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觀月記》表達作者中秋時節望金沙堆觀月情景的悠閒和快樂
2樓:養彥告陽波
我不會~~~但還是要微笑~~~:)
張孝祥的《觀月記》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觀月記 張孝祥
月極明於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然中秋多無月,城郭宮室,安得皆臨水?蓋有之矣①,若夫遠去人跡,則必空曠幽絕之地②。
誠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獨行以夜而之空曠幽絕蘄③頃刻之玩也哉今餘之遊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與
蓋餘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雲④,月白如晝。沙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之水,近者猶數百里。餘系船其下,盡卻⑤童隸而登焉。
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體寒目眩,閬風、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蓋中秋之月,臨水之觀,獨往而遠人,於是為備。書以為金沙堆觀月記.
翻譯:觀賞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觀賞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觀優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觀賞,最好是獨自一人前往。
而獨自前往的地方,又以離人遠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沒有月亮。況且城郭宮室等地方,又**能都靠近水澤呢?
假如有這樣的地方,要麼是遠離人居、人跡罕至,要麼是空曠幽靜少有之處。果真有喜歡獵奇的人士,誰又能在黑夜中獨行而到達這樣地方以求得一時的快樂呢?我現在金沙堆遊玩,這裡不正符合賞月的四個條件(即中秋月,臨水,獨往,去人遠)嗎?
我於八月十五路過洞庭湖,天空明朗,沒有一絲雲朵,月光皎潔,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於洞庭湖內,正個沙洲青草蔥蘢,高有十仞,四面綠水環繞,最近的陸地離這裡也有幾百裡。我把船停靠在岸邊,系在沙洲下面,讓書僮僕役全部退去,然後徐步向上攀登。
只見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黃,和月光爭輝;這時候,天上月亮猶如玉盤,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積的**,光芒四射。微風吹過,頓感一陣涼意,似覺眼花,彷彿到了仙境。即使沒有曾經親身到達那裡,應該也不過如此而已吧。
看樣子賞月之至,中秋,臨水,獨往,去人遠,在這裡全都完備了啊!特寫此文以記述金沙堆觀月情景。
【註釋】
[1]金沙堆:湖沙堆積而成的小島,位於湖南洞庭湖與青草湖之間。本文原題《觀月記》。
[2]臨水勝: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觀:觀賞。
[4]宜:適宜,應當。
[5]去:離開。
[6]蓋:句首語氣詞。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宮室。
[7]若夫:至於。必:一定。
[8]誠:果真。
[9]獨行以夜:在夜中獨行;「以」:於。之:往。
[10]蘄(qí):求。玩:欣賞。
[11]「其具」句:大概具備了這四個好的條件吧?其:語氣詞,大概。四美:指上文所說賞月最理想的四個條件:中秋月,臨水之觀,獨往,去人遠。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曆每月十五日。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東北。
[13]天無纖(xiān)雲:天空沒有一絲雲彩。
[14]沙:指金沙堆。當……之中:處在……之間。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環」二句:謂金沙堆四周環繞的水域,距離近的都還有幾百裡寬。
[16]卻:退,退去。童隸:書童僕役。
[17]正黃:純黃,指沒有雜色。
[18]與月相奪:和月光爭輝。
[19]激射:噴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閬(làng)風:傳說是仙界崑崙山所謂「三山」之一。瑤臺:傳說在崑崙山上,以五色玉為臺基。廣寒宮:即月宮。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於是:在這裡。備:齊全,完備。
【作者與題解】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二十三歲舉進士,廷試第一。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顯謨閣直學士退休;不久,病卒於蕪湖。
他主張抗戰,寄情於詞,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有《於湖居士文集》。
這篇《觀月記》即選自《於湖居士文集》。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在知靜江府、廣南西路經略安撫 任上被免職,自桂林北上,途經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時當中秋,獨登觀月,作本文以記之。中秋觀月,是詩文中常見的題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觀中秋月,則別有一番景象與情趣。
金沙堆由沙積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與月光爭輝,**般的積沙與白玉盤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一幅光、色可見的圖畫。這是本文在景物描寫方面的特點。文中提出觀月「四美」之說,表現了作者的審美趣味,其中「獨往」、「去人遠」云云,與作者罷官後的心情也不無關係。
這篇短文有議論、敘述,有描寫、抒情,意到筆隨,流暢自如,與蘇軾的散文風格頗為相近。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坑卷
原文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②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③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④,穩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⑤.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註釋譯文
註釋①洞庭青草:洞庭湖在岳陽市南,青草湖在洞庭之西南,二湖相通,總稱洞庭湖. ②玉鑑瓊田:
形容月下湖水晶瑩如玉.界:一作「鑑」.
