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的修善歷程,萬壽寺的歷史沿革

2021-03-03 23:41:41 字數 4981 閱讀 9799

1樓:柔情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黨的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貫徹落實。廣大信教群眾要求修復千年古剎萬壽寺的呼聲日漸強烈。2023年12月3日,原金山縣人民**正式批准修復開放金山萬壽寺。

2023年修復工程正式啟動,修復工程得到了各級**的關心和指導,也得到了廣大信眾的大力支援。

2023年12月12日至18日,萬壽寺隆重舉行了修復後第一堂水陸**會,祈求世界和平安定、國富民強、風調雨順。至此萬壽寺正式對外開放,迎接十方信眾前來朝禮。

如今的萬壽寺殿宇軒昂,結構嚴整。寺院佔地38畝,建築面積達5300多平方米。寺院建築由前至後依次是山門、客堂、僧察、鐘鼓樓、大雄寶殿、三聖殿、功德堂、齋堂、客房、伽藍殿以及放生池等。

寺院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糅合了中國古代建築和現代建築的風格,雖全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卻不失中國佛剎的傳統建築特色。飛簷翹角、黃牆露瓦,顯示出特有的古樸和莊嚴,無不再現了中華民族敦厚、淳樸的文化內涵。寺內環境幽雅,林木蔥鬱。

花草樹木佈局井然,四季飄香。行在其中,既能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領略建築藝術的美輪美奐,園林景色如詩如畫,簡直令**連忘返。

萬壽寺的歷史沿革

2樓:袁樂兒

萬壽寺初名萬壽院,地處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是上海最西南角的一座千年古剎。據地方史料記載,初為三國時代東吳大帝孫權賜建。據傳,孫權之母吳龍珍在幼年時失去父母后因不堪受嬸母的冷嘲熱諷,便攜弟妹們投奔康城(金山城)的姑母,得到姑母一家的寵愛,並因此得以學習詩書經論和禮儀。

吳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吳龍珍被尊為皇太后。

為了報答當年落難康城時姑父母的養育之恩,孫母便囑子遣人赴康城,欲接二老至跟前侍奉。不料早已寡居的姑母唸佛度生,不願離鄉北上。於是,孫權便令地方官將其舊宅翻建成佛院。

吳嘉禾元年(232),佛院落成。孫權誥封外祖姑母為「萬壽護國夫人」,並御筆金書「萬壽院」三字,製成巨幅匾額,懸掛在院內長生殿上,讓外祖姑母在院內修身養性。此後,孫權還多次遣其弟妹來萬壽院祝福。

護國夫人圓寂以後,萬壽院成為一方佛教信徒朝拜進香的聖地。

萬壽寺在歷史上可謂名聲顯赫,極為輝煌。歷代曾有多位帝王來寺進香留跡,地方史料記載的有:東吳會稽王孫亮、東晉元帝司馬睿、南朝宋武帝劉裕和陳宣帝陳頊、五代吳越王錢謬、南宋高宗趙構、元末吳王張士誠等。

萬壽寺大雄寶,裡面供奉的中間釋迦牟尼佛,在釋迦牟尼佛的左右分別為阿難和迦葉。釋迎牟尼有十大**,迦葉和阿難為其中最著名的兩位。佛殿內不能拍照。

大雄寶殿後面是三聖殿,三聖殿供奉的是「西方三聖」。正中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側為觀世音菩薩,右側為大勢至菩薩,也稱「彌陀三尊:。佛教稱世界有穢土即凡人所居住的地方和淨土即聖人所居佛國之分。

三聖殿的右側是五觀堂,這是佛家**用齋的地方,室內正堂有一個很大的佛字,也有香案,是用齋前頌經時用的,上完香後才能開始用齋,用完齋後碗筷要洗乾淨整齊地放在桌上。觀堂的後面是伽藍殿,伽藍神是寺院的守護神;裡面居住的都是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

隨著歲月的推移,朝代的更替,萬壽院幾經興廢,其名也隨時而易,曾叫過「護國娘娘廟」、「萬安寺」、「萬壽寺」、「祝聖道場」等。歷史上曾有幾次較大的興廢,例如:

南朝陳宣帝太建元年(569),小官鎮(明朝以前,金山曾名為小官鎮)鉅富、刑部都官郎中魏榮卿傾家中資產,又四處募資,重建萬壽院,三年後建成,萬壽寺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據記載,當時的萬壽寺,寺院前後共分六進,山門前,九層寶塔高聳,自地面致塔尖,約十六丈有奇,全寺大小殿堂共二百零八間,僧人達三百餘眾。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錢謬之孫錢朝佐資助重金修飾萬壽寺,重新給佛像妝金,把天王殿上彌勒佛像作了一個重大改變,將其舅祖父浙江奉化「布袋和尚」陳契此的形象塑成彌勒佛,並親自為造像題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物;開顏便笑人間好笑之事。」橫批是:

