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一、本篇舉出胃脘癰、臥不安,不得臥、腰痛、頸癰、陽厥、酒風等病證的**、病機、症狀、診斷和治法,主要示人在臨床上分析病情的方法。
二、舉頸癰**型別不同而治法各異為例,示人以同病異治的診治原則。
三、介紹了生鐵落飲和澤瀉飲兩個方劑的主治病證。
【原文】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髒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岐伯曰:肺者,髒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恆陰陽》中。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
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帝曰:
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乒等者也。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寫之。
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
生於陽也。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日陽厥。帝曰:
何以知之?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
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日酒風。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上經》者,言氣之通天地;《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決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恆》者,言奇病也。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恆者,得以四時死也,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譯文】黃帝問道:有患胃脘癰病的,應當如何診斷呢?岐伯回答說:
診斷這種病,應當先診其胃脈,它的脈搏必然沉細,沉細主胃氣上逆,上逆則人迎脈過盛,過盛則有熱。人迎屬於胃脈,胃氣逆則跳動過盛,說明熱氣聚集於胃口而不得散發,所以胃脘發生癰腫。
黃帝說:好。有人睡臥不能安寧的,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五臟有昕傷及,要等到損傷恢復,精神有所寄託,睡臥才能安寧,所以一殷人不能測知他是什麼病。
黃帝說:人不能仰臥的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
肺居胸上,為五臟六腑的華蓋,如果肺臟為邪氣所犯,邪氣盛於內則肺的脈絡脹大,肺氣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臥。在《奇恆陰陽》中有這方面的論述。
黃帝說:有患厥病的,診得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知主病在何處?岐伯說:
因為是冬天診察其脈象,右脈本來應當沉緊,這是和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左脈浮遲,則是逆四時的反常脈象。今病脈現於左手,又是冬季,所以當主病在腎,浮遲為肺脈,所以與肺臟關聯。腰為腎之府,故當有腰痛的症狀。
黃帝說:為什麼這樣說呢?岐伯說:
少陰的經脈貫腎絡於肺,現於冬季腎脈部位診得了浮遲的肺脈,是腎氣不足的表現,雖與肺有關,但主要是腎病,故腎病當主為腰痛。
黃帝說:好。有患頸癰病的,或用砭石**,或用鍼灸**,都能治好,其**的道理何在?
岐伯說:這是因為病名雖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緣故。頸癰屬於氣滯不行的,宜用針刺開導以除去其病,若是氣盛壅滯而血液結聚的,宜用砭石以瀉其瘀血,這就是所謂同病異治。
黃帝說:有患怒狂病的,這種病是怎樣發生的呢?岐伯說:
陽氣因為受到突然強烈的刺激,鬱而不暢,氣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發狂,由於此病為陽氣厥逆所生,故名「陽厥」。黃帝說:怎樣知道是陽氣受病呢?
岐伯說:在正常的情況下,足陽明經脈是常動不休的,太陽、少陽經脈是不甚搏動的,現在不甚搏動的太陽、少陽經脈也搏動得大而急疾,這就是病生於陽氣的徵象。黃帝說:
如何**呢?岐伯說:病人禁止飲食就可以好了。
因為飲食經過脾的運化,能夠助長陽氣,所以禁止病人的飲食,使過盛的陽氣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癒。同時,再給以生鐵洛煎水服之,因為生鐵洛有降氣開結的作用。
黃帝說:好。有患全身發熱,腰體懈怠無力,汗出多得象洗澡一樣,怕風,呼吸短而不暢,這是什麼病呢?
岐伯說:病名叫酒風。黃帝說:
如何**呢?岐伯說:用澤瀉和白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研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飯前服下。
所謂深按而得細脈的,其脈在指下細小如針,必須仔細地按摩切循,凡脈氣聚而不散的是堅脈;搏擊手指下的是大脈。《上經》是論述人體功能與自然界相互關係的;《下經》是論述疾病變化的;《金匱》是論述疾病診斷決定死生的;《揆度》是論述脈搏以診斷疾病的:《奇恆》是論述特殊疾病的。
所謂奇病,就是不受四時季節的影響而死亡的疾病。所謂恆病,就是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死亡的疾病。所謂揆,是說切按脈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謂度,是從切脈得其病處,並結合四時氣候的變化進行判斷,以知道疾病的輕重宜忌。
在黃帝內經中關於奇病論篇主要講的是什麼?
2樓:易書科技
一、論述了妊娠九月而喑、息積、伏樑、疹筋、厥逆、頭痛、脾癉、膽癉、癃病、胎病、腎風等病的**、病機、症狀、治法及預後等。
二、提出了「無損不足、益有餘」的**原則,這是刺法和藥物等**必須遵循的原則。
三、論述小兒先天性癲癇發病原因,是中醫學中關於先天性疾病的最早記載,對後世醫學有深遠的影響。
【原文】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岐伯對曰:
胞之絡脈絕也。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
治之奈何?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所謂無損不足者,身贏瘦,無用鑱石也;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洩之,洩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日疹成也。
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日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骨行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日伏樑,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也。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岐伯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日厥逆。帝曰: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日;此五氣之溢也,名目脾癉。夫五味人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
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日膽癉。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太陰脈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岐伯曰:
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日厥,死不治,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裡,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日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
帝曰:有病瘥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帝曰:善。
【譯文】黃帝問道:有的婦女懷孕九個月而不能說話的,這是什麼緣故呢?岐伯回答說:
這是因為胞中的絡脈被胎兒壓迫,阻絕不通所致。黃帝說:為什麼這樣說呢?
