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9月30日,剛剛被任命為普魯士首相的俾斯麥走進議會,發表了一段強硬的講演,他說:「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以及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而是不可避免地將通過一場嚴酷鬥爭,一場只有通過鐵與血才能解決的鬥爭來達到目的」,從此俾斯麥被世人稱為「鐵血宰相」。
俾斯麥認為,像2023年那樣的議會民主方式無法實現國家統一。在他的主導下,普魯士採取了近乎**的統治方式。議會多次被解散,國王成為普魯士軍隊的最高統帥。
但是,鐵血宰相俾斯麥並不魯莽,他清醒地知道,一個新生的德國必將對原有的大國形成衝擊。
在要求力量平衡的歐洲各國中,俾斯麥進行了一場場淋漓盡致的外交表演。他通過各種方式保證英國的袖手旁觀;他支援**鎮壓波蘭起義,以換取**的沉默;他口頭同意把盧森堡、比利時等土地併入法國,以換取法國的中立。
在外交上用足了政治智慧之後,俾斯麥終於可以實踐他的鐵血誓言了。2023年,普魯士的槍口對準了奧地利,僅僅兩年前他們還共同打敗了北方強敵丹麥。對於這場戰爭,俾斯麥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帶著毒藥走向戰場。
最終,普魯士取得巨大勝利,奧地利從此脫離德意志邦聯。俾斯麥拍著桌子大叫:我把他們全都打敗了,全部!
四年後,普法戰爭爆發。德軍長驅直入,直抵巴黎郊外,法國皇帝兵敗被俘。德國統一的最後一個障礙被掃除。
2023年1月18日,法國巴黎炮聲隆隆,20公里外的凡爾賽宮鏡廳卻一片莊嚴肅穆。這一天,德意志帝國在法國的王宮裡宣告了自己的誕生。一個嶄新的、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出現了
簡述德國統一的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1、德國統一使一個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民族團結了起來,停止了相互之間的爭鬥,實現了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一體化,從來促進了整個德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加快了德國走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步伐。
2、德國的統一改變了歐洲的傳統政治格局,在歐洲近代以來,歐洲大陸的傳統政治強國是法國、**和奧地利。德國的統一改變了這一格局,德國統一使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國家出現在中歐平原之上,大大削弱了法國對歐洲的影響力和俄羅對中西歐的危脅,更進一步使奧地利退出了歐洲爭霸的舞臺,便整個歐洲大陸的面貌為之改變,對後代歐洲歷史的程序起到了重大的影響。
3、德國的統一在經濟上有機會超過英法成為歐洲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在西方世界長期保持第二的位置,戰後雖被日本超越,但是德國在西歐一直持第一經濟強國的地位。德國的經濟強大,促進了整個歐洲經濟的發展,對於歐洲進一步的經濟一體化和歐洲保持世界經濟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樓:情緣魅族
意義:1、德國統一的實現,是歐洲歷史的重要轉折,它不但對於德意志民族的發展,而且對歐洲聯合程序和整個歐洲形勢都是一個重要因素;
2、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也是一件有重要影響的事件。但也有不少人對統一後德國的前途感到憂慮,它將成為「歐洲的德國」抑或是「德國的歐洲」,已引起人們的關注。
4樓:匿名使用者
德意志統一背景
(1)統一問題的日益緊迫:
①原因: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②表現:隨著工業革命的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德意志各地之間的聯絡日益密切;但由於缺乏統一的國內市場,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資產階級越來越感到,要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必須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
(2)普魯士的中間作用:普魯士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經濟發達;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民族成分單一,統一決心堅定;統治階級野心勃勃,實力雄厚。
(3)俾斯麥的重要作用:
①一方面加強對國內局勢的嚴格控制,堅持進行軍事改革,推行「鐵血政策」,大力發展經濟、軍事實力。
②另一方面,靈活的外交活動。
經過(1)2023年,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取得了丹麥控制下的部分的意志地區。
(2)2023年,普奧戰爭爆發,在薩多瓦戰役中,奧軍主力被擊潰,奧地利被排擠出德意志。第二年,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普魯士統一了德意志北方諸邦。
(3)2023年,普法戰爭爆發。不久,南方諸邦併入北德意志同盟。
結果2023年初,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國皇帝,德國統一完成。
影響(1)它結束了德意志長期的分解狀態,為德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鋪平了道路。
(2)法國和奧地利受到扼制,德國成為新興的強國,改變了歐洲的國際格局。
(3)統一後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舊制度,特別是軍國主義傳統,德國成為歐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國家。
