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是讀後感寫作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讀後感的格式(簡單的說):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絡實際生活,把書裡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
當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
但是 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後,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家風家教讀後感
2樓:胖娜
讀完家風家教以後才明白很多道理,更加能體會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
3樓:9426走
如果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麼親子閱讀就是最長久的陪伴。現如今,比起優越的物質條件,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親子閱讀,就有這樣一種神奇的魔力,把父母與子女牢牢吸附在一起,慢下來,「閱」讀書,「悅」生活,遇見更美的自己。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日常都是和文字打交道,不管是工作中的八股文,還是閒暇時的散文隨筆,工作、生活都與文學息息相關,開啟了一段靜謐綿長的書香之旅。孩子出生後,我反對拔苗助長式的早教,不主動教書認字,而是給孩子講故事,教她聽書閱讀。我異常珍惜難得的閒暇時間,那是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
擇一良辰,搬張凳子,開啟臺燈,輕翻小籍,女兒或趴我身上,或坐我腿上,大部分時間我講她聽,有時候會冒出一些可愛的童言稚語,我每問必答,十分享受,並且樂此不疲。那些母女共讀的時刻,空氣中瀰漫的是淡淡的書香,還有濃烈的愛的味道。
龍應臺《目送》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父母與孩子其實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
孩子三歲以前是完完全全屬於父母的,這個階段,讀什麼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父母一起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多年後,孩子長大,依然能清晰地記得當年與父母共讀的那些美好時光,那張破凳子,那盞舊檯燈,那本泛黃的小書,還有父親母親陪讀的溫存。那是愛的記憶。
4樓:浪漫草原雄
家風家教線上聽講心得體會
央視紀錄片《家風》觀後感500字
5樓:羅莉泡泡
最近,紀錄片《家風》上下集在央視播出之後,引發了人們廣泛關注。這部紀錄片夾敘夾議,巧妙地將名物典故、風土人情和現代教育融為一體,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時代的公民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鑑。觀眾若悉心品味《家風》的文化內涵,逐步感受從「孕育」到「傳承」的生命氣息,反求諸己,躬身踐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講求修身之道,是活潑潑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 ,而不是虛無縹緲、莫可名狀的談玄說妙。 《家風》上集以「孕育」作為題目,向觀眾講述《曾國藩家書》中的平實道理,採用類似山水畫中的「平遠」透視法,突出儒家聖賢終身堅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務求平實,切忌好高騖遠。
無論富足安康,還是顛沛流離,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
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孟子·離婁下》 )誠如片中陳述的那樣,曾國藩教育子侄家人,從不誘以功名利祿,而是告誡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礪意志,學以明理,報效國家。傳統社會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曾國藩在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裡洞察到「萬物並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機,在鄉野村夫的生產活動中體會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深刻涵義。從孔子「多能鄙事」到漢儒躬耕自養,從吳與弼「手自簸谷」到顏元「甘艱苦勞動」 ,再到曾國藩寫信敦促家人種蔬養魚養豬,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實」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誠信經營,鑄就高尚情操。宋明以來, 「尊德性」與百姓日用緊密結合,產生了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求的民間儒學。民間儒者一方面能夠信守儒學的真精神和真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密切關注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況,不失時機地闡發儒家的道義進而滿足普通民眾的精神需求。
民間儒學構成了增進民族心理認同和公共生活規則的基礎。由此產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當下呈現,自利利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時至今日,許多普通人依然記得「君子以成德為行」 、「聖人可學可至」 、 「人無信不立」等古訓,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聖賢品格。《家風》下集中講述了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方家藥鋪九齡堂」的職業操守,扶危濟困,施藥救人,誠信經營,惠及鄰里。方聯海是方家藥鋪第十二代傳人,身上擔荷著懸壺濟世、童叟無欺的家業。
縱覽古今,無論是大宅門的「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還是川黔交界的禁售發水米的碑文,無不展示誠信經營的恆久魅力。
忠孝傳家久。 《家風》下集以「傳承」作為題目,通過採訪社會賢達、收集名人軼事、探求社會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導人們傳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片中的亮點之一就是京劇譚門第七代人物譚正巖的講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為先」作為訓誡後人的格言警句,培養兒孫的規矩意識,從生活細節入手,做一個有「家德」的人。
長輩撫養晚輩,晚輩回報長輩。人倫情懷縈繞其間,無法割捨。孝道,不僅要求奉養長輩,而且強調尊敬長輩。
