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暴風雪過後
根據古文字學,「字」有滋生之義。因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來。
也就是說「字」是解釋「名」的,古人的字和名是有聯絡的~
2樓:天生我草
長輩叫晚輩直呼 名字
同輩之間稱呼用 字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一般都有字,號和名.
字一般是比較親近的人之間才直接用字來稱呼對方.
而名一般比較正式.
古人為什麼有了姓名還有字呢?『字』是什麼意思?
4樓:懶貓夢想家
古人呼名,
是有許多忌諱的。《儀禮·士冠禮》雲:「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自謙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如果他人是平輩,關係好,必稱字而不用名,以示親切。生疏的人之間稱名,長輩或者高者對下稱名。
但用字稱呼某人,則表現了特別的關係。
拓展資料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常見的有:
1.長幼排序: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長兄,字孟跛;
2.意義相同: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
3.意義相近: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
參考資料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主要是男人要
有字,普通人家的女子沒有字,甚至名都沒有。有字的男子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人。
字是一個人的與別人交往時的他稱,即別人稱呼時所用。
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如果他人是平輩,關係好,必稱字而不用名,以示親切。生疏的人之間稱名,長輩或者高者對下稱名。
但用字稱呼某人,則表現了特別的關係。
字是名的另一面解釋,可以是相對應的意思,也可以是解釋。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與名對應。蘇軾字子瞻,是因為他的名和字都當時一位大名人所給,他的名「軾」為車前橫木,可以讓人站在馬車上**遠方,故字為子瞻,即**遠矚。
有時候先有了名,再找名人取字,說是可以讓人的命運更加順暢。所以古代取字很講究。近現代多數人則不用字了。
6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的人對姓名是很是看中的,就好比對自己的身體一樣,不會輕怠的。男孩有名有姓,女孩最初只有賤名,這不是乳名,更不是小名,後來的女子大都有乳名和小名,但還是沒有大名,也就是學名,因為女孩不必有學問。姓就是隨父姓,因為那時已是父氏系社會了,名有家譜的就按家譜定,以前的名字大多是三個字的,那只要在自己取一個就行,但這一般得由父親取。
字呢,要求就沒那麼嚴,即可由父親定,也可自己改。字的取義一般是以期望健康、平安、吉祥為主。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人 名子 後面有字什麼
比如: 李有德 字:剛子
也可以說是小名(也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外號)
8樓:雪域_琉璃
古人忌諱直呼他人姓名(可能是上古原始宗教的遺俗),所以在男子成年後要另起表字。
只有長輩和上位者才能稱呼某人的姓名,其他人應該稱呼他的字,否則就是不尊敬,失禮。
隨著時代的變遷,至少到元朝時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再有表字,表字成為地位的象徵。常見有人在讀了幾天書或有了幾個錢後請先生起個表字。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嬰兒出生由父親取「名」。男子二十行冠禮取「字」,女子十五歲及笄取「字」。一種習俗沿襲下來的。
10樓:銀雪蝶戀
字也算理想吧,一般在古代都是有表字就不呼其名
11樓:標準擁護
字就是他們家譜裡的排行。排到什麼字了,就用那個字。比如,有個王姓家譜的排行是這幾個字:「燕文未總正、淮安本志忠」,要是排到「本」字輩了,那他的字就是「本」什麼。你的明白?
