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學生的人生追求及信仰調查報告

2021-03-03 21:50:04 字數 5943 閱讀 2253

1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第一篇據調查,大學生中明確表示信仰宗教的約佔總數的10%,其中信仰**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約佔信教者的62%。產生這種宗教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客觀因素,也有大學生自身主觀的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環境的寬鬆、經濟水平的提高、價值觀念的變化,使人們的信仰變成多元化。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價值觀念的不同,決定人們意識形態的異化。共產黨內的不正之風,社會主義初級社會的腐敗現象、單位中的用人不當,社會分配的不公平,貧富差距的擴大,種種因素,使青年人對共產主義的信念產生了懷疑。

政治信仰的缺失,導致許多人轉向宗教信仰,大學生也不例外。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緒浮躁、易變,追求新鮮刺激,常有反傳統的逆反心態,有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面對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種價值選擇,大學生感到茫然、疑慮、混亂的同時,求新、求異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學生轉向了宗教。

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青年人承受著更多的來自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風險和壓力。求學道路的困難、生活的苦澀和艱辛、工作的不盡人意或家人的下崗待業、個人及親友病痛等等,面對人生挫折和困惑,都會導致青年人尋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脫之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日趨淡漠,因而宗教組織中教友之間的親密、友善的關係,毫無功利色彩的互相關心和真誠幫助,就顯得充滿親和力和**力。

青年大學生在社會中大多處於弱勢地位,教會和教友之間的互相幫助,使他們感到上帝是他們最後的靠山。信仰宗教滿足了信仰者的歸屬感,使其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滿足,他們不再是孤立無援的,他們是「組織裡的人」。

當然,有一些大學生是因為生長在信仰宗庭,還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得到宗教界人士的幫助從而走向宗教。

當代大學生的宗教熱,集中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信仰中的迷失,體現了許多認識上的誤區:

其一,宗教道德與文化的獨特魅力的吸引。特別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幾乎都包括了這麼一些道德誡律:

不偷盜、不姦淫、不**、不貪財、不搶劫、不誣陷、不妄語、平等愛人、懲惡揚善。因而相當部分大學生認為,這些宗教道德與社會主義的道德規範並不矛盾,它的約束力量甚至超過了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作用,當今物慾橫流的市場經濟社會中,尤需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世界銀行前兩年曾發表過一個報告,大意是有信仰的地方發生金融犯罪的可能性更低,因為人們不是害怕法律才不犯罪的。事實上,再完備的法律也阻擋不了深思熟慮的觸犯,人不犯罪一是受到道德律的自我約束、自我譴責,二是害怕神的懲罰。佛教的轉世說,**教的天堂地獄,這些戒律在叫人棄惡從善,抑制罪惡勢力、穩定社會秩序、淨化社會空氣等方面確具有獨特的積極意義。

其二,對信仰自由的模糊認識。憲法給予公民信仰自由的權力,法不禁止即為無罪,合法的東西為什麼有人還要橫加指責並干涉呢?

其三,對科學家信仰宗教問題的認識。很多大科學家似乎接受上帝這個概念,有些科學家本身信仰宗教,因此,許多大學生認為科學與宗教信仰並不相孛。

以下,對上述錯誤的觀點進行一下辨析:

對第一點,首先我們要從宗教與社會次序的關係上來分析。從歷史上來看,宗教大部分時間還是為當權的統治階級所服務,它代表了統治階級的利益。上帝、真主、諸神等是虛構的,但它所反映的客觀內容是社會現實的價值關係,上帝、真主、諸神等只是作為社會利益的替身而存在,只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在其中佔有較大的比重。

「宗教狂熱、宗教騷亂、宗教**、宗教戰爭」等等名詞,都代表了宗教的負面形象。

對第二點,憲法確實給了公民信仰自由的權力,但作為大學生而言,首先應該相信科學,追求真理。科學是關於事實關係的學問,其本質是以嚴謹而精確的邏輯形式把各種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系統地聯絡起來,並使其理論化、現實化、形象化。宗教與迷信從思想本質看,兩者都崇拜超自然力量,都是唯心主義,都反對實踐實驗,都要人盲目崇拜宗教,本質就是用主觀的、虛假的形式來反映客觀的、真實的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

對第三點,要明確科學和宗教的區別。首先,科學是唯物主義的,宗教是唯心主義的。科學概念從現實經驗物件開始(客觀性),而擯棄一切神祕主義的東西。

神祕主義導致我們對一些基本概念不再追究,反正把它交給某個萬能的主就行了,其它不管我們的事。科學從人的實踐和觀察開始,並且建立關於某個分類學科的體系。科學要求提供假設和解釋,並依據正確的邏輯建立體系。

