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蒼洱白子
閩是福建的簡稱,舌尖2第二集《心傳》裡的美食:【蟹黃燒麥】蟹黃燒麥是福建小吃,營養爽口,製作方法簡單可行,既常駐酒店等大雅之堂,亦可做家常點心早餐。
舌尖上的中國二里出現的所有美食,每一集裡都有什麼呀?
2樓:老大一起走
第一集:
1.**——酥油蜜
2.四川——豆花
3.陝西——藍田褲帶面
4.小花菇
5.三門灣——小章魚,彈塗魚
6.山東——煎餅,貴陽絲娃娃,福建潤餅,新加坡薄餅
7.貴州——醃魚(稻花鯉魚),爬巖魚(雷山魚醬)
8.泉州——蘿蔔飯
第二集:
1.徽州——人工壓打菜籽油(臭豆腐,油炸鍋巴)
2.陝西——掛麵
3.蘇州——蘇式糕點,糯米卷,蘇式小方糕
4.湖南——蕨根餈粑
5.汕頭——蠔烙
6.揚州——燙乾絲,葵花大斬肉
7.上海——三套鴨,扣三絲,油爆河蝦,啫啫煲
第三集:
1.黑龍江——鐵鍋燉魚貼餅子,凍豆腐
2.浙江——雷筍,多味筍乾,黃泥拱
3.江西——黎蒿炒臘肉,蒿粑,九層皮。
4.北京——榆錢飯,香椿芽
5.浙江——清水螺螄,家魚
6.臺灣——飛魚乾
7.新疆——葡萄乾,瑪仁糖(切糕),手抓飯
8.安徽——蝦籽+小刀面
9.蘇州——桂花醬(桂花糯米藕),板栗燒雞,扎肝,雁來蕈醬(老鴨雁來蕈)
第四集:
1.山西——小凹饃,涼皮,棗花饃
2.湖北——天門蒸菜
3.上海——紅燒肉
4.四川——泡菜魚,芽菜(醃菜),燃面,下飯菜
5.山東——西瓜醬
6.遼寧——蒲筍乾
7.揚州——蒲菜餃子,奶湯蒲菜
8.珠海——糖水,陳皮紅豆沙,姜撞奶,木瓜鯽魚煲,冬瓜荷葉燉老鴨,燉湯
第五集:
1.內蒙古——口蘑,燴南北
2.四川——重慶火鍋
3.深圳——盆菜
4.杭州——西湖醋魚
5.開封——鯉魚焙面,灌湯包,片兒川
6.上海——羅宋湯,炸豬排
7.新疆——**雞
8.臺灣——眷村牛肉麵
9.寧波——殼菜(淡菜,貽貝)
第六集:
1.內蒙古——華子魚
2.廣西——沙蟹汁
3.莫爾格勒——韭花醬+手把羊肉
4.新疆——饢,紅柳枝烤羊肉
5.寧夏——手抓羊肉,洋芋擦擦
6.珠海——清蒸魚乾
7.雲南——雞樅
8.吉林——蕨菜
第七集:
1.青海——酥油茶,糌粑,鍋巴菜
2.天津——煎餅果子,重慶小面,蘇州細面,大肉面,武漢面窩,三鮮豆皮,熱乾麵,廣州
茶,腸粉,艇仔粥,蝦餃
3.廣州——五味鴨,西洋菜豬骨湯,清蒸鱸魚
4.安徽毛坦廠中學——剁椒魚頭,蒿子粑粑,豆乾子燒肉
5.香港——冰皮月餅
6.四川——古藺鎮的米粑,手工面,麻辣雞,鹽酸菜黃蠟丁魚
7.雲南——洱海鯽魚+白木瓜,見手青(紅網牛肝菌)
《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美食生態。
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瞭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
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季哪一集比較好看
3樓:悲傷丶之刃
我建議你全看下來,因為一共也就那麼幾集,真說不上哪個好,只能說每集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特色食物。如果你是一個吃貨,對於我大中華的美食多瞭解點不是很好麼?還能增加談資。
4樓:森燕百雨澤
第二季沒明顯沒第一季好看,第一季真的是講中國各個地區的特色美食,第二季重點幾乎放在了中國人的幸福指數上去了。。。。。
舌尖上的中國中哪一集有講到潮汕美食?
