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過年的習俗有什麼,河南人過年都哪些風俗習慣?

2021-03-03 22:04:36 字數 5635 閱讀 8148

1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現代稱謂,「過年」則在民間比較普遍。「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過年」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八」一直到正月十五,河南民間有「臘八祭灶,年下來到」的俗語,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過年」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過年」的風俗不僅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顯的獨特之處。

過年是百姓一年生活中的鬥等重要節日,此時家家戶戶操辦年事,富家殺豬宰羊、張燈結綵,貧者物質上不趕奢侈,但規矩是要面面俱到的。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首過年謠既是河南民間過年的大事記,人們置辦年事兒就是按照這個約定俗成的習慣進行的。

過年從「小年」開始,即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小年又稱灶神節、祭灶節。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 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

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是日,家家晚飯前為灶神設香案,供上灶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祭品,放鞭炮,稱「送灶」或「辭灶」。祈求老灶爺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神聖。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和火燒。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

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資訊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閒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多人家自己動手,發麵、炕制火燒,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

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

除夕,即農曆十二月最後一日,俗稱「年三十」,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日子。一般與初一春節連過,民間視為最重要的節日。此日,人們早起,到墓地恭請祖宗神靈後,換桃符、貼門畫、對聯(又稱貼門對)。

貼門對要趕在中午之前,並且要乘家人全部在家時貼,否則不在家的人就會被貼在門外,不吉利。除了貼門對外,還要在院子裡貼上「滿院春光」、「幸福之家」,院門旁貼上「出門見喜」、「出入平安」,豬圈馬棚貼上「豬肥馬壯」、「六畜興旺」,車輛上貼上「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糧囤上貼上「五穀豐登」、「糧油滿倉」,廚房內貼上「豐衣足食」、「衣食無憂」等等春聯,以討吉祥。

吃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享受那份團圓的氣氛。

年夜飯盡其所有,傾其所好,大凡人家都少不了餃子和魚,因「魚」和「餘」諧音,是 「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象徵。河南人過年習慣吃餃子,不僅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好兆頭,又因為餃子形狀像銀元寶,蘊含「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人家包餃子時,還取幾粒花生、大棗等包進餃子,若誰吃著了,新年就更有福氣。

河南人過年都哪些風俗習慣?

2樓:百度使用者

春節作為我國的農曆新年,在河南民間習俗中是一個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日。過了「臘八節」就可以聞到「年」的氣息了,進入臘月二十三統稱「小年」,也是送灶神的「祭灶日」。人們都要趕集買灶糖,晚上祭灶。

之後,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一邊忙於購置年貨,一邊要清理灶臺几案,打掃屋宇積塵,這種被群眾稱作「去穢」的活動,既清潔、美化環境,又有除舊迎新的意思。

每逢春節前,無論城鎮還是農村,鄭州家家戶戶都愛貼上紅豔豔的對聯、年畫、門楣,正廳貼「福」、「祿」、「壽」等紅紙或五彩福符。鄉村農戶就連窗戶、豬舍、牛舍、雞鴨禽舍,甚至井上、灶臺上都貼上「福」、「春」等小紅紙,象徵新春吉祥,以此烘托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臘月三十的晚上稱「除夕」,這是一年中最隆重熱鬧的夜晚。

外出者多於前幾天已經回到家裡,閤家團聚祭祖吃年夜飯,民間一向有除夕「守歲」習俗,等待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門前張燈結綵,戶戶院內放鞭炮,接年迎喜神,促膝交談,以敘天倫,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盡情歡樂,通宵達旦,期盼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河南城內和農村,正月裡的各種慶祝活動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才告結束。初一俗稱歡慶日,迎春、祭祖、祀神、拜年是這一天的重要活動,這天人們都早早起來,梳妝打扮,吃過餃子後,人人都穿著整潔漂亮的新衣裳,堂前點起大紅燭,祭上糕點水果,依著長幼的輩分,先拜天地,再拜祖先,然後幼者向長輩叩頭拜年,稱「辭歲」,長輩發錢給幼者稱「壓歲錢」,祝賀他們又增加一歲。下午出外再到親友家拜年,互相問候和祝賀。