另外,科學與宗教和神祕主義相區別的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科學一般地與價值無關。宗教的基本信念是一個關於價值的信仰,這種價值信仰容易帶來認識上偏離客觀性。

根本地說來,科學與宗教是對立的、無法調和的,「自從科學誕生以來,上帝就死了」。但在一些西方科學家那裡,他們的頭腦中的確是將科學與價值相分離的,既存在宗教的世界觀,又存在一個科學體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要解決價值觀的問題,而價值觀又受文化的影響,所以宗教影響到科學家的信仰是不足為怪的。

此外還有科學家認識上的問題。由於受到主客觀條件的種種限制,對於暫時無法認識的未知的領域,有的科學家無法解釋,可能會相信超自然力量,最終往往會歸諸於「神」。

但是,從歷史上看,科學在每一領域取得的任何重大成就,都意味著在這個領域內自然規律的發現和對超自然力量的否定,意味著把神祕的作用和無知的影響從這個領域中清除出去。

針對高校大學生的宗教信仰,高校應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1.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的教育。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貫穿理想信念教育。3.

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斷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體水平。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抵禦挫折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當然,宗教問題是個非常複雜深奧的問題,並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在**世界,包括政治家、科學家、社會學者、藝術領域,對宗教問題都有不同的看法,更何況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從人數上講,世界上的無神論者可能還少於有神論者。

所以,對於大學生對宗教的種種認識上的誤區,光靠空洞的說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對此,甚至光靠學校的教育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待於整個社會和政治環境的改善。

關於當代大學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調查報告

2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客觀認識宗教

宗教是一種世界範圍內容觀存在的歷史現象,它曾在歷史上產生過極為重要而廣泛的作用,滲透進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動、國際事務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客觀地認識宗教的本質及其產生和發展規律,瞭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體系及其特點,不僅有助於當今的大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宗教現象,認識到宗教對於社會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響,而且對於拓寬知識視野,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學、倫理、法律、經濟 、文學藝術等各種文化活動,更好地處理在人際交往中的宗教信仰關係等,也有積極的意義。

論當代大學生的宗教信仰

據調查,大學生中明確表示信仰宗教的約佔總數的10%,其中信仰**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約佔信教者的62%。產生這種宗教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客觀因素,也有大學生自身主觀的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環境的寬鬆、經濟水平的提高、價值觀念的變化,使人們的信仰變成多元化。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價值觀念的不同,決定人們意識形態的異化。共產黨內的不正之風,社會主義初級社會的腐敗現象、單位中的用人不當,社會分配的不公平,貧富差距的擴大,種種因素,使青年人對共產主義的信念產生了懷疑。

政治信仰的缺失,導致許多人轉向宗教信仰,大學生也不例外。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緒浮躁、易變,追求新鮮刺激,常有反傳統的逆反心態,有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面對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種價值選擇,大學生感到茫然、疑慮、混亂的同時,求新、求異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學生轉向了宗教。

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青年人承受著更多的來自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風險和壓力。求學道路的困難、生活的苦澀和艱辛、工作的不盡人意或家人的下崗待業、個人及親友病痛等等,面對人生挫折和困惑,都會導致青年人尋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脫之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往日趨淡漠,因而宗教組織中教友之間的親密、友善的關係,毫無功利色彩的互相關心和真誠幫助,就顯得充滿親和力和**力。

青年大學生在社會中大多處於弱勢地位,教會和教友之間的互相幫助,使他們感到上帝是他們最後的靠山。信仰宗教滿足了信仰者的歸屬感,使其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滿足,他們不再是孤立無援的,他們是「組織裡的人」。

當然,有一些大學生是因為生長在信仰宗庭,還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得到宗教界人士的幫助從而走向宗教。

當代大學生的宗教熱,集中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信仰中的迷失,體現了許多認識上的誤區:

其一,宗教道德與文化的獨特魅力的吸引。特別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幾乎都包括了這麼一些道德誡律:

不偷盜、不姦淫、不**、不貪財、不搶劫、不誣陷、不妄語、平等愛人、懲惡揚善。因而相當部分大學生認為,這些宗教道德與社會主義的道德規範並不矛盾,它的約束力量甚至超過了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作用,當今物慾橫流的市場經濟社會中,尤需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世界銀行前兩年曾發表過一個報告,大意是有信仰的地方發生金融犯罪的可能性更低,因為人們不是害怕法律才不犯罪的。事實上,再完備的法律也阻擋不了深思熟慮的觸犯,人不犯罪一是受到道德律的自我約束、自我譴責,二是害怕神的懲罰。佛教的轉世說,**教的天堂地獄,這些戒律在叫人棄惡從善,抑制罪惡勢力、穩定社會秩序、淨化社會空氣等方面確具有獨特的積極意義。

其二,對信仰自由的模糊認識。憲法給予公民信仰自由的權力,法不禁止即為無罪,合法的東西為什麼有人還要橫加指責並干涉呢?

