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中三句賞析,蘇東坡傳句段賞析

2021-03-03 20:35:23 字數 4568 閱讀 3939

1樓:鳳舞天_葉

·所謂華美靡麗的風格,可是說就是堆砌艱深難解之辭藻與晦澀罕見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

·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上,正如我所看見的他那兩幅墨竹上那烏黑的飽墨之光。

·在勢如奔馬的狂波中逆流而上,在沿江的岸邊一步步俯首躬身向上跋涉而行。

·蘇東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勞苦,忽然瞥見一隻蒼鷹在天空盤旋的那麼悠然自在,似乎絲毫不為明天費一些心思,於是自己盤算,為了功名利祿而是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鐐銬的枷鎖,是否值得?在高空飄逸飛翔的蒼鷹正好是人類精神解脫後的象徵。

·此一巨大的扁圓石頭,呈苔綠色,背上滿是晶瑩的小水珠。青蛙尾盡處為一石洞,其中發出清脆的潺湲之聲。

·蘇東坡這時輕鬆愉快,壯志凌雲,才氣縱橫而不可抑制,一時驊騮長嘶,奮蹄蹴地,有隨風飛馳,征服四野八荒之勢。但是弟弟則沉默寡言。父親則深沉莫測,對事對人,一概不通融假借,因此處世則落落寡合,將身旁這兩匹千里之駒,隨時勒抑,不得疾馳而奔。

·蘇堤和西湖之與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雙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沒有蘇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島,一畫龍點睛增其神韻,那西湖該望之如何?幾百年來的中國遊客,春季到來之時,向西湖蜂擁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釣,或在垂楊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時光。

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東岸上的柳浪聞鶯;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島上,由蘇東坡興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確是,湖的四周沒一個角落不使遊客覺得美麗出奇而感到蕩氣迴腸的,晴天也好,在與眾也好。

·晚輩高聲朗讀經典,老輩倚床而聽,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聲音,老輩認為是人生的一大樂事。這樣,父親可以校正兒子讀音的錯誤,因初學者讀經典,自然有好多困難。就好像歐陽修和後來蘇東坡都那樣倚床聽兒子讀書,現在蘇洵也同樣倚床聽他兩個兒子的悅耳讀書聲,他的兩眼注視著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個獵人**最後一箭而未能將鹿射中,彷彿搭上新箭,令兒子再射一樣。

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聲使父親相信他們獵取功名必然成功,父親因而恢復了希望。

蘇東坡傳句段賞析

2樓:

蘇軾傳記的一部力作--評王水照、崔銘《蘇軾傳》 蘇軾作為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全能型」天才,加之偉異卓特的人格魅力,對後世之影響非同一般,因此,有關他的論著也非常之多,其中的傳記類著述,據最粗略的統計,現代以來也不下十數種。要說流傳較廣、較為引人注目的或許要數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該著有張振玉譯本和宋碧雲譯本兩種)及曾棗莊先生的《蘇軾評傳》。林著不失史實大節而假以**筆法,主觀性較強;曾著則多客觀性記述,體現出較為嚴謹的學術性格。

2023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著名宋代文學研究專家王水照先生與其**崔銘博士合著的《蘇軾傳》,可以說,該著兼採林、曾二氏之長,又塑就自己的個性色彩,為蘇學研究做出了新的貢獻。 首先,這是一部規模空前的蘇軾傳記。以往的此類著述,篇幅不一,少則數千字、幾萬字,多則如林著《蘇東坡傳》,約26萬字,曾著《蘇軾評傳》約23萬字,而此著竟達45萬字,可謂堂廡大開。

它前有「引言」,介紹蘇軾生長的蜀中人文環境、家庭文化氛圍與北宋文化大背景,而意在敘說蘇軾孩童時期的生活狀況;後有「結束語」,綰合全書,給蘇軾以總評。正文分為12章,章題既不採用通常見到的以帝王或帝王年號標示時間遞進的方式,也不用一般所說的青年、壯年這類劃分人生階段的字眼,而是按照蘇軾生活、思想、創作、性格、藝術成就等發展變化的自然歷程,將其曲折而又豐富多彩的一生劃分為12年段落,以富於藝術概括力的文字表現出各個生活段落的主旋律,從第一章「奮厲當世雄鷹出」,寫蘇軾初出茅廬、汴京應試,直到末章「皇天后土同悲悼」,寫蘇軾從海南北返、辭別人世。每章之下未設節次,而以數量不等的小標題提示出蘇軾所經歷的主要事件或其行跡、交遊,如第一章第一小標題是「陰差陽錯,蘇軾沒能成為這次科考的狀元」,第五章「柏臺霜氣夜悽悽」之第九小標題是「蘇軾在御使臺差役的押送下,啟程前往黃州貶所」等等。

