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大部份的藏族同胞都生活在高海拔地區
生活環境也因地區而異,一般而言,牧區的生活環境要比農區和城鎮的差
2樓:雪紫古
藏族主要生活在高海拔地區,主要是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操藏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中國境內有人口約541萬餘人(2023年),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另外,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國境內也有藏族分佈。
藏族的生活習俗是什麼
3樓:泡腳為嘎嘣脆
1、飲食習慣:
藏族有著自己獨特的食品結構和飲食習慣,其中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飲食的「四寶」,此外,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製品。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
2、喪葬習俗:**人死後有五種葬法
(1)塔葬: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才能享受塔葬。
(2)水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餵魚,這叫水葬。
(3)土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4)**: **寄託於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臺,太陽徐徐升起,**儀式開始。
(5)火葬:在以前,這個葬禮也是隻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才能使用的葬禮,也是屬於比較高貴的葬禮。
3、服飾特色:
依據藏區各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的不同,藏族服飾也呈現出豐富多彩、因地制宜的特點。藏族服飾的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
4、民族禮儀: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鬥裡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
5、婚俗習慣:
結婚之日,要麼迎娶新娘到男方家,要麼新郎入贅到女方家。親人牽著馬匹到對方家接新人,被迎接的一方隨身帶上自己的嫁妝趕赴對方家完婚。迎來新人後,安排在特設的墊子上落座,開始向其敬獻哈達和美酒。
晚間,新人步入洞房,此時親人們再次向他們敬酒,唱祝福歌,願他們白頭偕老,吉祥如意。婚後半年內,夫妻雙方要回另一方家中住上幾日。至此,整個婚禮即告結束。
擴充套件資料
民族起源:藏族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藏族的先民們先經過群居採集、狩獵生活階段,逐步學會了飼養和農耕。後來又分成六部,即六犛牛部諸部落。公元6世紀,雅隆部落首領做了部落聯盟的領袖,號稱王(藏語音「贊普」)。
此時已進入奴隸制社會。
參考資料
4樓:匿名使用者
藏族的飲食文化
藏餐是人們對**及廣大藏區菜點的統稱,具體一點說,應該是以拉薩藏餐為代表的藏族餐飲的總稱。
藏族飲食文化的的發展歷史
公元6世紀,藏餐的烹調技術第一次發生較大變化。吐蕃因與中原內地和中亞各國通商,大量烹調原料和技法傳入**,使**的烹調技術得到了發展,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開闢了藏漢兩族飲食文化交融的先河。這時人們開始注重博食和養食。
博食,即烹呼叫的原料品種繁多,遍及糧食、畜乳、蔬菜、瓜果等門類;養食,「醫食同源」,「藥膳同功」。這充分說明當時的**醫藥事業在食補方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四部醫典》給人們展示了**烹調原料的豐富資源,並從醫學理論上闡述與飲食有關的上千種本土植物、動物、礦物細化藥理功效。通俗地說,就是告訴人們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能吃,以及怎樣吃;二是中西雅食文化的進入,使**藥膳製作漸漸興起,為**飲食烹調理論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藏式烹調發展階段是18世紀,這一時期是清朝光緒皇帝統治時期,清代筵席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種類之多,規模之大,菜餚之豐盛,烹調之精美難以表述,當時出現了筵席之最——「滿漢全席」。後來隨著經濟文化交流,藏漢人員的往來,內地飲食文化不聲不響地傳入了**。當時藏族人稱「滿漢全席」為「嘉賽柳覺傑」,意思是漢食十八道。
當時在拉薩、江孜、日喀則等藏區重鎮街面上的各種蔬菜、瓜果,廚具、器具開始多了起來,一些比較簡單的烹飪技術也流傳到民間,有力地促進了**烹飪技術的發展。
在這個時期,**的融食、娛、遊、樂於一體的飲食文化開始進入上層貴族家庭。但是由於特定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地理、交通以及資訊等諸多原因,不管是中原的美食佳餚或是從西方傳到南亞、北亞、西亞的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範圍極其有限,只為少數**貴族及商人家庭所瞭解,而**廣大農牧區的人們仍靠原始而簡單的烹調方式打發漫長的歲月,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世紀50年代。
**第三次藏式烹調發展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的旅遊熱,使**飲食、烹調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吃什麼,怎麼做,怎麼吃的最基本的問題上,開始朝著由簡至繁,由粗至精,由低階到高階的方向發展。
新原料不斷補充,廚師地位得到提高,烹調技術不斷交流,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烹調專著。次仁群培所著的《藏餐菜譜》、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常用飲食辭典》、**拉薩飯店廚師次仁群培所著的《拉薩地區藏餐菜譜》慢慢揭開了**烹調的新篇章,使**這一「綠色飲食王國」名揚全國,聞名天下,並逐漸形成一個全新的飲食文化、飲食科學、飲食藝術、飲食禮教和藏民族的飲食特色。
四大藏餐風味
藏餐菜品不多,不分菜系、菜派,但不同地方的菜點風格各異。細細研究藏餐,大致可分為四大風味:以阿里、那曲為代表的羌菜;以拉薩、日喀則、山南為代表的衛藏菜,也叫拉薩菜;以林芝、墨脫、梓木為代表的榮菜;以過去王家貴族及官府中的菜餚為代表的宮廷菜,共有200多種。
羌菜,指高寒牧區的飲食,為高原牧區風味,其菜系風味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取料單一,重於鹹、淡、鮮、酸、香。具有調理適應高山寒涼氣候之功效。以乳酪、牛蹄、酸奶、酥油等為主要原料。
衛藏菜,指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區使用的飲食。主要是農區或半農半牧區風味,其特色是:取料廣泛,除了奶製品、牛羊肉外,還有各種農作物,因此葷素配合得當,工於火候,調味以鮮鹹,淡爽。
製作手段也比較豐富,重於煮、炒、燒、悶、炸。如:蘿蔔燉牛肉、手抓羊肉等,以秋瑞(奶豆腐)、生牛肉醬而著稱。