5樓:雪不語
舌尖上的中國 第6集有取材潮汕及惠州
6樓:遇楓林道
第6集,有滷味什麼的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二集心傳中有哪些美食
7樓:我的小狗叫泡妞
【牛肉鍋貼】
一種煎烙的餡類食品,一般是餃子形狀。牛肉鍋貼是金陵八絕之一,是以牛肉為餡料,用 麵皮包成餃子後,放入油鍋中煎至金黃色後裝盤即可食用。這種鹹點小吃上部柔嫩,底部酥脆,牛肉餡味鮮美,滋味別具。
【回鍋肉】它是中國八大菜系川菜中一種烹調豬肉的傳統菜式,川西地區還稱之為熬鍋肉。四川家家戶戶都能製作。回鍋肉的特點是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
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回鍋肉作為一道傳統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級經常用回鍋肉作為首選菜餚。回鍋肉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鍋肉。
【徽州臭豆腐】俗名「大呆臭。為王致和於清康熙年間創制,康熙皇帝品嚐後讚不絕口,特地御筆親書「青方」二字賜王致和,從此名聲大振。與浙江紹興的臭千張、安徽淮南的臭香乾呈鼎足三分之勢,享譽海內外。
徽州大呆臭,表面為灰、蘭、黑綜合色,內裡潔白如玉,聞著臭、吃則異香,獨具一番風味,而由於大呆臭的製作工藝很複雜,所以這道風味小吃,恐怕只有來黃山的遊客才能吃到了。 大呆臭在黃山市內很多小吃攤點上均可吃到。
【蒜泥白肉】四川名菜,曾風靡一時,為人們稱道,此菜要求選料精,火候適宜,刀工好,佐料香,熱片冷吃。食時用筷拌合,隨著熱氣,一股醬油、辣椒油和大蒜組合的香味直撲鼻端,使人食慾大振。蒜味濃厚,肥而不膩。
【蘇州頭湯麵】麵條店一天剛開門,用換上的清水所煮的第一批麵條。許多在蘇州吃過麵的人都記得這樣的場景,仿青瓷的湯碗,四方桌上各式各樣的桌號木夾,頭湯麵中幾棵青綠的菜心,面上浮著香油和細蔥。許多老一輩的蘇州人都有印象,過去在松鶴樓幾毛錢就可以吃到一碗正宗的頭湯麵。
即便是一碗陽春麵,因為麵條吸收了肉骨頭熬出來的鮮湯,僅僅是吃麵,也足以感受到那濃厚的味道了。
【蕨根餈粑】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一直是許多山區人民、瑤族同胞充飢飽腹的補充食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成為原生態綠色美食[9] 。
【武漢熱乾麵】武漢市頗具特色的小吃。原本是武漢的地方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歡迎。隨著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麵也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諸多人喜歡的麵食之一。
【漢中麵皮】被譽為陝西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一般是把大米放入水中浸泡,然後製成米漿,上籠蒸成薄薄的餅狀,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熱食時較寬,冷食時較細),調入精鹽、米醋、醬油、蒜泥及辣椒油等佐料,當地一般趁熱拌勻後食用(即熱麵皮),亦可涼拌食用。配菜多為蘿蔔絲、豆芽、菠菜等,口感軟糯,微辣微鹹,酸香可口。
【陽春麵】又稱光面或清湯麵,是指一種不加上任何菜餚配料而只有湯的麵條,常見於中國上海地區。煮這種面的麵條一般沒有規限,細如龍鬚麵或者粗如寬面均可使用。陽春麵的名稱起源於農曆十月的別稱「小陽春」。
相傳由於這種面的**是十分錢一碗,因此被冠以陽春麵的美名。一說是因為有雞蛋和蒜苗,雞蛋代表太陽,蒜苗代表春天,所以冠以陽春麵。
【蟹黃燒麥】蟹黃燒麥是福建小吃,營養爽口,製作方法簡單可行,既常駐酒店等大雅之堂,亦可做家常點心早餐。
【棗泥拉糕】江蘇蘇州等地的冬春季糕類小吃。是非常典型的蘇式糕點,以前做此糕用糯米粉和水較多,做好的糕盛碗中,食時用筷子挑起、拉開,故名拉糕。後經改進製作方法,減少加水量,切塊裝盆,形態美觀、風味尤佳。
【船點】選料考究、製作精美、口感極佳,加上藝術造型的包裝,可說蘇州點心中的陽春白雪[10] 。
【蠔烙】廣東省潮汕地方特色小食,臺灣省稱為蚵仔煎,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這種蠔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取起蘸魚露吃。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4.5集講述了什麼美食呢?