全書共設小標題140餘個,光看這些小標題,讀者即能大體瞭解蘇軾的一生。如果說書後的兩個附錄列出生平年表之類與同類著作沒多少區別,本書的「後記」卻有點出人意料。它不是一部著作完成之後作者畫蛇添足般的瑣事雜記,而是主要考證作者與讀者同樣感興趣卻又不太清晰的蘇軾的容貌、身材問題,這實在是這部煌煌大著畫龍點睛的一筆。

因此,經過作者的精心設計,全書既提綱挈領,章目分明,又經緯交錯,組織嚴密,猶如一部大交響樂,前有序曲,後有尾聲,中間五音繁會而不紊亂,曲終奏雅而有餘韻,其框架體系的建構顯示出傳記作者相當高超的藝術功力。 其次,這是一部優美生動的關於蘇軾傳記的「信史」,是說書中敘述的種種事件,皆有史料依據,絕不憑空編造。尤其是書中大量引用蘇軾自己的文學作品作為證據,這種第一手材料的運用為該著奠定了真實性的基礎。

即使有些故事出自宋人筆記,未必十分可靠,但這類產生於同時代的遺聞逸事,卻仍然保留著真實的時代風氣和風俗習慣,在不完全真實的材料中隱含著相對的真實性和可信性。說它「優美生動」,是說傳記作者文筆優雅、流暢,對於蘇軾所經歷的一切,皆以藝術化的語言,通過對傳主與周圍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際環境)的關係、人物之間的對白、傳主和生活細節與心理活動等的描繪與分析,將傳主寫「活」,使其形象豐滿。上述兩個方面,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既「堅持無一事無來歷」,又「不主張無一字無來歷」,也就是說,在追求某一事件、情節之時、地、人真實性的同時,允許作一些合乎情理的想象與推演(見《後記》)。

這或者也可以說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吧,對於傳記作品而言,這應該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唯其如此,人物傳記才能既不失其「真」,給讀者以歷史的直感,不會變成歷史**或所謂的「戲說」;又能讓讀者在「感受歷史」的心境中看到富於生命活力的人物形象,得到美的享受,而不是乾枯的歷史資料的排列和堆積。比如,蘇軾在黃州時期的生活,內容豐富,可供選擇的素材很多,也是本書重點敘述的部分之一,作者擷取傳主生活中那些最有意義的片段,將其描寫得十分精彩,此不妨留待讀者諸君參看,這裡單說蘇軾在密州任所的一段生活吧。

過去某些著作只講蘇軾在密州如何勤政愛民、為民請命,如何帶領百姓滅蝗、抗旱,又創作了多少重要作品等,雖然符合史實,卻總覺得只是史料而已。本書自然也寫到這些,但除此之外,作者還寫了蘇軾請任密州的因由;密州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生活狀況與杭州的巨大反差;蘇軾心境的落寞乃至沮喪;他又如何重讀《莊子》,開始以一種全新的心態面對並接納密州的生活;還談到他的創作尤其是詞作怎樣邁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等等。作者依託史料將這些故事串連起來,雖然文字不多,篇幅不長,讀者卻不僅從中認識了歷史,而且也透過時間的長廊,感知到一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的存在,體察到傳主人生階段上又一次重要的轉折與變化。

看來,傳記作者的創作原則確實收到了頗佳的效果。 第三,傳記著作不僅要敘說歷史,重現那塵封霧蒙的往事與人物,使之活靈活現起來,而且還應站在當今的時代高度,用睿智的理性和哲人的目光審視那曾經發生過的一切,並對其作了科學而公正的裁決。在這一方面,該書也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借鑑,其中處理蘇軾與王安石的關係便是一例。

眾所周知,蘇、王在變法問題上,在政治立場上,有著尖銳的對立和巨大的分歧,而兩人又有私交。當然,如果對近千年來聚訟紛紜的王安石變法及圍繞變法問題而產生的蘇、王之間的是非恩怨進行詳盡的鋪寫和評判,並非本書所能擔當而且也不必擔當。因為,儘管從根本上說,由於變法影響了蘇軾的大半生,但蘇、王關係畢竟只是蘇軾生活道路上的一段插曲。