從個體的心靈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體的反省與自覺,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撐,而不能將孝行流於形式,即所謂「忠者,其孝之本與! 」 ( 《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古人將這裡的「忠」解釋為「敬」 。敬是孝的根本。
真正的孝應當是孝敬。片中,譚孝曾帶領譚正巖等人去看望譚元壽,接受家族傳統的薰陶—— 「孝和義,於家表現為相親相愛,尊老愛幼,於國那就是報效祖國,國比天大」 。兩千多年來,士人君子「移孝為忠」 ,使得家庭家族這個「小家」與國家興亡這個「大家」休慼與共,息息相關,開明的統治者「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將家庭倫理延伸到國家治理技藝,早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共識。
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我們應當繼承其中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促進文化綜合創新。
廉潔奉公,警示後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維繫家庭倫理。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中, 「熟人社會」勢必要求廣大成員廉潔奉公,更好地維護家族和國家的利益。
毋庸諱言,古人遵循「學而優則仕」的教誨,認為躋身仕途可以光耀門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張「臨財毋苟得」 ,反對唯利是圖;主張「以義制利」 ,反對見利忘義;「以財發身」 ,反對為富不仁,賄賂營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士人君子信奉「富潤屋,德潤身」的準則,當面對個體之利與個體之義發生衝突時,理應成全後者。正如孔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 《論語·述而》 )清末名臣曾國藩為教育後代,將其在雙峰荷葉堂所建的住宅命名為「八本堂」 ,教導子女「居官以不要錢為本」 。
傳承家風,挺立道德主體,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片中列舉了吳越王錢鏐的後人如何在《錢氏家訓》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僅在宋朝就出現了三百五十名進士,近代以來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將近兩百位院士。家訓猶如祖宅珍寶,亙古彌珍。
在傳統社會中,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傳承延續的美好風尚。它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尋中國歷史和社會治理的演進軌跡時,我們不難發現,家風的孕育和傳承,不僅可以為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更能促成一個家庭、家族甚至地區的持續繁榮。
家風不同於宗教誡命和國家法律。它不必藉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們更應正視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的時代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援和制度保證。 「家風」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云:
「上所化曰風,下所習為俗」 。 「風俗」不是強制灌輸,而是引領時尚,開啟風氣。曾國藩有言:
「風俗之於人之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御者也。 」這也正是《家風》這部紀錄片引發強烈反響的根源所在。
6樓:匿名使用者
求答案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巜新時代好家風》讀後感
7樓:sunny木落歸本
家風,是一個家庭生活環境、生活態度、生活習慣的綜合反映。我覺得,良好的家風包括勤儉節約、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在我家的家風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勤儉節約。
從我懂事起,家裡人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尤其是要愛惜糧食。以前,每當我飯碗中出現剩飯剩菜,都會被父母批評,有時我覺得很委屈,心裡想:「不就是一點剩飯剩菜嗎」,對爸爸媽媽的話也是左耳進右耳出,不以為然。
直到我上小學一年級的那個暑假……
記得那天天氣炎熱,路邊的花草在熱辣辣的太陽下都低著頭,沒有一點生機。我和爸爸媽媽回到老家,看到不少人在田裡忙碌著,爸爸對我說:「那是大家在收割稻穀」,我覺得很新鮮,就吵著爸爸帶我去看。
來到田邊,只看到大家都頂著烈日,彎著腰,緊張地收割稻穀,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服。
「割稻穀是第一步,還要經過脫粒、晒乾……,才能變成我們桌上的糧食」,爸爸接著說,「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啊,都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所以我們不能隨便浪費糧食」。聽了爸爸的介紹,看著大家汗流浹背收割稻穀的情景,我似乎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也終於明白了家裡人為什麼總提醒我要勤儉節約、不能出現剩飯剩菜的原因,我覺得非常慚愧和後悔。從那之後,我飯碗中再也沒有出現剩飯剩菜了,勤儉節約成了我日常的習慣。
好的家風,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今後,我要繼續傳承新時代的好家風,讓新時代的好家風伴隨著我成長,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母愛的震撼》讀後感,關於母愛文章的讀後感
震撼心靈的母愛 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 母愛是一盞燈,讓你的心靈即使在黑暗的夜裡也能感到光明 母愛是一陣清風,日期昂你的心靈即使在炎熱的酷暑裡也能也能感到一絲絲的涼爽。我曾看到過這樣的一則報道 一個懷胎八月的孕婦出了車禍,腦部撞成重傷一直昏迷,最後成了一個植物人。...
勵志文章的讀後感,一篇勵志文章的讀後感
勵志文章 花開不敗 讀後感 曾幾何時,我們還在高三的苦海中掙扎,一篇 花開不敗 給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以無數的動力。我想要說的是,如今奮鬥在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我們,更需要 花開不敗 的精神,因為我們仍然青春年少!高中時代,我在心中種下了一顆美麗的種子!它是 心中的睡蓮 已成片的綻放著許多不知名兒的小花...
咋寫文章的讀後感,咋寫一篇文章的讀後感
先回顧文章內容,再說特點,主要是語言,手法之類,再扯扯自己,可以是反思,也可以是號召,主題要積極。給你帶來有教育意義的,第一先寫哪些內容對你有啟發 沒有的話最好挑幾個好的寫上 第二寫那些內容體現 說明 了什麼,第三寫你怎麼樣來學習它。祝你順利 先概括全文內容 佔全文的六分之一 再寫在身邊的類似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