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鎮的自然條件,永寧鎮的簡介

2021-03-03 20:45:32 字數 4751 閱讀 4833

1樓:浮生

農業總耕地面積19705畝,人均0.74畝(按現有戶籍總人口計算),其中水田3707畝,旱地15998畝。全鎮現有7543戶,3178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

5‰。其中,非農業戶913戶,人口2768人。

可利用草地面積4560畝,林地面積0.78萬畝。馬鈴薯等農產品產量均居全縣第一位,是脫毒馬鈴薯種薯擴繁的**生產地帶。

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23年,生產糧食11323.4噸,人均356千克,其中水稻4133.3噸,玉米7199噸。

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番茄、生薑、辣椒、藥材等。2023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450蔬菜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3500噸。

畜牧業以養牛、養豬、養羊、養家禽為主,2023年生豬飼養量×8350頭,年末存欄2456頭;羊飼養量450只,年末存欄240只,牛飼養量5215頭,年末存欄4800頭;家禽飼養量2.8萬羽,上市家禽0.12萬羽。

2023年生產肉類1176.8噸,其中豬肉1100噸,牛肉235噸,羊肉56噸;禽蛋117噸。畜牧業總產值49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5.

6%。截至2023年末,累計造林1300畝,其中防護林250畝,經濟林210畝,竹林200畝,年水果種植面積150畝。在農業技術部門帶動下,科技示範種植的400畝優質高粱在白巖村驗收,畝產達400公斤,按保底**計算種植高粱的總產值達到80萬元,增產增收,2023年,示範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 2023年末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隊二個,永寧老年協會演出隊和康寨老年隊,演職人員16人,年演出20場次,觀眾達2000人次;各村公共圖書室共24個,藏書6萬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苗族刺繡、民族服飾加工等。

舉辦的文化節有苗族花樹節,第一次於2023年2月5日(農曆正月初六)在白巖村舉辦苗族民間「花樹節」系列活動。吸引了安順西秀區、鎮寧自治縣、晴隆縣、興仁縣、雲南省文山縣、廣西隆林縣等兄弟縣的苗族同胞5000餘人匯聚白巖村民族風情表演場,按苗族傳統習俗舉行「繞花樹」活動祈福新年。

嗩吶隊有安莊村、中哨村等團隊。 郵政電信2023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城鎮內單程總長度2.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40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8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500件,徵訂各類報紙434份類、雜誌103類冊。

**使用者普及率達到90%,移動**使用者13000戶,移動**普及率為89%,光纜線路總長達12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268個,寬頻接入使用者14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5萬元。 重點名勝古蹟新街石刻文字,為**交通部長張養浩手跡,位於鎮勝高速永寧鎮新街崖壁上。在城區新街現還留有城隍廟遺蹟,另有大佛洞一座現改建為民房。

永寧城區路還留有古永寧州城牆,有一塊古令牌碑,為建城功德碑,上面的文字已無法認清。據知名人士黃寶珊說,那碑上記錄著為什麼永寧州只有東西城門而沒有南北城門,並說在今320國道王家井處在清代就有文峰塔一座,在教場壩羅漢肚大坡也有一座文峰塔在文革期被毀。目前在一村觀音閣高位水池處有一座特別大的羅家花墳。

在永寧小學內,遺有有百年桂花兩株,位於永寧小學孔廟內。古建築有鎮區聶家大院兩處,一處在老**內,另一處在養馬村。另有「養馬洞」遺址位於永寧鎮養馬村三組西側一天然溶洞內,當地人稱「養馬洞」,傳早先曾在此養馬,故名。

遺址地理座標在n25°55′15.9″、e105°28′13.3″附近,海拔1504.

9米。養馬洞洞口向東,高出洞前平地近10米。洞口寬12米、高10米,深不知幾許,據當地村民稱可與村後另一溶洞相通。

洞底平整,其前半部分為水泥地板,洞廳向內漸小。在洞前坡地上採集石製品、陶片和骨片等。計採集石製品30件,少量有二次加工痕跡,為石器;餘為石片、石核和石錘。

質地以礫石為主,僅少量燧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小組進行初步探訪,共採集陶片8件,其中灰褐色夾砂陶5件,黃褐色夾砂陶3件。紋飾有中繩紋、素面二種,所佔比例基本相當。