話又說回來,如果不對當時複雜的政局及蘇、王二人的個性、經歷、思想方式以至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與各自的出處進退所帶來的心態變化等各種情況進行客觀而冷靜的分析,而是憑感情用事,褒貶失當,也很難得出穩妥的結論。尤其是對王安石,自宋代以來的不少作品甚至將其寫成十足的壞人,顯然極不公允。而蘇軾作為本書的傳主,如果作者厚愛有加,不謹慎從事,也容易出現偏頗。

但作者較好地把握了分寸,調整了思路,即不過多地糾纏變法問題本身,而側重從人格精神的角度敘述他們的離合。因而,書中既寫了蘇、王二人在各種因素的制約下表現出的不同的政見之爭、深刻的矛盾對立,也寫了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經宦海風波之後友誼的日益篤厚。蘇、王金陵相會的一幕及互相切磋學問、談論國政的情景都是相當感人的。

作者認為,他們當年的爭執皆出以公心,並非個人恩怨;他們都具有偉大的人格與淵博的學養;王安石是時代的偉人、真正的政治家,等等,這些觀點具有「當代意識」,且評價不算過分。至於蘇軾本人,通過作者縱橫捭闔的剖析與描繪,其現世性與超越**融在一起的智者形象蓋已深入讀者心中。本書題名全稱為《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

蘇軾傳》,大概意在說明:傳主真實的一生,已經為後人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人生模式與文化性格,而這也正是蘇軾與歷代讀者建立起來異乎尋常的親密關係的原由,蘇軾的意義和價值遠遠超過了其個體本身。以上例證,也表明傳記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注意提升本書的學術品位。

但是,不能說該著沒有可挑剔之處。比如,說「現存蘇軾詞集表明,他從通判杭州開始填詞」就值得商榷。現有研究成果已經證實,蘇軾在任職杭州通判即37歲時已有詞作問世,換言之,現存蘇軾詞集中的某些作品,是他通判杭州以前創作的。

當然,究竟寫了多少篇、是否算作一個創作階段等問題尚可進一步考辨、討論,但不應斷定蘇軾從通判杭州才開始填詞。再如,附錄一《蘇軾生平創作年表》中列蘇軾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是公元2023年,而在「生平經歷」一檔列「十二月十九日卯時生於四川眉山……」,其處理方法欠當,起碼是不夠清楚,容易對讀者產生誤導,而且與「引言」中謂蘇軾生於2023年自相矛盾(按:蘇軾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即農曆丙子十二月十九日,亦即公元2023年1月8日)。

又如,書中將年號「景佑」誤作「景佑」,人名「石聲淮」誤作「石淮聲」,書名《東坡詞編年箋證》誤作《東坡詩編年箋證》等,蓋因排版、校對不精所致。另外,本書引用作品,多有篇名、題名,引用他人語(如葉燮、陳寅恪語)而不注出處;對白全用現代漢語,而引文采用原文。這種寫法是否最好?

抑或是為了雅俗共賞,可談性強?筆者在閱讀過程中時有不和諧之感,故而尚存疑惑。此就書中某些觀點、史實、文字、寫法等方面分別舉例以示苛責,供其參考。

但無論如何,出現於世紀之交的這部新版《蘇軾傳》,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我家鄉的名人蘇東坡作文,我家鄉的名人蘇東坡作文500字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 豪傑。蘇東坡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 彷彿是一扇古銅色的門。我推門而入,彷彿看到蘇軾站在時空虛空的另一頭向我掂須微笑。一首 念奴嬌 將豪放派詩詞藝術推至了頂端。蘇軾泛遊赤壁,留下的是兩篇名賦與一首懷古之詩詞。讀 赤壁賦 讀到 嘆吾生只須臾 兩句,忍不住啟脣輕誦。當時呈現在東坡面前的應...

蘇東坡的《終了》是什麼,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的原文是什麼?

是蘇東坡 蘇東坡傳 這篇文章已經終了。蘇東坡世稱蘇仙。蘇軾 1037年 專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屬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 山 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 1056 1063 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

1 佛號就是佛的名號。佛有很多,佛的名號自然也很多。稱頌佛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2 現在人們一般講的佛號,就是特指阿彌陀佛的佛號 阿彌陀佛 因為這尊佛和他的佛號都很特殊。阿彌陀佛創立了所有佛都稱讚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在創立世界的同時,將他自己的名字 就是佛號 變成了一句咒語,就是說唸誦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