。乾德三年(965年),原珍州「蠻酋」田景遷以其地內附,賜名珍州仍名夜郎郡,領夜郎等縣。
開寶元年(968年),改珍州為西高州,仍名夜郎郡,領屬不變,隸夔州路。桐梓境內建置不變。
宋慶曆八年(2023年),以黔州羈縻南、溱2州隸渝州,溱州仍名溱溪郡,領榮懿、扶歡兩縣(今桐梓縣鬆坎以北地區)。
宋治平三年(2023年),榮懿、扶歡為「熟夷」割據。熙寧三年(2023年),平「熟夷」,降兩縣為榮懿、扶歡兩砦。
宋熙寧八年(2023年),以南川縣(今綦江縣)銅佛壩地,置南平軍,領隆化、南川縣並榮懿、扶歡、開邊、通安、安穩、歸正5砦及溱州1堡,是時,鬆坎以北地區屬南川縣隸南平軍。
宋大觀二年(2023年),木攀首領趙泰以地內附,別建溱州領溱溪、夜郎兩縣。播州楊光榮以地內附,詔建播州,領播川、琅川、帶水3縣。兩州均隸夔州路。
是時,桐梓地仍一分為三:蒙山以南屬播州帶水縣,蒙山以上鬆坎以南屬溱州夜郎縣,鬆坎以北屬溱溪縣。宣和二年(2023年),廢溱州及溱溪、夜郎兩縣,改為溱溪砦,隸南平軍,溱溪砦治所在鬆坎。
桐梓縣境內設夜郎縣478年,至此不存。翌年,廢播州為城隸於南平軍(並廢琅川、播川、帶水3縣),播州城在今桐梓城南3裡(馬鞍山南側之舊城坡)。宣和六年(2023年),以播州城為播川縣,治所仍為播州城,隸於南平軍,蒙山以南屬播川縣領域。
宋端平三年(2023年),播川縣移治白錦堡(不在今桐梓縣境內),仍屬南平軍。嘉熙三年(2023年),復置播州,置安撫使,播川縣為州治,仍隸於夔州路南平軍。寶祐六年(2023年),復以宣和中所置播川縣地為鼎山縣,隸於南平軍,移治於鼎山城。
宋鹹淳九年(2023年),改珍州及所屬樂源、綏陽兩縣隸於播州。鼎山縣和溱溪砦仍隸於夔州路南平軍。
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2023年),元軍佔重慶,播、思等州降元。翌年,置播州安撫使司,隸於湖廣行省。桐梓地遂屬元。
元至元十五年(2023年)十二月,從楊邦憲請,以鼎山縣仍隸於播州。至元十六年(2023年),元滅南宋,統一全國,地方建制設行中書省,省下為路,置總管府,下為府,府領州,州領縣。在西南少數地區,設土司、土官。
是年正月,改鼎山縣名播川縣,仍治鼎山城,隸於播州安撫司。
元至正二十二年(2023年),明玉珍佔川蜀地區稱帝,建號為夏,思、播等州為其據,桐梓遂屬於「明夏」8年之久。
明洪武四年(2023年),「明夏」降明朝。五年,原播州安撫使及同知率地歸附明朝,置播州宣慰使司,隸於四川行省,桐梓地屬播州宣慰使司。六年,縣境置播川驛(今魁巖棧)、桐梓驛(今新站)、鬆坎驛(今鬆坎),後增夜郎驛(今夜郎棧)。
九年(2023年)改行省為布政使司,桐梓地屬於四川布政使司。十五年(2023年),改隸於貴州布政使司。二十七年(2023年)復隸於四川布政使司。
明萬曆二十三年(2023年)於鬆坎設安邊同知,不久即廢。
明洪武元年至萬曆二十八年(1368-2023年),桐梓境內,因襲元代土司制度,由播州土司宣慰使司分別委土官約分8片治理。
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平定楊應龍,改土設流,廢播州宣慰使司,分置平越、遵義兩軍民府。置桐梓縣,隸於四川布政使司遵義軍民府。首任知縣何珩始立縣衙署於榮德山東南麓的冬青坪(今縣委工作區地段,清代襲用明代縣衙舊址)。
崇禎六年(2023年),改四川布政使司為四川省,桐梓隸屬仍舊。
清順治一年至十五年(1644-2023年),桐梓地屬明朝殘餘勢力南明政權遵義府。
清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改驛道,縣境播川、桐梓、鬆坎、夜郎4驛乃廢。
清雍正六年(2023年),桐梓縣隨遵義府改隸於貴州省。此後未變。
清咸豐四年(2023年)八月,九壩楊龍喜起義,初六日佔領桐梓,改桐梓為興州,重慶提督萬福於是年十二月十六日克桐梓,恢復原縣名。
**2年(2023年),廢府州建置,桐梓縣隸於黔中道。**9年(2023年),廢黔中道,桐梓縣直隸於省。
2023年11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桐梓縣城,是月29日,桐梓縣人民**成立。隸於西南行政區(2023年6月19日撤銷)貴州省人民**遵義專員公署(2023年1月改稱遵義地區革命委員會,2023年1月改稱遵義行政公署,2023年改稱遵義市)。
海爾冰箱的歷史沿革,海爾冰箱的歷史沿革
在執行長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 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 鑿顛的歷史沿革 統計的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是紅軍,1927年南昌起義的剩餘部隊到井岡山與秋收起義的部隊會師,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4...
波音307的歷史沿革,波音公司的歷史沿革是什麼?
波音307於1938年,12月31日首飛,twa於1940年7月8日將其投入到橫穿美國的航線中,比dc3飛機的飛行時間縮短2個小時到13小時40分。在二戰中,平流層客機被徵用 c 75s 主要使用在南美航線和跨大西洋航線上。1951年,twa將原來的四部900馬力 671kw 的懷特gr1820星型...
江蘇的歷史沿革
夏 商 周 江蘇分屬不同的部落和諸侯國。夏朝隸屬九州中的徐州和揚州。商朝後期至西周,出現了徐 吳兩個諸侯國。春秋 戰國 春秋期間 前770年 476年 分屬齊 魯 宋 吳 楚等國。秦 漢秦代實行郡縣制,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以北分屬東海郡和泗水郡。西漢初年,郡國並行,江蘇省先後分屬楚 荊 吳 廣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