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早出自孔子 《荀子.哀公》,釋義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
2樓:戈遠源雅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思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即是:老百姓如水,可以讓舟浮起,也可以顛覆它。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唐太宗說這句話的意圖是什麼
3樓:為情殤的
意識bai到了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du的,人民群眾也是變革zhi社會的dao決定性力量.君主要想統
回治地位能答
夠穩固就必須獲得人民的支援,否則就會被人民推翻.
他作為統治階級的成員意圖是在總結以往朝代興替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維護自己的統治,但是他對人民力量的重視客觀上使他能夠實行一些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政策,因此在他統治時期政治較為穩定,經濟發展,出現「貞觀之治」
4樓:匿名使用者
據歷史教科書記載說這話的意圖是唐太宗經歷了隋末農民起義認識到了人民的力量,反正意思就是告誡後來人要珍惜民力愛護民生
5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說得都
復是有一點很重要的地方不制對。這裡必須點明,水指的是世家,而不是百姓。打擊隋朝的主要力量是世家力量,而不是普通百姓的起義。
直到黃巢起義,世家才退出歷史舞臺,換成文人集團登場。唐初的名臣,名將基本都是世家的人。最底層與王朝靠世家做連線,王朝的聲音很難傳到底層,反之亦然。
如何理解唐太宗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6樓:匿名使用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是魏徵「納諫」的話,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告誡後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這句話的含義很直白,就是把一個政權看作「舟」,而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於「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現唐太宗怎樣的思想
7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現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所謂民本思想是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對於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實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安民、恤民、愛民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思: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唐太宗也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基礎上,實行了開明、和平、友好的民族政策。其表現為:
唐太宗派兵攻打東突厥,俘其首領頡利可汗,不殺反而給予優待;在東突厥設立都督府,任命突厥貴族為都督,管理突厥各部;設安西都護府管理天山以南直至蔥嶺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西域地區;派大臣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成親。
武則天設立北庭都護府管理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西域地區。
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與尺帶珠丹成親。
唐玄宗先後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皮羅閣為雲南王、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8樓:匿名使用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體現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
為了避免覆舟,唐太宗實行以下政策:
從諫如流,李世民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
李世民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9樓:gold橙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說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表現唐太宗對人民力量的重視,體現了他重視君民關係的治國思想。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民為邦本」的傳統指導思想。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大臣們說:「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其對為本。」意味著以民本與農本合一為特色的「民為邦本」思想已經成為指導當時執政的主導思想,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導致了在百廢待舉、民生凋敝幾近廢墟的基礎上創造了初唐貞觀之治的奇蹟,開啟了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的通渠。
唐太宗「民為邦本」的指導思想直接產生出撫民以靜的治國方略。當時的撫民主要是撫農民,靜民主要是安靜農民和農業生產。
他們通過推行均田,獎勵墾荒,改革賦稅、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不違農時,增殖人口、興修水利等措施使農民得到修養生息,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恢**展,從而保護和發展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10樓:安
後世所稱的貞觀之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怎麼得到的這一結論?
11樓:匿名使用者
民為貴思想
「為抄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咬腹,腹飽而身弊」。把君主比作船,把百姓比作水,百姓能擁護一個君主,也會反對一個君主。
重視百姓,關心百姓疾苦,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天下太平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遮,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2樓:匿名使用者
最初是在《魏徵諫太宗十思書》裡面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原話是李世民說還是魏徵說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說的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孟子提出:民貴君輕
荀子提出:君舟民水
魏徵引用: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14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回說:「君者,答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
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的哪句名言說明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
唐太宗抄 論政體 有此句,原文襲是 君,舟也 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但這 是 論政體 記錄的唐太宗與魏徵的對話中,魏徵回答時說的。不過追根溯源的話 荀子也說過類似 幾乎一樣 的話,荀子 王制 中說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您,並被您採納和點贊!水能載舟 ...
我們該如何評價唐太宗實行的開明的民族政策
雖然唐太宗減輕農民的徭役,但他代表的是地主階級,也會剝削農民 唐太宗實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唐朝滅亡東突厥汗國後,沒有采取歷史上慣用的分離肢解措施,而是採取了 全其部落,順其土俗 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在東起幽州 今北京 西至靈州 今屬寧夏 一帶,設定了順 祐 化 長四州都督府妥善安...
魏證成功勸說唐太宗說回成命的理由是什麼
魏徵勸唐太宗的有關言論多見 貞觀政要 其中最著名的是 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鑑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 不悅逆耳之言 魏徵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勸諫,諫太宗十思疏 就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的主旨,規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