舊時多數以下跪叩頭和撅屁股作揖拜禮,現多行鞠躬禮。農村還時興同族長輩帶領本族親屬,挨門挨戶拜年,相互問候,恭賀新年快樂,說一些「新年如意」、「恭喜發財」的吉利話。 人才指南網

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帶女婿給父母拜年日;初三是祭奠亡父母日,給已故父母拜年;初四為給外祖父母拜年日;初五回拜遠房親戚,探朋訪友,相互拜年。鄭州、開封等城市民間還有逛廟會、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猜燈謎等各種遊藝活動,熱鬧而富有情趣。正月十五「燈節」又叫「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觀花燈,是新年活動的又一個高潮,過了這一天,新年活動全部結束,民間又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所有這些春節傳統的良風美俗,都表達著人們祈求國泰民安、連年豐收、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的祝願。

河南每個市過年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像駐馬店是除夕晚上拜年,南陽這邊是初一早上拜年,過年包餃子的方法也不一樣,南陽這邊的餃子皮是軋面機軋的,鄭州那邊是用手杆的餃子皮.

3樓:翁雁黎緞

在河南等地都有著這樣一個過年的歌謠: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人們置辦年事兒就是按照這個約定俗成的習慣進行的,這首過年謠可以說是河南民間過年的大事記。

河南過年的風俗習慣

4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首過年謠,反映了河南民間過年的大事記。

在河南,過年雖大同小異,但每個地市也有自己獨特的習俗。那麼對河南18地市的過年習俗,你瞭解多少?

鄭州過大年·正月初五補「 補丁」

在鄭州及周邊一帶,春節習俗裡有正月初五吃麵皮補「補丁」一說。據說,早些年在鄭州周邊的農村,這一習俗顯得尤為重要。過了大年初一,除了正月十五重要外,初五往往也被看做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

正月初五吃麵皮補「補丁」,一是因為新年期間有很多忌諱,比如期盼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不吵架不罵人,不摔盆不打碗等,以圖吉利。

另外一個說法,說是為了「補窟窿」。以前的老百姓不富裕,過去的一年可能欠了不少債,老百姓管這些債叫「窟窿」。新的一年,吃些麵皮就是為了補這些「窟窿」,這反映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期盼的一種表達方式。

開封過大年·舞獅民俗藝術不可少

開封民間稱春節為「過年」。但是,過年並非單指陰曆正月初一,還包括年頭、年尾,從舊歲的臘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開封傳統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特色濃郁。

春節期間,各類民俗表演隊會聚一堂,有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洛陽過大年·歡天喜地串門走親戚

正月初一至初五,洛陽人跑得最歡!管他是「懶漢」也好,勤快人也罷,無不面帶微笑,手捧禮品,歡天喜地串親戚。

初一串的,一般是同族親戚。初二到初五,串親戚的物件就複雜了,凡是沾親帶故的,都得走到串到,拜個年,問個好,喜把春來報。

平頂山過大年·記得不要說不吉利的字喲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平頂山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

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若小孩子說了忌言時,大人馬上會糾正說「童言無忌」。

安陽過大年·初一吃燴菜

對於安陽人來說,大年初一早上一般吃餃子;到了初一的中午,安陽的老百姓大多會做上一鍋特有的「安陽燴菜」。

安陽地區初一中午吃燴菜的習俗由來已久。以前的時候,普通百姓做的燴菜一般用豆芽、白菜、土豆、紅薯等墊上底,然後用大塊的皮渣封頂,最後用大肉蓋上一個尖。而生活稍微富裕的人們則會在燴菜中加入酥肉等肉類,這也被稱作「上燴菜」。

鶴壁過大年·不得不去的廟會

說起河南地區的廟會活動,就一定不能不提浚縣廟會了。浚縣廟會有「華北第一大古廟會」之稱。浚縣一年一度的「正月廟會」聞名遐邇,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原生態文化的縮影。

浚縣正月古廟會會期從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長達一個月,會期長,規模大,保持著明清特色,吸引著晉冀魯鄂皖周邊20個省市以及海內外的數百萬香客遊人。

新鄉過大年·麻糖你吃了嗎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一天的習俗是「送灶爺」,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述職,所以新鄉老百姓家家戶戶會在灶王爺前敬獻芝麻糖,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裡一個更紅火的光景。

