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基本知識附練習及解析,對聯基礎知識大全

2021-03-03 23:41:41 字數 7056 閱讀 1583

1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

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

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例如廣東卷的出句是「荔枝龍眼木瓜,皆是嶺南佳果」,對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內奇葩」,或者「人蔘貂皮鹿茸,莫非東北珍寶」。但若對「唐詩宋詞元曲,莫非祖國文化」就讓人覺得彆扭和生硬。

我們學過的對聯都是內容密切相關的,例如「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等等。

二、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三聲或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一聲或二聲)

例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徑」讀仄聲,「舟」讀平聲;「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照」讀仄聲,「流」讀平聲。對聯的節奏相應,平仄和諧,讀起來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韻美。

三、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例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與「梅花」是名詞,「鋒」與「香」是形容詞,「自」與「從」是介詞,「磨礪」與「苦寒」是名詞,「出」與「來」是動詞。

四、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

對聯基礎知識大全

2樓:睢寧一指禪

一、對聯的起源與發展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是我國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民族文化形式,在人民群眾遇到婚喪喜慶、節假、壽辰等重要事件或時刻,都喜歡用它來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這種對聯在春節時期應用最廣,稱之為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

」當時的「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五代十國時,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後來,由於紙張大量生產,桃符逐漸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春聯普及盛行於明朝。據《簪雲樓雜說》載:

「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微行出觀,以為笑樂。

」據說,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

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裡,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

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

另外,他還為王公大臣們御書春聯,賜給中山王徐達的對聯是:「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賜給陶安的對聯是:

「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因為皇帝身體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愛,廣大群眾的傳播,春節貼對聯便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

二、對聯的特點:

對聯的特點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上下文的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絡。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

對聯的特點概括起來是「六相」,分敘如下:

一是字數要相等。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

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但對聯中應儘量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

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桃花流水之曲,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複,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詞性相當。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後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

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片語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

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型別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時令、 地理、官室 、草木 、飛禽等。最後是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

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地理對宮室等。

三是結構相稱。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當儘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如李白題題湖南岳陽樓聯: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結構。其中,「水天」對「風月」皆為並列結構,「一色」對「無邊」皆為偏正結構。

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四是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

這是一副七字短聯,上下聯節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較長的對聯,節奏也必須相應。

五是平仄相諧。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上下聯平仄相反。

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片語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應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

當代聯家餘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

對聯平仄問題不是絕對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變通。如對聯中出現疊字、復字、迴文、諧趣、音韻等,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

六是內容相關。什麼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

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但對聯中有一種形式叫「無情對」,上下聯逐字逐詞對仗工整,但內容毫不相關,上下聯意思對比能造成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成名於清末民初人稱怪才的何淡如以廣州方言俗諺「一頭霧水不知宗」對唐詩名句「四面雲山誰做主?」就很有特色。

3樓:俟軍巨清霽

請看這個

有所得希望你滿意……!

對聯知識及訓練

4樓:執行長

一、什麼叫對聯:對聯又名對子,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辭典》釋),**於律詩的四聯八句。

二、對聯的形式,按時間和場合分:

1.春聯:春節時張貼在門上的對聯;

2.楹聯:用於堂屋、大廳前部柱子上的對聯,多縷刻於木版懸掛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3.裝飾聯:多懸掛在堂屋牆上中堂畫兩側、書房牆壁上或懸掛在名勝古蹟的壁柱上;

4.喜聯:用於祝賀婚娶、建新屋、遷居;

5.壽聯:他人過生日,送對聯祝壽;

6.輓聯:哀悼死者的對聯。

三、對聯的對法:從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關係看,可分正對、反對串對三種。

1.正對:上下兩聯所表達的內容相似或相關。

例:福如東海 浮舟滄海 兩個黃鸝鳴翠柳 春蠶到死絲方盡

壽比南山 立馬崑崙 一行白鷺上青天 蠟炬成灰淚始幹

2.反對:顧名思義,反對即上下兩聯意思相反。

例:紅軍中,官兵夫,衣著薪餉一樣

白軍中,將校尉,飲食起居不同

3.串對:又名流水對,單看上或下聯,意思不全,上下聯連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思想意境。

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人生自古誰無死 紙上得來終覺淺

一枝紅杏出牆來 留取丹心照汗青 絕知此事要躬行

對聯是對稱的兩句話,上句叫上聯,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聯,也叫「對白」

四、對聯的特點:

1.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平仄要和諧、相對,尤其是上下聯的尾字,平仄要交錯,一般上聯要用仄聲字,下聯尾用平聲字。否則拗口。

