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日前在拉薩召開的第四屆青藏高原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說,儘管珠穆朗瑪峰山體地質結構由於地殼運動不斷以微小的速度在增高,但全球氣候變暖,冰川密實化程序加快,導致珠穆朗瑪峰整體高度在降低。
2樓:手機使用者
降!~ 因為天氣急速上升`!
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在上升還是下降?
3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測繪局曾向全世界公佈了最新的珠穆朗瑪峰巖石面海拔高程資料:8844.43米,測量精度±0.
21米;這一新資料與2023年相比,降低了3.7米。不過,專家表示,這並不意味著珠穆朗瑪峰變矮了。
事實上,國家測繪局的另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珠峰正以平均每年1點8釐米的速度在上升。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因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有著極為重要的科學意義。國家測繪局局長陳邦柱說,今年測得的8844.43米這一新的珠峰高程資料,是迄今為止國內乃至國際上歷次珠峰高程測量中最為詳盡、精確的資料。
不過,珠峰是否變矮,現在還不能下定論:
因為在珠峰的歷次測量活動當中,有測量技術的進步程度問題,也有珠峰峰頂冰雪深度的測量精度問題,還有珠峰本身的地殼運動造成的問題。所以,在歷次測量獲得的不同的資料當中,還不能夠完全得出珠峰變矮的結論,應該通過地學專家的研究作出準確的判斷。)
2023年珠峰高程測定的設計者和組織者陳俊勇也表示,他個人不太同意高程資料下降的提法:
因為在2023年的時候,雪深的測量是0.92米,這次測量是3.50米,也就說明2023年的時候,我們在測雪深的時候沒有達到真正的巖面,只是達到了上面雪層的覆蓋,下面的冰和岩石沒有達到底。
所以,差了差不多2.7米。)
據介紹,2023年測量雪深的時候,登山隊員直接用綱釺往雪地裡戳,戳不動了,就認為是戳到岩石面了。而這次測量,使用的是冰雪探測雷達。
陳邦柱說,再過20年左右,我國還會重新對珠峰高度進行測量,希望那時候能把重力儀以及各種氣象儀器帶到峰頂,得出更加準確的結果。
珠穆朗瑪峰是在升高還是降低?
4樓:童真天蠍
是升高的。
珠穆朗瑪峰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不斷的被擠壓抬升。
你所瞭解到的,由8848到8844是由於全球變暖,造成冰川融化,海拔降低的。
擠壓抬升,是地質構造漫長的過程,沒有冰川融化的速度快。
5樓:湛玉英揭俏
降低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珠峰已經逐年降低高度
目前的高度是8844.43米,過去是8848.13米
6樓:仙女
你瞭解的是對的,嗯,中科院專家稱珠穆朗瑪峰正在漸漸降低。
7樓:獨立縱隊長
你自己去測量一下就知道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喜馬拉雅山脈到底在不斷上升還是下降(就現在實際情況而言)
8樓:45114懷脹
珠穆朗瑪峰確實變矮了 被譽為地球第三極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高8848.13米,由於處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地帶,每年依然以1釐米的速 度『長高』」,這也許正是我們從小學就學到的有關珠穆朗瑪峰的標準描述。然而最近我國科學家卻發現令人敬畏的世界之巔居然在過去的33年中持續下降,這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
原來,早在2023年,中國第一次成功測量珠峰的雪面高程值為8849.75米。2023年,中國科學家測出珠峰峰頂雪面的高度為8849.
05米,減去當時測量得到的峰頂0.92米的雪深,最終得出珠峰高度為8848.13米。
這一資料一直作為中國對珠峰高度的採用值沿用至今。 可是伴隨著測量技術的發展,過去30餘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等科學家利用天文、重力、鐳射測距、***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對珠峰的高程值進行了先後五次越來越精確的測量。2023年,科學家所測得的珠峰雪面高程的最終計算值是8849.
04米,而2023年第五次觀測的結果則下降為8848.45米。2023年的觀測值和2023年相比少了1.
3米,這表明了珠峰「變矮」了。 珠峰變矮的原因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運動發生了變化? 是什麼讓珠峰長高的勢頭受阻,難道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運動發生了變化?
人們不免這樣猜測。然而陳俊勇院士在研究中卻發現,印度板塊仍在向北推進,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強烈變形的主要動力**。而且珠峰地區在印歐板塊推動下的整體抬升過程中呈波浪式的起伏,上升的速率並不是均勻恆定。
雖然陳院士得出了珠峰地區上升的速率不固定的結論,但卻恰恰說明了珠峰抬升的趨勢沒變。 既然珠峰依然在緩慢長高,為什麼還會失去1.3米的高度?