其三,對科學家信仰宗教問題的認識。很多大科學家似乎接受上帝這個概念,有些科學家本身信仰宗教,因此,許多大學生認為科學與宗教信仰並不相孛。

以下,對上述錯誤的觀點進行一下辨析:

對第一點,首先我們要從宗教與社會次序的關係上來分析。從歷史上來看,宗教大部分時間還是為當權的統治階級所服務,它代表了統治階級的利益。上帝、真主、諸神等是虛構的,但它所反映的客觀內容是社會現實的價值關係,上帝、真主、諸神等只是作為社會利益的替身而存在,只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在其中佔有較大的比重。

「宗教狂熱、宗教騷亂、宗教**、宗教戰爭」等等名詞,都代表了宗教的負面形象。

對第二點,憲法確實給了公民信仰自由的權力,但作為大學生而言,首先應該相信科學,追求真理。科學是關於事實關係的學問,其本質是以嚴謹而精確的邏輯形式把各種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系統地聯絡起來,並使其理論化、現實化、形象化。宗教與迷信從思想本質看,兩者都崇拜超自然力量,都是唯心主義,都反對實踐實驗,都要人盲目崇拜宗教,本質就是用主觀的、虛假的形式來反映客觀的、真實的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

對第三點,要明確科學和宗教的區別。首先,科學是唯物主義的,宗教是唯心主義的。科學概念從現實經驗物件開始(客觀性),而擯棄一切神祕主義的東西。

神祕主義導致我們對一些基本概念不再追究,反正把它交給某個萬能的主就行了,其它不管我們的事。科學從人的實踐和觀察開始,並且建立關於某個分類學科的體系。科學要求提供假設和解釋,並依據正確的邏輯建立體系。

另外,科學與宗教和神祕主義相區別的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科學一般地與價值無關。宗教的基本信念是一個關於價值的信仰,這種價值信仰容易帶來認識上偏離客觀性。

根本地說來,科學與宗教是對立的、無法調和的,「自從科學誕生以來,上帝就死了」。但在一些西方科學家那裡,他們的頭腦中的確是將科學與價值相分離的,既存在宗教的世界觀,又存在一個科學體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要解決價值觀的問題,而價值觀又受文化的影響,所以宗教影響到科學家的信仰是不足為怪的。

此外還有科學家認識上的問題。由於受到主客觀條件的種種限制,對於暫時無法認識的未知的領域,有的科學家無法解釋,可能會相信超自然力量,最終往往會歸諸於「神」。

但是,從歷史上看,科學在每一領域取得的任何重大成就,都意味著在這個領域內自然規律的發現和對超自然力量的否定,意味著把神祕的作用和無知的影響從這個領域中清除出去。

針對高校大學生的宗教信仰,高校應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1.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的教育。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貫穿理想信念教育。3.

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斷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體水平。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抵禦挫折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當然,宗教問題是個非常複雜深奧的問題,並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在**世界,包括政治家、科學家、社會學者、藝術領域,對宗教問題都有不同的看法,更何況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從人數上講,世界上的無神論者可能還少於有神論者。

所以,對於大學生對宗教的種種認識上的誤區,光靠空洞的說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對此,甚至光靠學校的教育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待於整個社會和政治環境的改善。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超級便宜

關於宗教信仰的調查報告怎麼寫,大學生宗教信仰調查報告

關於bai信仰的調查報告,du你可以參考劉彭教授的報告,下zhi面把報告的主要內dao容和方法 做總結第一內 講容 明報告的事由和報告獲得過程 第二 講明調查的物件,以及調查的時間,這樣有清晰性和針對性,就如新聞要有針對性 第三 要分析這些人和事背後的原因,過程 第四 講明你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利...

求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調查報告,已經有表了,但具體要怎麼寫

我給你起個頭,你可以從這些思路想想 1.先從問題入手,寫為什麼要調查這個問題,也就是問題的由來 2.寫從你們調查報告中大多數的問題有哪些?和解釋一下為什麼?在家看一些有關愛情的書或電視以及電影並且記在你的大腦裡然後過了一兩分鐘想出來就行了 請教一篇關於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 原文連結 引 言戀愛觀 ...

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目標?應該怎樣決定自己該改往哪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1 確定起跑線,找到你現在所處的位置。結合你的實際,問問你自己,你今後想幹什麼,想成為什麼,把它定為你的目標。目標定得不能虛無縹緲,也不能定得太偉大,因為這個目標是你力爭去實現的,如果不能實現,你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以致產生失敗感受。我們把目標分為長期目標 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你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