2.上下聯某位置上的詞性必須相同。下聯詞性與上聯同位詞相同。

例 :明月鬆間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閉門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硃筆點天文 投石衝開水底天

3.上下聯的字數同時可長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長可達數百字。

五、對聯的平仄:按現代漢語標調,一聲為陰聲,音高而平;二聲為陽聲,音由下往上。(以上為平聲)、三聲為上聲,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聲為去聲,音由高往下(以上為仄聲)。

古入聲字已消失。

對聯平仄口訣:

「平對仄,仄對平,平仄要分清;一三**論,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憶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諧的對聯:

日出/江花/紅/勝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來/江水/綠/如藍(平平仄仄仄平平)

六、對聯練習題

1.指出下列對聯所指行業:

松竹贈綠素雅為佳 男添莊重女添俏 雖然毫末技藝

芝蘭送香淡雅最奇 夏透風涼冬禦寒 卻是頂上功夫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刻刻催人資驚醒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聲聲呼汝惜光陰

2.指出下列壽聯所指年齡: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顏久駐 明月有恆紀年合獻九如頌

去期頤尚廿載預徵後福無疆 長春不老添閏當稱百歲人

辭賦登壇方半甲 不惑但從今日始 上壽期頤莊椿不老

功名強壯蚤旬年 知天猶得十來年 君子福履洪箔思陳

五嶽同尊唯鬆峻極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 從古稱稀尊上壽

百年上壽如日中天 春秋不老大德大年 自今以始樂餘年

(三)下列對聯分別指歷史上哪個人物:

身入狼邦壯志匹夫生死外 生死一知己 鬼狐成性格

心存燕國瀟寒易水古今流 存亡兩婦人 笑罵成文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三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甲

白鐵無辜鑄佞臣 八年於外平成河海江淮

名望重三唐是誰敵手陵厲騷壇春樹暮雲競傳白也詩篇上

遭逢同五代故事回頭從談天寶秋風破屋令我嗚呼感慨多

(四)給下列對聯斷句並指出對聯中的通假字: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調琴調新調調調調來調調妙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種花種好種種種種成種種香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獲豐收 月月月明秋月月明明分外

盈盈笑語盈盈笑笑頻頻傳捷報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聽雨雨住住聽雨樓邊住聽雨聲聲滴滴聽聽聽 船漏漏滿鍋漏幹

觀潮潮來來觀潮閣上來觀潮浪浪濤濤觀觀觀 燈吹吹滅火吹燃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開關早關關遲聽過客過關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天心閣閣落鴿鴿飛閣未飛 弓長張張弓張弓手張弓射箭箭箭皆中

水陸洲舟停舟舟行舟不行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難開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看我似我我非我我也非我

今夕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對年頭 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象誰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說人之人被說人之人說人人被說不如不說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戲劇本屬虛虛內尋實實非為實虛非為虛虛虛實實方寸地生殺予奪榮辱貴賤做來千秋事業莫道當局是假

唱彈原為樂樂中藏憂憂民之憂樂民之樂樂樂憂憂頃刻間悲歡離合喜怒哀懼獻出萬代人情須從戲裡傳真

《對聯知識》對聯的特點與源流,《對聯的基本知識與寫作技巧》

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統一,嚴肅性和遊戲性的統一,對偶是一個很重要的特徵 對聯的特點是什麼 對聯有以下特點 獨特性與普遍性。一副標準的對聯,總是由相互對仗的兩部分所組成,楹聯的語言既不是韻文語言,又不是散文語言,而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語言。寄生性與包容性。楹聯本從古文辭賦的駢詞儷語派生髮展而來,小...

網球的基本知識是什麼,網球基本知識介紹。。

網球規則 發球前的規定 發球員在發球前應先站在端線後 中點和邊線的假定延長線之間的區域裡,用手將球向空中任何方向拋起,在球接觸地面以前,用球拍擊球 僅能用一隻手的運動員,可用球拍將球拋起 球拍與球接觸時,就算完成球的傳送。發球時的規定 發球員在整個發球動作中,不得通過行走或跑動改變原站的位置,兩腳只...

《對聯》基礎知識與寫作技巧,《對聯的基本知識與寫作技巧》

一 對聯的特點 對聯具備四個特點,即 字數相等 平仄相合 詞性相對 內容相關。1 字數相等,斷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2 平仄相合,音調和諧 傳統習慣是 仄起平落 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3 詞性相對,位置相同 一般稱為 虛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