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的幾本書的所佔分數比例,高考理綜各科分數所佔比例及各科各類題型分值是多少?求詳細

2021-03-04 04:58:25 字數 4384 閱讀 6933

1樓:匿名使用者

力學部分約佔45%,電學部分約佔40%,光學部分約佔5%,徐娜靠內容分值佔10%。在全部考試內容中實驗約佔15%。

2樓:梅仁杏七思任

問你物理老師那幾本書所佔分數的比例答疑網

全國高考中各科分數能佔多少?

3樓:科普小星球

1、大部分省市區的高考方案為3+x,總分750分(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50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300分)。語文佔比20%,數學佔比20%,英語佔比20%,文綜或理綜佔比40%

「3」指「語文、數學、外語」,「x」指由指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自主從文科綜合(政治、歷史、地理)和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2個綜合科中選擇一個考試科目。

此方案是目前全國應用最廣,最成熟的高考方案。總分750分(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50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300分)。

其中,語文佔比20%,數學佔比20%,英語佔比20%,文綜或理綜佔比40%。

2、江蘇省「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3」指「語文、數學、外語」,語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試題)、數學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試題)、外語120分,滿分480分。

3、上海市

必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每科150分,其中英語一年兩考,取最高分。

選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選3門,每科70分,按照a a+……比例給分,總分660分。

4、浙江

必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每科150分。

選考科目: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學生要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

選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試,分別在4月和10月進行。每門總共安排3次統一考試,考生可自行決定參加時間,每門科目最多參加2次,選考科目成績實行等級賦分,如成績在前1%者賦分100分加入高考總成績。總分750分。

擴充套件資料

高考除了普通的各科目的分數,還有額外的高考加分。以北京市為例:

1、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2、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

(2)臺灣省籍考生;

(3)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

3、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階中等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該政策僅適用於北京市屬高等學校招生錄取。

4樓:h喜歡看你笑

全國現行的高考試卷中大部分版本的試卷的總分都是750.其中數學150分,語文150分,英語150,理/文科綜合300.總分300分,(其中各單科所佔分數各省標準不一,全國理綜卷為物理佔110分、化學佔100分、生物佔90分。

)理科綜合試題,簡稱「理綜」,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合卷。

近年來生物在理綜的比例越來越大,幾乎接近物理化學分值,其他每年有時有細微變。即「3+x(綜合)」考試中的「3」是指語數英,「x」是指由政治、歷史、地理組成的文綜或由物理、化學、生物組成的理綜,分數是語數英三大科的二倍(文綜或理綜300分、語數英均為150分),由考生自己選擇學習文科或理科,若選擇學理科是由物理、化學、生物組成的理綜,則「綜合」是「理科綜合」。與其相對應的是「文科綜合」。

這樣的高考科目設定改革方案,意在引導中學生既要均衡發展,又能突出個性與特長,並藉此緩解中學當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

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與其它高考科目相比,具有兩大特點:

第一、時間緊、分值高。150分鐘,總分300分。選擇題每小題6分,非選擇題每空最高3分。

第二、學科間的轉換與答題順序的選擇。考生在答理綜試題過程中,既面臨著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學科知識的轉換,同時還面臨著答題順序的選擇。

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答題戰略:

根據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特點,提出下列答題戰略:

第一、高考理綜試卷到手後,用5~10分鐘時間(一般從髮捲到正式答題鈴響之前的時間)「通覽」一遍所有試題,找出你比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試題,進而確定各科試題中,哪些題先答,哪些題後答的答題順序。

第二、確定學科的答題順序。雖然理綜試卷中,按選擇題「生、化、物」、非選擇題「物、化、生」的順序排定,但答題時,未必按此順序進行。你可以根據你平時哪個學科學的更紮實一些、實力更強一些或試題中哪個學科的題目更容易一些,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來確定學科的答題順序。

但儘量減少答題中間的學科轉換次數。

第三、先答選擇題,後答非選擇題。這是因為選擇題的難度一般比非選擇題小。

第四、理綜試題的時間分配非常重要。許多同學由於答題戰略上的錯誤,最後題沒答完,難題沒答上,容易得分的題目沒時間答。因此,有關專家曾經提出「制定得分計劃」的觀點。

也有的專家認為「高考與其說是考能力,不如說是考時間。」對於某些同學,甚至要敢於捨棄一部分題目。要「動筆就有分,有效答題。

」因此提高答題效率,合理分配時間,確是理綜考試成敗的關鍵。

5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150

英語150

數學150

生物72

化學108

物理120

其中語文平均100,英語85,數學85,理綜120但也要看題的難度,這是針對2023年四川來說的

高考理綜各科分數所佔比例及各科各類題型分值是多少?求詳細

6樓:匿名使用者

總分300,物理、化學、生物所佔分值比例分別約為全卷的40%、36%、24%。全卷由內兩部分容構成。第一部分為單項選擇題,共21題,共126分,其中物理8題、化學8題、生物5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共10題,共174分,其中物理4題,化學4題,生物2題

高考理綜總分是多少,每一門各多少?