12樓:歆瑜
字一般都是在行**禮時長輩為後輩取的,表達一種美好祝願和期許
古人的名字為什麼後面帶字什麼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今天常說的某某人叫什麼名字,其:「名字」一詞,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個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效能和作用,是三個各自獨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剛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長大以後要取字,兩者相連,通稱名字。關於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應奎曾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意思是說,名是用來區分彼此的,字則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質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樣。一般說來,古時候,名是階段性的稱呼,小時候稱小名,大了叫大名。
等有了字,名就成了應該避諱的東西,相稱時也只能稱字而不稱名。
名與字在多數情況下共同構成一個人的代號,儘管用途不盡相同,二者之間還是有聯絡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與字內容毫不相干的情況幾乎見不到。如三國時的名將張飛,字翼德,在這—名字中,
「飛」是名, 「翼德」則是對「飛」的解釋,因為
「飛」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動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名與字之間也有聯絡,即「居易」是因,「樂天」是果,只有居處安寧,才能知命而樂天。
古人的名有多種種類,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們取字非常簡單,往往只取一字,與「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齡階段的字相連。如孔子**顏回字子淵,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這些名字中的「淵」、「牛」、「弓」就是他們的字。
當然,有些人取字時乾脆只用一字,不加別的字辭,如陳勝字涉,項羽字籍等即是。東漢以後,人名取字才越來越講究,情況也越來越複雜。人們在有了名以後,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
有些人在取字時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則」、「思賢」、「師亮」等等;有些人則寄託對當事人的厚望,取字「溫叟」(長壽不天)、「永全」等等。這些,無不含有深刻的意義。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號以代替名字。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早在周朝時,人們就已經開始取號。
對此,《周禮》解釋說,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意思是說,號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稱或美稱。早期的號具有這一特點,有號的人多是那些聖賢雅士。如老子別號廣成子、范蠡別號鴟夷子皮等。
先秦時期有名字又有號的人並不太多,至秦漢魏晉南北朝時,取號的人仍不很多,名載史籍者僅有陶潛別名五柳先生、葛洪別號抱朴子等數人。但是,到了隋唐時期,伴隨著封建國家的強盛和文化的高度發達,在名、字之外另取別號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如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皆屬此類。
到了宋代,取號之風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熟知的《水滸傳》108將個個都有別號,正是代表著當時的社會風氣。明清人更把取號視為一種時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幾乎人人有號。
正如清人凌楊藻在《蠡勺編》一書中記載的那樣,其時「閭市村壟,嵬人瑣夫,不識字者莫不有號,兼之庸鄙狂怪,鬆蘭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則必『水』,伯『鬆』則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聞婦人亦有之,向見人稱『冰壺老拙』,乃嫠媼也」。甚至一些落草為寇的盜賊也有別號。
如上述書中舉了一個縣官審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說明問題。這一例子說,一位縣官在審理一樁竊案時,責難犯人為自己開脫罪責,犯人突然說道:「守愚不敢。
」縣官不解其意,一問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稱別號。
在用字上,取號與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數多少的限制。從已知的歷代別號來看,有2字號,也有3字、4字號,甚至還有10餘字、20餘字的別號。如清代畫家鄭板橋的別號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至於宗教界的一位叫釋成果的法師,別號的字竟達28個之多,即「萬里行腳僧小佛山長統理天下名山風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侯」。一個人的別號竟然用了近30個字,真可謂古今一大奇觀。
因為古人取號有較大的隨意性,並且不必加以避諱,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飽受***和避諱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們在名字之外更取別號來表現自己。當時的大多數人都取一個別號,但有些人的別號也有好幾個。如清初畫家石濤法名弘濟,別號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滌子、瞎尊者,達4個之多。
綜上可知,我國古人的稱謂遠比現代人複雜,他們有姓名又有字、號。這種姓名字號的並存,既適應了當事人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情況下的需要,也為中國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
古代人名字後面字是什麼意思?
14樓:墮落之後的繁華
古代人名字後面字的意思如下
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古代嬰兒出生滿兩個月就要命名。
《禮記》中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這是因為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行結髮加冠之禮,以示成年,開始取字。女子十五歲結髮加笄(束髮的簪子),作為成年的標誌,可以取字。
一個人成年後,由長輩原先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場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徑直稱呼,應另外換一個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否則被視為無禮。因此,以字相稱,表示尊敬。
字獨立於名之外,又與名密切相關。如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可以相互註釋,字義相近,周瑜字公瑾,「瑜」和「瑾」均為美玉,義相近。
也有名與字互為補充,可以連義推想的,如岳飛字鵬舉,「鵬舉」取大鵬振翅高飛之意,與「飛」互為補充。還有以反義相對取字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熹」與「晦」字義相反。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人取名字的五個原則和六條禁忌
五個原則是信、義、類、假、象。
1、所謂信,即以出生時與生俱來的特殊標記為名;
2、所謂義,是根據出生時的祥瑞現象命名;
3、所謂象,是以相似之物命名;
4、所謂假,是可以假託萬物之名;
5、所謂類,是可以取與其父親類似的名字。
六條禁忌
1、不能以國家名為字;
2、不能以官職為字;
3、不能以山川為字;
4、不能以隱疾為字;
5、不能以畜牲為字;
6、不能以器幣為命。
否則會引起諸多不便。申繻舉例說,晉國的僖侯名字「司徒」,就廢了司徒之官名,宋武公名字「司空」,就廢了司空這個官名,魯國的獻公名字「具」,武公名字「敖」,就廢了具、敖二山的山名。
古人為什麼有了名字還要有字?那有什麼意義?
