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道家的「黃老之學」曾被漢初統治者確定為安定社會的統治思想,充當了先秦哲學經法家過渡到經學的中間環節。漢武帝為了進一步強化**集權,果斷地改換統治思想,採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前約179~前104),專治儒家經典《春秋公羊傳》,曾「三年不窺園」,完成了經學鉅著《春秋繁露》,並上《天人三策》,是中國歷史上影響重大的第一位經學大師。
董仲舒「推天道以明人事」,吸收陰陽五行說,納韓非思想,論證了儒家的綱常名教,為儒家的倫理道德披上神學外衣。經董仲舒改造,儒學已非先秦正統,雜有燕齊方士和三晉文化刑名家思想。
董仲舒在解答宇宙的起源、演變、結構時,把先秦的天命觀與陰陽五行結合,創造出一個高踞字宙本原之上,具有意識和道德的人格神——「天」。他說:「天,仁也」,「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尊也」,天運動陰陽二氣,產生各種自然現象。
董仲舒認為宇宙是由天、地、陰、陽、木、火、士、金、水、人等「十端」構成。十端通過五行「相生相勝」,演變出和諧完整的宇宙——人事有序同構。在這個宇宙圖式中,人是天的特別創造,超然於萬物之上,與天相合。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人首圓像天,足方像地,頭髮像星辰,耳目像日月,人的好惡善怒與天的暖晴寒暑相副。人間的君權、三綱、五常與天、陰陽、五行配合成對,「是故仁義制度,盡取之天」。
明確了自孟子以來就存在的「天人合一」論。董仲舒依此又推匯出另一個著名命題:「天人感應」。
認為大自然的災異是天對人事的「譴告」,如果社會太平則天降各種「符瑞」表示讚許。「天人感應」論直接成為兩漢「讖緯」迷信的理論根據。
董仲舒以天有陰陽之氣論證人具有善惡的兩重人性,並把人性分為天生能善的「聖人之性」,貪慾難改、只能為惡的「斗筲之性」和可為善可為惡的「中民之性」。須知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都是說的中等人的人性,而董仲舒的性三品說則包括了人的三種等級。
董仲舒是個宿命論者,也是個有神論者,在「神形」之辯中主張「神」是「形」的本原,「形」是由「神」派生出來的。
董仲舒按「天人感應」、「奉天法古」的原理,推演出一套「三統說」(「三正說」)的歷史迴圈論及三綱五常的社會倫理觀念,董仲舒的這套思想,很能適應封建統治者的需要,所以得到漢武帝的讚賞。
兩漢治經講究師承家法,逐漸形成記、傳、易、問、故、徵、章句、注、說、訓詁、內傳、外傳等煩瑣的解經程式,如解《尚書·堯典》兩字竟達十餘萬字。經學進入了經院式哲學的樊籠。西漢末甚至發展到荒誕不經的讖緯解經(以圖畫、文字進行宗教式預言,如所謂河圖、洛書等)。
在東漢章帝主持下,班固編撰了集讖緯之大成的《白虎通義》。經、緯互補,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經學終於完整化,系統化;
經院哲學是什麼?
2樓:我又起不上名了
經院哲學(scholatici**)是一種為宗教神學服務的思辨哲學。它的研究只允許在**教教義的範圍內自由思維,為信仰找合理的根據。它反對離開教義而依靠理性和實踐去認識和研究現實。
因而其結論也不受經驗和實踐的檢驗。經院哲學往往爭論一些荒唐的問題,如「天堂裡的玫瑰花有沒有刺?」「上帝能否製造出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
」「天使吃什麼?」「一根針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世界末日,死人復活時,是青年還是老年?
」「鼴鼠有沒有眼睛?」等等,都是一些脫離實際、煩瑣空洞的抽象議論。
3樓:錦裡
經院哲學是天主教教會用來在其所設經院中教授的理論,故名經院哲學。是運用理性形式,通過抽象的、繁瑣的辯證方**證**教信仰、為宗教神學服務的思辨哲學。因教師和學者被稱為經院學者(經師),故取名經院哲學
4樓:問題黃山
是scholastici**哦~
謝謝答主答疑~
什麼是「經院哲學」???????
5樓:單挑誰怕誰
經院哲學(scholatici**)是一種為宗教神學服務的思辨哲學。它的研究只允許在**教教義的範圍內自由思維,為信仰找合理的根據。它反對離開教義而依靠理性和實踐去認識和研究現實。
因而其結論也不受經驗和實踐的檢驗。經院哲學往往爭論一些荒唐的問題,如「天堂裡的玫瑰花有沒有刺?」「上帝能否製造出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
」「天使吃什麼?」「一根針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世界末日,死人復活時,是青年還是老年?
