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姓氏祖籍什麼地方,連姓的祖籍在哪裡

2021-03-04 00:38:40 字數 3849 閱讀 6386

1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是哪一支的

源流一源於太昊氏,出自上古東邑部族首領太昊的孫子後照,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上古東邑部族首領太昊的孫子後照的後代。後氏是傳說中上古時期東夷族首領太暤的後代子孫。

太暤又稱太昊或大昊,就是古帝伏羲氏的別稱。據史籍《姓氏考略》的記載:「太暤孫後照之後,今開封有此姓,望出東海也。

」由此可知,後氏是以「王父字得氏」,源起東海郡

後氏東海郡,又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郯城)。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南部與江蘇省東北部一帶,屬徐州刺史部。

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復置郡。

源流二源於姜姓,出自共工氏之後。屬於以官職名字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義》記載,炎帝后代共工氏有子名叫句龍,在黃帝時期擔任后土,即掌管有關山川土地事務及農業生產的官職。

後有後裔在楚做官,

所以這一支應該在江蘇

源流三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魯孝公之子姬鞏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西周末期,魯國君主為魯孝公姬稱(公元前796~前769年在位),他將自己的兒子公子鞏封在郈邑

郈邑故城,位於東平縣(東平縣,是山東省泰安市的一個縣)彭集鎮後亭村一帶

源流四:賜姓

岷州望族後氏的族源及其姓氏的由來

《家譜》中記載:「始祖戰答兒斡,波忒國三疊人,當唐之時,從烏斯國至西寧地界出,謁見番王赤剌巴,樹立旌旗,操演軍士,番王觀見,像貌非常,乃比試馬,騎**通,勇力過人,將二牛如挾草束,於是王日親愛之,賜以官爵,命鎮守朵思陌等處,白石山建城居焉。後因病卒。

」「烏斯國」就是現在的**,可知他們祖上原是衛藏地區吐蕃人,因「勇力過人」,才「 賜以官爵,命鎮守朵思陌等處,白石山建城居焉。」「白石山」在岷縣與迭部的交界處,而吐蕃東進佔領迭部、岷州的時間,是在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以後。這說明他們來到白石山的時間也就是此之後不久。

《家譜》另一段記載「十一世祖定兒迦,威勇多賢,心慈樂善。宋德宗時,招天下勇敢之人,兒迦聞之,從白石山出,謁見宋大將軍張齊賢,考驗武藝,弓馬件件精通,命鎮守西寧長城內外,要靖無虞。」經查《宋史》,無「德宗」這一朝代,而張齊賢正是太宗時期的人,「宋德宗」可能是「宋太宗」之誤。

民間家譜非出自史家之手,出現如此錯誤是難免的。但是他們說「從白石山出」這一事件還是可以相信的,證明他們從唐至元就一直居住在白石山城。 直至十六世祖朵兒只班時期,看《家譜》記載:

「明洪武二年,將所授虎符、金牌,率眾歸附,賜姓後氏,授以金簡、誥命,擢為宣武將軍。十一年開設岷州,管本衛事。十三年,開設洮州衙門,十五年隨徵南京,以疾卒於曲靖,贈龍虎將軍,勅葬南京紫金山,入鄉賢祠。

」這一段非常重要,比《西天佛子源流錄》的記錄要詳細得多。它說明了後姓的**是明朝皇帝所賜的,時間是洪武二年。根據後氏家族代代傳說,這個後姓的「後」,是「皇后」的「後」,而不是「前後」的「後」,以顯示其姓氏的尊貴。

在前後的「後」字沒有簡化之前的明代,就有這個皇后的「後」專用字。

據《岷州衛志》記載,白石山一帶在明朝已經歸入岷州衛轄區, 他們從明朝洪武十一年(2023年)開始開設岷州衛,管本衛事,那麼其家族成員逐漸搬遷至軍政中心所在地岷州,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祖上原是衛藏地區吐蕃人,也就是**

連姓的祖籍在**

2樓:匿名使用者

起源一出自高辛氏,遠古顓頊之後,以祖字為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

起源二出自羋姓,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

起源三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據宋朝江蘇巡撫宋章定所撰《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載:「連氏,《左傳》曰:齊大夫連稱之後。」

起源四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官吏連帥,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連帥,是西周初期周公旦在鎮壓了紂子武庚祿父叛亂之後,為了控制遠在各地的諸侯國,便將每十個邊遠諸侯國編為一個連,由周王室派遣或指定某諸侯國之君為首領,稱連帥。

起源五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官吏連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連長,是西周時期設定的小行政區域軍事行政長官。

起源六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連率,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連率,是漢朝時期對「太守」的別稱。

起源七源於南匈奴,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勃勃稱大夏天王,自稱雲赫連天,他建立了夏國,王族以赫連為氏。史稱「胡夏「。

起源八源於鮮卑族,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北匈奴吐谷渾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中記載,連休:鮮卑族,後代居於山西上黨南豐溝一帶。

起源九源於赫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吉林通志》記載:

赫哲族穆裡雅連氏,出自古老的費雅喀奇勒爾族,世居黑龍江下游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muliyalian hala。