15樓:無名之人
字一般指表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16樓:晴晴
古人於名、字、號之間的關係,可簡單地概括為: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明志,齋室寄情。
17樓:匿名使用者
你看過京劇諸葛亮出場時的自報姓名嗎?他是這樣報的:
山人複姓諸葛 名亮 字孔明 道號臥龍。(你可能會吃驚的說 啊 這麼長!其實不長,按說他還沒有報完,沒有報他的小名)
古人的名字為什麼這麼長?聽我一一道來:
小時候我曾經問過爺爺,為什麼爺爺和父親都有名,也有字。爺爺回答說:「名是祖輩給取的(留的)也是祖輩叫的,你長大**以後(用現在的話來說,等於說我們參加工作以後)一般人那能亂呼你自己的名諱。
所以說人就得有個字」。當時我看到爺爺和父親的名片正中三個大字就是姓和字。名只是用小點的字後贅在下邊所在地名的前邊。
(據我所知「字」都是自己長大**以後自己給自己取的)
名和小名是兩碼事(不是一回事)名是按家譜取的,非常鄭重其事的。而小名是孩子剛出生後隨意給取的。為了表示親切,小名可以用「貓娃」「狗娃」……這些很俗的字眼。
名就絕對不能這樣亂取亂叫了。
因而一個人的名字有下列幾種情況:
(一)小名(也可叫乳名)。可以隨意取個親切的、順口的名字;有的按屬象取叫「虎娃」「龍兒」……等;有的人講迷信、覺得小名越難聽,孩子的生命就越旺盛,還有取「瘸子」「尿罐」的……等。
(二)名,是要登入家譜的,是最尊貴的,是長輩和老師取的,也是長輩和老師(包括以後的上級)叫的。為了顯示其尊貴,在一般公眾場合是不能使用的。
(三)字,是**以後自己給自己取的。(也有請名人或博學的人給取的)字是在公眾場合用的,也是**後用途最廣的。字不只是古人有,近代孫中山、***、蔣介石……包括許多普通人都是有名有字的。
蔣介石稱呼他部下的高階將領時一般就不稱字,而是直呼其名來顯示他的父輩的身份。(電影上經常能看到)你看過《三國演義》上的那些人物都是「字」。如劉備(名玄德)關雲長(名羽)張飛(名翼德)趙雲(名子龍)……等。
(四)號,是外界(或皇帝)依其才能、智慧、成就等加給的封號,如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就號稱其為「臥龍」先生。《水滸》上的「智多星」吳用,「拼命三郎」石秀。這智多星、拼命三郎都是號。
(五)筆名。如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仁。魯迅就是他的筆名。
(六)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當代人的名字又有所變化:封建社會姓劉的姑娘嫁給了姓趙的人家,出嫁後。
她的姓名就成了「趙劉氏」。現代人也有用這種辦法取名的,所不同的只是把那個「氏」字換成了她自己的名字,如「張鳳英」嫁給了一個姓陳的丈夫後名字就改成了「陳張鳳英」了。(香港婦女結婚後這樣取名的人很多)
古代人是怎樣介紹自己姓名的古代人名是如何稱呼的
古代人的自我介紹是姓名 籍貫。例一 聽劉蘭芳說 岳飛傳 兩軍陣前交戰的時候,將帥一般都會自報家門,就是 來將通名 岳飛報的家門 河南省湯陰縣孝悌裡永和莊姓岳名飛字鵬舉。注意 岳飛沒有報所居大都市的名字,也沒有報自己的職稱,也沒有報自己的政績,就是報自己的姓名和出生地。例二 某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
古代人稱的 大蟲 是什麼,古代人稱的「大蟲」是指什麼動物?
最佳答案 由提問者1年前選出 古代的人把所有動物都叫 蟲 無論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走的 爬的,或者是水中游的。魚叫水蟲,鳥叫羽蟲,龜叫介蟲。那些沒有羽毛 鱗片和甲殼等遮蓋東西的動物,則以裸蟲相稱。所以古人慣稱它為 大蟲 在古代,蟲 泛指包括人在內的一切動物。具體分類是 禽類為羽蟲,獸類為毛蟲,蟲類為介...
為什麼古代人的名字大多都是字,為什麼古代人的名字大多都是一個字
古人的名字,分名和字,名和字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絡。一種情況是名和字意義相同或相近 另一種情況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 為什麼古代人的名字大多都是一個字?為什麼古代人名字大多都是兩個字 東漢人名變成清一色的單字名,與西漢末年王莽實施 二名之禁 有關。據 前漢書 匈奴傳 記載 時莽奏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