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王昌齡一二句表達了什麼,三四句表達了什麼

2021-03-04 09:30:09 字數 3169 閱讀 5517

1樓:愛才消失

一二句極巧妙bai

地寫出du

秦、漢以來,多少徵人zhi仰望過這一輪明月,多dao少徵人在關城回上灑下了血汗,留下答了腳跡。從古至今,能有幾個生回呢?這裡,不無非戰情緒,然而又不同於後來許多單純的非戰之作。

因為盛唐時代,漢族與西北少數民族的戰事,並不全是開邊擴張,其中不少是為加強邊防、抵禦侵擾所必需的。詩人正是從這一點著眼的。因而寫得怨而不怒,溫柔不迫。

作者所非的是朝廷所用非人。正因邊無良將,所用非人,造成了「古來征戰幾人歸」的局面。三四句表明作者希望。

希望國力強盛,所用得人,能威震塞外,消彌邊患;從反面來說,諷刺了唐帝國政治和軍事上的腐敗,將帥們多驕惰無能,不恤士卒。但詩的含義還不止於此,聯絡上一層意思,聯絡李廣不遇的悲慘結局,可看出作者更深的蘊藉:戰爭打了千百年,難道只因為群眾中沒有出現過李廣這樣的人材嗎?

不,人民中李廣是有的,只不過是統治者不能重用罷了。「世有伯樂,然而有千里馬。」沒有人用,縱有李廣之才,命運也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萬里長征人本還」的真正原因在統治者。這裡作者實際上替王維《老將行》中那樣的無數壯士表達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委曲衷腸,對封建社會黑暗現實作了深刻的諷刺和批判。

王昌齡寫出塞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思想

2樓:小松部落格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

「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

3樓:匿名使用者

秦時明月漢時關1,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2,不教胡馬度陰山3。

賞析凡是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詩歌,都有著獨特的思想藝術魅力。王昌齡這一首有名的邊塞七絕,其妙處在於;篇幅雖小,而容量特大.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四句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緻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

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接著,詩人觸景生情,寫出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

這一句既敘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了詩人對於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這一句,又從空間的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

這樣,詩人便創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以外的邊塞,引進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去回憶、體驗、思考。這兩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漢時的邊關,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戰爭一直持續不斷。

已有多少士卒血灑沙場,至死未歸;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詩人藉助闊大、悠久的時空意象,表現戰爭給秦、漢以來歷代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立意既高,又看得深遠,真可謂「發興高遠」。

既然戰爭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劇。那麼,怎樣來制止、結束這個悲劇呢?詩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確的回答。

他為久戍的士卒發出呼籲,希望有象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名將來率領廣大戰士打敗敵人,奪取勝利,使敵人從此不敢再來侵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杆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擲地作金石聲!

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對《出塞》歷來評價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這些評價未必恰當,但它確是一首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佳作。

註釋1秦時句: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築長城防禦匈奴入侵。這裡「秦」、「漢」雖在字面上分屬「月」、「關」,在意義上卻是合指的,即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關塞。

2龍城:盧龍城(在今河北省),漢代右北平郡、唐北平郡守所在地。

飛將:西漢名將李廣。他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屢次打退匈奴的入侵,被稱為「飛將軍」。

3陰山:橫亙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南境的山脈。漢時匈奴常據陰山侵擾漢朝。

出塞 表達了王昌齡的什麼心情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渴望和平生活,厭倦戰爭的感情。

希望朝廷任用賢臣良將,早日結束戰事,使人民安居樂業。

5樓:夕陽武士至尊寶

這首詩諷刺戍邊將士的無能,以致外敵常來侵擾,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6樓:

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7樓:♂晶雨

對敵人的憎恨,希望早日結束戰爭和對戰士的惋惜之情

論詩中詩歌一二句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什麼觀點

描寫的修辭手法 對偶 兩個 一行 句有倒裝 兩個黃鸝 於 翠柳 頭 鳴 倒裝後鳴與翠字同放,隱有移覺之意,亦覺和諧 窗含 門泊 句有互文見義,萬里 含誇張 描寫角度 遠近結合 數詞 兩個 一行 千秋 萬里 的擴大化伴隨了空間的擴大化,從 翠柳 間至 青天 再至 西嶺 最後至 萬里 由近及遠,由小空間...

詩律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叫,律詩有?句,一二句叫?聯,五六句叫?聯,七八句叫?聯。

律詩的結構由四連組成 律詩的一二句叫 首聯 三四句叫 頷聯 五六句叫 頸聯 七八句叫 尾聯 每聯第一句叫 出句 第二句叫 對局 中間兩聯要求對仗。律詩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僅供參考 一首律詩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第一聯 第1,2句 稱 首聯 或起聯 第二聯 第3,4句...

詩詞鑑賞姜宸英《惜花》一,二句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一 鑑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 語言及表達技巧方法 1 形象 1 準確把握詩歌形象,對鑑賞詩歌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中所抒發的感情,並進而理解詩歌的主題。落花付流水,春光消逝,表現詩人無限的傷春惜春之情。詩湖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湖上 這首詩描寫了湖上春遊場景抒發了作者心情舒暢...