8樓:匿名使用者
「民以食為天」
古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家常菜,在每日的煎炒烹煮中,蘊藏著中國人最平實質樸的生活期許與處世之道。每一張家庭餐桌都是瞭解中國人家庭觀念的最好樣本。
本集《家常》,走進一戶戶平凡人家,與他們一同品味日常生活中的人間百味。《家常》一集所展現的,除了紅燒肉等廣為人們所喜愛的家常菜,更多的是家所代表的倫常與親情,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微妙關係。就像古詩中描繪的: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這羹湯中所飽含的,遠不止日常的柴米油鹽。
第二季,第5集講述的是:
生生不息的中國人用食物記錄每一次聚散離合。無論大時代中的人世變遷,還是平凡生活的悲欣交集,總有味覺作為見證。隨著人們的遷徙流轉,食材、香料、配方與技藝也在浩淼的時空中穿梭、演變、再生,形成綿長而豐富的歷史。
本集《相逢》,記錄食物與人的每一次攜手,呈現中國人的相聚別離背後藏匿著的深切情感。《相逢》講述的不僅是人與人的相逢,更是食材與食材的相遇。比如,辣椒與花椒的邂逅,開啟了麻辣美味的篇章。
又如,在年輕的移民城市深圳,來自全國各地人們的相會,也為嶄新美食的誕生創造了機遇。
舌尖上的中國關於佛跳牆在第幾季第幾集
舌尖上的中國關於佛跳牆在第幾季第幾集?應該是第六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哪一集有佛跳牆 沒有。製作食材 佛跳牆菜的原料有18種之多 海蔘 鮑魚 魚翅 乾貝 魚脣 花膠 蟶子 火 腿 豬肚 羊肘 蹄尖 蹄筋 雞脯 鴨脯 雞肫 鴨肫 冬菇 冬筍等等。烹調工藝非常繁複 先把18種原料分別採用煎 炒 烹 炸多...
舌尖上的中國第幾集有天津的,《舌尖上的中國》總共有幾季,分別有那幾集
分集介紹 舌尖上的中國 為 電視臺重點專案,共七集。主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起中國各地美食生態。第一集 自然的饋 贈 作為一個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從 來的?毫無疑問,我們從大自然中獲得所有的食物,在我們走進廚房,走向餐桌之前,先讓我們迴歸自然...
舌尖上的中國第幾季第幾集提到柳州螺螄粉
舌尖上的中國 第一集 自然的饋贈 柳州酸筍 12 46柳州螺螄粉 13 25 電視臺 舌尖上的中國 是第幾集裡面介紹了柳州的酸筍和螺螄粉?舌尖上的中國 第一集 自然的饋贈 柳州酸筍 12 46柳州螺螄粉 13 25 你上網可以看到的,在第一集 第一集,自然的饋贈 不清楚。若想開店,可以上網搜 小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