」「鼴鼠有沒有眼睛?」等等,都是一些脫離實際、煩瑣空洞的抽象議論。
經院哲**用理性形式通過抽象而煩瑣的辯證方**證**教信仰。經院哲學家們圍繞著共相與個別、信仰與理性的關係了長期的鬥爭,形成了「唯實論」和「唯名論」兩個派別。唯名論的代表是法蘭西的羅瑟琳(rucelinus,1050—1108)。
他認為,只有個別的東西有實在性,「共相」或「一般」只是個名稱、概念。這種思想在宗教上,否認了三位一體的最高神,只承認分別存在的聖父、聖子、聖靈。唯名論接近真理,但它不能說明一般與個別的矛盾統一關係,不能作出徹底唯物主義的結論。
唯名論沒有擺脫唯心主義體系而成為獨樹一幟的唯物主義哲學,只是表現出新世界觀發展的趨勢。唯實論的代表是安瑟爾謨(anselmus,1033—1108)。他認為,真實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體的個別的事物,只是「一般」是惟一的實在。
這種思想在宗教上,承認普遍的教會存在,認為個別的教會是從屬的,承認三位一體的最高的神的存在,認為三位分離的神是從屬的。「唯實論」是正統經院哲學,是官方教會用以維護正宗神學、教會的最高統治地位和封建秩序的理論基礎。作為非正統派的唯名論主張自由爭論**教的思想體系,反對教權至上,政治上傾向王權。
當時城市市民的異端運動、自由思想運動和新興工商業階層發展實驗科學是同唯名論思潮有聯絡的。因此,唯名論同唯實論的鬥爭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是托馬斯•阿奎那斯(thomas aquinas,1225—1274)。他是義大利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曾先後充任亞歷山大四世(1254—1261在位)、烏爾班四世(1261—1264在位)和克力門特四世(1265—1268在位)三個教皇的教廷神學教授及法王路易九世的顧問,屬經院哲學唯實論者。由於他著述甚廣,有「天使博士」(doctor angelicus)之稱。
他又被稱為「神學之王」。阿奎那斯的主要著作有:《論存在與本質》、《哲學大全》、《亞里士多德〈政治學〉註釋》、《神學大全》等。
其中《神學大權》是他論述神學思想最重要的、最系統的著作,是經院哲學的百科全書。他鼓吹教皇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位於世俗君主之上,而封建等級的劃分是上帝的安排。他的神學著作,教會加以編輯,成為**教神學的典範,其權威僅次於《聖經》。
阿奎那斯說,如果知識不以論證上帝為目的,則任何知識都是罪惡。他創立的「宇宙秩序論」認為,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級體系進行安排的。最底一級的是無生命界,再上是植物界,再上是動物界,再按等級階梯上升到人、聖徒、天使,至高無上的是上帝。
在宇宙秩序中,下級服從上級,上級統御下級,層層統御,層層歸屬,最後統屬上帝。如果人想改變上帝的安排,去提高等級,那是犯罪的。2023年,教皇立奧十三世在《永恆之父》中通諭將阿奎那斯的學說確立為教會哲學的最高權威。
教會和一切封建勢力,都把它當作最重要的思想**,來維護其統治地位和正統信仰,扼殺和窒息一切進步思想。
6樓:魔徒
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悖的哲學思想,經院哲學應該是屬於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經院哲學 亦稱煩瑣哲學。運用理性形式,通過煩瑣的、抽象的、思辨的方**證**教的教義的一種為神學統治服務的宗教哲學。因其倡導者常在神學院宣傳這種哲學而得名。
經院哲學產生於9世紀,形成於11世紀,13世紀發展到高潮,14世紀以後逐漸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倫、託瑪斯·阿奎那等。其基本特徵是:
用抽象的、空洞的、思辨的方法對共相和個別、信仰與理性的關係開展爭論、以極其煩瑣的形式說明各自對**教教義的理解和論證上帝的存在、上帝的至高無上、全智、全能、全善等。經院哲學有兩個基本派別:唯名論和唯實論,前者主張唯有個別事物才是現實存在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不是一體,而應分別稱作三個神;
認為共相不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後者則主張同一種、屬內的不同個體所具有本質完全相同,認為共相先於個別物體而存在。這兩派之爭雖是圍繞教義進行的,但實質具有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意味。
唯名論具有唯物論傾向,唯實論則是唯心主義的一個變種。
7樓:獨夏申屠香露
您好,很高興問您解答~
經院哲學是與這些都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悖的哲學思想,經院哲學應該是屬於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屬於歐洲中世紀特有的哲學形態,是天主教教會用來訓練神職人員,在其所設經院中教授的理論,故名經院哲學。它的研究只允許在**教教義的範圍內自由思維,為信仰找合理的根據。它反對離開教義而依靠理性和實踐去認識和研究現實。