岐伯說:胞宮的絡脈繫於腎臟,而足少陰腎脈貫腎上繫於舌本,今胞宮的絡脈受阻,腎脈亦不能上通於舌,舌本失養,故不能言語。黃帝說:
如何**呢?岐伯說:不需要**,待至十月分娩之後,胞絡通,聲音就會自然恢復。
《刺法》上說:正氣不足的不可用瀉法,邪氣有餘的不可用補法,以免因誤治而造成疾病。所謂「無損不足」,就是懷孕九月而身體瘦弱的,不可再用針石**以傷其正氣。
所謂「無益有餘」,就是說腹中已經懷孕而又妄用瀉法,用瀉法則精氣耗傷,使病邪獨據於中,正虛邪實,所以說疾病形成了。
黃帝說:有病脅下脹滿,氣逆喘促,二三年不好的,是什麼疾病呢?岐伯說:
病名叫息積,這種病在脅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礙飲食,**時切不可用艾灸和針刺,必須逐漸地用導引法疏通氣血,並結合藥物慢慢調治,若單靠藥物也是不能**的。
人有身體髀部、大腿、小腿都腫脹,並且環繞肚臍周圍疼痛,這是什麼疾病呢?岐伯說:病名叫伏樑,這是由於風邪久留於體內所致。
邪氣流溢於大腸而留著於肓膜,因為肓膜的起源在肚臍下部,所以環繞臍部作痛。這種病不可用按摩方法**,否則就會造成小便澀滯不利的疾病。
黃帝說:人有尺部脈搏跳動數疾,筋脈拘急外現的,這是什麼病呢?岐伯說:這就是所謂疹筋病,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面部見到或白或黑的顏色,病情則更加嚴重。
黃帝說:有人患頭痛已經多年不愈這是怎麼得的?叫做什麼病呢?
岐伯說:此人當受過嚴重的寒邪侵犯,寒氣向內侵入骨髓,腦為髓每,寒氣由骨髓上逆於腦,所以使人頭痛,齒為骨之餘,故牙齒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黃帝說:
好。黃帝說:有患口中發甜的,病名叫什麼?是怎樣得的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五味的精氣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癉。五味入於口,藏於胃,其精氣上輸於脾,脾為胃輸送食物的精華,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氣向上泛溢,就會使人口中發甜,這是由於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
患這種病的人,必然經常吃甘美而肥膩的食物,肥膩能使人生內熱,甘味能使人中滿,所以脾運失常,脾熱上溢,就會轉成消渴病。本病可用蘭草**,以排除蓄積鬱熱之氣。
黃帝說:有病口中發苦的,應取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仍然不愈,這是什麼病?是怎樣得的呢?
岐伯說:病名叫膽癉。肝為將軍之官,主謀慮,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諸謀慮取決於膽,咽部為之外使。
患者因屢次謀略而不能決斷,情緒苦悶,遂使膽失卻正常的功能,膽汁循經上泛,所以口中發苦。**時應取膽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膽俞穴,這種治法。記載於《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黃帝說:有患癃病的,一天要解數十次小便,這是正氣不足的現象。同時又有身熱如炭火,咽喉與胸膺之間有格塞不通的感覺,人迎脈躁動急數,呼吸喘促,肺氣上逆,這又是邪氣有餘的現象。
寸口脈微細如頭髮,這也是正氣不足的表現。這種病的原因究竟在**?叫做什麼病呢?
岐伯說:此病是太陰脾臟不足,熱邪熾盛在胃,症狀卻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屬於不能治的死證。這就是所謂「五有餘、二不足」的證候。
黃帝說:什麼叫「五有餘、二不足」呢?岐伯說:
所謂「五有餘」,就是身熱如炭,喘息,氣逆等五種病氣有餘的證候。所謂「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數十溲,脈微細如髮兩種正氣不足證候。現在患者外見五有餘,內見二不足,這種病既不能依有餘而攻其表,又不能從不足而補其裡,所以說是必死無疑了。
黃帝說:人出生以後就患有癲癇病的,病的名字叫什麼?是怎樣得的呢?
岐伯說:病的名字叫胎病,這種病是胎兒在母腹中得的,由於其母曾受到很大的驚恐,氣逆於上而不下,精也隨而上逆,精氣並聚不散,影響及胎兒,故其子生下來就患癲癇病。
黃帝說:面目浮腫,象有水狀,切按脈搏大而且緊,身體沒有痛處,形體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飯,或者吃得很少,這種病叫什麼呢?岐伯說:
這種病發生在腎臟,名叫腎風。腎風病人到了不能吃飯,常常驚恐的階段,若驚後心氣不能恢復,心腎俱敗,神氣消亡,而為死證。黃帝說:對。
黃帝內經是一類什麼樣的書,《黃帝內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中文名稱 黃帝內經英文名稱 huangdi neijing inner canon of huangdi inner canon of yellow emperor 定義 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約成書於戰國時期。應用學科 中醫藥學 一級學科 醫史文獻 二級學科 醫書 二級學科 黃帝內經 簡稱 內經...
黃帝內經哪個版本比較好,比較權威
bai 黃帝內經 事實上現du 在是兩本書,一本 素問zhi 一本 靈dao樞 內您真的有興趣容的話,建議買 黃帝內經素問校釋 靈樞經校釋 以上兩本都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的。所謂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實際上也只是 傷寒論 諸多傳本中的一種,裡面的內容有一部分並非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 也是兩本書,傷寒...
《黃帝內經 上古天真論》裡頭的避之有時下一句是恬淡虛無,還是
避之有時,恬淡虛無。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默寫 素問 上古天真論 原文 餘聞上古之人 病從安來 西漢佚名的 素問 上古天真論 原文 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