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染色體帶型,什麼是染色體帶型分析?

2021-03-03 20:27:08 字數 3238 閱讀 1172

1樓:姚金亮

帶型(banding pattern)

即染色體帶型。藉助細胞學的特殊處理程式,使染色體顯現出深淺不同的染色帶。染色帶的數目、部位、寬窄和著色深淺均具有相對穩定性,所以每一條染色體都有固定的分帶模式,即稱帶型。

染色體帶型是鑑別染色體的重要依據。通過分帶機理的研究,可獲得染色體在成分、結構、行為和功能等方面的許多資訊。染色體分帶的研究工作始於60年代末。

染色體分帶技術就是經理化因素處理後,用染色法使染色體呈現特定的深淺不同的帶紋的方法,又稱顯帶技術。而用一般細胞學染色法,染色體的著色是均勻的。經分帶技術處理後,在染色體上所呈現的帶紋反映了染色體的固有結構,可顯示不同物種染色體的差異或同一物種不同染色體的差異。

常用的顯帶技術所顯示的帶有q帶、g帶、c帶、r帶、t帶等。就每一種分帶技術而言,每一染色體的帶型是高度專一和恆定的。q帶技術是2023年瑞典細胞化學家卡斯珀鬆(t.

caspersson)建立的,所顯示的是中期染色體經芥子喹吖因染色後在紫外線照射下所呈現的熒光帶,這些區帶相當於dna分子中at鹼基對成分豐富的部分。g帶即吉姆薩帶,是將處於**中期的細胞經胰酶或鹼、熱、尿素等處理後,再經吉姆薩染料染色後所呈現的區帶。c帶又稱著絲粒異染色質帶,由(m.

l.pardue)在2023年建立,是將中期染色體先經鹽酸,後經鹼(如氫氧化鋇)處理,再用吉姆薩染色,顯示的是緊鄰著絲粒的異染色質區。r帶是中期染色體不經鹽酸水解或不經胰酶處理的情況下,經吉姆薩染色後所呈現的區帶,所呈現的是g帶染色後的帶間不著色區,故又稱反帶。

t帶又稱端粒帶,是染色體的端粒部位經吉姆薩和吖啶橙染色後所呈現的區帶,典型的t帶呈綠色。70年代後期,由於細胞同步化方法的應用和顯帶技術的改進,因而可獲得更長而帶紋更為豐富的染色體,這種染色體即稱為高分辨染色體。例如2023年以後,美國細胞遺傳學家龍尼斯(j.

j.ron-neys)等建立了高分辨顯帶法,先用氨甲喋呤使細胞**同步化,然後用秋水醯胺進行短時間處理,使之出現大量的晚前期和早中期的**相。早期染色體比正中期染色體長,顯帶後可製出分帶細、帶紋更多的染色體。

例如在前中期**相可顯示555~842條帶,晚前期可顯示843~1256條帶,而從早前期獲得的更長的染色體上可顯示出3000~10000條具有分辨程度更高的帶型。高分辨技術能為染色體及其畸變提供更多的細節,有助於發現更多細微的染色體異常,可對染色體的斷裂點作更為精確的定位,這些對基因圖的詳細繪製有重要價值。總之,無論在細胞遺傳學和遺傳學理論研究中,還是在醫療診斷、動植物育種等方面,分帶技術都是一種用途廣泛的重要技術。

什麼是染色體帶型分析?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染色體(或染色質)是生物最重要的遺傳物質載體,幾乎在所有的真核生物細胞中,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都可以看到染色體的存在,各個物種的染色體都有特定的形態特徵。在細胞**的過程中,染色體的形態、數目和結構表現出一系列規律性的變化,其中以有絲**的中期和早後期表現得最為明顯和典型,因為這個階段染色體收縮到最粗、最短的程度,並且從細胞的極面上觀察,可以看到它們分散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通常都以這個時期進行染色體形態的識別和研究,從而可以將染色體的變化作為一種遺傳標記。

最初的細胞學標記主要是指染色體的核型(karyotype),包括染色體數目、大小、隨體、著絲點位置等。而染色體顯帶(chromosome banding)是20世紀6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另一項細胞學技術,它藉助於一套特殊的處理程式,使染色體顯出深淺不同的帶紋。染色帶的數目、位置、寬窄與濃淡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從而在原來染色體形態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類新的標記,可以作為識別染色體的重要依據。

除了c帶以外,還有g、r、q、n、t等帶型。因此,可見細胞學標記即植物細胞染色體的變異,包括染色體核型和染色體顯帶技術。

由於染色體技術的發展,可以更準確地鑑定染色體。通過蛋白酶或酸、鹼、鹽等化學因素或溫度變化等物理因素處理染色體,然後用吉姆薩(giemsa)、芥子喹丫因(guinacrine mustard)等染料進行染色,使各對染色體上表現出不同的染色帶型或熒光域,因而在經典的核型分析(analysis of karyotype )基礎上,進一步根據染色體的帶型更精細地分析染色體,故稱為染色體帶型分析(banding analysis)。

