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驚鴻舞雩
退避三舍這一成語的相關戰役確實是城濮之戰~退避三舍,出自於《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遇於中原,其避君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公元前637年,晉國的流亡公子重耳到了楚國,楚成王接待了他,重耳承諾萬一將來晉楚兩國鬧矛盾,在戰場上相遇,就命令晉軍後退九十里(退避三舍,三十里為一舍)。
後來晉楚雙方在城濮之戰中,晉文公果然命令晉軍先後退了九十里(即「退避三舍」),兌現了當年對楚成王許下的諾言。
我國古代的很多成語**於春秋戰國時期,下列成語與古代事件對應正確的一組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戰
2樓:手機使用者
a試題分析:成語「退避三舍」與城濮之戰有關,成語「紙上談兵」與長平之戰有關,「臥薪嚐膽」與吳越爭霸戰爭有關,「圍魏救趙」與桂陵之戰有關,故選a。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城濮之戰的雙方是晉國和楚國,最終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一躍成為中原霸主。長平之戰中的只會「紙上談兵」的是趙國的趙括;吳越爭霸時期「臥薪嚐膽」的是越王勾踐;與「圍魏救趙」相近的是「聲東擊西」,是三十六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
城濮之戰的故事的主要內容
3樓:抱香蕉睡覺
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主將子玉,狂妄自大,堅持要與晉國決戰。
晉軍利用楚軍左右兩翼兵力薄弱的特點,採取了先擊左右側,再攻打中軍的策略。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楚軍陷入了重圍之中,最後不得已落敗而逃。
4樓:紫梔之韻店
以下為主要內容
城濮之戰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已知最早有詳細記載的戰例,也是誘敵深入戰術的典範。
據記載此戰為先軫所謀劃。前632年,四月初四,楚軍和晉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交戰。
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
簡介編輯
公元前632年,春秋時期,晉文公與楚成王為爭奪中原霸權,晉軍謀略制勝,在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大敗楚軍,開「兵者詭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戰。4月,晉、楚兩軍為爭奪中原地區霸權,在城濮(山東鄄城西南)交戰。楚軍居於優勢,晉軍處於劣勢。
晉國下軍副將胥臣奉命迎戰楚國聯軍的右軍,即陳、蔡兩國的軍隊。陳、蔡軍隊的戰馬多,來勢凶猛。胥臣為了戰勝敵人,造成自己強大的假象,以樹上開花之計,用虎皮蒙馬嚇
退避三舍相同成語,退避三舍的成語
近義詞 委曲求全 退避三舍 發音 tu b s n sh 釋義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出處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退避三舍的故事 示例 我說姊姊不過,只得退避三舍了。清 吳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第四十二回 近義詞 ...
退避三舍是讓敵方退離多少裡地,成語退避三舍中,一舍是多少裡,為什麼要退讓呢?
成語典故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成語出處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三舍即90裡 在古代,一 舍 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 大約是退了近百華里.三舍是90華里。但但是晉文公是一直退到了一個適合開戰的地方。所以在那...
《退避三舍》的主要人物有誰,退避三舍是哪個時期涉及人物有哪些主要內容含義
晉文公重耳。晉公子重耳 晉文公 逃亡在楚國時,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以後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原文 及楚,楚子享之,曰 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 子女玉 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