陳院士認為這應該是珠峰冰雪面變化造成的。他指出珠峰雪面下降的幅度並不平衡,並且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消長。夏天雪面向下降,冬天大量降雪又使雪面增高,但雪面高度的總體趨勢是下降的。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研究員也認為「珠峰頂部在短期內降低如此劇烈,肯定不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只能從冰川對氣候的響應去解釋。」他提出,全球由於氣溫上升,加速了珠峰頂部的積雪由雪到冰轉化的過程,冰川的密實化過程加快,從而導致冰面的降低。實際上,從2023年開始的珠峰頂部急劇降低時期正好對應於氣候急劇變暖時期。
冰雪密實是導致珠峰變矮的罪魁禍首? 「密實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過程,難道它就是珠峰變矮的關鍵因素嗎?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研究員告訴記者,「密實化」是指一個積雪轉變為冰層的過程,它有兩種物理機制,一種是在氣溫高的情況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間氣溫降低,再變成冰,另一種就是雪層不斷變厚,底層雪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之下變成冰。
康世昌研究員說,如果氣溫升高,雪變成冰的速度就會相當快。但是珠峰峰頂常年溫度都在0攝氏度以下,所以絕對不可能是降雪先溶解成水再凍成冰。珠峰頂部積雪的密實過程無疑是第二種密實過程。
雖然珠峰頂的積雪不會融化成水,但氣溫升高仍可以加速密實化過程,而變成冰厚度是減薄的。「假如從前20年積雪才能變成冰,溫度升高後密實速度加快,現在可能只需10年或者5年雪就會變成冰。」他打比方說,「從這個意義來說,陳院士和姚所長的說法是很正確的。
」 可是一個「密實化」卻並不能徹底揭開珠峰「變矮」之謎。康世昌研究員指出,積雪密實過程中其實有很多細節說不清楚。比如溫度升高時,到底有多少雪融水的殘餘就無法觀測計算,一點沒有融化的幹雪和略有融化的溼雪壓實過程也並不一樣。
氣溫升高後,雪片晶體之間有一點輕微的融水殘餘都會加速密實化過程,但就珠峰頂上總體積雪來說是不會發生融水的。 珠峰頂部冰雪到底有多厚仍然無法確定? 珠峰上的冰雪層的厚度,專家眾說紛紜,也讓「密實化」發生作用的具體情況更加撲朔迷離。
2023年我國科學家測量珠峰峰頂的雪深是0.92米,可是義大利登山隊用測杆觀測到的雪深資料是2.5米。
姚檀棟研究員認為使用這種辦法是不能測得雪的真正厚度的,更不要說冰的厚度。他提出珠峰頂部冰雪厚度要遠大於2.5米,可能在10米到幾十米之間。
康世昌研究員告訴記者,珠峰頂部以巖面為主,如果將雷達放置在冰雪層上,向下發射電波,可以檢測出冰雪層的確切厚度,但由於條件限制,從來沒有人將雷達背上珠峰進行測量。此外在峰頂的冰雪層上用冰鑽鑽至底部,也可測出冰雪層的確切值,但也沒人有做過此類測量,所以珠峰頂部的冰雪層的具體厚度依然是個謎。 珠峰地區在海拔6500米以上的地方,每年降水量是500毫米,以此來推斷,由於密實作用的存在,千萬年來在珠峰頂形成的雪冰層應該非常厚,絕不應該僅僅是專家猜測的厚度,很有可能是珠峰頂部冰雪層有物質損失,可是源頭卻很難找到。
通常情況下,冰川處於底部消融和上部降雪積累的運動過程中,如果消融速度過快,可能影響冰川高度,但是珠峰是一個低於0攝氏度又相對封閉的環境裡,又是什麼導致了物質喪失呢? 對此,康世昌研究員提出了自己的假設:由於珠峰頂部不是一整條冰川,長期的氣候演變,使珠峰頂部冰雪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層面,近三十幾年氣候變暖,這一層面經過密實化後降低的比較快。
珠峰頂部出現降雪後,大風吹雪的情況會經常出現,特別到了風季,風速每秒高達到
三、四十米,所以降雪難在於珠峰頂部積累。只有天氣候稍好、風速較小時,才會有一點積累,大部分降雪還是會被風都吹走。這或許能解釋峰頂物質流失的問題。
珠峰高度變化確實和全球變暖、溫度升高有關? 既然全球變暖引發的密實化加快被確定為珠峰降低的重要因素,那麼珠峰每年降低的值能否和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密切對應呢? 這還要從不同時段珠峰下降的具體數值談起,2023年到2023年間,珠峰頂部降低的比較快,接近每年0.