歷史條件
必要性:1.德意志仍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阻礙。
2.要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必須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
3.資產階級和人民渴望統一。
可能性:1.根本動力:資本主義發展。
2.普魯士的優勢和實力。
德意志統一的意義是什麼
《1》結束了封建割據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德意志長期以來一直四分五裂,邦國林立,在17世紀中期,全境分佈著360個小邦國和1000多個騎士領地,盛行「諸侯君主**」。直到維也納會議以後,德意志還仍然只是一個地理名詞。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的三次王朝戰爭使德意志結束了幾個世紀封建割據局面,成為一個現實存在的名副其實的國家。《2》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工業革命的進行,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可是德國的**狀態卻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嚴重阻礙。一批商品從柏林到瑞士,中途要經過10個國家,兌換10次貨幣,繳納10次關稅,單單關稅的數額就已經超過了貨物本身的價值。沒有統一的國內市場,商品難以流通,另外,經濟的發展也需要強大的國家作後盾,開拓海外殖民地,為本國提供廉價的原料產地和廣闊的世界市場,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
德國的統一,為德國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障礙,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更替。德國統一以後,頒佈了2023年憲法,建立起了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使德國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為近代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德意志帝國統一也是一場推動社會轉型的政治革命,有利於德國社會的進步。
《4》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本來法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曾多次試圖稱霸歐洲大陸。德國統一以後,經濟發展迅速,成為歐洲強國,打破了法國獨霸的局面,出現了兩強並立,歐洲的政治格局被改變。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德國也很快步入帝國主義階段,經濟實力躍居歐洲第
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極大的影響了世界格局的變化。
《5》保留了**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普魯士原來就是封建**國家,統一後的帝國憲法又賦予皇帝最高的權力,體現出濃厚的**主義色彩。日爾曼民族崇尚武力。
而德意志的統一又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這使其軍國主義色彩進一步增強。正是這種**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加上其實力的不斷增長,使它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給世界人們帶來保留巨大災難。
5樓:衛計委科普中心
兩德統一一度為德國的經濟帶來沉重負擔,確實很悲痛也很歡樂,值得慶祝。並使其增長在統一後數年持續放緩。根據柏林大學所發出的文章,兩德統一的經濟代價約為一萬五千億歐元,比全國的國債還多。
當時東德的弱勢經濟狀況及不切實際的兩德貨幣兌換率(當中滲透著政治動機),令東德工業競爭力大幅下挫並使不少工廠倒閉,導致經濟重大損失。時至今日,東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億歐元的特殊補助來重建其經濟,而從西德提供的商品資助亦使西德資源緊缺,最後導致不少最初受東德**支援的虧本工業需要私有化。
兩德統一後,大部份前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近20%的失業率。高失業率導致以千計德東人移居到西部找尋工作而令當地人口持續下降,以專業人士的流失尤其嚴重。轉用歐元作貨幣亦被視為德國大部份問題的根源。
德國**銀行(deutsche bundesbank)則一直強調經濟問題的起因不是歐元,而問題只有德國自己才可以解決;有指這代表**銀行暗示統一才是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是德意志的統一還是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統一?
近現代德國的三次統一及其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
7樓:風雨依舊
法國啟蒙運動在德國的傳播。德國人對教育和科技的重視,其國家人民對統一的強烈願望。
8樓:星空漸逝
科技進步速度快和其民族精神
德國曾兩次統一,在什麼時期
9樓:天下的大路
應該是東西德在2023年統一
45年德國二次世界大戰失利,蘇聯和西方互相忌憚.把德國瓜分總體成為兩部分,冷戰開始
後來蘇聯佔領區扶植起一個社會主義**就是ddr民主德國——東德盟軍的佔領區便出現了聯邦德國 西德.
東德首都在柏林,西德名義首都是柏林,但是實際首都是波恩.所以柏林被柏林牆劃分為兩塊
隨著蘇聯內部矛盾加劇,加上逐漸的沒落,89年東歐劇變,柏林牆拆除,最終90年10月東德解體,兩德統一.
所以現在德國的國慶日是10月3日.
德國三次王朝戰爭的時間、過程與最終結果是什麼?