內含陶器口沿2件,高領直口,器形較小,可能為罐類器,同時,採集燒骨和骨片20餘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者初步分析,這是關嶺境內首次發現的這一時期遺址,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春節又叫「過年」,時為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是永寧最隆重的節氣,凡外出人都得趕回家團聚。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早飯多吃湯圓、荷葉粑,晚飯仍備有豐盛的酒菜佳餚。

入夜,家家燈火通明,城郊村野的墳場上,各家各戶都給亡人燒香亮「燈,」燈火映紅天際。如有耍龍、燈謎會,更是熱鬧壯觀。民間有「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之說。

清明節,在陽曆四月初,是民間祭祀先人的日子。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或端午,時為農曆五月初五,作為屈原殉難的紀念日。

中元節,俗稱「月半」,時為農曆七月十

四、十五日,傳說為祖先靈魂回家探親的時間。

中秋節,時值農曆八月十五日,俗稱「八月十五」。

重陽,時值農曆九月初九。

民間農曆節氣還有三月

三、四月

八、六月

六、十月初一牛王節等,但只有部分農村、少數民族才過節。

喜慶永寧民間時逢婚姻嫁娶、生兒育女、生日壽辰和建房喬遷等喜事,都要請客送禮,舉宴歡慶。

婚嫁議婚解放前,城鄉男女終身大事全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訂婚農村俗稱「發八字」。

結婚婚禮頭天男方家備辦結婚酒肉、衣料、飾物、聘金等,請上「押禮先生」前往女方家「過禮」。

「過禮」儀式在女方家堂屋裡舉行,由「押禮先生」和女方家長輩主事人按「禮單」——清點聘禮。

回門新婚三日後,新郎新娘雙方回孃家拜見女方父母親友,稱「回門」。孃家及至親宴請新婚夫婦,當日返回。

招親有女無子人家,有的招男方上門配女、居住,俗稱「招姑爺上門」,一切婚事由女方操辦,男方家只派親友陪送小夥子到女方家即可。婚後,男子奉養女方父母,享受女方祖輩產業。所生孩子隨女方姓,至第三代子女可恢復男方姓氏,稱「三輩還宗」。

靈前婚有少數男女婚姻關係確定後但尚未結婚,此時男方家如有爺或母病故,經得女家同意,在服喪期間,接女子到男方家亡人靈前舉行結婚儀式,女子在靈前穿戴孝禮服,這叫靈前婚,又叫「接孝禮服」。

慶壽老人過生日慶壽或做生。解放前富家做生十分講究:頭天要掛壽幛壽聯,燃放鞭炮,晚輩要依程式給老人叩頭、拜壽;生日當天,親朋前來送禮賀壽,下午於堂前設席祭供神宗,宴請賓客。

上樑喬遷解放前,興建房屋要擇日上樑(即中堂屋脊橫樑),大梁由外家贈送,樑上扎蓋紅布,八人抬送,並吹嗩吶相隨。

新居落成,主人家擇吉日吉時遷入,親朋好友要來幫助搬家,有的前來送禮,一般子夜收撿好傢俱,於凌晨進入新居,下午設宴款待賓朋,也有搬後再擇日請客的。

喪葬城鄉喪葬習俗隆重冗繁,整個「白事」有送終、弔喪、辦道場、開堂、出喪落葬、復山等程式,短則3天,長則3月,一般5、7日為宜。 永寧豆腐 永寧豆腐從漢代起就有記載,在清朝時期成為宮廷貢品,曾經有過家家戶戶做豆腐的歷史,永寧豆腐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豐富的營養價值一直流傳至今。永寧三面環山,山泉水從三面匯聚地下,含豐富的鈣、鐵、鎂等礦物質,水的礦化度、總硬度非常適合豆腐加工。

當地加工豆腐是用「酸漿」點豆腐,酸漿點出的豆腐更加細嫩柔滑,並且他們當地開發出豆腐宴,促進豆腐消費。

永寧是古老的達安州州府。永寧豆腐在當地還有句關於豆腐的民諺:「抬在手上黃黃的,渾身上下是活的,刀子一拉茬口是細的,抓在手裡是綿的,放在口裡是細的,煮在鍋裡是嫩的,油炸出來是虛的。

」足見永寧豆腐非同一般。

永寧豆腐好吃遠近文明,它的出名是得益於永寧的水、優質黃豆和精湛工藝。

永寧北、東、南三面環山,山泉水從三面匯聚永寧地下,水質清冽甘醇,含有豐富的鈣、鐵、鎂等礦物質,水的礦化度、總硬度非常適合豆腐加工,可以說,沒有永寧古城的水就沒有永寧古城豆腐。永寧豆腐的原料選自當地綠色農產品基地的優質大豆。大豆不僅品種優良,而且不施化肥、農藥,周圍沒有汙染,是天然的無公害食品,富含鐵、磷脂、纖維素和維生素,與永寧的水配合加工豆腐,可謂天然造化。

