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瞎起個破名吧
國家公園
出臺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樓:張天包
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資源環境監測預警機制,開展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出臺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為什麼需要制度保障
3樓:上官三雲
生態文明建設是理念、制度和行動的綜合,它通過科學理念指引制度設計,通過制度規範和引導行動,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最近**頒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把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作為重點,凸顯了建立長效機制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地位。我們應深化改革創新和模式探索,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
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是大勢所趨
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既是一項在「保護優先」價值取向下制定遊戲規則的創新性工作,又是對現有制度安排的繼承、改革與發展。我們既要正確認識其重要性、緊迫性和複雜性,又要穩慎探路、有序推進。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性。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已走過40多年曆程,但生態環境總體惡化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歷經多年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後,我們認識到資源環境問題既與自然原因及發展階段有關,更與法治和體制機制等制度因素息息相關。
過去,我國實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制定了以環境保**為主體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出臺了環保目標責任制、環境影響評價等基本制度。但這些制度安排的作用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唯gdp、漠視環保法律、執法不嚴等現象屢見不鮮。從建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入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通過法治手段、制度建設、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來改善環境,並制定更加嚴格、公平、包容和麵向長遠的社會規範,是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著力點。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緊迫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第一個「一百年目標」,要求我們優先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實現「藍天、碧水、淨土」目標奠定基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到2023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其中就包括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現在距離2023年只剩下5年時間,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治理改革的任務非常緊迫。不僅構建生態環境法律體系的任務非常繁重,而且從目前分散的部門管理走向統一監管、統籌協調的管理體制和完善治理結構也面臨許多障礙。因此,合理運用每一次法律修改、制度出臺、機構調整和實踐探索的機會至關重要。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複雜性。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應充分尊重生態系統的特徵和演化規律。自然生態系統經過演化,表現出空間上的完整性,即水、土、氣等要素相互作用和影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但各要素具有不同自然和社會屬性,需要處理好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的關係。生態環境問題根據作用範圍不同,表現為局地、區域和全球性問題。我國目前最突出的是區域性灰霾汙染和流域性水汙染,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人為劃分的行政管轄區域和割裂的部門管理範圍。
解決好跨行政區和跨部門的環境問題是一個重大挑戰。同樣,自然資源既有經濟屬性也有生態屬性,實現不同功能的優化配置,應在制度上做出統籌安排。還有許多環境問題難以通過貨幣化方式計量,無法用市場化手段有效解決,需要多樣化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更為重要的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體現了一種新的理念,解決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許多制度既無成熟的理論研究和普適性的實踐經驗作基礎,又缺少上位法的支撐,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與大膽的「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儘管任務緊迫,但鑑於制度的基礎性、引領性及一些基本問題的不確定性,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不能急於求成,而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多方參與、形成共識、有序推進。
牢牢把握基本方向和抓手
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要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應充分考慮與現行法律和管理體制有效銜接,使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制度化、有序化的軌道,把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規範納入憲法、民商法等法律中。加快制定和修改資源、環境的基礎法律與單行法,消除現行各單行法之間的重疊、矛盾和衝突問題。
當前,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基於自然資源的多重屬性和多樣化特徵,應通過較為廣泛的地方試點示範,健全有關自然資源所有權、使用權及相關民事權利的規定,分類建立反映各類自然資源特點的資產所有權體系。在用途管制制度上,修改完善現行的規劃、區劃制度體系,明確主體功能區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按其劃定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確定各類開發專案准入條件,落實配套的財稅制度;根據環境保護整體性、系統性的要求,建立和形成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權力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
構建獨立的生態環境監管執法體制。確立生態環境部門獨立開展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的法律地位,改變法律條款缺乏可操作性的立法模式,明確環境違法行為等級及其對應的處罰措施,壓縮自由裁量空間,規範權力執行;加強區域和流域生態環境監管體制與能力建設,在地方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機構實行相對獨立的雙重領導體制;強化部門間協調聯動,建立會同其他相關部門特別是公安的聯合環境執法機制;加強執法隊伍的能力建設,強化執法能力和財政經費保障,全面增強監管執法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建立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制度和預警機制。基於國土安全和環境風險管理,確定不同尺度上的生態空間、資源環境容量,為嚴控各類開發活動逾越生態保護紅線奠定基礎。依照科學基礎、法律規定和相關程式,徵求利益相關方意見,考慮合理範圍、可操作性和保障能力,科學劃定生態紅線,促使自然資源得到可持續開發利用,保障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保護和修復土地、河湖等各類資源的生態功能。
在此基礎上,建立資源環境生態監測評估體系和預警機制。
合理運用市場化手段。對於具有競爭性、排他性的自然資源,應通過完善市場機制來解決合理配置問題。特別是推進資源和環境領域的**改革,凡是能由市場形成**的均放給市場,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凡是涉及民生問題的**改革均應依法依規有序進行,構建更加均衡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形成機制,加快建立和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環境稅收制度。
