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新石家莊
孟子。原文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2樓:秦時龍王
孟子,全句為「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3樓:幻世萌
孟子在這裡所說的"浩然之
氣"是指人的仁義道德修養達到很高水平時所具有的一種正義凜然的精神狀態,所以說這種"浩然之氣"是"配義與道",是"集義所生","無是,餒矣。"有了這種"浩然之氣",就能具備一種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所謂"善養浩然之氣",也即是要培養自己這種"美"、"大"、"聖"、"神"的崇高品格。
孟子認為一個人具有了這樣崇高的品格,在精神上就會體現出浩然正氣,就能"知言":不僅自己言辭理直氣壯,而且善於辨別各種錯誤的言辭。可見,志、氣、言之間是有密切關係的。
……"志",指心,即指人的內在的人格與品質,"氣"就是這種"志"在精神狀態上的體現,而"言"是具體表現"氣"的特點的。所以,孟子認為必須首先使作者具有內在精神品格之美,養成"浩然之氣",然後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辭。這種思想影響到文學創作,就特別強調一個作家首先要從人格修養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然後才有可能寫出好作品。
孟子所說的"氣"是仁義道德修養的結果,是可以學而後至的,而非先天個性氣質特徵之表現,因此與後來曹丕所論之"氣"不同,韓愈《答李翊書》中所說之"氣"與孟子較為一致。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譯文,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能理解別人言辭中表現出來的情志趨向,我善於培養我擁有的浩然之氣。出自 孟子 孟子認為浩然正氣這種氣,極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應該用坦蕩的胸懷去培養它滋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原文 曰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 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孟子如何培養浩然之氣,孟子怎樣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孟子說 這很難抄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首先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 十分剛強的氣。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儲存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孟子怎樣培養自...
汝妻子我養之汝勿慮也 這是曹操對誰說的
王垕,曹操征討袁術時,為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王垕,曹操征討袁術時,為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建安二年 公元197年 曹操在壽春大戰袁術,曹操缺糧,又遇大旱。當時管糧的是任峻部下倉官王垕,請示曹操怎麼辦。曹操叫他以小斛發給士兵。王垕說 這樣做,軍隊會怨。曹操說 你就這樣辦,我自有良策。王垕按曹操意圖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