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祥地。以印度河流域發掘出土的哈拉帕和莫亨朱達羅等古城遺址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亦稱哈拉帕文,據推測是印度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創造的農耕文化。達羅毗荼人盛行母神、公牛、陽物等生殖崇拜。
印度河文明城市遺址出土的母神、祭司、舞女、公牛等小雕像,瘤牛、獨角獸、獸主、菩提樹女神等印章,紅底黑紋陶器上描繪的各種動植物花紋和幾何形圖,多屬於祈願土地豐產、生命繁衍的生殖崇拜的形象化或抽象化的符號。構成印度本土傳統藝術最顯著特徵的強烈的生命感,似可從達羅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中追溯淵源。作為印度本土傳統藝術特色的奇特的想像力和濃厚的裝飾性,亦可在印度河文明時代的藝術中窺見端倪。
莫亨朱達羅著名的大浴池可能曾用於某種原始宗教沐浴儀式,表明印度美術自古便與宗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約前2023年印度河文明突然中斷了(中斷的原因至今不明),但歷史時代的印度美術在精神上仍然與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美術傳統遙相呼應。
《吠陀》是來自中亞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的聖典。伴隨著雅利安人的入侵和東進,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漸轉移到恆河流域,史稱吠陀時代文化或恆河文化。雅利安人崇拜太陽、雷雨、火焰、河川等自然現象人格化的吠陀諸神。
吠陀時代,植根於自然崇拜的雅利安人的遊牧文化,開始與植根於生殖崇拜的達羅毗荼人的農耕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統一的印度文。同時,達羅毗荼人在南印度更多地保留了土著文化的傳統。從吠陀時代到孔雀王朝約2023年間,目前尚未發現造型藝術遺品,但吠陀後期和後吠陀時代相繼產生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耆那教和佛教,卻成為歷史時代印度美術的主題。
印度早期王朝主要包括孔雀王朝(約前322~前185)、巽伽王朝 (約前185~前73)、安達羅(薩塔瓦哈納)王朝(約前3世紀~公元3世紀)。早期王朝的美術處於佛教美術的草創階段,古風風格占主導地位。
笈多諸王大多信奉印度教,但對佛教、耆那教等異教採取寬容政策,後期笈多諸王甚至贈金籌建佛教學府那爛陀寺。笈多時代佛教哲學家無著、世親把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哲學發展到極峰,浸透了唯識玄想精神的佛教古典主義藝術亦臻於鼎盛。薩爾納特的達邁克□堵波,阿旃陀石窟第16、17、19諸窟,桑奇第17號祠堂、第51號精舍,佛陀伽耶大菩提寺等,都是笈多古典主義風格的佛教建築遺構。
奧蘭加巴德石窟開鑿於後笈多時代,已偏離了古典主義的規範。笈多佛教雕刻的兩大中心馬圖拉和薩爾納特,在繼承貴霜時代犍陀羅和馬圖拉雕刻傳統的基礎上,遵循笈多時代的古典主義審美理想,創造了純印度風格的笈多式佛像──馬圖拉式佛像和薩爾納特式佛像,代表著印度古典主義藝術的最高成就。馬圖拉式佛像比犍陀羅佛像更加印度化,比貴霜馬圖拉佛像更加理想化,臉型是印度人的,眼神是冥想式的,螺發整齊,身材頎長,背後圓光碩大精美,而最典型的特徵則是半透明的溼衣效果,代表作有《馬圖拉佛陀立像》。
薩爾納特式佛像與馬圖拉式佛像造型類似,充滿了寧靜、內向、和諧的基調,最典型的特徵是顯露**的全透明衣紋效果,代表作有《鹿野苑說法的佛陀》。笈多式佛像對南亞、東南亞、中亞和遠東佛教美術的影響比犍陀羅佛像更為深遠。印度古代的繪畫遺品極少,阿旃陀石窟和巴格石窟的壁畫便顯得格外珍貴。
笈多時代阿旃陀壁畫的風格處於從古典主義的高貴單純向巴洛克的豪華絢麗過渡期間,印度雕刻傳統的表現標準女性美的三屈式,也被許多壁畫所採用,代表作有《須大□本生》、《持蓮花菩薩》等。巴格石窟的壁畫約作於後笈多時代,世俗化、程式化傾向的增加反映了佛教在印度本土的衰微。
中世紀德干地區諸王朝處於雅利安文化與達羅毗荼文化混雜的中間地帶,頻繁的戰爭導致南北方美術風格的交流。早期遮盧迦王朝(535~753)在邁索爾的 3座都城巴達米、阿胡爾和帕德達伽爾的神廟群,最初的形制由佛教支提堂演變而來,中世紀接受了南方式印度教神廟的影響,同時滲入了北方式神廟的成分。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是建志補羅的凱拉薩納特神廟的仿製品。
拉施特拉古德王朝(753~949)繼續開鑿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第16窟凱拉薩神廟,是仿照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設計的,鏤空整塊山岩鑿成,不愧為舉世無匹的巨構傑作。凱拉薩神廟的雕刻,綜合了笈多時代的典麗、遮盧伽王朝的渾厚與帕拉瓦王朝的秀逸,動態強烈,變化豐富,活力充沛,代表著印度巴洛克美術的最高成就。
約在同時期開鑿的象島石窟溼婆神廟,雕刻也富有印度巴洛克美術的特色,其中的巨巖雕刻《溼婆三面像》集優美、崇高、獰厲於一身,寓創造、儲存、毀滅之奧義,堪稱世界雕刻名作。後期遮盧迦王朝(10~12世紀)的神廟群,外壁壁龕密集,裝飾漸趨繁瑣。曷薩拉王朝(1100~1300)在德干西南的貝盧爾、赫萊比德、索姆納特普爾修建的神廟,平面設計呈星形,悉卡羅較低,外壁裝飾浮雕更加細密纖巧,亦流於羅可可風格。
印度中世紀的印度教雕塑有什麼造型特點?
