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菜品還需要具備形,為什麼說烹飪是科學,是文化,是藝術

2021-03-04 00:45:56 字數 3550 閱讀 6161

1樓:易書科技

菜品的悅目,除色彩之外,還有它的形狀。說到菜品的形,那就要談談刀下功夫了,也就是現在常說的刀工。庖廚活動既有大刀闊斧,也有精割細切,甚至還有精工雕琢。

中國廚師的案頭功夫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切割之工。西方廚師的基本功,不會以刀工為值得驕傲的技藝。東西方的差別,在這一點上表現十分明顯。

我們的食料是精心切好再下鍋,吃起來十分便當。人家是囫圇吞棗般,或是「卸」成幾塊後下鍋,等吃的時候再用餐刀切成小塊叉著吃,吃起來顯然要費點勁。不論從烹調的角度看,還是從食用的角度看,中國菜都略勝一籌,科學之中透出一種精巧靈便。

我們講究刀法的傳統,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論語·鄉黨》記孔子「割不正不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沒有廚師熟練的刀工做功底,老夫子是不會有這樣高水平的要求的。

古人為了悅目,還運用雕刻彩染的手法,創制具有觀賞價值的工藝菜餚和點心,將藝術表現形式直接運用到飲食生活中。塑形、點染、刻畫、花色拼盤,造型藝術的手法無所不取,餐桌上的食物形態變化多姿,有時會美得食客不忍動筷子。文獻記載,唐代已有應用廣泛的麵塑技術,如韋巨源的《燒尾宴食單》,記有一組麵食製品,以麵塑成蓬萊仙人七十個,入籠蒸成。

又據《北夢瑣言》說,唐有侍中崔安潛,是個食素的佛教徒,他出鎮西川三年,招待下屬時,「以面及蒟蒻之類染作顏色,用象豚肩、羊腥、膾炙之屬,皆逼真也」。素食葷做,其歷史也夠久遠的了。

為了使食品的形與色更加美觀,古代使用的技法還有雕刻和黏砌。食品雕刻的古例,在《東京夢華錄》中可以讀到,宋代汴京人在七夕「以瓜雕刻成花樣,謂之花瓜」。花瓜一為賞玩,一為乞巧,是在特別節日裡一種美的點綴。

又據李鬥《揚州畫舫錄》說,揚州人善於製作西瓜燈,用西瓜皮雕刻出人物、花卉、蟲魚之形,內燃紅燭,新奇可愛。黏砌的手法,一般用於果品。據《春明夢餘錄》記載:

「明初筵宴、祭祀,凡用茶食果品,俱系散撮。至天順後,始用黏砌。每盤高二尺,用荔枝圓眼一百二十斤以上,棗柿二百六十斤以上。

」一盤堆砌果品如此多,難怪要用黏砌的辦法了,黏合劑不知是不是糯米漿之類?

古人在飲食上花費的心思,還可以從小小的雞蛋上反映出來。古有雕卵的飲食傳統,將雞蛋雕鏤出花紋圖案,還要點彩染色,又稱「鏤雞子」。雕卵的傳統,最遲在漢代已經形成,或者更早,《管子·侈靡篇》中「雕卵然後瀹之」的話,便是證明。

到了唐代,鏤雞子已成寒食節的必備食物了,見於《太平廣記》的記述。駱賓王還有《鏤雞子》詩,說唐時將雞蛋刻成各種人臉的樣子,還要上彩,「刻花爭臉態,寫月競眉新」。元稹的《寒食夜》詩,也提到雕卵,「紅染桃花雪壓梨,玲瓏雞子鬥贏時」。

從詩中看出,雕卵還要在一起鬥試,要比比看誰鏤得最美。

到了清代,畫卵的勢頭越來越大了,範圍由寒食擴充套件到男婚女嫁和生兒育女上,規模大到「懸以竹竿,凡數百枝」。實際上,畫卵的傳統已沿至當代,作為純粹工藝品的彩蛋,畫工更精了,儲存價值也更高了。

兼觀賞與食用為一體的工藝菜,最實惠的還是花色拼盤。古代花色拼盤的出現應當不晚於南北朝時期,《梁書·賀琛傳》說當時餐桌上有「積果如山嶽,列餚同綺繡」的風氣,這裡當包括了花色拼盤。《北齊書·元孝友傳》裡有一句話說得更清楚,表明當時確已出現大型花色拼盤菜餚,「今之富者彌奢,同牢之設,甚於祭盤。

累魚成山,山有林木;林木之上,鸞鳳斯存。徒有煩勞,終成委棄」。用魚塊擺成山丘之形,再用肉類植成林木,又有食料雕刻的鸞鳳立於林木之上。

這不是山水盆景,卻勝似盆景,把飲食變成了地道的藝術欣賞。

到了唐代,更出現了組合風景拼盤,甚是壯觀。《清異錄》的記述說:「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過人,用肉物瓜蔬鬥成景物,合成輞川圖小樣。

」這是一種特大型花色拼盤,輞川為地名,在今陝西西安東南的藍田縣境。因谷水匯合如車輞之形,故得其名。輞川本是唐代著名山水詩人兼畫家王維及宋之問的別墅所在地。

有白石灘、竹裡館、鹿柴等三十處遊覽景區。梵正為尼姑,她以食料拼成輞川圖**,可以說在當時是空前絕後的創舉,是中國烹飪史值得一書的事情。

食物的味道是最重要的,與味道同列的,還有它的營養作用。味道與營養之外,食物的形與色,在古人看來,也是需要講究的,它們是用於滿足視覺享受的。食物本來具有的色與形,在人的眼中就已具有一定的藝術色彩,經割烹之後,不僅成為一款款精美的餚饌,而且也算得上是一件件絕妙的藝術品。