③著:安放,安置. ④素月:
銀色的月亮. ⑤ 明河:天河,銀河.
⑥嶺海:指兩廣之地,五嶺以南. ⑦ 經年:
經過了一年. ⑧澄澈:晶瑩透亮.
⑨短髮蕭騷:頭髮稀少.襟袖冷:
謂兩袖清風,廉潔清貧. ⑩「盡挹西江」三句:舀盡長江水當酒漿,以北斗做酒器盛酒,大地萬物當做賓客.
西江:指長江. 【註釋⑵】 1張孝祥:
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2洞庭:湖名,在湖南嶽陽西南.
3風色:風勢. 4瓊:
美玉. 5著:附著.
扁舟:小船. 6素月:
潔白的月亮. 7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銀河」. 8表裡:裡裡外外.
此處指天上月亮和銀河的光輝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9嶺表:嶺外,即五嶺以南的兩廣地區,作者此前為官廣西.
嶺表一作「嶺海」. 10孤光:指月光.
11肝膽:一作「肝肺」.冰雪:
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 12蕭騷:稀疏.
蕭騷一作「蕭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單薄.
13滄浪:青蒼色的水.滄浪一作「滄溟」.
14挹:舀.挹一作「吸」.
西江:長江連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稱西江. 15北斗:
星座名.由七顆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狀. 16永珍:
萬物. 17扣:敲擊.
扣一作「叩」.嘯:撮口作聲.
嘯一作「笑」. 18不知句,讚歎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時間).
譯文洞庭湖邊靜立著的纖草,在這個中秋將至的時候,沒有一絲風過的痕跡.是玉的世界,還是瓊的原野?三萬傾明鏡般的湖水,載著我一葉細小的扁舟.
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會著萬物的空明,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感懷這一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於嶺海之間,胸襟仍象冰雪一樣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著蕭瑟幽冷的鬚髮和衣袂,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天地永珍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賞析這首中秋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時間,然後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為而有所愧疚.
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於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做酒漿痛飲.全詞格調昂奮,一波三折.
這首詞作於孝宗乾道二年(公元2023年),當時,他被讒言落職,從廣西經洞庭湖北歸.這首詞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作者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景,景中寓情.
一、二句是說,已經臨近中秋了,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萬里,水波不興,一派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這裡的「青草」指的是與洞庭湖聯成一片的青草湖,又名巴邱河.青草在南,洞庭在北,自來並稱.
三四句的「玉鑑瓊田」形容湖水的明淨光潔,「三萬頃」是指湖面的廣闊,點出了在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葉真似仙境. 五到七句進一步描述在月光下的湖面,上下輝映一片晶瑩,天上人間如同共處在一個玲壠剔透的琉璃世界中.「表裡俱澄澈」,這既是寫景,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
最後二句點明這種極妙境界是隻可意會難於言傳的.這裡大概不是指景,主要的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體驗 詞的下闋著重抒情,意轉激昂.開頭三句是他的內心獨白.
「嶺海經年」的嶺海一作嶺表,指五嶺以外的地區.這裡是指作者被貶擔任廣南西路經略撫使,在嶺南過了一年.「孤光自照」,就是不管別人是否理解,自省無愧於心,表明了作者的孤高心態.