焦作、濟源過大年·必備一大卷鞭炮

焦作、濟源,過年沒有炮聲就沒有年味兒。整上這麼一大卷鞭炮,放到年夜飯開始,迎接新年!不過現在空氣汙染嚴重,大家請遵守地方法規,少放或不放吧。

濮陽過大年·磕頭有學問

磕頭,是豫北鄉村過春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濮陽磕頭是講究順序的,磕罷祖先磕長輩。給自家的爺爺奶奶磕頭、給父母磕頭,接著再到近門和鄰居家磕。

許昌過大年·「 撮」一頓

在許昌民間,凡遇婚嫁生子、生日祝壽、客人來訪、朋友聚會等,都離不開一個字「吃」,春節是個團聚的時節,怎能離開「吃」?在家中也好,去飯店也罷,總要擺酒設宴,「撮」上一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獨特的風俗。

漯河過大年·初十祭石頭生辰

在大年初十這天,要祭石頭生辰,禁止搬動任何的石頭,包括石磨,石材廠以及用石頭做的中藥磨床。因此,這天也被叫做「石不動」。

三門峽過大年·靈寶「 罵社火」

三門峽靈寶市最獨特的年俗當屬「罵社火」,現在已被批准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罵社火」由來已久,相傳堯舜時期就有了,如今,罵的內容豐富多樣,已成反映民意、教育公眾、扶正社會風氣的利器。

商丘過大年·崇火習俗仍存

燧人氏在商丘鑽木取火,開啟中華文明。燧皇陵、火神臺(閼伯臺)、火神節廟會及火文化的習俗,成為商丘龐大火文化的組成部分。

周口過大年·拜太昊陵

遇到過年,太昊陵前可謂水洩不通,摩肩接踵。人們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先的無限敬仰。這種祭祀從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一直持續到農曆二月二,並形成一年一度的太昊陵人祖廟會。

駐馬店過大年·破五習俗

駐馬店地區,春節期間禁忌頗多,正月初五破禁,俗稱「破五」。即正月初一至初五期間,忌抖床、掃地、動土、倒垃圾、潑汙水、赴井擔水、用剪刀。初五過後,一些年規可以破除,百業漸次轉入正常活動。

南陽過大年·「 送燈」習俗

送燈這個習俗可謂久遠,如今堅持的人已經不多了。三十傍晚,鄉村各家各戶要將用紙紮成的燈籠,接上立柱,送於墳上,長夜照明,以讓先祖隨人「過年」。此燈於初一早上收回。

信陽過大年·臘肉成一絕

信陽淮南各地民間都有醃製鹹肉的習慣。對於愛吃、會吃的信陽人來說,臘魚、臘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年貨。信陽臘肉跟其他地方煙熏火燎的臘肉不同,純屬自然風乾,沒有一點菸薰味,四五個月之後,味道極佳,臘肉鱔片,臘肉燉蘿蔔……

河南人去外省打工為什麼敢說自己是河南人

為什麼不敢說自己是河南人?不管 人,都有好人,也都有壞人!不見得一個河南人不好,就認為整個河南人都不好吧?河南人去外省打工為什麼不敢說自己是河南人?個別地區有地域歧視,而個別河南人也因為負面聲譽給河南抹了黒。如果恰巧河南人在有歧視性的地區,就導致不敢表白自己的真實身份了。就全國來說,這應該是極個別現...

河南人好嗎?為啥我遇到的河南人都那麼壞

不管到哪一說是河南的,大家都避而遠之,那麼河南人真的很壞嗎?河南人到底是不是壞人,為什麼很多工廠拒絕招收?聽農村姑娘咋說 農村 偏見 河南 狡猾 偷奸耍滑 性格開朗 沒心沒肺 耍心眼 工作 工廠 招工 河南人 僅代表河南人表示不服。那是因為你在錯誤的時間遇見錯誤的人。我就是河南人,為河南人驕傲。不要...

河南人的名聲到底被誰搞壞了,為什麼河南人的名聲不好

週末,和朋友一起到市場去買東西,之前我在幾家店裡買過裝修用的東西,所以就介紹朋友過去買。在一家店裡,朋友與店老闆談了好久,為兩件商品的 說得死去活來,很難定下來讓雙方滿意的 朋友的口氣很硬,也有些強人所難,店老闆死活不想讓價,朋友就是硬咬著一個低價不放,非讓人家給不可,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在其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