榮菜,指低海拔的藏東南地區飲食。取材於高山森林,以菌類野生藥材為主,製作原始、風味清鮮、鹹中帶甜、濃而不膩、淡而不薄,尤以烤制香豬見長。
宮廷菜:指在原有的各種藏餐的基礎上,精工細做,博採各家之長而形成的綜合菜餚,材料都取之本土,選料嚴謹、製作精細、技法全面、色澤美觀、滋味清鮮,是藏餐中的精品,各地方的人都能接受。
特色食品
酸奶 **的酸奶是由犛牛奶為原料的,酸奶又有兩種,一種是乳酪,藏語叫「達雪」,是用提煉過酥油的奶製作的;另一種是沒提過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語稱「俄雪」。2023年在舊金山舉辦的冬季食品展銷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廚」對展銷的各種乳酪進行了品評,最後,**的犛牛乳酪被評為最受歡迎的乳酪之一。**犛牛奶蛋白質的含量比一般牛奶高,特別適合製作乳酪。
一般10公斤牛奶可製作1公斤乳酪,而同樣數量的犛牛奶能製出1.5公斤乳酪,口味也相當不錯,而且是純綠色天然食品。
特色食品
那曲的退(酥酪糕)、普蘭的尼霧汁(醪糟煮油汁)、山南的雞蛋、亞東的魚、拉薩的糌粑、林芝的藏雞燒香菇、昌都的蜂乳醬菜等。
藏式麵點
巴差瑪爾庫(酥油澆麵疙瘩)、秋爾退(乳酪糕)、卓退(人蔘果糕)、瑪爾森(酥油麵糕)、扎卡森(藏式薄餅)、米聶菠蘿(乳酪包子)、夏八差(肉炒麵疙瘩)、加熱(酒餅)、夏饃(肉包子)、夏八列(肉餅)、比西(湯心面)、饃東(藏式窩頭)、聽吐(拉麵)、蕃吐(藏面)、列吐(扁面)、巴吐(麵疙瘩湯)、敗塔(帶面)、塔爾細(四角面)、卓吐(打滷麵)、耐吐(青稞打滷麵)、仲吐(青稞粥)、莎吐(蕁麻糊)、崗木吐(青豆糊)、糌吐(糌粑糊)、秋瑞(乳酪糊)、觀膽(青稞酒乳酪紅糖湯)等。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 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雍仲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
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婚喪習俗
**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餵魚,這叫水葬。
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寄託於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
**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臺,太陽徐徐升起,**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的,因為這不太好。
飲食習慣
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後磨製而成的炒麵,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團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1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軸上下衝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製品,不少人愛吃風乾的牛羊肉。
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拉"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座,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
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肉,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 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經筒,經輪得逆轉.
忌諱別人用手觸控頭頂。
服飾特色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
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釐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廣佈**、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服飾多姿多彩、**雄健豪放;**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做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袍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有
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優美。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或豔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鬆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
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神,黃色象徵大地。
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民族禮儀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鬥裡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
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藏族的生活特點是什麼,藏族的生活特點
藏族人的服飾很有民族特色.他們一般上身穿綢 布做的長袖短褂,外面穿寬肥的長袍,腳穿牛皮長靴.為了便於活動,常常將右肩或雙臂露在外面,把兩隻袖子系在腰間.藏族男女都留髮辮,男子將髮辮盤在頭頂,女子將頭髮梳成雙辮或許多條小辮,披在肩上,並在髮梢在佩帶漂亮的飾物.婦女們還喜歡在腰間繫一條圖案美麗的圍裙.藏...
蜘蛛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蜘蛛的生活環境。
蜘蛛的生活 環境bai是 蜘蛛的生du活環境是 陰暗潮溼zhi 的環境中,因為蜘蛛具有 dao怕光的習回性。介紹 答蜘蛛是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蜘蛛目,所有種的通稱。除南極洲以外,全世界分佈。從海平面分佈到海拔5,000米處,分佈極其廣泛,均陸生。英文 spider 生活習性 蜘蛛的食物很豐富,多以昆...
藏族人過年的習俗,藏族過年習俗有哪些?
1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 盛大的 跳神會 人們穿著豔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 大鼓 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 奶餅 血腸 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 吉祥水 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2 接著,家家戶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