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最愛
《秋水》與《齊物論
》遙相呼應,是文學色彩濃厚而又
充滿思辨性的一篇。《秋水》版表達了對「道」的權體悟,即從天地萬物之根本來看,一切都是相對的,一切都是平等的。那些不平等是由世俗的偏見所造成的。
所以王先謙曰:「知天道有盈虛,則得失無常,何足介意」(《莊子集解》)。得失成敗是在世人的眼中往往尤為重要,然而,莊子從萬物齊一的角度來看,人的精神上的充實才最為重要,因此,「道」啟發人們能正確地看待在人世間的成敗得失,而更多地體驗與自然渾然一體的感受。
「道」在莊子這裡象徵著萬物的起源與自由的精神境界。雖然,我們很難說清楚「道」,卻可以通過自我獨特的體驗來與「道」融為一體。這就是《秋水》中最著名的莊子與惠施關於「子非魚」的辯論。
莊子的秋水一文都採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2樓:岸裡何以顧
本文在論證結構上採用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層推進.最後把結論推到讀者的面前,很有說服力.
採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動,並且採用了大量的比喻,論證了主旨.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所描繪的兩種景象:一是有限的秋水暴漲,二是無限的大海.這兩種景象之間的關係是:
對比.這個對比的直接作用:使河伯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這兩種景象的對比和河伯態度的轉變,都昭示出一個基本道理:廣大的宇宙是無限的,而人的認識卻是有限的.這就是本文的主旨.
這裡採用的論證方法是:比較法中的類比法,亦稱為比喻論證法.
莊子——秋水的主旨
3樓:陳teacher遠
主旨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不能侷限的看待問題,猶如井底之蛙!
要巨集觀的看待問題
主旨就是: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任何個人的認識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觀意義:這一主旨啟示人們不能侷限於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我滿足,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開闊視野,不斷前進
4樓:匿名使用者
主旨就是: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任何個人的認識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觀意義:這一主旨啟示人們不能侷限於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我滿足,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開闊視野,不斷前進
《莊子·秋水》的重要內容是什麼,怎麼感覺他的思想有點接受不了,超現實了?
5樓:匿名使用者
秋水的主要思想是順自然法則而行,以大見大,以小
見小,以小見大,以大見小,我們感覺超現實,是因為現實思想束縛了很多人應有的意識,莊子是浪漫的,但也是現實的,他遊走於浪漫與現實之間,不是介於兩者,而是超出兩者。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思想很多也是超現實的啊
莊子的秋水為什麼取正文前兩個字作為標題,意為什麼?而現實中秋水也是詞,是什麼意思
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這段長長的對話根據所問所答的內容,又可分成七個片斷。從開頭至 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是第一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至 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是第二個片斷...
聲音是以什麼形式傳播的,聲音以什麼形式傳播,通過什麼向外傳播
聲音是通過聲波的形式傳播的也就是振動波,但這位同學的實驗不能說明問題,因為把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結果看見水飛濺是音叉震動引起的,只能說明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要想證明聲音是以振動的形式傳播,可以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面上方,貼近水面,會發現平靜的水面產生了波紋。聲音和水一樣,音叉在水中震動,會激起水波,所...
《莊子》一則代表了莊子的什麼思想
莊子 一則中的 逍遙遊 為莊子哲學總綱,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真正的 逍遙遊 的境界,是要達到無己 無功 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忘卻物我才能領會的到。全文展現莊子思想的境界與理想,其中 逍遙 原是聯綿詞,但也有學者將 逍遙 解釋為 消 搖 也就是消解 消融的意涵。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