中國烹飪注重餚饌色彩的配置,講究刀工,除了烹調技法上的目的外,很大程度上是為食者設想的,是為食者悅目設想的。悅目的結果,一是增進了食慾,再就是陶冶了性情,既飽胃,又娛心。

科學實驗證明,飲料與食料的色彩,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味覺的靈敏度,對食慾起到刺激或抑制的作用。有報告說,將煮好的同一壺咖啡分盛在不同顏色的玻璃杯中,然後讓幾個人品飲,結果他們的感覺是:黃杯中的味淡,綠杯中的味酸,紅杯中的味美。

還有報告說,藍色和綠色使人食慾不振,黃色或橙色能刺激人的胃口,紅色可以明顯地增進食慾。各種顏色在餐桌上對人的味覺有不同的感知作用,白色有潔淨、鬆嫩、清淡的感覺;紅色給人印象強烈,有濃厚的香味和酸甜的快感,味覺鮮明;黃色給人清香鮮美的感覺。金黃色具酥脆幹香感,淡黃色具淡香甜嫩感;綠色給人以明媚、鮮活、自然的感覺,蔥綠和嫩綠一看便覺新鮮清淡;茶色具有濃郁芳香的感覺,咖啡色、紅褐色有加強味感的作用;黑色易給人味苦的印象,但近於黑色的深棗紅色有味濃幹香的感覺。

中國菜注重色彩效果,講究色彩搭配,一盤色形俱佳的菜餚,就像一幅好的美術作品一樣,有很強的感染力,有內在的欣賞價值。有人主張菜餚首先要達到「先色奪人」的效果,使人未動口之前,就先有了一種快感,感到愉悅。

菜餚的色,以自然和諧為美,無須過多修飾。古人也以食物的自然本色為美,如《北齊書·周顒列傳》所說,周顒隱居山中,衛將軍王儉問他:「你在山中何所食?

」周顒回答說:「赤米、白鹽、綠葵、紫蓼。」赤米、白鹽、綠葵、紫蓼,隱士平常所食,最基本的不過就是這些東西,可以值得用來幽默一下的,也只有食物的顏色而已。

在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詩章中,有不少食事詩,其中許多佳句吟詠了食物的色澤,如:「梅青巧配吳鹽白,筍美偏宜蜀豉香」;「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餘」;「黃甲如盤大,紅丁似蜜甜」等。

菜餚烹調的成色,在古代也是比較講究的。如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談到若干菜品的製作要求時,就將色澤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脯臘」一節談鱧魚脯法,要求成品「白如珂雪,味又絕倫」,這是「過飯下酒,極是珍美」之物。

在「炙法」一節談到烤乳豬法,要求成品「色同琥珀,又類真金」,達到「入口則消,狀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非常」的效果。白如珂雪也好,色同琥珀也罷,或與方法有關,或與火候有關,不達到這樣的色澤,菜餚的味道可能會受到影響。功夫到了,色美味足。

此外,饌品的補色及色彩的配置,古人也很在行。宋代林洪《山家清供》所列的幾味饌品中有一種叫「槐葉淘」的涼麵,本出唐代,杜甫有《槐葉冷淘》詩為證,詩中道出了這種涼麵的製作方法。夏採嫩綠的槐葉,水煮搗汁和麵,「取其碧鮮可愛也」。

林洪說這冷淘美在色澤,美在涼爽,它的美是很難得的,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夏日裡吃了它也是一種享受。林洪提到的「雪霞羹」和「金玉羹」,也都是以色澤的搭配取勝的。他這樣寫道:

「採芙蓉花,去心、蒂,湯焯之,同豆腐煮。紅白交錯,恍如雪霽之羹,名雪霞羹。山藥與慄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名金玉羹。

」豆腐白,芙蓉紅,如霞紅映雪,色調美,意境也美;山藥白如玉,栗子黃似金,金玉共盤,盤調素雅,卻又透出一種高貴的氣質。

由此可見,現代中國烹飪強調色彩之美,有著根基深厚的傳統,不能認為僅僅是受了現代審美觀念影響的結果。

為什麼說烹飪是科學,是文化,是藝術?

2樓:全長征須儀

合理的營養搭配是科學

特色名吃是文化

做到色香味俱全就是藝術了

為什麼在自信之外還需要文化自信,為什麼在三個自信之外還需要文化自信

自信 文化自信 經濟自信。堅持三個自信是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的需要,是堅持自主 穩定發展的需要。鑑定三個自信有利於推動我國各項事業向深層次發展,不斷在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提升中國自力更生的能力,有利與提高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弘揚民族精神。只有堅持三個自信,我國才能使現真正意義上的跨越,才能不斷提升綜...

為什麼要證明1 1 2,1 1 2還需要理由嗎 難道它不應該等於2嗎

如果是二進位制,則1 1 10 一切都是推匯出來的,1 1 2,也不例外 這是數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陳景潤也只是突破性進展 想證明這個問題的人 是能裝b的人 為什麼要證明1 1 2這個問題?你理bai解出錯了,1 1 2是運算基du礎,人為規定zhi的,因為人們從生dao 活常識中將版1個物體的叫1...

熱感冒咳嗽吃什麼菜好還需要注意什麼

咳嗽食療的40個 偏方 蘿蔔蔥白治風寒咳嗽 感冒了,往往在退燒後,很多人還要被咳嗽困擾很長時間。對於咳嗽,民間有很多食療 偏方 本報編輯為您收集了史上最全的咳嗽食療方法,在您久咳不愈時不妨試試看這些 偏方 但是提醒您需要注意的是,食療只能是輔助 的一種方法,您還需首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藥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