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筆驛懷古羅隱前兩句概括了諸葛亮的那些事

2021-03-04 00:48:47 字數 1456 閱讀 3008

1樓:正達美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餘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前兩句概括了諸葛亮的下例史事

諸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去請他,他拋棄了在南陽的隱居生活,為主公劉備分憂,出來輔佐劉備建功立業。北征東討的運籌帷幄,他的計謀都是好的。這裡主要是北征,籌筆驛是為伐魏運籌,是北征;東討是陪襯,不是指打東吳。

劉備去打東吳,諸葛亮是反對的,他沒有東討。這裡實際上是「南征北伐」,不說「南征北伐」而說「北征東討」,因為上句已用了「南」字,為避開重複,所以這樣說。

2樓:匿名使用者

用典,間接抒情,對比。 2,詩人借用典故來間接抒發自己的感情,不會太過於直白。詩人用諸葛亮的事蹟來

羅隱 《籌筆驛》表達了什麼感情

3樓:明72亮

「黃河信有澄清日,後世應難繼此才」的著名詩人羅隱,以一首《籌筆驛》,對諸葛亮一生的事業,做了冷靜而又客觀的總結——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餘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諸葛亮可以「為主憂」,可以「盡良籌」;後人可以責難「千里山河輕」的阿斗,可以非議「兩朝冠劍恨」的譙周。但是,歷史的潮流從來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正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籌筆驛,在今四川廣元縣北,相傳諸葛亮出兵攻魏,在這裡籌劃軍事。

一開頭就聯絡諸葛亮,再聯絡籌筆驛作出高度的總括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諸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去請他,他拋棄了在南陽的隱居生活,為主公劉備分憂,出來輔佐劉備建功立業。

北征東討的運籌帷幄,他的計謀都是好的。這裡主要是北征,籌筆驛是為伐魏運籌,是北征;東征是陪襯,不是指打東吳。劉備去打東吳,諸葛亮是反對的,他沒有東討。

這裡實際上是「南征北伐」,不說「南征北伐」而說「北征東討 」,因為上句已用了「南」字,為避開重複,所以這樣說。

二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時來句當戰赤壁之戰,當時孫權、劉備兩家的兵力,聯合起來也不能與曹操大軍相比。只是倚靠了長江之險,曹操北方的軍隊不習水戰。

又靠了東風,好用火攻來燒燬曹軍的戰船取勝,這是利用天時地理來獲勝,所以說「天地皆同力」。時運不濟,象李商隱詩裡說的:「關張無命欲何如?

」關羽、張飛都早死了,不能幫助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三聯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諸葛亮死後,魏將鄧艾率軍攻蜀,譙周勸後主投降。

後主聽了他的話投降了。蜀國千里山河 ,孺子阿斗輕輕地斷送了。兩朝冠劍:

指在劉備和後主兩朝的文臣武將 ,主要是指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軍事,是兩朝冠劍。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譙周的。

末聯歸結到籌筆驛 :「唯餘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在驛亭的巖下水,還在傍驛流著,好像在懷念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