因而其結論也不受經驗和實踐的檢驗。經院哲學的基本內容並不限於共相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還有神的存在的證明、神的本性及屬性問題。這實際上是理性對宗教信仰如何說明,關係如何的問題。
安瑟爾謨在論述真理時認為:任何真實的東西都依靠真理而存在,一切實在都超越個體,個體只是更高的真實的表象。安瑟爾謨由他的知識論出發,提出了對神的本體論證明:
人從理性得出真、善、美的觀念,這些觀念就是它們存在的證據。同樣,人有神的觀念,便表明神的實際存在,否則人不可能有此觀念。安瑟爾謨認為這個論證的真實性不是以客觀為檢驗標準,而是以由神光照而得的知識來證明。
安瑟爾謨不是從客觀存在的物出發,而從宗教信仰出發,是認識論上的唯心主義。11世紀後,亞里士多德哲學著作與阿拉伯哲學傳入西歐,各種**教異端思想興起,迫使經院哲學家致力維護**教信仰,為此需要系統整理**教教義,並將其置於一定程度的理性基礎之上。由此產生了一批以辯證方**證神學信條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2世紀上半葉的倫巴德人彼得編纂的《四書》4卷,內容分為神、創世、道成肉身和救贖、教會七項聖事。
它成為中世紀後期神學教科書。13世紀下半葉,托馬斯·阿奎那力求調和流行的亞里士多德哲學與**教信仰。
當時,伊本·路西德哲學的追隨者運用亞里士多德《物理學》中的運動學說反對**教的神的觀念與創世說。托馬斯·阿奎那則運用亞里士多德解釋運動的四因說維護**教神學。他把亞里士多德用以指物質的"質料"解釋為形而上學的"存在"、"實體";把運動的概念凝固於"存在"之中。
他還把亞里士多德關於潛能與現實、形式和質料的學說,改造為**教神學中的目的論,宣稱一切都是神意的安排。他把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宇宙運動根源的第一推動者解釋為神。同時,他又承認世界的統一性、感官為知識**,認為理性雖從屬於信仰,但有其自身的領域。
這一觀點與奧古斯丁的思想不同,受到奧古斯丁派神學家的攻擊。
在反對哲學理性主義的**教神學家之中,j.鄧斯·司各特認為思維的基本物件是存在,而神是最高的存在,神的基本屬性是無限、全智、全能、全善。人的知識既有賴於感官經驗,對神便無**證,只能憑信仰推論而確立。
另一方面,他的神學體系中,人佔有重要地位。人的靈魂被賦予理性、智慧的基本屬性,從而強調人的意志與自由,但這種意志與自由應以追求神的全善為目的。他雖反對哲學理性主義,但思想與思維方式仍深受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影響。
14世紀後,神學與哲學日益分離,傳統的形而上學被歸入信仰領域,邏輯與分析成為哲學的潮流。13世紀的龐大神學
-哲學體系,被哲學家的專題分析與邏輯論證所取代。這個新思潮以奧康的威廉為代表。他認為神的全能與絕對自由是信仰的範圍,不能用理性去論證;世界是由個別物體所組成,對世界的知識只能來自直接觀察和對已知真理的演繹。
這一思想成為以後經驗主義思潮的先導,也導向對中世紀**教信仰的懷疑主義思潮,標誌著經院哲學的沒落。
16世紀末~17世紀初,在天主教教會的反宗教改革運動中,經院哲學在西歐再度抬頭,通稱"後期經院哲學"。它在邏輯與形而上學方面進展不多,主要貢獻在自然法理論方面。它從神的全善推論到在自然秩序中的人的理性,並發展到人的意志,認為這是自然法基礎。
這一思想後來發展為荷蘭法學家h.格勞修斯的法學理論。19世紀末葉,天主教教會再度鼓吹經院哲學,以回答現代科學與哲學的挑戰,形成新經院哲學。
但新經院哲學缺乏歷史現實感,在現代西方哲學思潮中影響不大。
什麼是經院哲學?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從十二世紀初開始,因為十字軍運動,西歐的文化受東方的希臘思想,尤其是亞里斯多德思想的影響,而產生了一種新的文化運動,它對歐洲生活的多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最後導致了文藝復興和改教運動,這種運動注重運用人的理性,來研究一切事物。教會也藉此重新組織教義 信條,加以系統化,並且以理性來證明信仰,在十 二 ...
經院哲學在誰的手裡達到了最高的水平
托馬斯所代表的理性主義使經院哲學達到了空前回的繁榮,但也答正是這種勝利把經院哲學引向衰落。其中有羅吉爾培根 鄧斯司各脫 威廉奧卡姆 艾克浩特 各自推出自己的觀點來證明它的衰落。經院哲學在誰的手裡達到了最高的水平 教父哲學是奧古斯丁,經院哲學是托馬斯,阿奎那。商周時期,手工業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
簡答題經院哲學對中世紀大學的影響
西方大學大概創於十一世紀中,最早為義大利薩拉羅大學,建於1060年,是一所醫學大學,有了早期大學的形式,稍後期亦出現了另外兩所 母大學 波隆納大學 法學大學 和巴黎大學 經院神學大學 慢慢其它地區亦不用原先的寺院學校形式,仿照三所 母大學 建設大學。大學本是阿拉伯文化的產物,本源是圖書館,學者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