7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理綜總分是300分,其每一門的分數如下:

理科綜合試題,簡稱「理綜」,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合卷的綜合測試,理綜總分為300分,但是對於單科成績來說各省所劃分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來說,物理的分數最高,化學其次,生物稍低,全國理綜捲來說物理110分,化學100分,生物僅佔90分。

與其相對應的是「文科綜合」。這樣的高考科目設定改革方案,意在引導中學生既要均衡發展,又能突出個性與特長,並藉此緩解中學當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

8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 150

數學 150

英語 150

綜合 300

總分750

如果能考到520左右

就基本可以上2本線

因為每個地區的分數線都不一樣

但520分就應該可以上了2本

9樓:角落裡的楊梅

理科綜合試題,簡稱「理綜」,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合卷(其中物理佔120分、化學佔100分、生物佔80分)。近年來物理在理綜的比例越來越大,幾乎接近語數英,其他每年有時有細微變化。即「3+x(綜合)」考試中的「3」是指語數英,「x」是指由政治、歷史、地理組成的文綜或由物理、化學、生物組成的理綜的兩科的其中一科,分數是語數英三大科的二倍(文綜或理綜300分、語數英均為150分)。

高考語數英:語文 150 分 , 數學 150 分 ,英語 150分 ,總分750。

如果能考到520左右 ,就基本可以上2本線,因為每個地區的分數線都不一樣,但520分就應該可以上了2本。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理綜是300分,生物72,物理120,化學108.

高手在280左右,一般200分以上就不錯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理綜300啊,一般的話物理是120左右,化學一百零幾分,生物七十五左右的樣子。多少分好,當然是越高越好咯,但起碼要240以上才叫ok吧

12樓:佑佑傾城

物理110,生物90,化學100,總共300

13樓:匿名使用者

總300 物理 120 化學108 生物72 達到多少 那要看你在哪個檔次了 分數自然是越多越好了啊

14樓:無淚劍痕草

高考理科綜合滿分是300分,新課標全國卷、安徽卷、

山東卷都是理110+化100+生90,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福建卷是理120+化100+生80,大綱全國卷是理120+化108+生72,廣東卷是理化生各100。而江蘇、上海、海南等地以單科形式考查,不設理科綜合科目。

15樓:百度使用者

化學滿分100 物理滿分110 生物滿分90 3科一張卷 數學語文英語滿分150

高考地理是隻考高中的幾本書還是初中學的也考

主要還是高中的,因為初中的那些知識相對來說太基礎了,而高考涉及到的課本知識也都很隱蔽,要對課本好好理解才行 其實在考高中的時候也已經把初中的一起考了,因為在初中學的對於高中來說只不過是些皮毛而已。高中學習的要比初中的更深奧些,相當於把初中學的知識深化,所以初中的時候就應該要好好學 高中初中的課本都要...

研究魏晉時期的歷史,看哪幾本書好呢

一直以來我們學習歷史也好,或者讀歷史書也好,都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喜歡哪一段歷史,就是讀哪一段的歷史,這本來也沒有錯,但是如果不能明白這段歷史時期是如何形成的,能夠搞明白歷史的來龍去脈也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個人認為,想要了解魏晉,必須從漢朝開始瞭解,也就是必須讀 漢書 和 後漢書 魏晉在是漢的延續,...

我想學哲學幾本書最好是知名大學的教材

首選 趙敦華 西方哲學史 這個是上下兩冊,比較詳細,也有深度。其次 譚晶哲 西方哲學史 有很強的意識形態,但有的地方介紹的不趙敦華清楚,有條理 斯通普夫 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後 外國大學的教材 但是寫的不深刻羅素 西方哲學史 到處都是 個人觀點突出 幾乎都是他自己的認識與評價,而且他以後的哲學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