「笑口常開迎新客」。今天萬壽寺的這副對聯和彌勒造像已成為傳世經典,其勸導人們為人處事要樂觀、豁達、包容、大度。

2023年,萬壽寺在清軍與太平軍的戰火中再次遭破壞。2023年萬壽寺得以重修,恢復後前後三進殿,前進為山門,二進為正殿,三進為方丈室和伙房,各進兩側以廂房連線,如此格局保持到**初期。

成住壞滅,乃世間萬法之常相,萬壽寺之盛衰亦是如此。千百年來,歲月推移,朝代更替,萬壽寺幾度興廢,但始終沒能儲存下來。2023年,在萬壽寺創辦金衛農業中學。

2023年,金衛中學與農業中學互調校址,寺院大部分建築被拆除,僅存的一座正殿也於2023年被拆除。

萬壽寺的由來!歷史經過!

3樓:玉質竹魂

這是北京的萬壽寺:

萬壽寺是一處清幽、肅穆的皇家廟宇,歷經明清幾代皇朝的大規模興建,最終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於一體的皇家佛教勝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壽慶典的重要場所。2023年,北京藝術博物館建立於此,正式對外開放。萬壽寺位於京城西直門西北七華里處的蘇州街北,即明清時的長河廣源閘西側。

歷經萬曆、康熙、乾隆、光緒歷朝的數次大規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為一體的建築格局,有「京西小故宮」之譽。

萬壽寺始建於唐朝,稱聚瑟寺。明萬曆五年(2023年)重修,萬曆皇帝之母慈聖李太后出資,司禮監馮保督建而成,改名萬壽寺,成為皇家寺廟。主要用做藏經卷,後經板、經卷移至番經廠和漢經廠,萬壽寺便成為明代帝后遊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宮。

清朝時又經幾次重修擴建,西路於乾隆朝時改為行宮,遂成為規模巨集大的皇家重寺。清乾隆十六年和二十六年,清高宗弘曆曾兩次在這裡為其母祝壽。清光緒二十年(2023年),慈禧太后重修萬壽寺行宮,在西跨院增修了千佛閣和梳妝樓,形成最後格局。

當年,慈禧往來於頤和園與紫禁城之間,都要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有小寧壽宮之稱。2023年前後,萬壽寺的前部曾闢為東北難民子弟學校。2023年,中路闢為北京藝術博物館。

萬壽寺深庭廣廈,瓊樓玉宇,雕樑畫棟,極其巨集麗。其間曲欄迴廊,御書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宮,蒼松翠柏錯落有致,佔地三萬餘平方米。寺內分東、中、西三路。

中路為主體建築,山門以內共七進院落,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御碑亭、無量壽佛殿、萬壽樓等,各殿兩側有配殿配房。東路為方丈院和圃園,即僧人生活區。西路在乾隆年間改為行宮院。

寺廟前,長河奔流,舊時設有碼頭。每當春末夏初,帝王太后從紫禁城走水路到頤和園避暑,均在此駐蹕下船稍事休息。

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山門兩側的卡子牆、撇山影壁的磚雕,構圖精細,為不可多得之藝術精品。兩側齊胸高的宇牆虎皮底座,朱牆白頂,色彩分明。

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鐘樓,右鼓樓。素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曾懸掛於此。

乾隆八年,移至覺生寺(即大鐘寺)。過天王殿是大雄寶殿,內有三世佛、十八羅漢、倒座觀音泥塑像。兩側金柱上,有乾隆帝所書楹聯:

「戒慧光中煙雲皆般若;清涼界外花石盡真如。」清大太監李蓮英為了恭維慈禧,特意命人制作了一個面似慈禧的觀音像,慈禧的「老佛爺」之名由此而得。現在,此座觀音像還擺放在三世佛像的後邊。

正殿之後的萬壽閣是近年重修的,原閣於**年間毀於火災。閣後的大禪堂,為主持講經說法之地。堂後假山疊石,松柏蒼勁,皆為數百年之物。

大禪堂後為最後一進院落,內有一片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為觀音,左為文殊,右為普賢。山後有兩株古銀杏樹分立兩旁,飽經滄桑的虯乾枝葉高聳入雲。其後還有乾隆御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御碑亭、千佛閣等。

無量佛殿兩側原有洋式門兩座,建於清乾隆年間,與圓明園之西洋樓同齡,皆為中西結合之產物。隔門與西路的爬山遊廊和亭閣相連,亦與東路長滿樹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宮部分,為清乾隆年間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間夾道一分為二。左為壽膳房,右為壽茶房,其後是皇帝、太后駐蹕之行殿。行殿之後兩側有爬山遊廊,通過小亭到後樓。