在界定產權的基礎上,開展排汙權、水權、碳排放權等交易試點,建立統一規範的自然資源產權、排汙權、碳資產管理的各項制度,使能源、資源、環境等要素得到合理配置。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特許經營制度和特許保護制度,消除實行**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制度障礙,不斷提高市場機制的效力與活力。
完善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和問責制度。健全經濟社會綜合評價體系,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合理納入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並加大考核權重,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推動考核評價機制創新,對領導幹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離任審計試點工作。
健全生態環境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問責制,建立分檔分級的責任追究機制。
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參與評估制度。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涉及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努力。應建立健全環境資訊公開、環境公益訴訟和社會參與制度,明確有序參與程式,規範公眾參與行為,鼓勵各利益相關方參與生態環境保護。
同時,完善第三方評估制度,對各類涉及資源環境公共利益的政策法規、規劃方案、工程專案等進行科學評估,提出諮詢建議,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更加堅實的科學基礎。
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當前制度建設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4樓:匿名使用者
制度,也稱規章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是各種行政法規、章程、制度、公約的總稱。
一、加強制度建設應當進一步深化對制度功能的認識,不斷加大推進工作制度化的力度。制度的功能在於規範和約束行為,由於行為主體存在人性弱點、行為能力差異以及行為環境的不斷變化,制度規範和約束的功能指向往往側重於消解人性弱點、增強行為能力和克服客觀環境不利因素。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制度經濟學中常常引用「分粥」的案例來說明制度的功能:在一個僧多粥少的廟裡,人們發現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異,很不公平,於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選。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種方法也行不通,因為誰都有私心,大家推選的掌勺和尚其實也親疏有別,難以公平。
經商量,決定輪流掌勺,一人分一頓,情況雖一時有所好轉,但時間一長,發現問題更多,因為個別和尚不僅分親疏貴賤,輪到自己時還又吃又藏。經過反覆討論,大家決定在輪流掌勺的基礎上再加上一條規矩:分粥者必須最後拿剩下的那一份。
這樣,問題最終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長期以來,我們對制度的功能和力量重視不夠,更多地強調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雖然兩者都很重要,但卻有著明顯的侷限性。在推進位制度建設的程序中,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反覆出現的問題要從制度上找原因。
」堅持走科學化、規範化的道路,這是對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層次把握和運用。
二。加強制度建設應當著眼於機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實現制度在更高層面的系統整合。在若干制度構成的系統中,制度的相互作用和實際執行就構成了機制。
小平同志講「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同樣,好的機制能事半功倍,壞的機制卻使壞者更壞並造成惡性迴圈。壞機制的典型是「補償性反饋」。
古希臘神話裡有一個故事:西緒福斯背叛了宙斯,死後被打入地獄受懲罰。每天清晨,他都必須將一塊沉重的巨石從平地搬到山頂上去。
每當他自以為已經搬到山頂時,石頭就突然順著山坡滾下去。這樣西緒福斯必須重新回頭搬動石頭,艱難地挪步爬上山去。對這個故事加以引申,我們可以發現,西緒福斯把這個石頭搬得越高,石頭就會掉得越低,他就必須花費更大的力氣才能完成任務,這就是「補償性反饋」。
這個例子從反面說明了建立良性機制的重要性。過去,我們也在研究制度、制定制度,但常常由於沒有從完善機制的角度對制度進行系統研究,使制度不僅難以發揮預期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還會發生相反的運作。
三。加強制度建設應當注重發揮制度的整體功效,著力構建科學的制度體系。在一個更為巨集觀的背景中考察就會發現,要充分發揮制度的功能,還需要構建一個閉合的、關聯的、科學的制度系統,這個制度系統中各部分既各有分工、互不衝突又相互聯絡、協調配合,共同發揮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會造成結構、功能和功效的缺失。
如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工作制度就需要日常辦公制度、財務管理工作制度等加以配合執行;行政執法工作制度就需要幹部紀律工作制度、紀檢監察工作制度等制度來加以約束。作為一個整體,全域性的各項制度之間應當協調一致,如果各部門的制度互相不能夠協調一致,遵守制度的人就會感到無所適從,建立完整統一的制度體系,應當將各個部門制定的內容相似的制度進行統一設定。
四。加強制度建設應當要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制度建設關鍵是要管用、可行。
制度都是人訂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制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組織或團體的發展而不斷修訂,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針對一些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體實在、切實可行的制度。如果一項制度的出臺得到了全體組織成員的支援,這樣的制度肯定不能出臺,因為這樣的制度,肯定直接或間接地犧牲了組織結構中某一方的利益;如果都反對,這樣的制度也不能強制推行,因為不僅法不治眾,更重要的是會造成組織結構不同利益群體的失衡,這和組織成員都贊成所產生的問題是一致的。但凡好的制度,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反對,有一部分人贊成。
好的制度,肯定是考慮到了組織成員以及組織關聯成員的方方面面的利益,並經過嚴謹周詳的論證才能出臺。因此,制度應該儘可能全面,同時組織中每一業務環節、服務環節、管理環節以及利益可能波及到細小方面都要有制度的身影,如果制度與制度之間矛盾交叉,更會導致有關部分無法執行,該制度效力的減弱,進而導致整個組織制度效用的減弱。制定制度與修改不合時宜的制度可採取幹部職工論證、橫向交流論證、研討論證等方式,建立科學的制度體系,通過制度保障被大多數人接受,建立制度激勵機制。
對於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管理需要的制度,要及時地進行修訂,將不符合形勢發展需要的規定予以廢止,重新制定、完善適合管理需要的、統一的制度。
什麼是「體制」,體制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體制,區別是什麼啊?
體制一詞在詞典中的解釋為 1.國家機關 企業和事業單位機構設定和管理許可權劃分的制度2.體裁 格局 3.藝術作品的體裁風格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也基本差不多,比較簡單具體可以理解為 體制為制度的中間層次 制度,可分為三個層次 根本制度 體制制度和具體制度。根本制度屬巨集觀層次,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定歷史條件...
什麼是文化體制
文化體制改革的原則要求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確保國家文化安全 堅持勇於實踐 大膽創新,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 堅持區別對待 分類指導,循序漸進 逐步推開。文化體制...
總體和總體單位有什麼區別?舉例說明
總體和總體單位的區別是 總體 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確定的研究回事物的全體,它是由客觀存答在的 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許多個別事物構成的整體。總體單位 是指構成總體的個體單位,它是總體的基本單位。具體區分為 總體 和總體單位是互為存在條件的連線在一起的,沒有總體單位,總體也不存在,沒有總體,也就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