油豆豉:油豆豉主要是用優質大豆、雞排、豬排、豬皮、牛排、牛皮、生薑、花椒,食鹽等原料精製而成。由於永寧獨特的土質、氣候,水源和地理環境加之精巧的工藝流程製作出來的油豆豉,濃香醇正,保健適口,健胃益脾,增進食慾、預防心血管老化、防凍護膚、餘味淨爽等特點。

永寧油豆豉更是家庭、餐館的佳餚和贈送賓客的時尚禮品。永寧油豆豉主銷貴陽、遵義、安順、興義、六盤水等省內各市場外,還遠銷雲南、廣西、湖南、四川等省。產品供不應求,成為消費者喜歡的食品。

其特色成就是因永寧這個地方有股山泉水就是專門用來做油豆豉的;油豆豉窖藏時間越長,其味道越香,這特點也和酒一樣。油豆豉,就是由大豆、排骨、雞肉、肉皮、精鹽、白酒、生薑、花椒混裝窖存一年後方可食用的地方特產,但它具體做法卻遠沒這麼簡單,中間還有很多獨特的配方與操作細節。油豆豉是永寧已有600多年曆史的特產。

永寧鎮的簡介

2樓:癮君子

永寧鎮位於蒼溪縣北部,地處三縣八鄉鎮交界處,國道212線縱貫全境,即將建成的廣南高速在境內設有互通,全鎮幅員面積52.6平方公里,轄桃花、筆山、大橋、蘭池、平橋、金洞、蕎子、金寶、鋪子、柑子10個村1個居委會,77個農業組,1個居民組,總人口12476人,2023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2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602元,**駐地永寧場,距縣城42公里,是蒼溪縣的北大門。

永寧場鎮建成區面積0.6平方公里,場鎮常住人口4000餘人,有新老街道各一條,長2000餘米,全鎮有耕地面積594.3公頃,林地2772公頃,森林覆蓋率39.

4%,海拔700—900米。建有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型水庫3座及各類微型水利,全年工程蓄水460萬立方米。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點11所。

全鎮開通了程控**,實現村村通公路、**和光纖電視等。移動通訊訊號全覆蓋。

永寧鎮古有陸路官道和馬驛軍站,現有國道212線南北縱貫六個村,交通十分便捷,旅遊資源豐富,有獨特的生態、古驛道遺址,玉屏觀、白鶴觀等多處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獼猴桃等,是我縣優質水稻、小麥和獼猴桃生產基地,2023年建成蒼溪縣第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生態農業園區——蕎子壩現代生態農業園區。

永寧資訊靈通,20餘鄉鎮商賈雲集,**十分活躍,城鎮經濟發達,素有「小香港」之美譽。

分析伊犁河谷成為薰衣草之鄉的自然條件

新疆伊犁河谷地處天山山脈 以北,西與哈薩克交界,伊犁河以天山山脈為源頭,下游向北匯入伏爾加河。伊犁河谷平原區海拔高度600 770m,夏季乾旱少雨,天氣炎熱,並且日照時間長。是薰衣草種植的絕佳地帶在新疆伊犁,如今伊犁已成為中國唯一的薰衣草種植產區,種植面積有2萬多畝,伊犁河谷的農四師65團場被國家命...

分析喀什時棉花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

棉花生長髮育對氣象條件的要求也就是為什麼喀什適合種棉花的嘛 棉花原產於熱帶,屬多年生木本植物,它是沿淮淮北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由於春秋兩季乾旱,冬季溫度低,夏季雨水集中,地下水位高,易受漬澇,同時土壤肥力偏低,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冬季休閒耕作制,但近年來由於各級黨政和農民重視,植棉技術水平提高,棉花產量...

棉花生長的有利條件,適宜棉花種植的自然條件?

棉花是喜溫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溫霜凍,怕陰雨漬澇,怕乾旱高,怕病蟲危害,要求較多的熱量,在土壤水分適宜時 土壤溼度18 22 棉花在日平均氣溫10 12 即可開始發芽出苗,最適宜溫度在25 30 超過40 不利.適宜棉花種植的自然條件?適宜棉花種植的自然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熱量豐富 日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