清朝晚期以後,赫哲族、滿族穆裡雅連氏多冠漢姓為連氏、穆氏、李氏等。

總結:以上連氏源流皆是傳說,概不足信,也無有力證據,有歷史記載的只有記載的春秋時期的連稱,此乃正史記載,因此中華連氏宗親會連氏源流研究會一致決定:齊國大夫連稱公為連氏唯一始祖,其他概不研究承認。[1]

段姓的祖籍是什麼地方

3樓:馬戶

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厲王,公元前841年,發生「國人暴動」,厲王死於囚所。據《左傳》、《史記》的記載,周宣王繼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鎬京附近的鄭(今陝西省華縣)。

姬友就是共叔段的祖父鄭桓公。他是周幽王的司徒。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鎬京,姬友死於王事。

姬友的長子姬掘突繼位,助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仍為周朝司徒,並把鄭室遷到洛陽東南,史稱「新鄭」。故城至今儲存完好。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兒武姜,生了兩個兒子。

大兒子叫「寤生」,因難產,姜氏受了驚嚇,對他一直不喜歡。 姜氏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叫「段」,人們稱他「叔段」。叔段儀表堂堂,勇武善射。

姜氏偏愛叔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武公生了重病,武姜即請求武公廢長立幼,立叔段為太子,武公沒有同意。認為寤生無過,不可廢長立幼。不久武公死了,由寤生繼承了君位,是為莊公。

於是武姜又請求莊公把制(今河南省汜水)作為叔段的封地,莊公也沒有同意。

莊公元年(公元前尹43年),莊公把京(今河南省滎陽東南20裡)作為叔段的封地,號稱京城太叔。這事,使得武姜和叔段都感到不滿意。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叔段,來到京地之後,開始訓練自己的軍隊,大力加強武備,不斷擴充勢力。

與其母密謀,準備襲擊莊公。鄭國大臣認為太叔內恃母后的寵信,外仗京城的險固,加緊練兵習武,勢力日益強大,已露奪位反叛的苗頭,將會對莊公構成威脅,危及鄭國。勸莊公及早採取措施,除掉叔段,消除後患。

叔段的這些做法莊公都看在眼裡,但卻不動聲色,佯裝不知。認為時候未到,處心積慮要讓他充分暴露,多行不義,自取滅亡。

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果然出兵襲擊莊公,其母武姜作為內應。於是莊公發兵聲討,叔段不敵逃回京地。莊公進攻京地,京人倒戈,背叛叔段,叔段又再逃到鄢地(今河南省鄢陵縣北),莊公又出兵鄢地,在鄢地,叔段兵馬潰徽,又逃到共地(今河南省汲縣),最後在共地落腳,被當時人稱為共叔段叔段逃奔至鄢,繼續遭到追殺,流亡死於共國。

因叔段出奔共國,所以又稱「共叔段」。莊公怨恨母親,發誓今生今世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並把母親發落到城潁安置。直到後來為潁考叔孝敬母親的行為所感動,產生悔悟之心,才設法挖掘隧道,下及黃泉,彼此相見,重新恢復了母子關係。

共叔段死後,家人子孫四處逃散。鄭莊公的兒子鄭厲公繼位,態度有所改變,他曾對臣下說:「不可使共叔段無後於鄭。

」並於周(嫠-女+釐)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將出奔在衛國的共叔段的孫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鄭國。公父定叔的父親名叫公孫滑,定叔回鄭以後,共叔段的子孫始稱「公孫段氏」。這就是所說的河南段氏。

共叔段的後代子孫將「段」作為自己的姓氏,這表明了他的後代子孫對共叔段的愛戴與尊重。據《左傳》載,鄭國的後人對共叔段普遍都是很愛戴與尊重的,在《詩經》中《叔于田》(三首)、《大叔于田》等鄭國民歌也有對共叔段的歌頌,史學家有許多人懷疑共叔段的遭遇是一樁冤案

方瓊的祖籍是什麼地方,方瓊老家是哪裡的

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人。方瓊 1068 1127年 原名端五,號益庵。先居住於義井 現湖北省通城縣塘湖鎮黃袍山獅菇尖山嶺西北處 後居住於梓木裡新莊 現湖北省通城塘湖鎮黃袍山下荻田村石港村一帶 出生於仕宦之家,其祖父方白允,進士宋朝左閣丞相,父親方琳,進士及第,宋朝戶部尚書。在北宋時期,其名望並不遜色於...

有祖籍是山東的滿族人嗎?韓姓的老姓是什麼

先看韓姓的歷史 1 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據 通志.氏族略 所載,版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權於唐邑,支孫畢萬受封於韓原,其後有韓氏。2 以國為氏。戰國有韓國,韓國被秦國攻滅,國族後人有的以 韓 為氏。3 鮮卑族改姓。據 魏書.官氏志 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三字姓 出大汗 氏進入中原以後改為漢姓 韓 氏...

南姓氏的由來,南的祖先的什麼地方

南懷瑾先生的故鄉在浙江溫州樂清,起源就不知道了 南姓氏的由來 我們這裡有個南家莊,祖輩都是姓南的,肯定不是滿洲人。南姓 中國的一個姓氏 南 姓氏的來歷 20 南姓 於南門姓 南門姓起源參考之一 南門起源說法眾多。因古書很早就有關於南門星 南天門二恆星是與地球最近的恆星,因此比較容易觀察 記載,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