3樓:彌鷗逮成蔭

帶型(banding

pattern)

即染色體帶型。藉助細胞學的特殊處理程式,使染色體顯現出深淺不同的染色帶。染色帶的數目、部位、寬窄和著色深淺均具有相對穩定性,所以每一條染色體都有固定的分帶模式,即稱帶型。

染色體帶型是鑑別染色體的重要依據。通過分帶機理的研究,可獲得染色體在成分、結構、行為和功能等方面的許多資訊。染色體分帶的研究工作始於60年代末。

染色體分帶技術就是經理化因素處理後,用染色法使染色體呈現特定的深淺不同的帶紋的方法,又稱顯帶技術。而用一般細胞學染色法,染色體的著色是均勻的。經分帶技術處理後,在染色體上所呈現的帶紋反映了染色體的固有結構,可顯示不同物種染色體的差異或同一物種不同染色體的差異。

常用的顯帶技術所顯示的帶有q帶、g帶、c帶、r帶、t帶等。就每一種分帶技術而言,每一染色體的帶型是高度專一和恆定的。q帶技術是2023年瑞典細胞化學家卡斯珀鬆(t.

caspersson)建立的,所顯示的是中期染色體經芥子喹吖因染色後在紫外線照射下所呈現的熒光帶,這些區帶相當於dna分子中at鹼基對成分豐富的部分。g帶即吉姆薩帶,是將處於**中期的細胞經胰酶或鹼、熱、尿素等處理後,再經吉姆薩染料染色後所呈現的區帶。c帶又稱著絲粒異染色質帶,由(m.

l.pardue)在2023年建立,是將中期染色體先經鹽酸,後經鹼(如氫氧化鋇)處理,再用吉姆薩染色,顯示的是緊鄰著絲粒的異染色質區。r帶是中期染色體不經鹽酸水解或不經胰酶處理的情況下,經吉姆薩染色後所呈現的區帶,所呈現的是g帶染色後的帶間不著色區,故又稱反帶。

t帶又稱端粒帶,是染色體的端粒部位經吉姆薩和吖啶橙染色後所呈現的區帶,典型的t帶呈綠色。70年代後期,由於細胞同步化方法的應用和顯帶技術的改進,因而可獲得更長而帶紋更為豐富的染色體,這種染色體即稱為高分辨染色體。例如2023年以後,美國細胞遺傳學家龍尼斯(j.

j.ron-neys)等建立了高分辨顯帶法,先用氨甲喋呤使細胞**同步化,然後用秋水醯胺進行短時間處理,使之出現大量的晚前期和早中期的**相。早期染色體比正中期染色體長,顯帶後可製出分帶細、帶紋更多的染色體。

例如在前中期**相可顯示555~842條帶,晚前期可顯示843~1256條帶,而從早前期獲得的更長的染色體上可顯示出3000~10000條具有分辨程度更高的帶型。高分辨技術能為染色體及其畸變提供更多的細節,有助於發現更多細微的染色體異常,可對染色體的斷裂點作更為精確的定位,這些對基因圖的詳細繪製有重要價值。總之,無論在細胞遺傳學和遺傳學理論研究中,還是在醫療診斷、動植物育種等方面,分帶技術都是一種用途廣泛的重要技術。

一對同源染色體中有幾個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是一條染色體還是兩條染色體

1 2 2 一對同源染色體是來自父母的兩條控制相同性狀的染色體。四分體是兩條染色體,這兩個染色體一個是來自母方一個來自父方,而四個姐妹染色單體是兩條同源染色體複製的結果,故叫四分體。補充一下,只有二倍體的生物個體,一對同源染色體才是由兩條染色體構成的。按照高中版的教材來說,學生接觸的基本都是二倍體,...

人工染色體的常用人工染色體,何為人工染色體和主要構成元件

酵母人工染色體 yac 是人工染色體中能克隆最大dn 段的載體,可以插入100 2000kb的外源dn 段。yac是有酵母的自主複製序列 著絲點 四膜蟲的端粒以及酵母選擇性標記組成的酵母線性克隆載體。左臂含有端粒 酵母篩選標記trp1 自主複製序列ars和著絲粒,右臂含有酵母篩選標記ura3和端粒,...

關於植物染色體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A染色體組整倍性

a 染色體組整倍性變化必然導致基因數目增多不是種類,a錯誤 b 染色體組非整倍性變化不會內導致新基因的容產生,產生新基因的方法是基因突變,b錯誤 c 染色體片段的缺失和重複必然導致基因數目的變化,並末產生新的基因,c錯誤 d 染色體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導致基因排列順序的變化,d正確 故選 d 下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