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明孝陵,為明太祖朱元璋陵墓。明孝陵至今,經歷了四個時代,每個時代都大力保護他的陵墓,這跟歷史背景分不開。
一、明朝,明孝陵是明朝太祖皇帝的陵墓,自然將孝陵視為祖宗根本之地,備受尊崇,有明一代保護的很好。
二、清朝,2023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崇禎帝以身殉國,明遂亡,滿清以報君父之仇而入關竊取天下以後,大肆**明皇族,剃髮易服,留髮不留頭,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江陰八十一日等等,屠城不計其數。為安撫人心,清庭下旨保護明孝陵及其明十三陵。
康熙年檢,又興起***打擊文人對故明的懷念,由於剛剛削平三藩,海外明鄭不久。外部有沙俄,葛爾丹虎視眈眈,國內滿漢之分嚴重,****空前高漲,明孝陵成為明遺民寄託舊有政治認同和前朝記憶的符號,從而被賦予了與清王朝的統治秩序隱然對抗的意義。
當時環境下,明孝陵在漢人心中如黃帝陵在華夏人心中的神聖地位一般,已然成為漢族心中的精神寄託與祖陵,為緩解****,康熙南下江南時,還親自到明孝陵行大禮祭祀明太祖,並留下「治隆唐宋」的官方評價石碑,比之前更加註重保護明孝陵。乾隆下江南時為了安撫漢人,也是如此,在當時大背景下,有清一代,明孝陵保護的很好。
三、**。
**初年,民族意識覺醒,辛亥革命時,孫中山先生親自前往明孝陵祭拜太祖朱元璋,明孝陵的地位已是超然,漢人心中的聖地,所以**初那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年代裡,明孝陵也受到很好保護,至抗日戰爭後,日軍侵華狂妄至極,號稱三個月亡華,南京淪陷後,也沒有開挖明孝陵盜寶。就如日軍攻陷北京後,沒有大肆搜刮故宮及其其他帝陵一樣。日本人認為中國會亡於其手,一切都是囊中之物,沒想到最後抗日戰爭以中國勝利告終,在**那樣的亂世裡,明孝陵有驚無險的渡過。
四、新中國
建國後,社會安穩,在保護文物的意識下,明孝陵成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一直被保護至今。
當然,明孝陵位於南京郊區,不同於其他帝陵在深山老林遠離人煙,離城市鬧地很近,客觀上保護了明孝陵,補充一點,明至今幾百年中,明孝陵被儲存完好的是其核心地宮,至於地表建築也是幾經戰火幾經重建。
如何評價朱元璋的分封藩王的舉動,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要實行分封藩王的政策
朱元璋分封潘王的舉動第一是出於防禦舊元的考慮,藩王就是出鎮地方,主要職責是統領軍務防禦舊元勢力,轉移軍事權力的現實需要,將功臣宿將手中的軍權轉移到自己兒子手中,削弱勳貴,有利於皇權的高度集中 配合廢除宰相制度,防範權臣把持朝政,故而賦予諸王 清君側 的權力。說白了,藩屏帝室 才是朱元璋分封的終極意圖...
明太祖採取哪些措施加強君權,明太祖採取哪些措施加強君權?為什麼?
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政治 在 廢除丞相,分權六部,設內閣 在地方,設三司,分管財政 檢察 司法和軍政 司法 增加對君權的法律保障,比如設定了許多針對保護君王的法律。思想 八股取士,從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中取材等等!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 設立三司,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政,設定錦衣衛,以八股取士...
明太祖為何年批閱奏章二百多件,明太祖為何年批閱奏章二百多件
是每天批閱奏章兩百多件。主要是因為廢除了丞相,各種事務都得自己處理。因為他廢除了丞相制,廢除丞相制度並沒有起到鞏固政權的作用反倒產生了內閣更加牽制皇帝的權利。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大權獨攬。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事事親力親為。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勤政,而且是歷史上少有的精力充沛的帝王,在廢除丞相之後,很多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