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球球
《鷸蚌相爭》中的趙惠王具有能聽進善言的品格。
《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燕策》。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
在各種紛亂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
【出處】:《戰國策》趙且伐燕:「今者臣來,過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賞析:蘇代的進諫趙惠王都聽進去了,所以最後他下令停止了攻打燕國,說明他能聽得進善言。
鷸蚌相爭中蘇代和趙惠王是什麼樣的人
2樓:一槓青年
鷸蚌相爭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近義詞:兩虎相鬥、漁人得利、兩敗俱傷、
反義詞:和衷共濟、同舟共濟
成語:這則故事後來演化為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示例:元·尚仲賢《氣英布》2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自己漁人得利。」
「肅清日寇吾儕事,笑列侯。」**《和董必武同志七絕》之三用法:主謂式;作謂語2、定語;含貶義,是指一方和另一方的爭執使得兩邊都不得力。
蘇代用「鷸蚌相爭」的故事勸說趙惠王有什麼作用
3樓:sunny桉藍
這是一種委婉的隱諫,引用故事來說明事理,更加有說服力,針對性,使身為王侯的趙惠王更加容易信服接受.如果直接勸諫,就容易適得其反,觸怒趙惠王,引起他的逆反心理.
作品原文: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作品譯文:
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晒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
』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
」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4樓:張潤浦
「鷸蚌相爭」是戰國時謀士蘇代遊說趙惠王時所講的一則寓言故事。當時趙國正在攻打燕國,蘇代認為趙國和燕國爭戰不休,不過是「鷸蚌相爭」而已,必定讓秦國得「漁翁之利」。今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在錯綜複雜的矛盾鬥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
5樓:匿名使用者
用委婉的方式,告訴趙惠王:兩軍交戰只會導致兩敗俱傷,只會讓強大的秦國得逞。
使趙惠王打消戰爭的念頭
6樓:路華傑
告訴他 無論雙方誰獲勝 最不是的受益者
鷸蚌相爭告訴我們的道理
7樓:小草的心闖天涯
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晒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
』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取不出來,明天你的嘴取不出來,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遊說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於遊說。蘇代受燕王的委託,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
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說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麼來了?
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接下來,蘇代講開了他要講的故事。他說這次到趙國來,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隻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晒太陽。
忽然飛來一隻水鳥,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攏它的殼,把水鳥的嘴夾住了。這時候,水鳥對蚌說:
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氣,它回敬水鳥說:不要緊,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也會活不成的。咱誰吃誰的肉,還說不定呢!
它倆爭吵不休,誰也不肯相讓。正在它倆爭吵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人走了過來。那打漁的人毫不費力地伸手把它倆一起提拿去了。
蘇代講完了上邊的故事,然後嚴肅地對趙惠文王說:尊敬的大王,聽說貴國要發兵攻打燕國。如果真的發兵,那麼,兩國相爭的結果,恐怕要讓秦國做漁人了。
趙惠文覺得蘇代的話有道理,便放棄了攻打燕國的打算。
8樓:君子陶陶
鷸蚌相爭告訴的道理: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一味的相互爭奪,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最後一無所獲。
鷸蚌相爭的意思: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處】《戰國策》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譯文:《戰國策》趙國將要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趙惠王說:今天我來,經過易水。河蚌正出來晒太陽,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如果有死你!」蚌也對鷸說:
「今天不出,明天不放開你,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相讓,漁夫把它們都抓住了他。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兩國相持不下,日子久了,以矇蔽大眾。
我擔心秦國強大的為漁夫的。所以希望大王仔細考慮的了。惠王聽了,恍然大悟,說:「好!」於是停止了攻打燕國。
【示例】:肅清日寇吾儕事,鷸蚌相爭笑列侯。
9樓:雨中漫步
鷸蚌相爭
這一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的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
10樓:愛的十五度我
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到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謙讓,否則就會兩敗俱傷,讓別人鑽空子??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的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
1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雙方要互相謙讓,不要爭吵,或威脅別人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它們的博弈沒有共同利益存在,如果發現有漁夫在旁邊,它們會選擇合作……所以用博弈論的觀點來說就是被困「囚徒困境」之中。
14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使第三者得利。
15樓:匿名使用者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16樓:匿名使用者
昂立侵入讓老婆老婆婆婆
17樓:王盈瑞
鷸蚌相爭
(又稱:蚌鷸相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語出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
《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燕策》。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
在各種紛亂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
18樓:匿名使用者
雙方爭利,互不相讓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反而讓別人從中獲利。
19樓:匿名使用者
有人給你說的話,要相信他,如果是騙你的,就不要再相信他了。
20樓:匿名使用者
雙方爭利,互不相讓,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反而讓別人從中獲利。
王恭具有什麼樣的品格,王恭 有怎樣的品德
王恭 398年 字孝伯,東晉太原晉陽人。卒於晉安帝隆安二年。王蘊之子,晉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少有美譽,清操過人。容貌美好 1 時人稱賞他 濯濯如春月柳 王恭曾說 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 離騷 便可稱名士。2 與王忱齊名友善,但後來二人失和 3 慕劉惔之為人。謝安嘗稱譽之 王恭人...
海上小燕子具有怎樣形象,海燕鄭振鐸的文章中是怎樣寫燕子的外形的
具有宋小寶形象,因為 海燕啊你可長點心吧。海燕這篇課文中海上的小燕子具有怎樣的形象 全文以 鄉愁 為行文線索,分為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 1 7 段,用倒敘的方法對故鄉的小燕子在 爛漫無比的春天 裡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細緻描寫,勾畫了一幅 雋妙無比 的 春景圖 文章通過對春風 春雨 春柳 春花 春草等景...
客觀公正在會計職業道德規範中具有怎樣的地位?客觀公正的基本要
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核算工作和會計信 息的基本質量要求,是會計資訊的生命,如果會計資料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就不能滿足各方瞭解會計主體經濟活動情況的需要而據以兒出科學的決策。因此,實事求是 客觀公正是會計職業道德規範中最重要的道德規範,如果會計人員不能客觀公正地去計量 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