下闋的「肝膽皆冰雪」與上闋的「表裡俱澄澈」可以互為呼應,意思是他襟懷坦白,如同冰雪一樣晶瑩.因此四五句他略帶幾分蕭瑟而不無驕傲地說:雖然現在頭髮少了,衣衫單薄,但在這冰涼的夜晚,他仍然穩穩地泛舟在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
接下來三句更是氣魄雄偉,他要汲取長江的水以為酒,把北斗星當作酒杯,再請天上的星辰永珍作為賓客來和他一起細斟慢酌.真豪情萬丈!最後大概他喝夠了酒,渾然忘卻了天地物我,他扣打著船舷對天狂嘯,簡直不知道今晚是什麼夜晚了.
這首詞,通篇景中見情,筆勢雄奇,境界空闊,表現了作者胸襟灑落、氣宇軒昂,顯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質.因此南宋學者魏了翁認為:「張於湖有英姿奇氣……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
」這首詞歷來為人稱頌,還因為他在詞中所創造的獨特意境,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後人的重視. 總的說:夜半更深,一個人劃小舟泛於廣闊的洞庭湖上,天地間唯有自己,「表裡俱澄澈」,「妙處難與君說」.
但這寂寥仍讓他想起往事,「應念嶺表經年,肝膽皆冰雪」.當職期間,自問心中無愧,也就把這往昔打點.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萬物邀作賓客,舉杯暢飲.扣舷而嘯,將心中鬱悶盡散入虛無之中,其氣勢之恢巨集,讓人心胸登時為之開朗. 張孝祥的詞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是南宋詞壇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這首詞,上闋主要是寫景,景中寓情;下闋著重抒情,意轉激昂.通篇景中見情,筆勢雄奇,境界空闊,表現了作者胸襟灑落、氣宇軒昂,顯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質.因此南宋學者魏了翁認為:
「張於湖有英姿奇氣……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這首詞歷來為人稱頌,還因為他在詞中所創造的獨特意境,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後人的重視.在寫作此詞的同時,作者還寫了一篇小品《觀月記》,記載了這次夜遊的經過,可以並讀.
品評此詞別本題作「過洞庭」,此詞為月夜泛舟洞庭,寫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寫廣闊清靜、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現作者光明磊落,胸無點塵的高尚人格.下片抒發豪爽坦蕩的志士胸懷,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肝膽皆冰雪」可謂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類最可寶貴的品格.結尾幾句以西江北斗、賓客永珍的奇思妙想和偉大氣魄,表現他淋漓的興致和凌雲的氣度.表現出對宇宙奧祕,人生哲理的深深領悟,達到一種超越時空的極高的精神境界.
有人說本詞相當於蘇軾的《前赤壁賦》,可謂真知灼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後,尚能泰然自若,遊於物外的處世態度,表現出對宇宙奧祕,人生哲理的深深領悟,達到一種超越時空的極高的精神境界.清·王闓運極力推崇此詞說:
「飄飄有凌雲之氣,覺東坡《水調》猶有塵心」(《湘綺樓詞選》).全詞將清奇壯美的景色,與詞人的主體人格相一致,達到一種寵辱皆忘,物我渾然不分的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曾任禮部員外郎、建康留守等職.為南渡初著名豪放派愛國詞人.
有《於湖詞》傳世.《全宋詞》存詞二百二十餘首.
滿意請採納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描寫遊子離別之景的句子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譯文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春江花月夜詩詞...
《記雪月之觀》文言文翻譯,記雪月之觀 本文怎樣描寫雪月之觀的?
丁未這一年冬天,天氣暖和未降雪。第二年 戊申年 正月初三開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氣放晴。但依然寒風肆虐,冰封雪凍,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銀裝素裹。當晚,明月 雪月相映,我坐於紙窗之下,感到明亮無比。於是新增衣服出門,登上溪水西側的小樓。小樓臨著溪水,溪水 清澈見底,四周覆蓋著皚皚白雪,如同塗上了一層 又如...
醉翁亭記中 描寫山間朝暮之景的詩句
醉翁亭記 中描寫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意思 至於太陽的升起,山林裡的霧氣散了 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 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寫出了醉復翁亭早晚變化的優美景色。由於早晚不同,則作者運筆的色調 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