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古代文上啥意思,就在古代文言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2021-03-03 20:31:29 字數 5982 閱讀 4995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類,作語氣助詞,多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肯定語氣,無義;第二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第三類,用在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呢」、「嗎」 ;第四類,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頓一下,舒緩語氣,後半句將對前半句加以解說。對後半句有強調作用;第五類,與「者」連用,判斷句標誌,表判斷語氣。

2樓:大腦開門

語氣詞,常用在句末,起加強語氣和停頓的作用。

3樓:冷石

這要聯絡上下文的,做語氣詞比較多,像是「苦也」,還有選擇的意思: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水滸傳》

就 在古代文言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就 ①接近,靠近;

②完成,達到;

③即使;

④前往;

⑤歸於,趨向;

⑥登上;

⑦就職,赴任;

⑧承受,接受;

⑨參加,參與;

⑩效法,擇取;

11成就,成功;

12看,觀賞;

13使成功;

14變成,造成;

15產生,生成;

16假如,假使;

17向,從,跟;

18就著,根據。

5樓:匿名使用者

1.靠近 比如:金就礪則利

2.達到,完成 比如:功成名就

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6樓:小魚兒

文言文中的「而」是一個

多詞義多詞性的詞。

◎而 ér《名詞》

頰毛。例1:而,頰毛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九.而部》

例2: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周禮·考工記·梓人》

◎而 ér《連詞》

(1) 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

(2) 表示並列關係。

例: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表示遞進關係。

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4) 表示承接關係。

例: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5) 表示轉折關係。

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6) 表示假設關係。

例: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例: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 而 ér〈代詞〉

(1) 你;你的 。

例:予豈不知而作。——《詩·大雅·桑柔》

例2: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例3: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例4: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例5: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2) 這樣,此 。

例: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這人)。

◎ 而 ér〈助詞〉

(1) 表示偏正關係(定語與中心詞的關係)。相當於「之」,「的」。

例: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 而 ér《語氣詞》

(1)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例: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例: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 而 ér〈動詞〉

如,好象 。

例: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7樓:匿名使用者

而作名詞時表示頰毛,作動詞時表示能夠。一般是做定詞後助詞或連詞。

〈名〉頰毛,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像兩腮的鬍子,內層像生在嘴下的鬍子。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而,頰毛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九.而部》

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周禮·考工記·梓人》

〈代〉(1) 你;你的

予豈不知而作。——《詩經·大雅·桑柔》

餘知而無罪也。——《左傳》

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早繅而緒,早織而縷。——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而翁-----你的父親

(2) 這樣,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這個人。

〈連〉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可不譯

古文形體

(1) 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2) 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幹嚴譴而不悔。――明·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3) 表示順承關係,相當於「就」、「才」。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鄉(通「向」)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萬鍾則不辯(通「辨」)禮義而受之——《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4)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但是」。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荊有餘地而不足於民——《公輸》

(5)表示目的關係,相當於「來」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6) 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7) 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相當於「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8) 表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議,而新舊兩城屹立如金湯。——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9) 表示反問,語氣強烈,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助〉(1)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3)語氣助詞,相當於「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論語·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左傳·宣公四年》

(4) 語氣助詞,用於句末,表示感嘆,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5) 結構助詞,用於介賓結構修飾的狀語之後。

應收股利是指企業因股權投資而應收取的現金股利以及應收其他單位的利潤。(「的」式定語從句結構中,介詞「因」構成的狀語表示動詞「應收取」「應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輔助狀語對動詞的修飾。)

〈動〉(1) 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2) 另見 néng, 通「能」

①能夠。

行柔而剛,用弱而強。——《淮南子·原道訓》

②才能。

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

8樓:匿名使用者

而名詞義:

1、象形字。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而,頰毛也。——《說文》

連詞義: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1、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2、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3、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蘇軾《石鐘山記》

4、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5、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語。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代詞義:

1、你;你的。

予豈不知而作。——《詩·大雅·桑柔》

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2、這樣;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助詞義:

1、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語氣詞義:

1、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動詞義:

1、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另,néng,通「能」。

名詞義:

1、才能。

然計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異之。——《管子·樞言》。微而,猶無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書·慎法》

動詞義:

1、能夠。

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湯武與恆繆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辭·九章·惜往日》

詞義彙編:

1、頰毛;鬍鬚。

2、如同。

3、代詞。你;你的。

4、代詞。他;他的。

5、代詞。這個;那個。

6、連詞。表示並列。猶如,又。

7、連詞。表示承接。猶就;然後。

8、連詞。表示遞進。猶並且。

9、連詞。錶轉折。猶然而,卻。

10、連詞。表假設。猶如果。

11、連詞。表因果。猶因而,所以。

12、連詞。連線狀語於動詞。現常用於把表示目的、原因、依據、物件的狀語連線到動詞上,與前面「為」、「為了」、「因為」、「由於」、「就」等用語相呼應。

13、連詞。用在主語、謂語之間以強調主語,含有「竟然」、「卻」之意。

14、介詞。到;往。

15、介詞。用,拿。

16、助詞。用於句末,表感嘆語氣。

17、助詞。用作形容詞、副詞的字尾。猶然。

18、助詞。用於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

19、助詞。用在方位詞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參見「而後」、「而外」、「而上」、「而下」。

20、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句的舒緩。

[néng]通「能1」。

21、能夠。

22、能力,才能。

23、安定。

“然”在文言文中都有什麼意思,然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然r n 連 但是,然而 虎 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 柳宗元 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 項羽本紀 又如 然且 然而 尚且 然如 然而 雖然。表示讓步關。如 然是 雖然 然雖 雖然 於是孔子曰 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 善。然不伐蒲。史記 然後 才...

許文言文是什麼意思,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許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動 答應 允許.出師表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動 贊同.愚公移山 雜然相許.動 期望.書憤 塞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鬃已先斑.名 處所.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數 表示大約的數量.核舟記 船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代 這樣 這麼.劉克莊 沁園春 天造梅花.有許孤高,...

名在文言文閱讀中有哪些意思,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有兩種斷句法。一種是 無 名天地之始 有 名萬物之母,名做動詞。一種是 無名 天地之始 有名 萬物之母名做名詞。反正意思都一樣,我習慣按第一種斷。這句話的意思是 世間宇宙都是從 無 中演化而來,萬事萬物都是從 有 中演化而 所以 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1 原因,情由。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