相傳,清末慈禧太后曾於此梳妝,故稱「梳妝樓」。再後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專為皇帝講經之所。東路是方丈院。

前部有大齋堂,大廚房及僧舍,中為齋堂、前宇、南房,齋堂之後為土山,最後是獨院。

北京藝術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藝術博物館,「藏身」於這座著名的古剎內。現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近五萬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主要包括歷代書法和繪畫、碑帖及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宮室瓷器、古代傢俱、歷代錢幣及璽印等。

其它如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菸壺等,不勝列舉。字畫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代大師的傳世之作。藝術館還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的古籍圖書十餘萬冊。

還有一處吉林的,不知道你要哪個以下是其具體資料:

萬壽寺始建於清朝嘉慶二年(2023年),距今已有210年的歷史,開山祖師是北京嘉興寺和尚,法名不詳,綽號「元寶和尚」,是嘉慶年間攝政王的「替僧」。當時萬壽寺有正殿十二間,後殿五間,馬殿七間,鐘鼓樓、跨院兩個,靈塔一座。建寺工程於2023年全部竣工,建成後攝政王題匾一方「惠我無疆」懸持在大雄寶殿內。

據吉林省地方史志載,先有小城子後有寬城子(現今長春市寬城區),萬壽寺建成以後,因寺院的廟會等佛事活動吸引了大批的居民在寺院周圍居住,而逐漸形成了小城子。因此萬壽寺也成為長春市,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寺院。香火鼎盛時期僧人約50餘名。

「文革」時期萬壽寺遭到毀壞,化為廢墟,現僅依稀可見青磚瓦礫的6000餘平方米遺址。

時逢盛世,社會和諧,人心向善,物阜民豐,隨著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的落實,寬城區奮進鄉地區信仰佛教信眾日益增多,經吉林省佛教協會報請省、市宗教局同意,在長春市寬城區奮進鄉隆西村異地復建萬壽寺。

復建的寺院坐落在伊通河畔,規劃佔地六十畝,為仿清建築風格。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閣。

東側軸線依次建有:客堂、祖師殿、西歸堂、地藏殿。西側軸線依次建有:

伽藍殿、延生堂、元寶和尚紀念堂。鐘樓 、鼓樓各一座。外圍的兩個跨院建有360間的寮房,為在家居士修學佛法道場。

寺內籌建東北三省最大的影音館及佛教圖書館,完繕經、律、論藏各個方面的書籍,充實各宗各派的經典及論藏,為居士提供一個真正的佛教圖書館。寺院總建築面積五萬多平方米,工程預計耗資18000餘萬元,工期三年。同時寺院內啟建萬佛殿,殿內供奉一萬尊如來像,即解決了居士在家供奉,禮拜的諸多不便,又提供了廣種福田之勝緣。

古剎重輝,海眾祥和。在現任住持釋照睿法師的帶領下,寺院常住兩序大眾和合共住,二時課誦、過堂、出坡、布薩,定時學習佛教教理教義,佛事活動如法如律地有序進行。

住持釋照睿法師暨寺院常住兩序大眾竭誠歡迎您來寺院進香朝拜。

仰祈十方三寶加庇護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已故先人業消智朗,識超淨域。

北京萬壽寺的介紹,都江堰萬壽寺簡介,建於什麼時候,毀於什麼時候,來歷

北京萬壽寺來是一處清源幽 肅穆的皇家廟宇 bai,歷經明清幾代皇朝的大規模du興建,zhi最終形成了集寺廟 行宮 dao園林於一體的皇家佛教勝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壽慶典的重要場所。1985年,北京藝術博物館建立於此,正式對外開放。萬壽寺位於京城西直門西北七華里處的蘇州街南 紫竹橋北,即明清時的長河廣源...

從地鐵5號線去萬壽寺怎麼坐地鐵,西苑到萬壽寺路怎麼走

公交線路 地鐵5號線 地鐵6號線 323路,全程約20.9公里 1 從大屯路東乘坐地鐵5號線,經過8站,到達東四站2 步行約180米,換乘地鐵6號線 3 乘坐地鐵6號線,經過7站,到達花園橋站4 步行約380米,到達花園橋北站 5 乘坐323路,經過2站,到達萬壽寺站 西苑到萬壽寺路怎麼走 公交線路...

從萬壽寺到健德門怎麼走

駕車路線 全抄程約12.4公里 起點 萬壽寺 1.從起點向西北方向出發,沿萬壽寺路行駛7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西三環北路輔路 2.沿西三環北路輔路行駛90米,進入西三環北路輔路 3.沿西三環北路輔路行駛280米,稍向右轉進入西三環北路 4.沿西三環北路行駛790米,過為公橋,直行進入萬泉河路 5.沿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