2樓:漫閱科技
印度中世
紀(約7—13世紀)雕塑藝術的中心內容是印度教雕塑。印度教興起於5世紀左右,在印度的中世紀時代取代了佛教成為印度本土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印度教雕塑充滿了巴洛克式的動感表現和印度藝術特有的繁縟裝飾與奇特想像,具有強烈的神祕色彩。
印度教神廟的內外佈滿了表現男女眾神的裝飾雕刻。這些神靈通常多面多臂,形象怪誕,輪廓線條躍動柔和,富於肉感性和怪異性趣味。印度教神廟雕刻以地域為界分為三種流派型別:
南方雕刻纖細優雅,群雕場面富於戲劇性。運動感強烈,代表作是巨巖浮雕《恆河女神》、青銅雕刻《舞王溼婆》;中部雕刻雄勁厚重,造型超常。極富運動的爆發力,代表作是象島石窟中表現宇宙永恆變化的傑作《溼婆三面像》以及埃羅拉石窟凱拉薩神廟的《舞蹈的溼婆》等;北方以卡朱拉侯神廟雕刻為代表,風格以極力追求華麗繁縟、強調女性的肉感魅力為特色。
古代印度,印度教雕刻有什麼特徵?
3樓:漫閱科技
約開鑿於8世紀的第16窟凱拉薩神廟規模最為巨集大。這座溼婆神廟高30米,進深達90米。溼婆神像及表現其功業的雕刻類乎鬼斧神工。
同期開鑿的象島石窟是純粹的印度教石窟。門廊兩側與窟內巖壁上刻有表現溼婆諸相的9塊高浮雕,其中《溼婆三面像》最為著名。在中印度和南印度,大量印度教神廟都有著極其豐富多彩的雕刻,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令人目不暇接。
與佛教雕刻不同的是,印度教雕刻以造型誇張、動感強烈和變化豐富為特徵。
印度教雕刻與佛教有哪些不同?
4樓:漫閱科技
在中印度和南印度,大量印度教神廟都有著極其豐富多彩的雕刻,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令人目不暇接。與佛教雕刻不同的是,印度教雕刻以造型誇張、動感強烈和變化豐富為特徵。
印度教神廟的裝飾雕刻以地域為界可以分為哪幾種型別?
5樓:漫閱科技
印度教神廟的內外佈滿了表現男女眾神的裝飾雕刻。這些神靈通常多面多臂,形象怪誕,輪廓線條躍動柔和,富於肉感性和怪異性趣味。印度教神廟雕刻以地域為界分為三種流派型別:
南方雕刻纖細優雅,群雕場面富於戲劇性。運動感強烈,代表作是巨巖浮雕《恆河女神》、青銅雕刻《舞王溼婆》;中部雕刻雄勁厚重,造型超常。極富運動的爆發力,代表作是象島石窟中表現宇宙永恆變化的傑作《溼婆三面像》以及埃羅拉石窟凱拉薩神廟的《舞蹈的溼婆》等;北方以卡朱拉侯神廟雕刻為代表,風格以極力追求華麗繁縟、強調女性的肉感魅力為特色。
印度教神廟的裝飾有哪些?
6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印度教神廟的內外佈滿了表現男女眾神的裝飾雕刻。這些神靈通常多面多臂,形象怪誕,輪廓線條躍動柔和,富於肉感性和怪異性趣味。印度教神廟雕刻以地域為界分為三種流派型別:
南方雕刻纖細優雅,群雕場面富於戲劇性。運動感強烈,代表作是巨巖浮雕《恆河女神》、青銅雕刻《舞王溼婆》;中部雕刻雄勁厚重,造型超常。極富運動的爆發力,代表作是象島石窟中表現宇宙永恆變化的傑作《溼婆三面像》以及埃羅拉石窟凱拉薩神廟的《舞蹈的溼婆》等;北方以卡朱拉侯神廟雕刻為代表,風格以極力追求華麗繁縟、強調女性的肉感魅力為特色。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和相似處,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 佛教裡的如來藏 阿賴耶識,是假名立相本性空 而印度教的梵天則認為是實有。最大的相似之處 佛教說 心佛眾生三者無差別 印度教說 梵我和一 在這一點上印度教也有非凡的智慧了。相似 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於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
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的發展和歷史消長
這個問題你可以去查閱一下聖嚴法師所著的 印度佛教史 便知佛教與印度教 婆羅門教等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 1993年統計數 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 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 印度教 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 哲學 文化和社會...
馬來西亞的印度教的宗教習俗,馬來西亞各族的習俗與禁忌
馬來西亞與其它東南亞國家一樣,是一個多宗教並存的國家。馬來西 亞的國教是伊斯蘭教,其它宗教還有佛教 印度教 教 原始宗教。馬來西亞憲法規定,所有的馬來人都是穆斯林,在全國人口中,穆斯林佔將近55 伊斯蘭教在馬來西亞有很深的影響。馬來人取阿拉伯名字,按伊斯蘭教的訓言生活。清真寺遍佈馬來西亞城鄉,寺內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