10樓:
第一次王朝戰爭:對丹麥的戰爭
發生於2023年。當時,丹麥王國在其本土之外還佔領著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其中,荷爾斯泰因的居民主要是日爾曼人,所以加入德意志邦聯;
而石勒蘇益格公國的居民除了日爾曼人外,還有大量的丹麥人,因此沒有參加德意志邦聯。丹麥國王一直企圖把這二個公國併入本國版圖。
2023年頒佈的丹麥新憲法規定把兩國歸入丹麥領土。此舉在德國引起強烈反對,俾斯麥乘機挑起對丹麥的戰爭。2023年2月開戰,丹麥很快戰敗。
根據當年10月簽定的維也納和約,普魯士佔有石勒蘇益格,奧地利則得到了荷爾斯泰因。
第二次王朝戰爭:普奧戰爭
對丹麥的戰爭結束後,他便積極籌劃對奧戰爭,因為德意志統一的最大障礙是奧地利。他首先在外交上拉攏俄、法、意,使他們在對奧戰爭時不予干預。
2023年6月17日普魯士出兵荷爾斯泰因,發動對奧戰爭。7月3日,雙方主力在薩多瓦村(捷克境內)決戰,普軍大勝。
此後,奧軍無力再戰,只得請法國調停。8月23日,雙方在布拉格締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普魯士不僅吞併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而且還佔領了其他一些土地,使普魯士佔有全德領土的2/5和人口的2/3。
第三次王朝戰爭:普法戰爭
普奧戰爭結束後,成立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這個聯邦已經具有統一國家的性質,它有統一的議會,普魯士控制著其軍政和外交大權。德國統一已經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還有萊茵河以南、鄰接法國的4個小邦國(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特)。
這4個邦國力圖保持獨立,因而靠攏法國,抵制普魯士。而法國擔心德國因統一而變得強大,所以竭力阻擾普魯士統一的步伐。早在調停普奧戰爭時,法國就提出,普魯士的勢力不能超越萊茵河以南。
2023年,普法兩國為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爭執。7月13日,法駐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證永遠不同意霍亨索倫族人繼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婉辭拒絕,並將事情經過電告俾斯麥,俾斯麥乘機篡改電文,以此激怒法國。
電文公佈後,法國於7月19日向普宣戰。
戰爭爆發後,普軍優勢明顯,並迅速攻入法國境內,9月1日,雙方在色當決戰。普軍的數百門大炮輪番轟炸,幾小時內法軍**達2.5萬名。下午3點,法軍升起白旗投降,拿破崙三世當了俘虜。
普法戰爭後,巴伐利亞等4邦國加入德意志聯邦,德國統一全部完成。
長期**的德意志地區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有利於這個地區的穩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歐洲一個緊張源,有助於德國民族的統一和國內統一市場的建立,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其次是改變了歐洲的格局,在統一過程中,原來在德意志地區佔有首席地位的奧地利被排擠出德意志範圍,國力大大削弱開始走下坡路,法國戰敗,被迫割地賠款,實力被削弱,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下降,目標由原先與英國爭奪歐洲霸權變為與德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
同時與德國結成世仇,直到二戰結束才化開。而相應地德國的地位大大上升。第三則是導致了新的矛盾即英德矛盾的爆發。
在反對拿破崙的戰爭中英國和普魯士成為了戰略同盟,而統一後的德國為了進一步發展竭力對外擴張,爭奪殖民地,這不可避免的與當時擁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國發生矛盾,德國開始向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發起挑戰,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擴充套件資料
奧托·馮·俾斯麥
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德語: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arck;2023年4月1日-2023年7月30日),德意志帝國首任宰相(2023年—2023年),人稱「鐵血宰相」(德語:eiserner kanzler;「鐵」指**,「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
俾斯麥擔任普魯士王國首相期間,在2023年發動了普奧戰爭並取得勝利。 [2] 2023年又進行普法戰爭,打敗了法軍。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聯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任德意志帝國宰相兼普魯士首相。
俾斯麥靠「鐵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統一了德國,還幫助法國凡爾賽**鎮壓巴黎公社。他對內頒佈《***黨人非常法》, 殘酷鎮壓工人運動;
對外力圖運用聯盟政策,確立德國在歐洲的霸權。2023年3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職。俾斯麥**時被封為勞恩堡公爵。此後他長住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莊園,2023年病逝。
俾斯麥是保守派,維護**主義;但他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險。
俾斯麥在外交上縱橫捭闔,成為19世紀下半葉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著有回憶錄《思考與回憶》。
參考資料
德國是什麼時候實現最終的統一的?統一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統一。1871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 德國什麼時候統一的 1 第一次統一 統一發生於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首相奧托 馮 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北德意志邦聯與巴伐利亞,建立了德意志帝國。2 第二次統一 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
分析唐統一的歷史意義,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唐朝經濟發達 文化繁榮 國力強盛,國際地位超邁往古,是中國歷史上繼漢代出現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稱 強漢盛唐 唐朝後期的發展又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巨大變革開了先河。唐代確實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偉大時代!學歷史的意義 學習歷史,瞭解歷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學習某個人物的某種精神,學習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秦統一的意義是什麼,秦朝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中國進入封建社會,開啟國人驕傲的秦帝國 意義就是此後有了一個標準 秦朝的統一有什麼意義?秦朝統一文字的意義 文化上 有利於文化傳播 政治上 有利於國家統一 經濟上 有利於經濟發展。秦朝統一文字的過程 秦統一六國後,依然沿用戰國時的文字,各國文字不統一,形體非常紊亂,不但字型不同,同一個字所採用的聲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