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順應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潮流,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樓:咦...呀
政治1.整頓吏治
公元472年(延興二年),政以久任,滿一年升遷一級;治績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處罰,甚至降級。
2.變革稅制
公元475年(延興五年),為改變過去州、郡、縣爭收租調的混亂局面,**確定只能由縣一級徵收,徵收時禁止使用大斗、長尺、重秤。
3.頒俸祿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頒佈俸祿制,申明俸祿以外貪贓滿一匹絹布的處死。次年頒行的均田令中,又規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職高低給一定數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準買,離職時移交下任。
4.改革官制
太和年間,議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從。從品為北魏之首創。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標準,將代北以來的鮮卑貴族定為姓、族,姓為高,族次之,其中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勳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
」所謂四姓,一說為中原漢族高門崔、盧、李、鄭,一說為漢族甲、乙、丙、丁四種郡姓,後者似為確。班定姓族,使鮮卑貴族與漢士族得以進一步結合。
5.遷都洛陽
經濟1.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頒佈了均田令,對不同性別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詳盡的受田規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別。露田種植穀物,不得買賣,七十歲時交還國家。
桑田種植桑、榆、棗樹,不須交還國家,可以出賣多餘的部分,買進不足的部分。還授土地時對老少殘疾鰥寡都給予適當的照顧。
2.創三長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長制取代宗主督護制,採用鄰、裡、黨 的鄉官組織,抑制地方豪強蔭庇大量戶口。
3.改革租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對租調製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新租調規定以一夫一婦為徵收單位,每年交納帛一匹,粟二石。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女,從事耕織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頭的租調,分別相當於一夫一婦的數量。
文化1.禁胡語
孝文帝實施漢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將語言改變,規定不再說鮮卑複合語,而須改說單音節的漢語,《魏書‧咸陽王禧傳》記載孝文帝言:「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2.改漢姓
孝文帝下令把鮮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複姓),改為單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獨孤→劉姓
丘穆稜→穆姓
步六孤→陸姓
賀賴→賀姓
賀樓→樓姓[5]
3.尊孔子
孝文帝遷都洛邑後,立即下令加緊修建孔廟祭孔。又給予孔子後裔土地與銀錢,讓他們可以繼續祭祀這位祖先。
3樓:寶格格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有:遷都洛陽;學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與漢人通婚;採用漢族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影響:
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加快了封建化程序,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4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第一推行均田制
.第二,整頓吏治
第三,遷都洛陽
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
5樓:脫傑蘇寒雲
親愛的樓主
您好您的問題有點小難度
但是不難解決
以下是本人的看法:
一整頓吏治。制定俸祿制,杜絕官吏貪贓枉法
二頒佈均田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保證了賦稅收入和徭役徵發三遷都洛陽。加強了對中原的統治
四學習漢族文化,仿照漢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說漢話,改鮮卑複姓為漢字單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吏,婦女冠服,提倡與漢族通婚
以上就是本人的看法
不多但字字精闢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要是覺得受用的話
萬望採納
您的採納就是對我的肯定
謝謝啦~!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6樓:勝寒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政治上:
(1)整頓吏治:地方長官的任期按政績好壞覺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祿由國家統一籌集,不許自籌,並加大反**力度,樹立御史臺的權威。
(2)下令廢除宗主督護制,實行三長制,規定五家為以鄰長,武鄰為一里長,五里為**長。長官均由辦事能力強和謹守法令的人擔當,負責管理農民、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徭役。北魏的基層機構更加完善。
2、經濟上:
釋出均田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保證了賦稅收入和徭役的徵發。
北魏孝文帝第二次改革措施:
1、遷都洛陽。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494年將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
2、學習漢族文化。遷都洛陽以後,孝文帝仿照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漢人說漢話,以消除民族間交往的語言障礙;改鮮卑複姓為漢字單姓;禁止穿領小袖的胡服,仿南朝的服裝制訂官吏,婦女的冠服;提倡與漢族通婚。
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北方經濟的恢**展做出了貢獻,也使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評價孝文帝及其改革:
孝文帝改制是西、北各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鬥爭、融合的一次總結。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反過來又促進了以鮮卑族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大融合的發展。孝文帝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放棄自己民族的舊風俗,衝破重重阻礙,毅然進行改革,對我國曆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但是,孝文帝在漢化改革中將已腐朽的門閥制度引入北朝,並加以強化,則帶來了以後北魏統治者腐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化。
7樓:匿名使用者
改革措施 第一階段:建立新制度(主要由馮太后主持) 政治方面採取俸祿制和三長制(設鄰長、里長和黨長),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調製 第二階段:漢化 1.
遷都洛陽(494年) 2.改變風俗習慣:易漢服、講漢話、改漢姓、通漢婚、定門第、改籍貫 3.
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經,興辦學校。 恢復漢族禮樂制度。
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改革的歷史意義 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是鮮卑族最終匯入我國中華民族的大家庭,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
8樓:匿名使用者
魏孝文帝作為一個落後民族的統治者,為了政權的鞏固,拋棄狹隘的民族偏見,比他的前輩提供了新東西。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並頒佈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
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一定數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併,有利於國家徵收賦稅和徵發搖役。三長制使許多農戶成為國家直接掌握的編戶,有利於**集權的鞏固。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整頓吏治。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通過整頓吏治,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促進民族融合。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穿漢服、斷北語、改漢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商鞅改革措施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什麼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少於2點)
9樓:小野
1、堅持改革,不怕得罪既得利益者; 2、選準改革方向,矢志不渝; 3、講究改革方法和策略,團結最廣大的受益者; 4、改革循序漸進,抓準時機。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麼特徵,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 頒佈均田令 遷都洛陽 革除鮮卑舊俗 接受漢族先進文化 特點 時間長 民族多 範圍廣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 政治上 1 整頓吏治 地方長官的任期按政績好壞覺定,不固定年限 官吏俸祿由國家統一籌集,不許自籌,並加大反 力度,樹立御...
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程度,對麼
封建化 所謂封建化是指封建生產方式的形成 確立過程,指在封建生產關係主導下,各種非封建因素向封建關係的轉化。其基本內容是土地佔有制的封建主義和封建社會兩個對立階級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形成。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又叫 漢化 即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 管理體制 經濟耕作等類似的行為。我個人覺得 整頓吏...
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
d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兩次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的共同點。根據題幹要求,本題可以用排除法來解決。首先a和b選項只符合後者 而c選項只符合前者,所以最終答案只能是d。北魏孝文帝改革和與商鞅變法,他們共同作用是?c為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d 加速了封建代程序 a 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c啊,這問題得多看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