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的讀音是什麼,買櫝還珠的櫝怎麼讀

2021-03-03 20:46:49 字數 5221 閱讀 3879

1樓:答題狂魔想升級

【讀音】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釋】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成語故事】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裡,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

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開啟的盒子裡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

「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裡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買櫝還珠的櫝怎麼讀

2樓:匿名使用者

櫝的讀音為 dú

釋義:木櫃,匣子:買櫝還珠。

買櫝還珠,讀音:mǎi dú huán zhū,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買櫝還珠是一個貶義詞,與它相近的詞語有: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捨本求末、取捨不當。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典故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典故譯文:

楚國有個商人,在鄭國賣珠寶。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隻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製的香料熏製,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裝飾,用翡翠連綴。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裡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

參考資料

新華字典:

3樓:who彈棉花

dú,櫝指裝東西的木匣,成語意為買了珍珠還了盒子

4樓:匿名使用者

櫝偏旁:木

拼音:[dú]

釋義:1.櫃子,匣子:~藏(cáng )(喻待價而沽)。買~還(huán)珠(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2. 棺。

買櫝還珠 古文+注音(全文注音)

5樓:116貝貝愛

如下圖:

白話釋義:

楚國有個商人,在鄭國賣珠寶。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隻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製的香料熏製,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裝飾,用翡翠連綴。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裡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吧。

此文出自戰國·韓非子所著的《韓非子》

寫作背景:

《韓非子》批評這位楚人「可謂善賣櫝也,未可謂善賣珠也」,而完全沒有指責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現行成語及其釋義,卻把原書對楚人鬻珠的批評,變成了對鄭人買櫝還珠的批評。顛倒了《韓非子》的原義。

再看《韓非子》用這個故事(以及秦佰嫁女的故事)諷喻的是什麼。原書批評的是學者們以浮誇的辯辭淹沒經世致用的理論,完全沒有指責讀者欣賞其詞章的文采,而現行成語及其釋義,卻把原書對學者以文害用的批評,變成了批評受眾的取捨不當,顯然也完全違背了原著的旨意。

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韓非(約公元前280~233年),後人稱韓非子或韓子,戰國時期韓國人,為韓國公子,與李斯同學於荀子,喜好刑名法術之學,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全書由五十五篇獨立的**集輯而成,裡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韓非,除個別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該文主旨。

其學說的核心是以君主**為基礎的法、術、勢結合思想,秉持進化論的歷史觀,主張極端的功利主義,認為人與人之間主要是利害關係而仁愛教化輔之,強調以法治國,以利用人,對秦漢以後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建立產生了重大影響。

該書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邏輯嚴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經整理之後又輯為各種寓言集,如《內外儲說》、《說林》、《喻老》、《十過》等即是。

6樓:匿名使用者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jiāo),綴(zhuì)以珠玉,飾以玫瑰,輯(jí)以翡翠。鄭人買其櫝(dú)而還其珠。

此可謂善賣櫝矣(yǐ),未可謂善鬻(yù)珠也。 用桂椒薰染,用珠寶來裝飾,用美玉來點綴,用翡翠點綴

7樓:匿名使用者

楚人有賣其櫝於鄭者。為木蘭之框,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yu)珠也。

(買櫝還珠)

翻譯:楚國有個人在鄭國賣珍珠,盒子是用木蘭做的,用香料薰香,用珠寶點綴。個鄭國個買他的盒子卻把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是善於賣盒子,不能說是善於賣珠子。

8樓:匿名使用者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jiao,綴zhui以珠玉,飾以玫瑰,輯ji以翡fei翠。鄭人買其櫝du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yu珠也。

9樓:飛一樣的生活中

還珠的古文和注音,你可以到新華書店裡面就能找到。

10樓:青絲白髮琵琶

為木蘭之櫃的為和櫃注音

11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讀音是什麼

12樓:nm牛虻

買櫝還珠的讀音是:mǎi dú huán zhū。

【釋義】指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捨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

【用法】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近義詞】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

【反義詞】本末相順、追根尋源

【出處】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譯文:鄭國的人買了他的匣子,卻歸還屬了他的珍珠。這真是善於賣匣子,不能說是賣珍珠啊。

擴充套件資料

一、近義詞:捨本逐末

1、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2、釋義: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3、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

(譯文:如果人民放棄農業而去從事工商業,那就會不聽從命令,不聽從命令就不能衛國,不能打仗。)

二、反義詞:本末相順

1、拼音:běn mò xiāng shùn

2、釋義:由根到梢,次序不亂;比喻事物的發展合乎規律。

3、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禮書》:本末相順,終始相應。(譯文:由根到梢,次序不亂,開頭和結尾相呼應。)

13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釋義]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14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 [mǎi dú huán zhū]

買櫝還珠 怎麼讀

15樓:科學普及交流

買櫝還珠 [mǎi dú huán zhū]

基本釋義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16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讀音:mǎi dú huán zhū,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買櫝還珠是一個貶義詞

買櫝還珠的拼音

17樓:匿名使用者

[mǎi dú huán zhū]

[釋義]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 宋·程頤《與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經者亦眾矣;然而買櫝還珠之蔽;人人皆是。」

18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 [mǎi dú huán zhū]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典 故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裡,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

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開啟的盒子裡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

「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裡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19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 【mǎi dú huán zhū】

買櫝還珠怎麼讀音

20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怎麼讀音如下:

mǎi dú hái zhū

買 櫝 還 珠

買櫝還珠意思

買櫝還珠,我國古代成語,出自 韓非子 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裡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詞語解釋 比喻那些沒有眼光,取捨不當的人。又諷刺了那些不瞭解事物本質,捨本逐末 棄主求次的人。成語性質 貶義詞 成語用法 連動詞 作謂語 賓語 定語 用於書面語 近義詞 捨本...

買櫝還珠的譯文

成語 買櫝還珠 成語解釋 櫝 木匣 珠 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成語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舉例說明 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買櫝還珠,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清 裘廷...

成語買櫝還珠中櫝

買櫝還珠 拼音 m i d hu n zh 簡拼 mdhz 近義詞 捨本逐末 本末倒置 反裘負薪 反義詞 去粗取精 解釋 櫝 木匣 珠 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出處 戰國 韓 韓非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