1米,2023年至2023年間,降低過程減弱,只有0.01米,而2023年至2023年間,降低過程又快速增大,接近0.1米,2023年到2023年,居然達到了0.
13米。 「單就數字而言,前面兩個階段不能嚴格對應,因為氣溫的變化是每一年一個值,而對珠峰峰頂下降程度測量是幾年或十幾年有一個平均值,全球氣溫總體來說從2023年到2023年是冷期,上世紀70年代到2023年之間既有冷期又有暖期,所以按照每一年的氣溫與珠峰下降幅度一一對應有困難。想得到更確切的結論,必須有珠峰每年冰雪層的厚度變化和氣溫變化的詳細資料,完整取得這些資料目前還有困難。
測量珠峰高度很難做到一年一測,但是弄清楚珠峰頂部雪冰的厚度還是有可能的,我們也希望有機會能取得確切資料。」康世昌研究員解釋說。 他表示,用全球氣候變暖來解釋珠峰冰雪層高度降低代表了正確的研究方向,但是珠峰頂上的雪和冰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峰頂的物質如何損失掉,仍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
(董毅然) 參考資料:http://****
珠穆朗瑪峰在升高的原因是什麼
9樓:徐天來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由於印度洋板塊繼續向下俯衝,所以會不斷升高。
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擠壓形成的.
現在還在擠壓中 .
當然還在升高啊 !
10樓:地殼運動規律
在古大陸時期,澳大利亞陸塊曾經在孟加拉灣參與亞歐陸塊的擠壓。
今天的印度半島-青藏高原的嵌合結構,就是古大陸時期形成的。
相對今天的南北美洲陸塊而言,古大陸**後,亞歐陸塊、非洲陸塊、澳大利亞陸塊的向東移動,不僅形成了今天的大西洋,而且形成了今天的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相對今天的亞歐陸塊而言,古大陸**後,南北美洲陸塊、非洲陸塊的相對滯後移動,澳大利亞陸塊從孟加拉退出,伴隨南極洲的相對南移,不僅使得地球重心向太平洋一側移動,而且使得地球上的海不斷向大西洋和大平洋一側移動,從而使得喜馬拉雅山地理區域海拔不斷抬升。
相對亞歐陸塊和印度半島而言,古大陸**後,亞歐陸塊出現了東西走向拉長,南北走向張馳的現象。
相對非洲陸塊而言,在這一過程中,亞歐陸塊東南部做了相對的向東南下移動。
相對古大陸而言,古大陸**後,澳大利亞陸塊從孟加拉退出,地殼擠壓力撤出,地球重力和地心不斷向太平洋一側移動,喜馬拉雅山地理地質區域曾經出現多次坍塌。今天印度恆河的出現,就是喜馬拉雅山地理地質區域曾經坍塌的佐證。
喜馬拉雅山地理地質區域的坍塌,相對其海拔的抬升而言,可以忽略不計。
地史證明,在古大陸時期,在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周邊地域,曾經被大量的海水積壓著。
所以,古大陸**後,珠穆朗瑪峰的升高,主要是地球南北軸的縮短,赤道的增長和赤道海水的撤退,赤道區域性地體海拔的抬升造成的。
珠穆朗瑪峰在最高的時候是哪個國家首先登上的
1921年,第一支英國登山隊在查爾斯 霍華德 伯裡中校的率領下開始攀登珠穆朗瑪峰,到達海拔7000米處。1922年,第二支英國登山隊是用供氧裝置到達海拔8320米處。1924年,第三支英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喬治 馬洛裡和安德魯 歐文在使用供氧裝置登頂過程中失蹤。馬洛裡的遺體於1999年在海拔8...
急問在保健品方面,到底是澳洲保健品好,還是德國保健品好
德國的好像比較少聽說,聽說的比較多的還是澳洲的保健品。像是有些大牌子他能在國內宣傳就是通過了各項檢疫指標,國內的安全食品檢測,所以吃的還是放心的。而且澳洲汙染少,澳洲人民都是對健康比較看重,所以他們出的保健品還是不錯的。比如像是optimal essentials就是純天然的食物研磨的粉末,就很天然...
在男人心裡,到底是初戀重要還是現任
都比較重要,但真要說的話,應該是初戀吧,初戀時的感情相對用的比較深1,這個其實是要分個體來看的,並沒有一個很明顯的資料說明這個問題2,如果對於愛情 對於戀愛的感覺比較看重,初戀算是最為美好記憶更多的那個 3,但是第一個女人,第一個屬於他的女人,對這個男人的意義又是獨一無二的 我覺得自認為兩者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